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7963发布日期:2020-05-22 21:2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断路器作为一种配电设备而承担着保护电网中电器设备的作用,即当电网中发生故障,例如有短路电流或故障电流时,断路器分断该电流,以保护电网中的电器设备和人员安全。为实现上述保护功能,在断路器内部设有操作机构,能够通过控制操作机构内部零部件的运动,来使断路器的动、静触头分离,从而切断电路。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连杆组件、储能杠杆、转轴、能量储存部件,所述储能杠杆用于将能量储存部件所释放的能量向连杆组件传递,连杆组件为操作机构的核心部分,其用于接收储能杠杆所传递过来的能量,并带动转轴旋转,而转轴的旋转能带动断路器内部的触头系统动作,即触头系统的合分动作。具体的,在合闸操作中通过储能杠杆推动连杆组件从而带动转轴;在分闸操作中,非预储能情况下,整个运动过程中连杆组件始终被储能杠杆包容,但是在预储能情况下,连杆组件与储能杠杆分离,只有在连杆组件运动终了状态时,连杆组件回复到位,此时连杆组件才能处于储能杠杆包容状态。如果连杆组件在分闸操作中无法正常进入储能杠杆包容状态,即无法恢复到位,断路器将无法正常合闸。所以在现有的断路器的狭小空间内如何确保连杆组件进入储能杠杆包容状态成为一个技术难题,急需对现有断路器操作机构的连杆组件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其能够实现连杆组件与储能组件接触时的自主导向,防止两者发生不必要的卡死或不必要的碰撞,确保两者进入包容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一对彼此面对面设置的侧板以及安装于一对侧板之间的连杆组件、储能杠杆组件、弹簧组件和位于操作机构一侧的转轴,所述的弹簧组件带动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转动,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转动后带动所述的连杆组件运动,所述的连杆组件运动后带动所述的转轴转动,所述的转轴转动后驱动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动作,所述的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摆杆,所述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摆杆顺次铰接,所述的第一连杆还与所述的转轴铰接,所述的摆杆转动设置于一对侧板之间,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与所述的连杆组件推压配合,所述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的靠近所述储能杠杆组件的一端上向储能杠杆组件方向上形成有引导斜契,所述的引导斜契在所述的连杆组件与储能杠杆组件相互靠近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引导斜契呈圆弧形斜契或三角形斜契。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连杆为一杆件组,包括一对第一连杆片,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包括一对杠杆片,所述的引导斜契位于第一连杆的第一连杆片上的靠近杠杆片的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连杆为一杆件组,包括一对第二连杆片,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包括一对杠杆片,所述的引导斜契位于第二连杆的第二连杆片上的靠近杠杆片的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与转轴同步转动的摆动片,所述的摆动片与连杆组件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一对第一连杆片的两端各设有第一枢置孔和第二枢置孔,所述的第一连杆还包括一对第一铰接轴、一对配合滚子,在第二连杆的一对第二连杆片的两端各设有第三枢置孔和第四枢置孔,所述第一铰接轴的两端在依次穿过对应侧的第三枢置孔和第二枢置孔后穿入对应侧的配合滚子中,并且在第一铰接轴的伸出配合滚子的端部上各套设有一第一垫圈,第一铰接轴上的位于相邻位置的第一连杆片与第二连杆片之间的轴段上各套设有一第二垫圈,在第一铰接轴的中间段上设有突起,当所述的第一铰接轴安装完成后,第一铰接轴上的突起介于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一对第二连杆片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连杆还包括第二铰接轴,所述的摆杆上设有转动孔、台阶面、锁扣端、第五枢置孔,所述的转动孔内