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开口的线鼻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7551发布日期:2020-05-06 23:32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动开口的线鼻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零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活动开口的线鼻子。



背景技术:

在接线时单股线一般是直接缠绕在接线端子上,但多股线则需要通过线鼻子与接线端子连接。多股线由于有多根线芯在插入线鼻子开口时会出现无法将所有线芯塞入线鼻子的情况,尽管在多股线与线鼻子的连接处会缠绕有绝缘胶布,但外露的线芯也会刺破绝缘胶布,造成安全隐患。需要一种能够便于将线芯全部塞入内部的线鼻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活动的开口将线芯全部塞入线鼻子内部并固定的线鼻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动开口的线鼻子,包括接线孔与导电筒体,导电筒体延伸有绝缘筒体,绝缘筒体内壁上设有若干伸入导电筒体内部的夹持体,夹持体在绝缘筒体内部环形设置并构成一个圆形的活动部,夹持体通过扭力弹簧与绝缘筒体内壁连接使夹持体能够开合并调节活动部开口大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在开口向内的扭力弹簧的作用下,夹持体被绝缘筒体的开口抵住使其所构成的活动部处于绝缘筒体的外开口大于绝缘筒体的开口,方便多股线将线芯全部塞入导电筒体内部。当多股线全部塞入导电筒体内部时多股线顶开活动部处于导电筒体内部的内开口,由于夹持体通过扭力弹簧与绝缘筒体内壁连接构成一个杠杆,活动部内开口被顶开始,在杠杆的作用下活动部的外开口逐渐缩小,使加持体紧紧夹住多股线,加持体伸入导电筒体内部的一端也与导电筒体内部相接触,间接增加了多股线与导电筒体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导电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扭力弹簧位于绝缘筒体开口处,夹持体露出绝缘筒体的部分的长度占总长度的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扭力弹簧与加持体构成的杠杆的支点位于加持体的1/3处,且露出绝缘筒体的一端的长度占总长度的1/3,当多股线塞入导电筒体,活动部的内开口受力打开时扭力弹簧与加持体构成的杠杆成为一个省力杠杆,能够节省将多股线塞入导电筒体时的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夹持体伸入导电筒体内部一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导电块,导电筒体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导电块相配合的第二导电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的配合增加夹持体与导电筒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导电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上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凸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增加夹持体与导电筒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导电的稳定性。同时凸条之间的相互卡位也能够保证加持体位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夹持体伸入导电筒体内部一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三导电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夹持体与多股线线芯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能够填充夹持体与多股线之间的中空体积,提高导线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三导电块上设有弧形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增加夹持体与多股线线芯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弧形的线槽也与圆形的线芯相适配,能够减少夹持体对线芯的伤害,延长线芯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活动的开口将多股线线芯全部塞入线鼻子内部,不会产生外露的线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也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保证导电的稳定性;对线芯的损伤也较小,能够延长线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绝缘筒体开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接线孔,2-导电筒体,3-绝缘筒体,4-夹持体,5-扭力弹簧,6-第一导电体,7-第二导电体,8-第三导电体,81-线槽,9-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活动开口的线鼻子,包括接线孔1与铜制导电筒体2,铜制导电筒体2粘接有云母制的绝缘筒体3,绝缘筒体3内壁上通过高温胶粘接有两个扭力弹簧5,两个扭力弹簧5通过高温胶各粘接有一个伸入导电筒体内部的夹持体4,夹持体4在绝缘筒体开口处环形设置并构成一个圆形的活动部,夹持体4通过扭力弹簧5与绝缘筒体3内壁连接使夹持体4能够开合并调节活动部开口大小,使在开口向内的扭力弹簧5的作用下,夹持体被绝缘筒体3的开口抵住使其所构成的活动部处于绝缘筒体3外部的外开口大于绝缘筒体3的开口,方便多股线将线芯全部塞入导电筒体2内部。当多股线全部塞入导电筒体2内部时多股线顶开活动部处于导电筒体2内部的内开口,由于夹持体4通过扭力弹簧5与绝缘筒体6内壁连接构成一个杠杆,活动部内开口被顶开,在杠杆的作用下活动部的外开口逐渐缩小,使加持体4紧紧夹住多股线,加持体4伸入导电筒体2内部的一端也与导电筒体2内部相接触,间接增加了多股线与导电筒体2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导电的稳定性。扭力弹簧位于绝缘筒体开口处,夹持体4露出绝缘筒体3的部分的长度占总长度的1/3,能够使扭力弹簧5与加持体4构成的杠杆的支点位于加持体的1/3处,且露出绝缘筒体3的一端的长度占总长度的1/3,当多股线塞入导电筒体2,活动部的内开口受力打开时扭力弹簧5与加持体4构成的杠杆成为一个省力杠杆,能够节省将多股线塞入导电筒体2时的力。夹持体伸入导电筒体2内部一端的外壁上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导电块6,导电筒体2的内壁上有一体成型的与第一导电块6相配合的第二导电块7,第一导电块6与第二导电块7上有一体成型的若干相互配合的凸条9,单个凸条9为三菱柱,其紧密排列后使其截面呈锯齿状,能够增加夹持体4与导电筒体2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导电的稳定性,同时凸条9之间的相互卡位也能够保证加持体4位置的稳定性。夹持体4伸入导电筒体2内部一端的内壁上有一体成型的第三导电块8,第三导电块8上有一体成型的弧形线槽81,能够增加夹持体4与多股线线芯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能够填充夹持体4与多股线之间的中空体积,提高导线效率,同时弧形的线槽81也与圆形的线芯相适配,能够减少夹持体对线芯的伤害,延长线芯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活动开口的线鼻子,包括接线孔(1)与导电筒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筒体(2)延伸有绝缘筒体(3),所述绝缘筒体(3)内壁上设有若干伸入导电筒体(2)内部的夹持体(4),夹持体(4)在绝缘筒体(3)开口处环形设置并构成一个圆形的活动部,夹持体(4)通过扭力弹簧(5)与绝缘筒体(3)内壁连接使夹持体(4)能够开合并调节活动部开口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开口的线鼻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弹簧(5)位于绝缘筒体开口处,所述夹持体(4)露出绝缘筒体(3)的部分的长度占总长度的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开口的线鼻子,其特征在于,夹持体(4)伸入导电筒体(2)内部一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导电块(6),导电筒体(2)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导电块(6)相配合的第二导电块(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活动开口的线鼻子,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块(6)与第二导电块(7)上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凸条(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开口的线鼻子,其特征在于,夹持体(4)伸入导电筒体内部一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三导电块(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活动开口的线鼻子,其特征在于,第三导电块(8)上设有弧形线槽(8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零件,它涉及一种活动开口的线鼻子。这种活动开口的线鼻子,包括接线孔与导电筒体,导电筒体延伸有绝缘筒体,绝缘筒体内壁上设有若干伸入导电筒体内部的夹持体,夹持体在绝缘筒体内部环形设置并构成一个圆形的活动部,夹持体通过扭力弹簧与绝缘筒体内壁连接使夹持体能够开合并调节活动部开口大小。它通过活动的开口将多股线线芯全部塞入线鼻子内部,不会产生外露的线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也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保证导电的稳定性;对线芯的损伤也较小,能够延长线芯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上虞舜茳电讯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4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