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7068发布日期:2020-07-14 17:13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直流接触器是指用在直流回路中的一种接触器,主要用来控制直流电路(主电路、控制电路和励磁电路),直流接触器的铁芯与交流接触器不同,它没有涡流的存在,因此一般用软钢或工业纯铁制成圆形,由于直流接触器的吸引线圈通以直流,所以没有冲击的启动电流,也不会产生铁芯猛烈撞击现象,因而它的寿命长,适用于频繁启停的场合。

目前多数的直流接触器的动静触头大都是由电磁机构带动,来实现触头的闭合和断开,但是传统的动触头结构在电磁机构的带动下,是上下运动,实现触点部位的断开和闭合,该种方式动静触头的脱离速度慢,容易产生电弧,导致接触器被电弧击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连接结构,具有触头脱离速度快,降低电弧形成的几率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连接结构,包括电磁吸合结构和触头组,所述电磁吸合结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下活动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外部套设有触头安装座,所述触头安装座固定在接触器内部,所述触头组包括两个动触头和四个静触头,所述静触头固定安装在接触器的内部靠近所述传动杆的两侧,所述触头安装座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转动座,两个所述动触头均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座上,所述动触头伸入至所述触头安装座内部的一端固设有扇形传动部,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壁上对应所述扇形传动部处固设有齿条,所述扇形传动部与齿条啮合传动,同一侧的所述动触头上下分布有两个静触头,所述触头组的两侧还设有磁吹灭弧板,所述磁吹灭弧板与接触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磁吸合结构包括铁芯、线圈和衔铁,所述铁芯固定于接触器内部,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铁芯上,所述衔铁活动安装在所述铁芯的上方,所述传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衔铁的顶部中间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衔铁的两侧固定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接触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静触头的的内侧壁上固设有静触点,所述动触头上固设有与所述静触点配合的动触点。

优选的,所述触头安装座为空心套筒,所述触头安装座的内部设有容纳所述扇形传动部的活动腔。

优选的,所述磁吹灭弧板包括永磁铁和栅格板,所述永磁铁包括n极磁铁和s极磁铁,所述n极磁铁、s极磁铁分布在所述静触头的左右两侧,所述栅格板固定在所述永磁铁的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电磁吸合结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下活动的传动杆,传动杆的外壁具有齿条,能够与动触头上的扇形传动部传动连接,动触头在运动时为圆弧形运动,且动触点距离动触头转动中心的力臂远大于扇形传动部距离动触头转动中心的力臂,因此动触点与静触点脱离速度更快,时间更短,电弧形成的几率就会较小,同时在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区设置了磁吹灭弧板,可以将产生电弧的电子向一侧吸引,进一步阻止电子形成电弧,增大触头结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触头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触头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触头安装座与齿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磁吸合结构;11、铁芯;12、线圈;13、衔铁;14、传动杆;141、齿条;2、弹性复位件;3、触头安装座;301、活动腔;31、转动座;4、触头组;41、动触头;411、动触点;412、扇形传动部;42、静触头;421、静触点;5、磁吹灭弧板;51、永磁铁;52、栅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连接结构,包括电磁吸合结构1和触头组4,电磁吸合结构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下活动的传动杆14,传动杆14的外部套设有触头安装座3,触头安装座3固定在接触器内部,触头组4包括两个动触头41和四个静触头42,静触头42固定安装在接触器的内部靠近传动杆14的两侧,触头安装座3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转动座31,两个动触头41均转动安装在转动座31上,动触头41伸入至触头安装座3内部的一端固设有扇形传动部412,传动杆14的外侧壁上对应扇形传动部412处固设有齿条141,扇形传动部412与齿条141啮合传动,同一侧的动触头41上下分布有两个静触头42,触头组4的两侧还设有磁吹灭弧板5,磁吹灭弧板5与接触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磁吸合结构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下活动的传动杆14,传动杆14的外部套设有触头安装座3,触头安装座3外壁上的转动座31均转动安装有动触头41,触头安装座3的内侧上下活动安装传动杆14,传动杆14的外壁具有齿条141,能够与动触头41上的扇形传动部412传动连接,当电磁吸合结构1带电吸合时,带动传动杆14向下运动,此时齿条141与动触头41的扇形传动部412啮合传动,使动触头41的动触点411向上运动,与上方的静触头42贴合,将电路导通,动触头41在运动时为圆弧形运动,且动触点411距离动触头41转动中心的力臂远大于扇形传动部412距离动触头41转动中心的力臂,因此动触点411与静触点421脱离速度更快,时间更短,电弧形成的几率就会较小,同时在动触头41与静触头42的接触区设置了磁吹灭弧板5,可以将产生电弧的电子向一侧吸引,进一步阻止电子形成电弧,增大触头结构的安全性。

具体的,电磁吸合结构1包括铁芯11、线圈12和衔铁13,铁芯11固定于接触器内部,线圈12套设在铁芯11上,衔铁13活动安装在铁芯11的上方,传动杆14固定安装在衔铁13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衔铁13的两侧固定有弹性复位件2,弹性复位件2的另一端与接触器固定连接,在使用时,通过向线圈12通、放电,使线圈12产生电磁感应,将上方的衔铁13向下吸合或弹开,从而拉动传动杆14,控制动触头41与静触头42的吸合。

具体的,静触头42的的内侧壁上固设有静触点421,动触头41上固设有与静触点421配合的动触点411,静触点421与动触点411均为纯银材质,能够增大静触点421与动触点411的通电率。

具体的,触头安装座3为空心套筒,触头安装座3的内部设有容纳扇形传动部412的活动腔301,通过在触头安装座3的内部设置活动腔301,将动触头41在上下摆动的过程中扇形传动部412能够在活动腔301内活动,防止发生干涉。

具体的,磁吹灭弧板5包括永磁铁51和栅格板52,永磁铁51包括n极磁铁和s极磁铁,n极磁铁、s极磁铁分布在静触头42的左右两侧,栅格板52固定在永磁铁51的内壁,在使用时,动触头41与静触头42在脱离时产生的电子会被磁场吸引,吸引到永磁铁51上,降低电子形成电弧的几率,且栅格板52也会组织电子之间的相互流动,阻止电弧的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当电磁吸合结构1带电吸合时,带动传动杆14向下运动,此时齿条141与动触头41的扇形传动部412啮合传动,使动触头41的动触点411向上运动,与上方的静触头42贴合,将电路导通,动触头41在运动时为圆弧形运动,且动触点411距离动触头41转动中心的力臂远大于扇形传动部412距离动触头41转动中心的力臂,因此动触点411与静触点421脱离速度更快,时间更短,电弧形成的几率就会较小,同时在动触头41与静触头42的接触区设置了磁吹灭弧板5,动触头41与静触头42在脱离时产生的电子会被磁场吸引,吸引到永磁铁51上,降低电子形成电弧的几率,且栅格板52也会组织电子之间的相互流动,阻止电弧的形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