穿入转动轴ⅰ,实现摆杆的转动设置,所述的台阶面用于与所述的第二连杆相配合,所述的第二铰接轴穿过所述的第五枢置孔后两端分别穿过第二连杆的第二连杆片上的第四枢置孔,所述第二铰接轴上的位于摆杆与两侧第二连杆片之间的轴段上各套设有一第三垫圈,所述第二铰接轴上伸出第二连杆的第二连杆片外的端部各套设有一第四垫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两端均通过压铆来防止套在其上的零部件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还包括位于一对杠杆片的一摆动端上的抵靠轴、将一对杠杆片转动设置在一对侧板之间的转动轴ⅱ和分别位于一对杠杆片的另一摆动端上的一对伸出轴,所述的抵靠轴与弹簧组件抵靠配合,所述的一对伸出轴用于与操作机构的凸轮组件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杠杆片的靠近连杆组件的一侧上设有配合面,所述的配合面用于与连杆组件的配合滚子滚动配合,实现储能杠杆组件与连杆组件的推压配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首先,所述连杆组件的靠近所述储能杠杆组件的一端上设有引导斜契,所述的引导斜契使得当所述的连杆组件与储能杠杆组件相配合时,能起到导向作用,防止两者产生干涉,防止两者发生不必要的卡死或不必要的碰撞,确保两者进入包容状态;其次,引导斜契的设置是在现有连杆组件的基础上的巧妙改进,不增加其它零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中操作机构处于分闸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中操作机构处于合闸释能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中操作机构处于合闸储能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中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中连杆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中连杆组件与储能杠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板;2.连杆组件、21.第一连杆、210.第一连杆片、211.第一枢置孔、212.第二枢置孔、213.第一铰接轴、214.配合滚子、215.引导斜契、22.第二连杆、220.第二连杆片、221.第三枢置孔、222.第四枢置孔、223.第二铰接轴、23.摆杆、231.转动孔、232.台阶面、234.锁扣端、235.第五枢置孔、236.转动轴ⅰ;3.储能杠杆组件、31.杠杆片、311.配合面、32.抵靠轴、33.转动轴ⅱ、34.伸出轴;4.转轴、41.摆动片;5.弹簧组件;10.第一垫圈;20.第二垫圈;30.第三垫圈;40.第四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包括一对彼此面对面设置的侧板1以及安装于一对侧板1之间的连杆组件2、储能杠杆组件3、弹簧组件5和位于操作机构一侧的转轴4。如图1所示,此时所述操作机构处于分闸状态,当所述的弹簧组件5释放能量时,推动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3转动,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3转动后带动所述的连杆组件2运动,所述的连杆组件2运动后带动所述的转轴4转动,所述的转轴4转动后带动所述的断路器的触头系统进行动作,此时如图2所示,操作机构处于合闸释能状态。

如图1~图6所示,所述的转轴4转动设置在操作机构的一侧,具体为转动设置在操作机构与断路器的触头系统之间。所述的转轴4上固定安装有摆动片41,所述的摆动片41与转轴4同步转动,所述的摆动片41用于与连杆组件2配合。所述的连杆组件2包括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和摆杆23,所述的第一连杆21一端与转轴4的摆动片4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22的一端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杆22的另一端与摆杆23的一端铰接,所述的摆杆23转动设置于一对侧板1之间。具体的,所述的第一连杆21为一杆件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杆片210。在第一连杆21的一对第一连杆片210的两端各设有第一枢置孔211和第二枢置孔212。所述的第一连杆21还包括一对第一铰接轴213、一对配合滚子214。所述的第二连杆22同样为一杆件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杆片220。在第二连杆22的一对第二连杆片220的两端各设有第三枢置孔221和第四枢置孔222。所述的第二连杆22还包括第二铰接轴223。