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3341发布日期:2020-07-04 01:16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形端子,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



背景技术:

接插件也叫连接器,国内也称作接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接插件,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接插件具有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易于维修、便于升级和设计灵活等优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在高电压下大电流的运用越来越多,高压接插件要求公端插头和母端插头插接后要保证在接触电阻很小的情况下,公母端镀银层相互接触的微观区域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但现有的大电流连接端子基本为柱形,成本较高,体积较大,结构复杂,而且往往高电流通过公母端的接触点后,由于微观接触面积有限,在局部会产生高温,公母端镀银层遭到破坏,导致接触电阻变大,公母端镀银层相互接触的面积变小,从而产生更高的温度,缩短连接端子的使用寿命,严重的甚至会烧毁高压线束。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能够增加公母端插头插合后的贴合面积,有效防止局部产生高温,保证公母端插头镀银层不被破坏,确保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插拔方便、公母端插头贴合面积大、安全可靠的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包括相匹配的高压公端插头和高压母端插头;所述的高压公端插头包括公端接线部、公端连接部和公端插接部;所述的公端接线部通过公端连接部固定连接公端插接部;所述公端插接部呈圆筒状,公端插接部的外周设有鼓起的金属弹片,所述的金属弹片与公端插接部相匹配;所述的金属弹片上设置有接触带,所述的接触带向外弯曲变形;所述的高压母端插头包括母端接线部、母端连接部和母端插接部;所述的母端接线部通过母端连接部固定连接母端插接部;所述的母端插接部呈圆筒状,母端插接部的上端设有端子圆环内孔,所述的端子圆环内孔中心设有定位柱。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所述的接触带与端子圆环内孔相适配,当所述的公端插接部插入端子圆环内孔时,接触带与端子圆环内孔的内孔壁紧压配合,插合时,端子圆环内孔会对鼓起的金属弹片有一个压缩力,将其固定在端子圆环内孔之中,使其可简单顺畅的实现插合与拔出,其中端子圆环内孔对金属弹片的压缩力可以通过金属弹片的预变形程度来决定,而高压公端插头和高压母端插头的贴合面积可以根据接触带之间的间隔以及端子圆环内孔的大小及配合的长度来决定,这种结构能最大程度的增加金属弹片与高压母端插头的接触区域,从而在过大电流10a~500a的运用中,有效地减少局部产生的高温,保证高压公端插头和高压母端插头的镀银层不被破坏,从而延长使用寿命,确保安全稳定。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所述的金属弹片的整体呈灯笼型,金属弹片呈灯笼型便于结构更坚固稳定,而且能够增加金属弹片与高压母端接头的贴合面积,确保使用安全。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所述的公端插接头的两端设有若干个镂空孔,若干个所述的镂空孔沿圆周均匀分布,镂空孔的设置便于安装更方便,材料更节省,成本更低。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所述的公端连接部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的公端接线部的前端设有联接孔,所述的联接孔内设有内螺纹,公端连接部与公端接线部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便于拆装更快速更方便,连接更坚固稳定,使用更安全可靠。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所述的公端接线部的最前端呈圆角结构,圆角结构便于能够有效防止碰撞损耗,防护性能更强。

