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0973发布日期:2020-05-26 17:5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透明显示已经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电视、汽车显示器和可穿戴设备上。

现有技术的透明显示装置中,基底通常采用耐高温的聚酰亚胺(polyimide,pi)材料制作,由于吸收蓝色波段的光,会产生基底发黄现象,黄度值yi大于20,使得用户在观看透明显示装置时,肉眼可以观看到透明部分呈现黄色,从而影响观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透明显示面板的透明部分的发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显示模组和滤色层,所述滤色层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模组的出光侧,其中:

所述透明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透光区;其中,所述透光区在所述滤色层上的正投影为所述滤色层的第一区域部分,所述第一区域部分为蓝色色阻区。

可选地,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透明显示模组包括透明基底,所述蓝色色阻区所能透过的蓝色光具有能够使所述透明基底的黄度值小于10的频谱。

可选地,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区在所述滤色层上的正投影为所述滤色层的第二区域部分,所述第二区域部分包括多个色阻单元,所述显示区的每一子像素单元在所述滤色层上的正投影对应一个所述色阻单元。

可选地,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区域部分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色阻单元之间的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在所述显示区上的正投影与多个所述子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隔部分重合。

可选地,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透明显示模组还包括走线区;

其中,所述走线区在所述滤色层上的正投影为所述滤色层的第三区域部分,所述第三区域部分为遮光区。

可选地,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透明显示模组和所述滤色层之间的封装层。

可选地,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透明显示模组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子像素单元,多个所述oled子像素单元所分布的区域形成为所述显示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利用色度学补色原理,将滤色层对应透明显示模组的透光区设置为蓝色色阻区,增加蓝色光在透光区的透过率,保证入射至透光区的入射光在透过透明显示模组的透明基底时,能够补偿为白色,从而解决现有技术透明显示面板的透明部分的发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透明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透明显示面板的其中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透明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滤色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滤色层中蓝色色阻区的频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解决现有技术透明显示面板的透明部分的发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明显示面板,滤色层对应透明显示模组的透光区设置为蓝色色阻区,通过蓝色色阻区增加蓝色光在透光区的透过率,保证入射至透光区的入射光在透过透明显示模组的透明基底时,能够补偿为白色,从而能够解决透明部分的发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透明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包括:

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显示模组100和滤色层200,滤色层200设置在透明显示模组100的出光侧,其中:

透明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区110和透光区120;其中,透光区120在滤色层上的正投影为滤色层200的第一区域部分210,第一区域部分210为蓝色色阻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同时具备图像显示和透明的特性。通过透明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区110能够实现图像显示,利用显示区110之外的透光区120能够保证透明特性。当然,显示区110也可以在透明状态下实现图像显示。

由于透明显示模组100包括透明基底,通常采用耐高温的pi材料制作,pi材料由于吸收蓝色波段的光,产生高温发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利用色度学补色原理,将滤色层对应透明显示模组的透光区设置为蓝色色阻区,增加蓝色光在透光区的透过率,保证入射至透光区的入射光在透过透明显示模组的透明基底时,能够补偿为白色,从而解决现有技术透明显示面板的透明部分的发黄问题。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区110在滤色层200上的正投影为滤色层200的第二区域部分220,第二区域部分220包括多个色阻单元,显示区110的每一子像素单元在滤色层200上的正投影对应一个色阻单元。

可选地,显示区110的一个像素单元内的子像素单元能够发出至少两种不同颜色的光,每一色阻单元所能够透过的光与相应的子像素单元的颜色相同。这样,通过滤色层200上的色阻单元,在相对应的子像素单元的区域,增加对应的子像素单元的颜色入射光的透过率,实现增透降反的作用。

可选地,显示区110的每一子像素单元所发出的光可以均为白光,通过滤色层200的色阻单元仅能够透过预定颜色的光,多个色阻单元中的至少两个色阻单元可以形成为一个单元组,一个单元组中的至少两个色阻单元所能够透过的光颜色不同,对应形成一个像素单元,因此通过滤色层200的色阻单元能够实现显示面板的不同颜色光的发射。

可选地,所述透明显示模组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子像素单元,多个oled子像素单元所分布的区域形成为显示区11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明显示模组不限于仅能够为oled显示模组,只要能够实现透明显示即可。

以下将以所述透明显示模组形成为oled显示模组,包括多个oled子像素单元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透明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透明显示面板中,滤色层200设置于透明显示模组100的出光侧。透明显示模组100包括:透明基底101和显示功能层102,其中,透明基底101设置于显示功能层102远离滤色层200的一侧。

