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4538发布日期:2020-04-21 18:20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



背景技术:

插线板是用电设备与电源之间的连接器,可将一处电源插孔引出形成多孔插座同时为多个用电设备供电,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随着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通讯工具的数量急剧增多,这使得人们对插线板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插线板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

目前市场上的插线板多以塑料材质制成其外壳,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组装壳体,由于螺纹连接的方式必须要在插线板壳体上开设安装孔,严重影响了插线板的外观的完整性,而且存在螺栓松动的可能性,一旦螺栓松动以致壳体分离,给使用人造成安全隐患。

另外,目前市场上的插线板一般由上盖与底板结合构成,并且上盖为主要展示面,而由于制造成本以及工艺能力的限制,上盖为单块结构而一般仅具有一种颜色,导致产品辨识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提供稳固连接的同时,使插线板能够由具有不同颜色的两块塑料材质结合构成,提高其辨识度。

为达成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其特征在于:由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通过卡扣连接组合而成,其中:

所述第一上盖具有一盖体部和盖体部一体延伸出的一连接部,所述盖体部和连接部均为内有容置空间且底面开放的薄壁壳体,所述连接部上表面开有数个卡接通孔,所述连接部内壁设有数个连接卡扣,所述连接部侧壁外表面设有数个导向槽;

所述第二上盖为内有容置空间且底面与一侧面开放的薄壁壳体,扣装于所述连接部之上,所述第二上盖上壁内表面设有数个垂直向下伸出的卡扣座,所述卡扣座穿过所述连接部上的卡接通孔与所述连接卡扣进行不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上盖侧壁内表面设有数个导向条,所述导向条能够滑动插入导向槽内。

所述的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其中:所述第一上盖盖体部侧壁内表面设有数个封闭卡扣,用于与插线板的底板进行不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其中:所述第一上盖连接部前端侧壁开有u形开口,所述第二上盖在对应位置开有电源线插孔,供电源线穿入。

所述的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其中:所述第一上盖连接部上壁开有第一按钮孔,所述第二上盖对应位置开有第二按钮孔,供按钮嵌入安装。

所述的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其中:所述第一上盖连接部上壁开有指示灯安装孔供指示灯嵌入安装,所述第二上盖对应位置开有漏光孔。

所述的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其中:所述连接卡扣具有一斜面以及一位于斜面末端的定位面,所述斜面面向第一上盖的上壁,所述定位面能够与第二上盖的卡扣座抵接卡合,所述连接卡扣周围设有围挡。

所述的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其中:所述封闭卡扣具有一斜面以及一位于斜面末端的定位面,所述斜面面向第一上盖的底面,所述定位面能够与底板的卡扣座抵接卡合,所述封闭卡扣周围设有围挡。

所述的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其中:所述卡扣座的伸出端呈楔形,卡扣座中部开孔以形成挡边,所述挡边可供所述定位面抵接卡合。

所述的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其中:组合在一起的所述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具有平整接合的外表面。

所述的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其中:所述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具有不同的颜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为相互分离的两个部件,可分别具有不同颜色,提高产品辨识度;

2.以卡扣连接的组合式上盖具有自锁功能,连接更加稳固,不会因螺栓松动而造成壳体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组合上盖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第一上盖立体视图;

图3为封闭卡扣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4为连接卡扣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5为第二上盖立体视图;

图6为卡扣座的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电源线;20-第二上盖;201-第二按钮孔;202-漏光孔;203-电源线插孔;204-卡扣座;205-导向条;206-挡边;30-第一上盖;301-盖体部;302-连接部;303-插座孔;304-卡接通孔;305-导向槽;306-第一按钮孔;307-指示灯安装孔;308-封闭卡扣;309-围挡;310-定位壁;311-连接卡扣;312-定位柱;313-斜面;314-定位面;40-底板,401-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真实比例绘制的。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由第一上盖30和第二上盖20通过卡扣进行不可拆卸连接组合而成,组合上盖再与底板40通过卡扣连接,构成插线板外壳,可供电源线10从端面伸入并连接内部各插座模块。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上盖30具有一盖体部301和盖体部301一体延伸出的一连接部302,所述盖体部301和连接部302均为内有容置空间并且底面开放的横截面呈“n”形的薄壁壳体。