作为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的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带与公端插接部插入端子圆环内孔的方向形成有夹角,夹角的设置便于增加弹性和降低摩擦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公端插头包括公端接线部、公端连接部和公端插接部;公端接线部通过公端连接部固定连接公端插接部;所述公端插接部呈圆筒状,公端插接部的外周设有鼓起的金属弹片,金属弹片与公端插接部相匹配;金属弹片上设置有接触带,接触带向外弯曲变形;高压母端插头包括母端接线部、母端连接部和母端插接部;母端接线部通过母端连接部固定连接母端插接部;母端插接部呈圆筒状,母端插接部的上端设有端子圆环内孔,端子圆环内孔中心设有定位柱;接触带与端子圆环内孔相适配,当公端插接部插入端子圆环内孔时,接触带与端子圆环内孔的内孔壁紧压配合;金属弹片的整体呈灯笼型;公端插接头的两端设有若干个镂空孔,若干个镂空孔沿圆周均匀分布;公端连接部的上端设有外螺纹,公端接线部的前端设有联接孔,联接孔内设有内螺纹,公端连接部与公端接线部螺纹连接;公端接线部的最前端呈圆角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大电流连接的端子,结构简单合理,插拔方便,公母端插头贴合面积大,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包括相匹配的高压公端插头1和高压母端插头2;所述的高压公端插头1包括公端接线部3、公端连接部4和公端插接部5;所述的公端接线部3通过公端连接部4固定连接公端插接部5;所述公端插接部5呈圆筒状,公端插接部5的外周设有鼓起的金属弹片6,所述的金属弹片6与公端插接部5相匹配;所述的金属弹片6上设置有接触带7,所述的接触带7向外弯曲变形;所述的高压母端插头2包括母端接线部8、母端连接部9和母端插接部10;所述的母端接线部8通过母端连接部9固定连接母端插接部10;所述的母端插接部10呈圆筒状,母端插接部10的上端设有端子圆环内孔11,所述的端子圆环内孔11中心设有定位柱12。

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接触带7与端子圆环内孔11相适配,当所述的公端插接部5插入端子圆环内孔11时,接触带7与端子圆环内孔11的内孔壁紧压配合,插合时,端子圆环内孔11会对鼓起的金属弹片6有一个压缩力,将其固定在端子圆环内孔11之中,使其可简单顺畅的实现插合与拔出,其中端子圆环内孔11对金属弹片6的压缩力可以通过金属弹片6的预变形程度来决定,而高压公端插头1和高压母端插头2的贴合面积可以根据接触带7之间的间隔以及端子圆环内孔11的大小及配合的长度来决定,这种结构能最大程度的增加金属弹片6与高压母端插头2的接触区域,从而在过大电流10a~500a的运用中,有效地减少局部产生的高温,保证高压公端插头1和高压母端插头2的镀银层不被破坏,从而延长使用寿命,确保安全稳定。

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弹片6的整体呈灯笼型,金属弹片6呈灯笼型便于结构更坚固稳定,而且能够增加金属弹片6与高压母端接头的贴合面积,确保使用安全。

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公端插接头的两端设有若干个镂空孔13,若干个所述的镂空孔13沿圆周均匀分布,镂空孔13的设置便于安装更方便,材料更节省,成本更低。

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公端连接部4的上端设有外螺纹14,所述的公端接线部3的前端设有联接孔15,所述的联接孔15内设有内螺纹,公端连接部4与公端接线部3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便于拆装更快速更方便,连接更坚固稳定,使用更安全可靠。

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公端接线部3的最前端呈圆角16结构,圆角16结构便于能够有效防止碰撞损耗,防护性能更强。

用于大电流连接的圆形端子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带7与公端插接部5插入端子圆环内孔11的方向形成有夹角,夹角的设置便于增加弹性和降低摩擦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公端插头1包括公端接线部3、公端连接部4和公端插接部5;公端接线部3通过公端连接部4固定连接公端插接部5;所述公端插接部5呈圆筒状,公端插接部5的外周设有鼓起的金属弹片6,金属弹片6与公端插接部5相匹配;金属弹片6上设置有接触带7,接触带7向外弯曲变形;高压母端插头2包括母端接线部8、母端连接部9和母端插接部10;母端接线部8通过母端连接部9固定连接母端插接部10;母端插接部10呈圆筒状,母端插接部10的上端设有端子圆环内孔11,端子圆环内孔11中心设有定位柱12;接触带7与端子圆环内孔11相适配,当公端插接部5插入端子圆环内孔11时,接触带7与端子圆环内孔11的内孔壁紧压配合;金属弹片6的整体呈灯笼型;公端插接头的两端设有若干个镂空孔13,若干个镂空孔13沿圆周均匀分布;公端连接部4的上端设有外螺纹14,公端接线部3的前端设有联接孔15,联接孔15内设有内螺纹,公端连接部4与公端接线部3螺纹连接;公端接线部3的最前端呈圆角16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大电流连接的端子,结构简单合理,插拔方便,公母端插头贴合面积大,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