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触电真空开关隔离锁扣以及拨片式压板临时闭锁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5392发布日期:2020-08-05 01:16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防触电真空开关隔离锁扣以及拨片式压板临时闭锁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触电真空开关隔离锁扣以及拨片式压板临时闭锁附件,属于电力系统防误操作领域。



背景技术:

在变电检修时,工作人员需要进入到断路器本体内上锁来实现对断路器的闭锁,然后一旦活门驱动装置与活门之间的活门连杆卡涩,活门无法及时关闭,当检修人员在断路器本体内进行隔离闭锁操作时易因安全距离不足而发生触电事故。

目前,变电站检修作业普遍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是闭锁管理不全面、隔离手段不完善。无法防止误向检修区域输送能量,作业区域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无法防止检修期间检修人员误动、误碰运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二是权限管理无保障、安措设备仍可动。在检修工作期间,设备的操作权限掌握在运行人员手中,特别当多班组、多任务同时作业时,存在向检修工作面误送电的隐患。

三是传动试验缺技防措施、设备操作存隐患。在设备检修期间,需要对检修的设备进行分/合试验,目前的技术措施,无法防止走错间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变电站刀闸操作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保护压板的投退是二次设备操作的主要项目。通过投退二次压板,可以将保护投入运行或退出检修,从而配合不同的一次设备运行方式,确保一次设备有故障时,保护能正确动作;当保护装置有故障时,能及时退出检修,避免造成保护误动和拒动。

其中,片式压板为二次压板中一种常见的型式,主要分为两根接线柱及拨片,接线柱内部为金属螺柱,顶部为旋钮,拨片一侧可转动的固定于其中一根接线柱,另一侧有开口,可以卡接在另一根接线柱上的螺柱上,再拧紧两个旋钮压紧拨片,从而导通两接线柱所连接的线路。

在检修时,需将拨片拨开断开压板,采用绝缘胶布缠绕一侧接线柱,操作繁琐,存在易脱落、成本高、不能重复使用的缺点,只能起提示性作用,不能实现压板的强制闭锁。一次设备因保护装置二次压板误投导致人为扩大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如何改善拨片式压板临时闭锁装置,以保护检修人员,消除安全隐患,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防触电真空开关隔离锁扣以及拨片式压板临时闭锁附件,针对现有安全措施操作繁琐,存在易脱落、成本高、不能重复使用,不能实现强制闭锁等缺点,在需要检修时使用,配合挂锁进行闭锁,闭锁后临时闭锁附件无法取下,同时无法投入拨片式压板最大限度的保护检修作业区域内检修人员、检修设备,以及运行设备的安全,对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防触电真空开关隔离锁扣,包括断路器以及可开启地设置于所述断路器本体上的活门,所述断路器本体内还设置有导轨以及活门动装置,所述导轨从断路器本体向活门延伸;还包括锁具,所述锁具用于在检修时将所述活门驱动装置相对于所述断路器本体固定以避免所述活门开启;

所述锁具包括第一锁片、第二锁片、锁条和锁头;所述第一锁片的内边框和第二锁片的内边框均呈半圆形,第一锁片与第二锁片闭合后形成的圆形内径大于断路器本体的内径,并且小于断路器本体的外径,第一锁片的一端与第二锁片的一端铰链;第一锁片的另一端与第二锁片的另一端均设置有锁孔,还包括与锁孔相配合的隔离锁,以实现所述第一锁片和所述第二锁片的开闭;

所述锁条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导轨上的第一通孔以及所述活门驱动装置上的第二通孔,且所述锁条的两端通过所述锁头锁紧以组织所述活门驱动装置开启所述活门。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导轨靠近所述断路器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活门驱动装置靠近所述导轨的一端;

在所述第一锁片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锁片的一端均设置有铆钉孔,还包括与铆钉孔相配合的铆钉。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锁片和第二锁片上均设置有防磨损的保护膜。

进一步,所述第一锁片和第二锁片均为不锈钢锁片。

拨片式压板临时闭锁附件,包括两个可相互转动半圆柱壳体,所述两个可相互转动半圆柱壳体旋转中心设置在半圆柱壳体的一侧,另一侧设置挂锁耳,挂锁耳中部设置有锁孔;两个可相互转动半圆柱壳体顶部封闭,底部敞开,中间设有开口薄片,所述开口薄片可卡在螺柱上;两个半圆柱壳体合上后锁孔对齐,所述锁孔用于挂上挂锁闭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应用过程中,即使没有被发现而推入断路器,也会由于活门驱动装置被锁,阻止断路器继续进入,从而保护活门,即使活门出现问题,在隔离闭锁过程中由于距离较远也不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通过对活门驱动装置进行闭锁,能够有效避免检修人员误触活门驱动装置而导致的带电触头外露的情况发生,保护检修人员的安全。