盖体部301上表面设有数个插座孔303,在本实施例中,插座孔303是由两个三相插座孔和三个两相插座孔组合而成,可为五个用电设备同时供电。盖体部301上壁内表面对应于每个插座孔的位置设有一圈定位壁310,用于定位安装各插座模块。在盖体部301侧壁内表面伸出数个具有斜面的封闭卡扣308,所述封闭卡扣308的斜面313面向第一上盖30的底面,所述斜面313末端具有一定位面314,用于与底板40进行不可拆卸连接,在每个封闭卡扣308的周围各设有一组围挡309,用于在卡合连接底板40时进行辅助定位并防止卡合连接松脱。所述盖体部301侧壁内表面还设有数个定位柱312,用于与底板40进行不可拆卸连接时置于定位槽401中进行定位。

连接部302的宽度与高度均小于盖体部301,其上表面的中部开有第一按钮孔306与指示灯安装孔307,其上表面靠近侧壁的位置设有数个卡接通孔304,其三面侧壁的外表面上各设有导向槽305。连接部302前端(电源线伸入一端)侧壁设有u形开口,可供电源线10伸入。请参阅图3,在u形开口两侧的内表面伸出两个所述封闭卡扣308,用于与底板40进行不可拆卸连接,在每个封闭卡扣308的周围各设有一组所述围挡309(图3中未示出)。

请参阅图4,在所述连接部302两侧壁内表面伸出四个连接卡扣311,用于与第二上盖20进行不可拆卸连接。在每个连接卡扣311的周围各设有一组所述围挡309(图4中未示出)。所述连接卡扣311的结构与封闭卡扣308基本相同,但是连接卡扣311的斜面313面向第一上盖30的上壁。

请参阅图1、图5,所述第二上盖20为内有容置空间并且底面和后侧面开放的“n”形薄壁壳体,第二上盖20上表面设有第二按钮孔201和漏光孔202,在前侧面设有电源线插孔203,所述第二按钮孔201、漏光孔202以及电源线插孔203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按钮孔306、指示灯安装孔307以及u形开口相对应。在所述第二上盖20的上壁内表面设有数个垂直向下伸出的卡扣座204,所述卡扣座204为矩形片状体,其伸出端呈楔形,中部开有方形孔以形成用于卡合的挡边206。在所述第二上盖20两个相对的侧壁内表面设有数个截面为“t”形的导向条205。

所述第二上盖20与第一上盖30衔接处,外壁边缘在厚度方向具有相反的阶梯状,使得两者搭接时可完全贴合,形成平整的外表面。

当第一上盖30与第二上盖20组合时,导向条205滑动于导向槽305之内,起到导向定位作用,使所述卡扣座204穿过所述连接部302上的卡接通孔304并垂直滑动插入连接卡扣311与围挡309之间的空隙处,连接卡扣311的斜面与卡扣座204楔形的端部发生滑动推挤,两者相互偏移退让而能够通过,在连接卡扣311的斜面末端与卡扣座204楔形的端部错开后,连接卡扣311的定位面314弹性复位而卡入卡扣座204的方形孔中,与卡扣座204的挡边206抵接而实现卡合连接(并且无法退出)。所述围挡309在卡合连接中一方面起到辅助定位作用,另一方面限制了卡扣座204向松脱方向移动,使所述卡合连接不可拆卸。

第一上盖30与第二上盖30组成组合上盖后,再与底板40进行不可拆卸连接形成完整的外壳。组合上盖与底板40连接时,第一上盖30内壁的定位柱312对应置于底板40的定位槽401中起定位作用,同时底板40上的卡扣座垂直插入组合上盖内壁的封闭卡扣308与围挡309之间,并使封闭卡扣308卡入卡扣座实现不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通过卡扣卡合的形式完成外壳的组装,使连接更加稳定牢固,避免了螺纹连接中可能出现的螺纹松动而造成的连接脱离,同时分离的上盖组件可喷涂不同色彩,增加产品辨识度。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