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针组件及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1226发布日期:2020-05-22 21:35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针组件及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针组件及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几乎已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必备品。现有电子产品的充电方式也分为了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模式,在有线充电模式中,又分为接触式充电和插接式充电,其中接触式充电为连接器的转接头和转接装置分离设置,转接头用于插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转接装置与电源连接,并与转接头通过磁性吸附实现电连接以为电子设备充电。

在现有磁吸接触式转接头中,排针组件是实现转接装置和转接头电连接的主要部件,转接装置通过排针组件与转接头接触时实现转接头和转接装置的电连接,然而传统的pogo-pin排针组件其造价成本高,且安装到转接装置时较为不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性能可靠、造价低廉且便于装配的排针组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正在研究的热门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目前转接头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针组件及转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针组件所述排针组件应用于连接器的转接装置,所述排针组件包括:固定件、安装件、第一排针以及第二排针;

其中,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一排针包括固定部、弹性部和触点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固定件,并通过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与所述转接装置的线缆电连接;

所述弹性部设置于固定部和触点部之间以弹性连接固定部和触点部,其中,弹性部包括至少两段弧形弯折部;

所述触点部外露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一侧;

所述第二排针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所述转接装置的磁性件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二排针至少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排针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二排针通过所述缺口外露于所述第二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呈圆环形,所述转接装置的磁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呈圆环形,且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配合的第二卡合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有第一卡勾,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有第二卡勾,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安装件时,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卡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外壁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针成排设置且所述触点部呈弧形,所述第二排针相对所述第一排针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接装置,所述转接装置包括插接头、线缆以及磁吸头,所述线缆连接所述插接头和所述磁吸头,所述磁吸头包括前述的排针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针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排针代替传统pogo-pin针可以有效降低转接装置的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第一排针的弹性部包括至少两段弧形弯折部,以增加弹性部的弹性回复力,从而使得转接装置可以稳定与转接头稳定电连接。

同时,通过固定件将第一排针固定于安装件,并通过安装件与外壳和磁性件连接,从而简化安装过程,便于排针组件的安装,从而简化了转接装置的装配,提高转接装置的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磁吸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磁吸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排针组件第一视角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排针组件第二视角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排针组件的排针和固定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10,该连接器10包括转接头20以及转接装置30,转接头20用于插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并与转接装置30磁性吸附配合,以通过转接装置30与外部电源或充电装置电连接时,为电子设备充电,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mp4、psp等在此不做限制。该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可以是lighting接口、microusb接口或type-c接口,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转接头20包括插接部201和与插接部201连接的磁吸部202,插接部201设置有若干第一触点2011,磁吸部202设置有与第一触点2011电连接的多干第二触点2021,当转接头20的插接部201插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后,第一触点2011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的电触点接触,磁吸部202外露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需要对电子设备充电时,通过转接装置30的一端与外部充电装置或外部电源连接,转接装置30的另一端与磁吸部202磁性吸附,并与若干第二触点2021电连接,从而可以为电子设备充电。

转接装置30包括插接头303、线缆302以及磁吸头301。插接头303用于与外部电源或充电装置连接从而为连接器10提供电源。磁吸头301用于与转接头20磁性吸附配合,以将传统的插接式充电方式转变为磁性吸附的接触式充电。线缆302设置于插接头303和磁吸头301之间,并电连接插接头303和磁吸头301。该插接头303可以是usb插接头、microusb插接头、type-c插接头或lighting插接头,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2-3,磁吸头301包括外壳3011、磁性件3012以及排针组件304。其中,磁性件3012用于使磁吸头301可以与转接头20磁性吸附,该磁性件3012可以是磁铁或铁磁性元件,较佳的磁性件3012为磁铁。排针组件304通过线缆302与插接头303电连接,磁性件3012排针组件304连接,外壳3011包裹排针组件304,以保护排针组件304。

请参阅图4-6,排针组件304包括固定件305、安装件306、第一排针307以及第二排针308。其中,第一排针307和第二排针308为一个或多个固定于固定件305,固定件305与安装件306连接,第一排针307以及第二排针308通过固定件305安装于安装件306,通过安装件306与外壳3011连接。第二排针308至少为一个设置于第一排针307的一侧,用于与磁性件3012接触,以将电信号传输给磁性件3012,以使磁性件3012可以作为电连接触点。

较佳地,第一排针307为成排设置,第二排针308至少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一排针307的相对两侧,且第二排针308相对第一排针307倾斜设置,以便更好地与磁性件3012弹性接触,电连接性能更优。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排针307为9根,相邻两个第一排针307之间间距相同。

具体地,第一排针307包括固定部3071、弹性部3072和触点部3073,固定部3071固定于固定件305并与线缆302电连接,弹性部3072设置于固定部3071和触点部3073之间以弹性连接固定部3071和触点部3073,其中,弹性部3072包括至少两段弧形弯折部,以增加弹性部3072的弹性回复力。

较佳地,触点部3073呈弧形设计,从而与转接头20电连接更为稳定。

安装件306包括第一安装部3061和第二安装部3062,第二安装部3061呈圆环形,磁性件3012套设于第二安装部3062的外壁,第二排针308通过固定件305固定于第一安装部3061,并通过设置于第二安装部3062相对两侧的缺口3064外露于第二安装部3062并与磁性件3012接触实现第二排针308与磁性件3012的电连接,以使磁性件3012可以作为电触点。

第一排针307通过固定件305安装于第一安装部3061,并且第一排针307的触点部3073通过设置于安装件306的穿孔3063外露于第二安装部3062远离第一安装部3061一侧。

较佳地,第一安装部3061呈圆环形,且第一安装部3061的半径大于第二安装部3062的半径,以便在磁性件3012套设于第二安装部3062后,磁性件3012的外径与第一安装部3061的外径相当,从而便于排针组件304安装于外壳3011。

较佳地,第二安装部3062的外壁设置有凹槽,以便将胶水通过凹槽浇注使得磁性件3012牢固与第二安装部3062。

可以理解,固定件305固定于安装件306的方式可以是在固定件305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3051,在安装件306的第一安装部3061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3065,固定件305通过第一卡合部3051和第二卡合部3065卡接配合实现彼此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卡合部3051可以是卡勾或卡槽,第二卡合部3065可以是与卡勾配合的卡槽或与卡槽配合的卡勾。

较佳地,第一卡合部3051设置有第一卡勾,第二卡合部3065设置有第二卡勾,固定件305安装于安装件306时,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相卡合。

利用排针代替传统pogo-pin针可以有效降低转接装置30的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第一排针307的弹性部3072包括至少两段弧形弯折部,以增加弹性部3072的弹性回复力,从而使得转接装置30可以稳定与转接头20稳定电连接。

同时,通过固定件305将第一排针307固定于安装件306,并通过安装件306与外壳3011和磁性件3012连接,从而简化安装过程,便于排针组件304的安装,从而简化了转接装置30的装配,提高转接装置30的生产良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针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排针代替传统pogo-pin针可以有效降低转接装置的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第一排针的弹性部包括至少两段弧形弯折部,以增加弹性部的弹性回复力,从而使得转接装置可以稳定与转接头稳定电连接。

同时,通过固定件将第一排针固定于安装件,并通过安装件与外壳和磁性件连接,从而简化安装过程,便于排针组件的安装,从而简化了转接装置的装配,提高转接装置的生产良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