(2)本实用新型可对退出拨片式压板实施强制闭锁,使其无法投入;操作方便,无需事先安装,且安装无需工具,随用随装,重复使用寿命高;采用绝缘材质的工程塑料,避免因误碰而导通压板。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防触电真空开关隔离锁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拨片式压板临时闭锁附件结构示意图;(a)为打开状态,(b)为闭合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拨片式压板临时闭锁附件卡在接线柱螺栓上的示意图;(a)为打开状态,(b)为闭合状态;

附图标记:1-导轨,1a-第一通孔,2-锁具,201-锁头,202-锁条,3-活门驱动装置,3a-第二通孔,11-第一锁片,12-第二锁片,13-锁孔,14-铆钉孔,15-可相互转动半圆柱壳体,16-旋转中心,17-挂锁耳,18-开口薄片,19-锁孔,20-拨片,21-旋钮,22-接线柱,23-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防触电真空开关隔离锁扣以及,包括断路器以及可开启地设置于所述断路器本体上的活门,所述断路器本体内还设置有导轨1以及活门动装置,所述导轨1从断路器本体向活门延伸,还包括锁具2,所述锁具2用于在检修时将所述活门驱动装置3相对于所述断路器本体固定以避免所述活门开启;

所述锁具2包括第一锁片11、第二锁片12、锁条202和锁头201;所述第一锁片11的内边框和第二锁片12的内边框均呈半圆形,第一锁片11与第二锁片12闭合后形成的圆形内径大于断路器本体的内径,并且小于断路器本体的外径,第一锁片11的一端与第二锁片12的一端铰链;第一锁片11的另一端与第二锁片12的另一端均设置有锁孔13,还包括与锁孔13相配合的隔离锁,以实现所述第一锁片11和所述第二锁片12的开闭;

所述锁条202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导轨1上的第一通孔1a以及所述活门驱动装置3上的第二通孔3a,且所述锁条202的两端通过所述锁头201锁紧以组织所述活门驱动装置3开启所述活门。

所述第一通孔1a设置于所述导轨1靠近所述断路器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通孔3a设置于所述活门驱动装置3靠近所述导轨1的一端;

在所述第一锁片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锁片12的一端均设置有铆钉孔14,还包括与铆钉孔14相配合的铆钉。

在所述第一锁片11和第二锁片12上均设置有防磨损的保护膜。

所述第一锁片11和第二锁片12均为不锈钢锁片。

考虑到隔离锁的实际尺寸,以及隔离锁扣的尺寸,可以将锁孔13的直径设置为6毫米。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拨片式压板临时闭锁附件结构示意图;(a)为打开状态,(b)为闭合状态;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拨片式压板临时闭锁附件卡在接线柱螺栓上的示意图;(a)为打开状态,(b)为闭合状态;拨片式压板临时闭锁附件,通过设计两个可相互转动半圆柱壳体15,中部对应接线柱22的螺柱23设有开口薄片18,合上两个可卡在螺柱23上,并包覆住不带拨片一侧的接线柱22及其旋钮21,使拨片20无法闭合。同时两个半圆柱壳体各有一个带锁孔19的挂锁耳17,挂上挂锁后半圆柱壳体无法打开。两个半圆柱壳体闭合后对不带拨片一侧的接线柱进行绝缘隔离,另一侧保留裸露用于检修时验电。

拨片式压板临时闭锁附件为两个可相互转动半圆柱壳体15,顶部封闭,底部敞开,中间设有开口薄片18,开口薄片18可卡在螺柱23上。旋转中心16设置在半圆柱壳体的一侧,另一侧设置挂锁耳17,挂锁耳中部设置有锁孔19。两个半圆柱壳体合上后锁孔对齐,可挂上挂锁闭锁。

拨片式压板临时闭锁附件使用方法:将拨片式压板拨片退出后,将临时闭锁附件开口的薄片卡入不带拨片一侧的接线柱上旋钮和主体之间的螺柱,合上另一侧半圆柱壳体,使锁孔对齐,挂上挂锁闭锁。此时,临时闭锁附件固定于接线柱上,同时两个半圆柱壳体包覆住一侧接线柱实现绝缘隔离。

结合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如下改进:

以图形化设计理念,对隔离闭锁系统展开研究,危险源建模管理采用图模库一体化的方式,系统以图形界面化方式展示危险源及隔离设备信息,如:设备、设备隔离前后状态、隔离设备与工作票的关联信息等。

在隔离闭锁管理系统中,管理软件与智能锁具之间的操作信息及执行结果需要专用的钥匙,采用电脑钥匙来实现对隔离管理系统信息记录及现场锁具的操作。

采用授权权限卡方式对隔离闭锁的危险源权限进行分配管理和控制,分配了权限的权限卡分别由不同的人员保管,权限卡未完全交回的隔离设备,将不允许授权于任何人操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