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用的导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9052发布日期:2020-04-17 17:48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用的导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导线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用的导线架。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组件;发光二极管不同于钨丝灯泡发光原理;发光二极管属于冷光发光,发光二极管只需极小电流就可以发光。发光二极管不但具有寿命长、省电、耐用、耐震、牢靠、适合量产、体积小及反应快等优点,更普遍应用在生活中多产品,如:手机、信息与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指示灯、工业仪表设备、汽车用仪表指示灯与煞车灯及大型广告牌等。发光二极管在装配时需要使用导线架,而且发光二极管在工作是产生的热能往往只是通过安装在导线架上的金属电极传递出去;通过金属电极散发热量很有限,如果无法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会造成发光二极管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用的导线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用的导线架重量较轻,且对发光二极管产生的高温进行有效的散热,从而大大提高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用的导线架,包括底板、正极金属引脚、胶座、正极引线、负极引线、负极金属引脚、第二散热件和第一散热件;

胶座射出成型于底板的上端面,胶座延其中轴线向内延伸设有中空仓;中空仓在胶座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开口,中空仓在胶座的下端面设有第二开口;

底板的上端面设有放置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底板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放置槽内设有正极引线、发光二极管和负极引线;底板上设有用于连通放置槽和第一安装槽的第一通孔以及用于连通放置槽和第二安装槽的第二通孔;第一安装槽位于放置槽的一侧,且第一安装槽内设有正极金属引脚;第二安装槽位于放置槽的另一侧,且第二安装槽内设有负极金属引脚;正极引线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正极引线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并连接正极金属引脚;负极引线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负极引线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并连接负极金属引脚;

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三通孔;第一散热件的一端连接第一凹槽的内壁,第一散热件的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并连接正极金属引脚;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第四通孔;第二散热件的一端连接第二凹槽的内壁,第二散热件的另一端穿过第四通孔并连接负极金属引脚。

优选的,第一凹槽在底板上设有第三开口;正极金属引脚包括第一引脚板和第二引脚板;第一引脚板连接第二引脚板,第一引脚板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第一引脚板的上端面不高于底板的上端面;第二引脚板的投影为l型,第二引脚板的长度不大于第三开口的长度。

优选的,正极金属引脚的结构和负极金属引脚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第一引脚板上设有竖直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螺栓;第一安装槽底部设有螺纹盲孔;螺栓螺纹旋入螺纹盲孔内。

优选的,正极金属引脚、正极引线、负极引线和负极金属引脚均采用铜材质或者铜合金材质制成。

优选的,中空仓的形状为圆台结构;放置槽的形状为圆台结构;中空仓的下端第二开口的尺寸不小于放置槽的槽口尺寸;中空仓内壁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与放置槽内壁与放置槽底面之间的夹角相同。

优选的,第一散热件为采用铜材质制成,且第一散热件的投影为t型;第一散热件与正极金属引脚之间涂覆一层散热硅胶。

优选的,第二散热件为采用铜材质制成,且第二散热件的投影为t型;第二散热件与负极金属引脚之间涂覆一层散热硅胶。

优选的,放置槽的底面涂覆一层散热硅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发光二极管安装在底板的放置槽内,放置槽内壁倾斜角度和中空仓的倾斜角度相同,发光二极管位于放置槽的中心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反射范围较为居中;发光二极管运行时产生的高温分别通过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传递给正极金属引脚和负极金属引脚;正极金属引脚和负极金属引脚上传递来的热能再分别通过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散发出去,从而大大提高发光二极管的散热效率,避免发光二极管温度过高造成发光二极管的损坏;本实用新型在底板上开设多个凹槽,大大减轻了底板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用的导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用的导线架中正极金属引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用的导线架中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板;2、正极金属引脚;3、胶座;4、中空仓;5、正极引线;6、放置槽;7、发光二极管;8、负极引线;9、第二通孔;10、负极金属引脚;11、第二散热件;12、第二凹槽;13、第一散热件;14、第一凹槽;15、第一安装槽;16、第一通孔;17、第三通孔;18、第四通孔;19、第二安装槽;21、第一引脚板;22、第二引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用的导线架,包括底板1、正极金属引脚2、胶座3、正极引线5、负极引线8、负极金属引脚10、第二散热件11和第一散热件13;

