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方便的纽扣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8301发布日期:2020-08-14 19:36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组装方便的纽扣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方便的纽扣电池。



背景技术:

纽扣电池(buttoncell)也称扣式电池,是指外形尺寸象一颗小纽扣的电池,一般来说直径较大,厚度较薄(相对于柱状电池如市场上的5号aa等电池),纽扣电池是从外形上来对电池来分,同等对应的电池分类有柱状电池、方形电池、异形电池等。

扣式电池中的卷绕体卷绕体包括正电极片、负电极片和位于正电极片、负电极片之间用于隔离正、负电极片的隔离体,所述卷绕体上具有分别向卷绕体上方及下方延伸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以往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在与电池外壳体连接时均是采用焊接方式,焊接方式虽然可以起到牢固连接的目的,但焊接不仅所使用的设备成本高,而且安装工位、工装的设计均占用一定空间,焊接极耳与电池外壳体内表面的空间有限,容易出现漏焊或焊接不牢的情况,此外,焊接所连接极耳与电池外壳体,在电池内部出现短路等高温、高压现象时无法断开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的纽扣电池,该组装方便的纽扣电池设计合理,有利于方便纽扣电池的极耳与电池外壳体的连接,节省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组装方便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罩置而成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设有卷绕体,所述卷绕体包括正电极片、负电极片和位于正电极片、负电极片之间用于隔离正、负电极片的隔离体,所述卷绕体上具有分别向卷绕体上方及下方延伸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与正电极片连接,所述负极极耳与负电极片连接,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中至少一个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使其与上壳体或下壳体上跟卷绕体上、下端面相对的内面电性连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跟卷绕体上、下端面相对的壁体为平面体,极耳和具有粘性的导电层扁平的贴紧于所述内面。

进一步的,上述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为带粘性的导电胶层、带粘性的导电胶带层、带粘性的金属箔层、液态金属层或低温合金层。

进一步的,上述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为单面带粘性,具有粘性的导电层长度和/或宽度大于极耳,该带粘性的一面粘连极耳,同时长出的部分粘接于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面。

进一步的,上述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为双面带粘性,带粘性的两个面分别粘连极耳和壳体的内面。

进一步的,上述卷绕体上、下面贴设有绝缘板。

进一步的,在上壳体外周壁套设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的下部弯折包覆至上壳体内周壁的下部,所述下壳体的内周壁压配在绝缘套的外周上。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与上壳体或下壳体内面电性连接;所述上壳体或下壳体上跟卷绕体上、下端面相对的内面上至少一个设有未形成环形的凹刻槽。

本实用新型组装方便的纽扣电池的制作方法,所述组装方便的纽扣电池包括罩置而成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设有卷绕体,所述卷绕体包括正电极片、负电极片和位于正电极片、负电极片之间用于隔离正、负电极片的隔离体,所述卷绕体上具有分别向卷绕体上方及下方延伸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与正电极片连接,所述负极极耳与负电极片连接,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中至少一个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使其与上壳体或下壳体内面电性连接;制作步骤:1)准备上壳体、下壳体和卷绕体,2)将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与正极极耳和/或负极极耳粘接,3)将卷绕体放入上壳体或下壳体内部,并在上壳体或下壳体内部注液;4)将上壳体与下壳体相对盖合压紧,使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与上壳体或下壳体内面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为单面带粘性时,具有粘性的导电层长度和/或宽度大于极耳,在极耳与具有粘性的导电层连接时,该带粘性的一面先粘连极耳,然后再将具有粘性的导电层长出的部分粘接于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面。

进一步的,上述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为双面带粘性时,将带粘性的两个面分别与极耳和壳体的内面进行粘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结构有利于方便纽扣电池的极耳与电池外壳体的连接,提高了组装效率,以及通过减少焊接设备,节省制作成本;还可以避免因漏焊、焊接不牢引起的不良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一剖面构造示意图(仅正极极耳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与壳体内面连接,具有粘性的导电层单面具有粘性);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二剖面构造示意图(仅正极极耳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与壳体内面连接,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两面具有粘性);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三剖面构造示意图(正、负极极耳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与壳体内面连接,具有粘性的导电层单面具有粘性);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例四剖面构造示意图(正、负极极耳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与壳体内面连接,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两面具有粘性);

图5是卷绕体与具有粘性的导电层连接立体构造示意图(具有粘性的导电层单面具有粘性);

图6是卷绕体与具有粘性的导电层连接立体构造示意图(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两面具有粘性);

图7是卷绕体与具有粘性的导电层组装状态时的连接立体构造示意图(卷绕体上做了剖面);

图8是壳体一种实施例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的k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组装方便的纽扣电池包括罩置而成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下壳体2与上壳体1之间设有卷绕体3,所述卷绕体3包括正电极片301、负电极片302和位于正电极片301、负电极片302之间用于隔离正、负电极片的隔离体303,所述卷绕体3上具有分别向卷绕体上部及下部分别延伸的正极极耳4、负极极耳5;所述正极极耳4与正电极片301连接,所述负极极耳5与负电极片302连接,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中至少一个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6,使其与上壳体或下壳体上跟卷绕体上、下端面相对的内面7电性连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跟卷绕体上、下端面相对的壁体为平面体,极耳和具有粘性的导电层扁平的贴近于所述内面。