结合图3所示,显示功能层102包括多个oled子像素单元1021;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多个oled子像素单元1021可以分别用于发出白光;另一实施方式中,多个oled子像素单元1021可以分别形成多个像素单元,每一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oled子像素单元1021,分别用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例如可以包括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和b子像素单元,形成为rgb像素单元。当然并不限于仅能够形成为rgb像素单元,也可以为rgbw像素单元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显示功能层102,围绕多个oled子像素单元1021的外围轮廓所形成的区域构成为透明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区110;透光区120分布在显示功能层102的显示区110之外的区域;另外,透明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走线区130,用于实现oled子像素单元1021的信号控制输入。其中,走线区130位于显示功能层102的显示区110之外的区域,如图2和图3所示。因此,透明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区110、透光区120和走线区1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透明显示模组100的透光区120在滤色层200上的正投影为滤色层200的第一区域部分210,显示区110在滤色层200上的正投影为滤色层200的第二区域部分220,走线区130在滤色层200上的正投影为滤色层200的第三区域部分2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区域部分210为蓝色色阻区。

进一步地,第二区域部分220包括多个色阻单元221,显示区110的每一oled子像素单元1021在滤色层200上的正投影对应一个色阻单元221,也即每一oled子像素单元1021在滤色层200上的正投影与相对应的色阻单元221重合。

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显示区110的至少两个oled子像素单元1021组成一个像素单元,一个像素单元内的至少两个oled子像素单元1021所发出光的颜色不同,基于该实施方式,结合图3和图4所示,滤色层200上的色阻单元221所能够透过的光与相对应oled子像素单元1021所发出光的颜色相同,以能够通过色阻单元221,增加对应的oled子像素单元1021的颜色入射光的透过率。

另一实施方式中,显示区110的每一oled子像素单元1021所发出的光均为白光,相对应的色阻单元221仅能够透过预定颜色的光,通过滤色层200的色阻单元221能够实现透明显示面板的不同颜色光的发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一oled子像素单元1021包括薄膜晶体管10211、阳极10212、发光功能层10213和阴极10214,其中阳极10212与薄膜晶体管10211连接,通过薄膜晶体管10211能够向阳极10212施加驱动电压,使发光功能层1021发光。可以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中,oled子像素单元1021的结构仅为举例说明,具体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透明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走线区130,设置有金属走线,与薄膜晶体管10211连接,用于向薄膜晶体管10211输入控制信号。其中,走线区130在滤色层200上的正投影为滤色层200的第三区域部分2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滤色层200的第二区域部分220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色阻单元221之间的黑矩阵222,其中,该黑矩阵222在显示区110上的正投影与多个oled子像素单元1021之间的间隔部分10215重合。通过在滤色层200上设置黑矩阵222,能够避免oled子像素单元1021所发出光在透过滤色层200时的漏光问题。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走线区130在滤色层200上的正投影为滤色层200的第三区域部分230,所述第三区域部分230为遮光区,以能够遮挡走线区1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在滤色层200上,对应走线区130和显示区110之外的第一区域部分210上形成为蓝色色阻区(也即为第一区域部分21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区域部分210也能够透光,经过第一区域部分210入射的光,能够透过第一区域部分210传输至透明显示模组100的透光区120,通过蓝色色阻区增加蓝色光在透光区的透过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色层200的蓝色色阻区(第一区域部分210)所能透过的蓝色光具有能够使透明显示模组100的透明基底的黄度值小于10的频谱。具体地,滤色层200的蓝色色阻区选择透过率高的低色域蓝色色阻。其中,如图5所示为蓝色色阻的频谱,根据透明基底与蓝色色阻区的频谱模拟,能够计算出透过蓝色色阻区的入射光通过透明基底时的yi值,具体计算方式为:

yi=100(1.28x-1.06z);

其中,x与z分别为xyz表色系统的颜色三刺激值(x,y,z)中的x色度和z色度;x色度、y色度和z色度可以通过如下公式分别计算确定:

其中,

另外,式中,λ为透过蓝色色阻区的入射光的波长,波长范围为380nm至780nm。p(λ)为入射光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具体数值可通过光学设备测量得出;

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ρ(λ)为透明基底和蓝色色阻区相组合的光谱透过率,具体数据可通过光学设备测量得出;

分别为标准色度中的三刺激值,可通过查表得到。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透明显示模组100与滤色层200之间的封装层300,其中滤色层200可以利用构图工艺制作封装层300之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将滤色层对应透明显示模组的透光区设置为蓝色色阻区,通过蓝色色阻区增加蓝色光在透光区的透过率,保证入射至透光区的入射光在透过透明显示模组的透明基底时,能够补偿为白色,从而能够解决透明部分的发黄问题。

可选地,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形成为柔性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

结合图1至图4,并参阅以上关于透明显示面板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了解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透明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