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变压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6674发布日期:2020-05-29 12:36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高频变压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骨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高频变压器骨架。



背景技术:

高频变压器骨架是大功率高频变压器的绕线支架,随着国家的电气安全法律法规的更新与升级,对变压器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要求也随之加大。目前市场上高频变压器骨架上的绕组在缠绕完成后,再将绕组缠绕在对应的针脚上,传统的绕组缠绕在针脚上的固定方式较单一,缠绕部位都是固定的。且传统骨架在完成变压器绕制后,其电气间隙安全距离和爬电距离不够,导致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频变压器骨架,有效解决了绕组缠绕在针脚上的固定方式较单一和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高频变压器骨架,包括有绕线柱、前安装座、后安装座、初级针脚以及次级针脚;

该绕线柱的前后侧面贯穿形成有磁槽,且绕线柱的外周侧面径向扩大延伸出有前挡板、隔板以及后挡板,该前挡板、隔板和后挡板沿绕线柱的轴向间隔前后排布,前挡板与隔板之间以及隔板与后挡板之间形成绕线槽,且隔板的底面凹设有连通两绕线槽的第一过线槽;

该前安装座于上述前挡板的前侧面下端一体向外延伸出;该后安装座于上述后挡板的后侧面下端一体向外延伸出;该初级针脚镶嵌于前安装座上,初级针脚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竖向部和第一横向部,该第一竖向部竖直伸出前安装座的底面,上述前挡板的底面对应第一竖向部凹设有第二过线槽;该第一横向部外露于前安装座的顶面并横向伸出前安装座的外侧面,上述前挡板的外侧面针对第一横向部凹设有第一过线缺口;

该次级针脚镶嵌于后安装座上,次级针脚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二竖向部和第二横向部,该第二竖向部竖直伸出后安装座的底面,上述后挡板的底面对应第二竖向部凹设有第三过线槽;该第二横向部外露于后安装座的顶面并横向伸出后安装座的外侧面,上述后挡板的外侧面针对第二横向部凹设有第二过线缺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过线槽和第三过线槽均呈斜坡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绕线柱、前挡板、隔板、后挡板、前安装座以及后安装座均为聚四氟乙烯或dmc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槽的横截面积为正方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初级针脚为两个,对应的,前安装座为两个,两前安装座间隔排布于前挡板的前侧面上,两前安装座之间形成隔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次级针脚为两个,对应的,后安装座为两个,两后安装座间隔排布于后挡板的后侧面上,两后安装座之间形成隔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竖向部的表面凹设有防止线材脱离第一竖向部的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竖向部的表面凹设有防止线材脱离第二竖向部的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挡板的前挡板的顶面凹设有进胶缺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绕线柱的外周侧面径向扩大延伸出有前挡板、隔板和后挡板,使本实用新型电气间隙安全距离和爬电距离增加,从而更加安全;且前挡板上针对第一竖向部和第一横向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过线槽和第一过线缺口,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将绕组缠绕在第一竖向部或者第一横向部上,同时,后挡板上针对第二竖向部和第二横向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过线槽和第二过线缺口,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将绕组缠绕在第二竖向部或第二横向部上,从而选择多样化,使用更加灵活。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绕线柱101、磁槽

102、绕线槽11、前挡板

111、第二过线槽112、第一过线缺口

113、进胶缺口12、隔板

121、第一过线槽13、后挡板

131、第三过线槽132、第二过线缺口

20、前安装座201、隔槽

30、后安装座301、隔槽

40、初级针脚41、第一竖向部

42、第一横向部401、凹槽

50、次级针脚51、第二竖向部

52、第二横向部50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绕线柱10、前安装座20、后安装座30、初级针脚40以及次级针脚50。

该绕线柱10的前后侧面贯穿形成有磁槽101,其用于安装磁芯,在本实施例中,磁槽101的横截面积为正方形。且绕线柱10的外周侧面径向扩大延伸出有前挡板11、隔板12以及后挡板13,该前挡板11、隔板12和后挡板13沿绕线柱10的轴向间隔前后排布,前挡板11与隔板12之间以及隔板12与后挡板13之间形成绕线槽102,且隔板12的底面凹设有连通两绕线槽102的第一过线槽121。前挡板11、隔板12和后挡板13的设置,增加了初级针脚40和次级针脚50之间的爬电距离,从而满足了电气间隙要求。

该前安装座20于上述前挡板11的前侧面下端一体向外延伸出。该后安装座30于上述后挡板13的后侧面下端一体向外延伸出,在本实施例中,绕线柱10、前挡板11、隔板12、后挡板13、前安装座20以及后安装座30均为聚四氟乙烯或dmc材料,聚四氟乙烯或dmc材料在较宽频率范围内的介电常数和介电耗很低,使其本产品电损耗小,能通过大电流,更适用于高频变压器。

该初级针脚40镶嵌于前安装座20上,初级针脚40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竖向部41和第一横向部42,该第一竖向部41竖直伸出前安装座20的底面,上述前挡板11的底面对应第一竖向部41凹设有第二过线槽111。该第一横向部42外露于前安装座20的顶面并横向伸出前安装座20的外侧面,上述前挡板11的外侧面针对第一横向部42凹设有第一过线缺口112,第二过线槽111和第一过线缺口112的设置,即线圈可缠绕在第一竖向部41上,也可以缠绕在第一横向部42上,其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的缠绕部。且第一竖向部41的表面凹设有防止线材脱离第一竖向部41的凹槽401。

该次级针脚50镶嵌于后安装座30上,次级针脚50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二竖向部51和第二横向部52,该第二竖向部51竖直伸出后安装座30的底面,上述后挡板13的底面对应第二竖向部51凹设有第三过线槽131。该第二横向部52外露于后安装座30的顶面并横向伸出后安装座30的外侧面,上述后挡板13的外侧面针对第二横向部52凹设有第二过线缺口132,其原理跟上述初级针脚40的原理相同。且第二竖向部51的表面凹设有防止线材脱离第二竖向部51的凹槽501。

在本实施例中,初级针脚40为两个,对应的,前安装座20为两个,两前安装座20间隔排布于前挡板11的前侧面上,两前安装座20之间形成隔槽201。对应的,次级针脚50为两个,对应的,后安装座30为两个,两后安装座30间隔排布于后挡板13的后侧面上,两后安装座30之间形成隔槽301。且前挡板11的前挡板的顶面凹设有进胶缺口113,其便于这个骨架的一体成型。

组装时,将线圈缠绕在其一绕线槽102中,当该绕线槽102缠绕完成后,线圈穿过第一过线槽121,对另一绕线槽102进行绕线,绕线完成后,将线圈的缠绕在对应的针脚上。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在绕线柱的外周侧面径向扩大延伸出有前挡板、隔板和后挡板,使本实用新型电气间隙安全距离和爬电距离增加,从而更加安全;且前挡板上针对第一竖向部和第一横向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过线槽和第一过线缺口,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将绕组缠绕在第一竖向部或者第一横向部上,同时,后挡板上针对第二竖向部和第二横向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过线槽和第二过线缺口,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将绕组缠绕在第二竖向部或第二横向部上,从而选择多样化,使用更加灵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