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电弧的绝缘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6354发布日期:2020-05-22 21:1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电弧的绝缘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电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电弧的绝缘板。



背景技术:

绝缘板,又称绝缘胶垫,绝缘垫,绝缘垫片,绝缘毯。绝缘垫广泛应用于变电站、发电厂、配电房、试验室以及野外带电作业等使用。

目前大多数的绝缘板对于电弧的耐受性都比较差,当电压超过一定限度时,绝缘板材料便会出现裂解,从而失去绝缘的特性,与此同时,伴随着绝缘板功能的失效,从绝缘板溢流而出的电流很容易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电弧的绝缘板,通过在绝缘板外表面涂抹有一层dr60高压绝缘涂料,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绝缘板的耐受电弧的能力,且绝缘板上还安装有电流检测仪以及蜂鸣器,电流检测仪可以实时监测流经绝缘板的电流强度大小,一旦达到危险点便会将激发蜂鸣器进行报警,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电弧的绝缘板,包括波形板,所述波形板呈波浪型结构,且波形板左侧通过第二螺栓可拆卸连接有侧边板a,所述侧边板a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波形板右侧通过第四螺栓可拆卸连接有侧边板b,所述侧边板b右侧固定连接有卡件,所述波形板底部通过第一螺栓可拆卸连接有下板,所述下板左侧通过第一螺栓可拆卸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顶端通过第三螺栓可拆卸连接有上板,且散热板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流检测仪,所述上板右侧通过第三螺栓可拆卸连接有波形板,且上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蜂鸣器。

可选的,所述卡件与卡槽之间进行卡扣连接。

可选的,所述散热板内侧壁插接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另一端插接在波形板内侧壁。

可选的,所述波形板、侧边板a、侧边板b、上板、下板以及散热板共同组成绝缘板的整体框架。

可选的,所述电流检测仪信号输入端与第一开关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蜂鸣器信号输入端与第二开关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流检测仪信号输出端与蜂鸣器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实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当有电流经过绝缘板时,通过在绝缘板外表面涂抹有一层dr60高压绝缘涂料,dr60是一种在高压状况下依旧具备极高绝缘性能的绝缘涂料,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绝缘板的耐受电弧的能力,从而提高绝缘板的工作性能。

2、本实用新型中,整个绝缘板是由波形板、侧边板a、侧边板b、上板、下板以及散热板六个部分共同组合而成,且此间通过螺栓进行紧固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易于拆卸,当绝缘板内部出现故障时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板两侧设置有卡槽与卡件,卡槽与卡件的形状可以在不借助任何紧固件的情况下彼此相互契合固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多个绝缘板共同组装在一起,从而增大绝缘板绝缘面积,且波形板的设定进一步增加了绝缘面积,提升了绝缘性能。

4、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有导热柱以及散热板,当绝缘板上时间工作对电流进行阻隔绝缘时,其内部依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一旦积聚成高温,便会对绝缘板的内部材料性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而导热柱可以有效将绝缘板内部热量传导到散热板上,经过散热板进行最终散热。

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板上安装有电流检测仪以及蜂鸣器,其中电流检测仪可以实时监测流经绝缘板的电流强度大小,并将相应信号传递给蜂鸣器,当电流强度超过事先预设的电流危险点时,蜂鸣器便会相应做出反应进行报警,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绝缘板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耐电弧的绝缘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耐电弧的绝缘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耐电弧的绝缘板的卡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耐电弧的绝缘板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波形板;2、侧边板a;3、侧边板b;4、散热板;5、上板;6、下板;7、第一螺栓;8、第二螺栓;9、第三螺栓;10、第四螺栓;11、导热柱;12、卡槽;13、卡件;14、电流检测仪;15、蜂鸣器;16、第一开关;17、第二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耐电弧的绝缘板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耐电弧的绝缘板,包括波形板1,所述波形板1呈波浪型结构,且波形板1左侧通过第二螺栓8可拆卸连接有侧边板a2,所述侧边板a2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槽12,所述波形板1右侧通过第四螺栓10可拆卸连接有侧边板b3,所述侧边板b3右侧固定连接有卡件13,所述波形板1底部通过第一螺栓7可拆卸连接有下板6,所述下板6左侧通过第一螺栓7可拆卸连接有散热板4,所述散热板4顶端通过第三螺栓9可拆卸连接有上板5,且散热板4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流检测仪14,所述上板5右侧通过第三螺栓9可拆卸连接有波形板1,且上板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蜂鸣器15。