胶座3射出成型于底板1的上端面,胶座3延其中轴线向内延伸设有中空仓4;中空仓4在胶座3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开口,中空仓4在胶座3的下端面设有第二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胶座3通过塑胶射出成型于底板1的上端,此时正极金属引脚2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5内,负极金属引脚10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9内;

底板1的上端面设有放置槽6、第一安装槽15和第二安装槽19,底板1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2;

进一步的,底板1采用陶瓷材质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2的设置有助于减轻底板1的重量;

放置槽6内设有正极引线5、发光二极管7和负极引线8;底板1上设有用于连通放置槽6和第一安装槽15的第一通孔16以及用于连通放置槽6和第二安装槽19的第二通孔9;第一安装槽15位于放置槽6的一侧,且第一安装槽15内设有正极金属引脚2;第二安装槽19位于放置槽6的另一侧,且第二安装槽19内设有负极金属引脚10;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槽15和第二安装槽19以放置槽6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正极引线5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7的正极,正极引线5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6并连接正极金属引脚2;负极引线8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7的负极,负极引线8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9并连接负极金属引脚10;

需要说明的是,正极引线5和负极引线8的作用主要是将发光二极管7的正负极分别与正极金属引脚2和负极金属引脚10连接,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尽可能的将正极引线5和负极引线8的长度控制最短,即第一通孔16设置在发光二极管7的正极处,正极引线5沿直线从第一通孔16内穿过,对于负极引线8也是如此;另外,本说明中与发光二极管7正极连接的引线称为正极引线5,与发光二极管7负极连接的引线称为负极引线8;对于正极金属引脚2和负极金属引脚10也是如此;

第一凹槽14的底部设有第三通孔17;第一散热件13的一端连接第一凹槽14的内壁,第一散热件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17并连接正极金属引脚2;第二凹槽12的底部设有第四通孔18;第二散热件11的一端连接第二凹槽12的内壁,第二散热件11的另一端穿过第四通孔18并连接负极金属引脚1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4在底板1上设有第三开口;正极金属引脚2包括第一引脚板21和第二引脚板22;第一引脚板21连接第二引脚板22,第一引脚板21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5内,第一引脚板21的上端面不高于底板1的上端面;第二引脚板22的投影为l型,第二引脚板22的长度不大于第三开口的长度,第二引脚板22从第三开口处伸出第一安装槽15。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正极金属引脚2的结构和负极金属引脚10的结构相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引脚板21上设有竖直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螺栓;第一安装槽15底部设有螺纹盲孔;螺栓螺纹旋入螺纹盲孔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脚板21通过螺栓与底板1可拆卸连接,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正极金属引脚2、正极引线5、负极引线8和负极金属引脚10均采用铜材质或者铜合金材质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铜材质或者铜合金材质的导热性强,发光二极管7产生的热能通过铜材质或者铜合金材质可快速进行传递出去,避免发光二极管7因温度过高发生损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中空仓4的形状为圆台结构;放置槽6的形状为圆台结构;中空仓4的下端第二开口的尺寸不小于放置槽6的槽口尺寸;中空仓4内壁与底板1之间的夹角与放置槽6内壁与放置槽6底面之间的夹角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二极管7安装在放置槽6内,放置槽6内壁倾斜角度和中空仓4的倾斜角度相同,发光二极管7位于放置槽6的中心处,发光二极管7发出的光反射范围较为居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13采用铜材质制成;第一散热件13为t型板状结构;第一散热件13与正极金属引脚2之间涂覆一层散热硅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散热件11采用铜材质制成;第二散热件11为t型板状结构;第二散热件11与负极金属引脚10之间涂覆一层散热硅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放置槽6的底面涂覆一层散热硅胶。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