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2803发布日期:2020-04-28 20:52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呼吸器,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压器呼吸器是变压器设备上的一个必备零部件,其主要作用在于过滤和吸收进入变压器内部空气中的水分和杂质,从而保证变压器油的质量;目前的变压器呼吸器结构主要包括壳体,壳体内装有变色硅胶吸附剂,壳体的顶部设有连接法兰,壳体的底部设有过滤从外部进入壳体内腔中的气体的气体过滤装置。

现有的呼吸器存在如下问题:

1、当用于存储水分的硅胶到达一定量时,其吸水效果逐渐减弱直至消失,需要工作人员对变色硅胶吸附剂进行更换。理想状态下,更换后的变色硅胶吸附剂需要干燥后再次使用。但是,由于拆装呼吸器的人工成本较大,且使用之后变色硅胶吸附剂性能降低,综合考虑之下,一般不予再次使用,造成硅胶使用率较低,使用和维护成本较高。

2、油封杯通过底部集油盒阻止灰尘进入,但需定期进行清洗,如清洗不彻底将堵塞呼吸通道,导致变压器运行故障;硅胶未进行定期更换可能导致硅胶吸水过饱和最终破裂,破裂的粉末很有可能会导致呼吸器孔被堵塞住,存在安全隐患。

3、变色硅胶吸附剂有毒化学成分,目前部分单位对废弃的变色硅胶没有统一进行集中处理,存在很大的环境污染隐患。

4、呼吸器虽然总体结构简单,拆装工序并不多,但是,由于呼吸器对密封性要求较高,且由于连接件老化、生锈等原因,再加上变压器一般处于离地较高的位置,使呼吸器存在拆装工序不多,但是拆装要求极高,拆装工人费时费力等问题,经常造成呼吸器整体报废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压器呼吸器,使呼吸器内的硅胶颗粒保证不破坏呼吸功能的前提下,根据需要自动进行除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压器呼吸器,包括硅胶瓶、固定于所述硅胶瓶上端的用于连接油枕的上盖、固定于所述硅胶瓶下端的下盖以及固定于所述下盖下方的油封杯;所述上盖上开设有若干竖直贯通的用于连通油枕和硅胶瓶的通气孔;所述下盖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油封杯连通的竖直贯通的通油孔;所述硅胶瓶中部竖直设置有空心的呼吸管,所述呼吸管上端向上穿出并固定于所述上盖,所述呼吸管下端向下穿出并固定于所述下盖;所述硅胶瓶内设置有从上至下依次固定于所述呼吸管外壁的导流板、支架以及加热装置;所述导流板呈倒伞形结构;所述支架上固定有若干用于检测温度、湿度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所述加热装置与设置于所述硅胶瓶外的控制器电信号连接;所述油封杯下方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呼吸管通过设置于所述油封杯中部的中间杆连通;所述中间杆末端固定有防止外界气体进入的止逆阀;所述硅胶瓶内填充有硅胶吸附剂,所述硅胶吸附剂高度低于所述支架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呼吸管的外壁上还固定有冷凝片;所述冷凝片位于所述导流板上方;所述冷凝片包括散热片、两分别固定于所述散热片上下两端的隔热片以及若干竖直贯穿散热片、隔热片的中空的制冷件。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上端紧贴所述冷凝片外壁的下端;所述呼吸管上开设有若干导入孔,所述导入孔下端贴近所述导流板下部设置;所述呼吸管上还开设有若干排出孔,所述排出孔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支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止逆阀包括盖合于所述中间杆出口下端的阀芯以及固定于所述中间杆末端的固定体;所述阀芯套设于所述固定体内;所述固定体中部套设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阀芯上端面的固定块固定;所述固定杆的外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与所述阀芯下端面固定,下端与所述固定体内部上端面固定;所述固定体内部镂空设置形成流动通道;弹簧提供弹力,将阀芯压向中间杆出口,形成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油封杯通过油杯卡环固定于所述下盖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的下表面镀有热反射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上端固定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油枕之间;所述上盖与所述硅胶瓶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下盖与所述硅胶瓶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下盖与所述油封杯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油封杯和硅胶瓶均为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使呼吸器能够在免拆的情况下,对硅胶进行除湿,以提高硅胶的使用率,提高呼吸器的使用寿命。

2、通过加热再生硅胶,在不影响变压器的正常呼吸的前提下,省去了呼吸器的拆装工序,减少了人为失误,实现判断、控制、加热、气体交换全过程自动完成,减少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生产力。

