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及抗电磁干扰的线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7022发布日期:2020-04-28 21:18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火及抗电磁干扰的线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发动机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防火及抗电磁干扰的线束结构,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电缆上,主要用于保证结构内线束在火焰、电磁干扰及其他复杂环境下可以实现可靠信号传输。



背景技术:

发动机电缆是发动机的神经系统,把发动机的各个部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是发动机的重要附件,其可靠性关系到整台发动机乃至整架飞机的安全。随着国防武器装备发动机产品的研制与发展和更新换代,对发动机电缆的可靠性、耐环境能力和寿命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动机电缆的研制已成为发动机研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火及抗电磁干扰的线束结构。该结构在保证安装牢固可靠的同时实现了分线功能,保证电磁的连续性、防火耐高低温性能,保证结构内线束在火焰、电磁干扰及其他复杂环境下可以实现可靠信号传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火及抗电磁干扰的线束结构,该线束结构包括插座连接器、第一分支线束、第二分支线束、第三分支线束、第四分支线束、第五分支线束、三通组件、第一插头连接器、第二插头连接器、第三插头连接器、第四插头连接器和第五插头连接器;

所述插座连接器与第一分支线束相连接,第一分支线束的末端安装有第一插头连接器,第一分支线束为形状,第一分支线束上设有第二分支分支线束和第三分支线束,第二分支线束上设有第四分支线束和第五分支线束,所述第四分支线束通过三通组件与第二分支线束相连接;在第二分支线束末端安装有第二插头连接器,在第三分支线束末端安装有第三插头连接器,在第四分支线束末端安装有第四插头连接器,在第五分支线束末端安装有第五插头连接器;

所述第一分支线束、第二分支线束、第三分支线束、第四分支线束和第五分支线束均包括导线束,所述导线束外采用聚四氟乙烯薄膜重叠缠绕3层,在缠绕终止处采用无碱玻璃纱绳捆扎,并在无碱玻璃纱绳外涂有机硅绝缘漆保护;

在第一分支线束和第二分支线束、第三分支线束的交叉处导线束外周分别安装有第一金属硬管和第二金属硬管,第二分支线束和第五分支线束的交叉处导线束外周安装有第三金属硬管;

在插座连接器和第一金属硬管之间安装有第一屏蔽软管,在第一金属硬管和第二金属硬管之间安装有第二屏蔽软管,在第二金属硬管和第一插头连接器之间安装有第三屏蔽软管,在第二金属硬管和第三插头连接器之间安装有第九屏蔽软管;

三通组件分别和第一金属硬管、第四插头连接器、第三金属硬管之间通过第四屏蔽软管、第五屏蔽软管和第六屏蔽软管连接

在第三金属硬管和第二插头连接器之间安装有第七屏蔽软管,在第三金属硬管和第五插头连接器之间安装有第八屏蔽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硬管和屏蔽软管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进行安装,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内衬套、外衬套和锁紧螺帽,在所述屏蔽软管的对接端内周和外周分别安装有内衬套和外衬套,内衬套和外衬套将屏蔽软管夹紧,并且在导线束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外周填充有至少3层玻璃布填充至内衬套筒体内径空间受限处;

金属硬管的对接端设有接头,接头末端面抵在内衬套的环形凸台端面上,在内衬套、外衬套和金属硬管接头外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有锁紧螺帽,实现屏蔽软管和金属硬管紧密结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束采用防火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硬管、第二金属硬管和第三金属硬管均为铝合金管。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连接器通过插座尾部附件与第一分支线束连接,在插座尾部附件内部设有圆环形状的接地片,导线的屏蔽层均匀打散后与接地片进行焊接固定,第一屏蔽软管的螺帽与插座尾部附件旋紧,将第一屏蔽软管与插座尾部附件固定构成内外双层屏蔽结构,实现360°接壳。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组件与第四屏蔽软管、第五屏蔽软管和第六屏蔽软管之间分别通过螺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支线束、第二分支线束、第三分支线束、第四分支线束和第五分支线束分别通过第一插头尾部附件、第二插头尾部附件、第三插头尾部附件、第四插头尾部附件和第五插头尾部附件与第一插头连接器、第二插头连接器、第三插头连接器、第四插头连接器和第五插头连接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导线屏蔽层均匀打散后与插座尾部附件中的接地片进行焊接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可以将导线屏蔽层固定在插座尾附部位并且保证360°屏蔽,屏蔽效果更好,改善接触电阻,实现了导线屏蔽层与软管组件的接地连接,可以很好的抑制地回路干扰,满足产品在高强度振动环境中的正常使用,使产品屏蔽连接更加可靠,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屏蔽软管和金属硬管的连接结构满足发动机电缆防火、阻燃的使用要求,产品可靠性高,可以在-55℃~200℃环境温度下工作,满足1093℃火焰下,工作15min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结构在保证安装牢固可靠的同时实现了分线功能,保证电磁的连续性、防火耐高低温、耐冲击、耐湿热以及耐盐雾等性能,保证结构内线束在火焰、电磁干扰及其他复杂环境下可以实现可靠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屏蔽软管与金属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插座连接器和第一屏蔽软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插座连接器;2-第一分支线束;3-第二分支线束;4-第三分支线束;5-第四分支线束;6-第五分支线束;7-三通组件;8-第一插头连接器;9-第二插头连接器;10-第三插头连接器;11-第四插头连接器;12-第五插头连接器;13-导线束;14-聚四氟乙烯薄膜;15-第一金属硬管;16-第二金属硬管;17-第三金属硬管;18-第一屏蔽软管;19-第二屏蔽软管;20-第三屏蔽软管;21-第四屏蔽软管;22-第五屏蔽软管;23-第六屏蔽软管;24-第七屏蔽软管;25-第八屏蔽软管;26-内衬套;27-外衬套;28-锁紧螺帽;29-接头;30-玻璃布;31-插座尾部附件;32-接地片;33-第一插头尾部附件;34-第二插头尾部附件;35-第三插头尾部附件;36-第四插头尾部附件;37-第五插头尾部附件;38-第九屏蔽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种防火及抗电磁干扰的线束结构,整体为树杈式结构,该线束结构包括插座连接器1、第一分支线束2、第二分支线束3、第三分支线束4、第四分支线束5、第五分支线束6、三通组件7、第一插头连接器8、第二插头连接器9、第三插头连接器10、第四插头连接器11和第五插头连接器12;