所述的第一铰接轴213用于实现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2之间的铰接,具体的,所述第一铰接轴213的两端在依次穿过对应侧的第三枢置孔221和第二枢置孔212后穿入对应侧的配合滚子214中。为了保障安装的可靠性,在第一铰接轴213的伸出配合滚子214的端部上套设有一第一垫圈10,第一铰接轴213上的位于相邻位置的第一连杆片210与第二连杆片220之间的轴段上各套设有一第二垫圈20。应当说明的是,在第一铰接轴213的中间段上设有突起,当所述的第一铰接轴213安装完成后,其上突起介于所述的第二连杆22的一对第二连杆片220之间,并不会发生左右晃动,提高了安装稳定性。所述的摆杆23通常为片状,其上设有转动孔231、台阶面232、锁扣端234、第五枢置孔235。所述的转动孔231用于摆杆23的转动设置,即所述的转动孔231内穿入转动轴ⅰ236,从而来实现摆杆23的转动设置。所述的台阶面232用于与所述的第二连杆22相配合。而所述的第五枢置孔235用于实现第二连杆22与摆杆23的铰接,具体的,所述的第二铰接轴223穿过所述的第五枢置孔235后两端分别穿过第二连杆22的第二连杆片220上的第四枢置孔222。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二铰接轴223上的位于摆杆23与两侧第二连杆片220之间的轴段上各套设有一第三垫圈30,所述第二铰接轴223上伸出第二连杆22的第二连杆片220外的端部上各套设有一第四垫圈40。所述的第一铰接轴213和第二铰接轴223两端均通过压铆来防止套在其上的零部件脱落。

如图1至图3及图6所示,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3同样转动设置于一对侧板1之间,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3一侧与所述的弹簧组件5推压配合,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3的另一侧与所述的连杆组件2推压配合。所述的弹簧组件5为一能量储存部件,其包括储能弹簧,储能弹簧的压缩能储存能量,当储能弹簧弹出时则释放能量,以提供能量给操作机构动作。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3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杠杆片31、位于一对杠杆片31的一摆动端上的抵靠轴32、将一对杠杆片31转动设置在一对侧板1之间的转动轴ⅱ33和分别位于一对杠杆片31的另一摆动端上的一对伸出轴34。所述的抵靠轴32与弹簧组件5抵靠配合。所述的一对伸出轴34用于与操作机构的凸轮组件相配合。所述的一对杠杆片31的靠近连杆组件2的一侧上设有配合面311,所述的配合面311用于与连杆组件2的配合滚子214滚动配合,实现储能杠杆组件3与连杆组件2的推压配合。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操作机构本身的多个状态下,所述的连杆组件2与储能杠杆组件3具有不同的位置关系,两者并不是一直接触的或称一致包容的,因此,当两者分离后又接触时,需要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防止两者发生碰撞或者运动不到位,确保两者进入包容状态。所以,在所述第一连杆21的靠近所述储能杠杆组件3的一端上向储能杠杆组件3方向上形成有引导斜契215,具体的,在第一连杆21的第一连杆片210的靠近杠杆片31的一端上设有引导斜契215,所述的引导斜契215使得当所述的连杆组件2与储能杠杆组件3相配合时,能起到导向作用,防止两者产生干涉。具体的导向过程是:在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合闸后对操作机构储能,此时如图3所示,所述的连杆组件2处于挺直状态,而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3由于储能的关系,被拉回初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若操作机构进行分闸动作,所述的连杆组件2会快速回到收缩状态。当两者接触时,所述的引导斜契215先靠近所述的杠杆片31,并且所述的引导斜契215插入到一对杠杆片31的内侧,两者继续靠近直到所述的配合滚子214与所述的配合面311接触。所述的引导斜契215的斜契面位于第一连杆21的第一连杆片210上靠近杠杆片31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杆21的第一连杆片210的端部。优选的所述的引导斜契215的斜契面可以是圆弧面或平面,更优选的,所述的引导斜契215呈圆弧形斜契或三角形斜契。当然,所述的引导斜契215也可以位于所述的第二连杆22上,当第二连杆22相对于第一连杆21更靠近杠杆片31时,所述的引导斜契215位于第二连杆22的第二连杆片220上的靠近杠杆片31的端部。总之,所述的引导斜契215只有设置于更靠近杠杆片31的连杆片上才能起到导向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