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当有电流经过绝缘板时,通过在绝缘板外表面涂抹有一层dr60高压绝缘涂料,dr60是一种在高压状况下依旧具备极高绝缘性能的绝缘涂料,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绝缘板的耐受电弧的能力,从而提高绝缘板的工作性能,且波形板的设定进一步增加了绝缘面积,提升了绝缘性能。

其中,所述卡件13与卡槽12之间进行卡扣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过在绝缘板两侧设置有卡槽12与卡件13,卡槽12与卡件13的形状可以在不借助任何紧固件的情况下彼此相互契合固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多个绝缘板共同组装在一起,从而增大绝缘板绝缘面积。

其中,所述散热板4内侧壁插接有导热柱11,所述导热柱11另一端插接在波形板1内侧壁。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增加有导热柱11以及散热板4,当绝缘板上时间工作对电流进行阻隔绝缘时,其内部依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一旦积聚成高温,便会对绝缘板的内部材料性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而导热柱11可以有效将绝缘板内部热量传导到散热板4上,经过散热板4进行最终散热。

其中,所述波形板1、侧边板a2、侧边板b3、上板5、下板6以及散热板4共同组成绝缘板的整体框架。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整个绝缘板是由波形板1、侧边板a2、侧边板b3、上板5、下板6以及散热板4六个部分共同组合而成,且此间通过螺栓进行紧固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易于拆卸,当绝缘板内部出现故障时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其中,所述电流检测仪14信号输入端与第一开关16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蜂鸣器15信号输入端与第二开关17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流检测仪14信号输出端与蜂鸣器15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通过在绝缘板上安装有电流检测仪14以及蜂鸣器15,其中电流检测仪14可以实时监测流经绝缘板的电流强度大小,并将相应信号传递给蜂鸣器15,当电流强度超过事先预设的电流危险点时,蜂鸣器15便会相应做出反应进行报警,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绝缘板的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耐电弧的绝缘板,工作时,当有电流经过绝缘板时,通过在绝缘板外表面涂抹有一层dr60高压绝缘涂料,dr60是一种在高压状况下依旧具备极高绝缘性能的绝缘涂料,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绝缘板的耐受电弧的能力,从而提高绝缘板的工作性能;整个绝缘板是由波形板1、侧边板a2、侧边板b3、上板5、下板6以及散热板4六个部分共同组合而成,且此间通过螺栓进行紧固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易于拆卸,当绝缘板内部出现故障时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修;通过在绝缘板两侧设置有卡槽12与卡件13,卡槽12与卡件13的形状可以在不借助任何紧固件的情况下彼此相互契合固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多个绝缘板共同组装在一起,从而增大绝缘板绝缘面积,且波形板的设定进一步增加了绝缘面积,提升了绝缘性能;通过增加有导热柱11以及散热板4,当绝缘板上时间工作对电流进行阻隔绝缘时,其内部依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一旦积聚成高温,便会对绝缘板的内部材料性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而导热柱11可以有效将绝缘板内部热量传导到散热板4上,经过散热板4进行最终散热;通过在绝缘板上安装有电流检测仪14以及蜂鸣器15,其中电流检测仪14可以实时监测流经绝缘板的电流强度大小,并将相应信号传递给蜂鸣器15,当电流强度超过事先预设的电流危险点时,蜂鸣器15便会相应做出反应进行报警,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绝缘板的安全性能。所述元器件具体的型号为dt307-tes-1800电流检测仪;施耐德schneiderxb2蜂鸣器。

本实用新型的波形板1;侧边板a2;侧边板b3;散热板4;上板5;下板6;第一螺栓7;第二螺栓8;第三螺栓9;第四螺栓10;导热柱11;卡槽12;卡件13;电流检测仪14;蜂鸣器15;第一开关16;第二开关1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