所述插座连接器1与第一分支线束2相连接,第一分支线束2的末端安装有第一插头连接器8,第一分支线束2为形状,第一分支线束2上设有第二分支分支线束和第三分支线束4,第二分支线束3上设有第四分支线束5和第五分支线束6,所述第四分支线束5通过三通组件7与第二分支线束3相连接;在第二分支线束3末端安装有第二插头连接器9,在第三分支线束4末端安装有第三插头连接器10,在第四分支线束5末端安装有第四插头连接器11,在第五分支线束6末端安装有第五插头连接器12;

所述第一分支线束2、第二分支线束3、第三分支线束4、第四分支线束5和第五分支线束6均包括导线束13,所述导线束13外采用聚四氟乙烯薄膜14重叠缠绕3层,在缠绕终止处采用无碱玻璃纱绳捆扎,并在无碱玻璃纱绳外涂有机硅绝缘漆保护;

在第一分支线束2和第二分支线束3、第三分支线束4的交叉处导线束13外周分别安装有第一金属硬管15和第二金属硬管16,第二分支线束3和第五分支线束6的交叉处导线束13外周安装有第三金属硬管17;

在插座连接器1和第一金属硬管15之间安装有第一屏蔽软管18,在第一金属硬管15和第二金属硬管16之间安装有第二屏蔽软管19,在第二金属硬管16和第一插头连接器8之间安装有第三屏蔽软管20,在第二金属硬管16和第三插头连接器10之间安装有第九屏蔽软管38;

三通组件7分别和第一金属硬管15、第四插头连接器11、第三金属硬管17之间通过第四屏蔽软管21、第五屏蔽软管22和第六屏蔽软管2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三通组件7为申请号为201721687795.3的发动机电缆的三通组件。在第三金属硬管17和第二插头连接器9之间安装有第七屏蔽软管24,在第三金属硬管17和第五插头连接器12之间安装有第八屏蔽软管25。

参照图2(图2以第一金属硬管15和第二屏蔽软管19的连接结构为例),所述金属硬管和屏蔽软管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进行安装,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内衬套26、外衬套27和锁紧螺帽28,在所述屏蔽软管的对接端内周和外周分别安装有内衬套26和外衬套27,内衬套26和外衬套27将屏蔽软管夹紧,并且在导线束13的聚四氟乙烯薄膜14外周填充有至少3层玻璃布30填充至内衬套26筒体内径空间受限处;

金属硬管的对接端设有接头29,接头29末端面抵在内衬套26的环形凸台端面上,在内衬套26、外衬套27和金属硬管接头29外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有锁紧螺帽28,实现屏蔽软管和金属硬管紧密结合。

所述导线束13采用防火导线。

所述第一金属硬管15、第二金属硬管16和第三金属硬管17均为铝合金管。

参照图3,所述插座连接器1通过插座尾部附件31与第一分支线束2连接,在插座尾部附件31内部设有接地片32,导线的屏蔽层均匀打散后与接地片32进行焊接固定,第一屏蔽软管18的螺帽与插座尾部附件31旋紧,将第一屏蔽软管18与插座尾部附件31固定构成内外双层屏蔽结构,实现360°接壳。

所述三通组件7与第四屏蔽软管21、第五屏蔽软管22和第六屏蔽软管23之间分别通过螺母固定。

所述第一分支线束2、第二分支线束3、第三分支线束4、第四分支线束5和第五分支线束6分别通过第一插头尾部附件33、第二插头尾部附件34、第三插头尾部附件、第四插头尾部附件和第五插头尾部附件与第一插头连接器8、第二插头连接器9、第三插头连接器10、第四插头连接器11和第五插头连接器1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屏蔽软管和金属硬管的连接结构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电缆上,主要用于保证结构内线束在火焰下可以实现可靠信号传输。产品选用防火导线制成导线束13,导线外缠绕聚四氟乙烯薄膜14,护套采用了金属硬管和屏蔽软管相结合的方式,产品可以在-55℃~200℃环境温度下工作,并满足1093℃火焰下,工作15min的要求。

安装时直接将三通组件7上的三通支架固定在发动机附件处,实现产品与发动机之间的固定及分叉。三通组件在起到保护产品作用的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品因空间狭小而无法安装、固定和分线的问题,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及使用总寿命,寿命达到12000飞行小时。

内外双层屏蔽的设计方式可以保证产品的屏蔽效果。屏蔽软管属于无孔的屏蔽体,产品内外的电磁耦合是通过电磁波在屏蔽体内的扩散而进行的,回路电流经过屏蔽层而不经过导线,可以很好的抑制地回路干扰,并且系统频率越高,屏效越大。

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结构为树杈式设计,不是所有的分支都在同一平面,应根据产品在发动机实际安装的位置,来确定各分支的角度相对主分支(第一分支线束2)的角度,这样可以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结构保证结构内线束在火焰、电磁干扰及其他复杂环境下可以实现可靠信号传输。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