3、通过控制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实现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控制流程,控制加热启动时间、加热温度控制、风道抽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止逆阀的阀芯被顶开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7的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冷凝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止逆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上盖;101、通气孔;2、冷凝片;201、散热片;202、隔热片;203、制冷件;3、呼吸管;301、导入孔;302、排出孔;4、导流板;5、支架;6、传感器;7、加热装置;8、硅胶瓶;9、下盖;901、通油孔;10、油杯卡环;11、油封杯;111、中间杆;12、连接杆;13、第一密封圈;14、第二密封圈;15、第三密封圈;16、第四密封圈;17、止逆阀;171、阀芯;172、固定块;173、固定杆;174、弹簧;175、固定体;176、流动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11,一种变压器呼吸器,包括硅胶瓶8、固定于所述硅胶瓶8上端的用于连接油枕的上盖1、固定于所述硅胶瓶8下端的下盖9以及固定于所述下盖9下方的油封杯11;所述上盖1上开设有若干竖直贯通的用于连通油枕和硅胶瓶8的通气孔101,通气孔101用于硅胶瓶8和油枕的换气管道的连通;所述下盖9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油封杯11连通的竖直贯通的通油孔901;所述硅胶瓶8中部竖直设置有空心的呼吸管3,所述呼吸管3上端向上穿出并固定于所述上盖1,所述呼吸管3下端向下穿出并固定于所述下盖9;所述硅胶瓶8内设置有从上至下依次固定于所述呼吸管3外壁的导流板4、支架5以及加热装置7;所述导流板4呈倒伞形结构;所述支架5上固定有若干用于检测温度、湿度的传感器6;所述传感器6、所述加热装置7与设置于所述硅胶瓶8外的控制器电信号连接;所述油封杯11下方设置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与所述呼吸管3通过设置于所述油封杯11中部的中间杆111连通;所述中间杆111末端固定有防止外界气体进入的止逆阀17;所述硅胶瓶8内填充有硅胶吸附剂,所述硅胶吸附剂高度低于所述支架5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呼吸管3的外壁上还固定有冷凝片2;所述冷凝片2位于所述导流板4上方;所述冷凝片2包括散热片201、两分别固定于所述散热片201上下两端的隔热片202以及若干竖直贯穿散热片201、隔热片202的中空的制冷件203。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4上端紧贴所述冷凝片2外壁的下端;所述呼吸管3上开设有若干导入孔301,所述导入孔301下端贴近所述导流板4下部设置;所述呼吸管3上还开设有若干排出孔302,所述排出孔302位于所述加热装置7与所述支架5之间。倒伞形结构的导流板4用于承接经冷凝片2冷却的冷凝水,并通过导入孔301汇入呼吸管3内。

进一步的,所述止逆阀17包括盖合于所述中间杆111出口下端的阀芯171以及固定于所述中间杆111末端的固定体175;所述阀芯171套设于所述固定体175内;所述固定体175中部套设固定有固定杆173,所述固定杆173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阀芯171上端面的固定块172固定;所述固定杆173的外周套设有弹簧174;所述弹簧174上端与所述阀芯171下端面固定,下端与所述固定体175内部上端面固定;所述固定体175内部镂空设置形成流动通道176;弹簧174提供弹力,将阀芯171压向中间杆111出口,形成密封。在呼吸管3内没有冷凝水,或者冷凝水不多,重力小于弹簧174的弹力时,弹簧174的弹力能够将阀芯171压向中间杆111出口,形成密封,防止外部气体进入呼吸器内;在冷凝水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冷凝水的重力大于弹簧174的弹力,则阀芯171被打开,冷凝水通过流动通道176流出。

特别的,图6中的箭头流向表示冷凝水顶开阀芯171后的流动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油封杯11通过油杯卡环10固定于所述下盖9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4的下表面镀有热反射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上端固定有第一密封圈13,所述第一密封圈13设置于所述上盖1和油枕之间,用于上盖1与油枕之间的密封;所述上盖1与所述硅胶瓶8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4;所述下盖9与所述硅胶瓶8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5;所述下盖9与所述油封杯11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16。

进一步的,所述油封杯11和硅胶瓶8均为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

进一步的,该变压器呼吸器内硅胶的再生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连接杆12与呼吸器外部的抽气泵连通;同时,传感器6实时监控硅胶瓶8内的湿度;

第二步、传感器6检测到硅胶瓶8内湿度大于设定的最大阀值,则硅胶再生机构开始运作,传感器6传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7加热,同时启动抽气泵;

第三步、抽气泵启动,通过连接杆12和呼吸管3上的排出孔302,抽走硅胶吸附剂因受热而产生的水汽;未被抽走的的水蒸气则在上升时遇到冷凝片2而冷凝成水,滴落在导流板4上,并通过导入孔301汇集到呼吸管3内;

第四步、传感器6检测到硅胶瓶8内温度大于设定的最大阀值,则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7停止加热,硅胶瓶8内温度逐渐降低直至温度低于设定的最低阀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7重新进行加热;

第五步、传感器6检测到硅胶瓶8内湿度低于设定的最低阀值,则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7停止加热,同时停止抽气泵,硅胶再生机构关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