纽扣电池在出现短路或损坏等现象时,纽扣电池内部因为高电流等原因使温度和压力即会急剧升高,当这个内部温度逐步升高时,具有粘性的导电层6的粘性即会降低(其为热熔胶水的一种特性,其软化点为110℃正负10℃),同时在内压力的作用下,上壳体和/或下壳体即会产生向外拱起,在内压力继续升高情况下,上壳体与下壳体两者还会出现相对距离增加的情况,直至两者完全分离甚至爆开,在未完全分离期间,正极极耳4和/或负极极耳5与上壳体或下壳体内面7连接的位置即会产生相对分离,从而使纽扣电池内部产生断路,避免电池内部温度和压力继续的升高;在正极极耳4和/或负极极耳5与上壳体或下壳体内面7连接的位置产生分离有可能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内压力增加较慢),即从极耳与壳体内面较大面积的电性接触到小面积的电性接触,此过程电路连接的截面变小,电阻增大,电压同样情况下电流变小,从而也降低了电池内部压力和温度的升高;因此,本申请具有粘性的导电层随着电池内部温度高于100摄氏度后粘性逐步降低,逐步断开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与上壳体或下壳体内面的电性连接,实现了纽扣电池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电性连接,在纽扣电池内部出现异常时的切断保护,有利于保证纽扣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目前组装纽扣电池时,极耳与壳体内面是通过焊接来固定的,因此需要将两极耳的长度制成较长(至少大于卷绕体半径),以达到焊针可伸入以对极耳与壳体内面进行焊接,这种组装的工艺,不仅需要焊接设备和焊接所需要的工位,而且需要制作较长的极耳,从而增加了制作成本,同时由于焊接极耳与电池外壳体内表面的空间有限,容易出现漏焊或焊接不牢的情况;本申请在组装上壳体、下壳体和卷绕体前,卷绕体上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至少一个先与具有粘性的导电层连接(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也可以分别与两个具有粘性的导电层连接),接着将卷绕体放入上壳体或下壳体内部后并注液,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压紧,即使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与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面电性连接,本申请的组装方法,无需焊接设备、焊接工装和焊接的工位,有利于确保极耳与壳体或下壳体的内面连接的牢固性和避免遗漏焊接。

当卷绕体上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中的一个不是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与壳体内面7连接,一个是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与壳体内面连接,其组装工艺是:在卷绕体的一个极耳上连接具有粘性的导电层,将卷绕体放入一个壳体内(其中未连接具有粘性的导电层的那个极耳朝向壳体内面),通过焊针穿过卷绕体的中心孔11,将该极耳焊接在壳体内面,而后注液,盖上另一个壳体压合即可,连接有具有粘性的导电层的那个极耳即与壳体内面电性连接。

为了连接可靠,上述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为带粘性的导电胶层、带粘性的导电胶带层、带粘性的金属箔层、液态金属层或低温合金层,带粘性的导电胶层即是导电胶水或导电银胶,如“圣格鲁”牌型号8800导电胶,导电胶带层可以是“优必胜”牌导电胶带等,带粘性的金属箔层可以是“米乐奇”牌双导铜薄胶带或“宝佳盛”牌铝箔胶带等,上述具有粘性的导电层的电导率较好,其电阻<0.002ω/平方毫米。

本申请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中的粘性并非完全指通过胶水来实现,也可以是物质本身的粘性,或者物质本身在不同态下的粘性,导电胶层、导电胶带层、金属箔层可以是因为具有胶水使其具有粘性,而导电胶层本身具有粘性,液态金属层和低温合金层即在不同态下具有粘性或不具有粘性。

液态金属层可以是经过改性的镓铟锡合金,低温合金层可以是现有如下组分的某些合金,可以选择熔点在50-100摄氏度之间的合金。

对于液态金属层或低温合金层,处于常温下其为固态呈片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连接在极耳和外壳体内面之间,或液态金属层、低温合金层设在绝缘基材层(不导电塑料层)上,贴合在极耳和外壳体内面的相背面,在两个外壳体盖合后,即可在外壳体外表面通过热传导使液态金属层或低温合金层达到熔点,随后又冷却,即使极耳与外壳体内面通过液态金属层或低温合金层连接固定,并实现极耳与外壳体电性连接;而在纽扣电池内部故障产生高温高于100摄氏度后,即会使液态金属层或低温合金层熔化形成液体,即会断开极耳与外壳体的电性连接,实现了纽扣电池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电性连接,在纽扣电池内部出现异常时的切断保护,有利于保证纽扣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其中一种实施例,上述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为单面带粘性时,具有粘性的导电层长度和/或宽度大于极耳,在极耳与具有粘性的导电层连接时,该带粘性的一面先粘连极耳,然后再将具有粘性的导电层长出的部分粘接于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面(如图1、5、7所示),当采用单面带粘性具有粘性的导电层时,该未具有粘性的一面是具有绝缘基材层的(该绝缘基材层是用于承载导电胶水、导电银胶、导电胶带或铝箔胶带,该绝缘基材层可以是塑料薄材),因此可以不用使用起隔离作用的绝缘板8,进一步节省材料成本,实际中图1和5下部可以省略绝缘板8。

其中一种实施例,上述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为双面带粘性时,带粘性的两个面分别粘连极耳和壳体的内面7,该实施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侧尺寸没有特别要求,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极耳(如图2、6所示),但具有粘性的导电层稍大于极耳较好,图中为示意画法,并不是表示极耳、具有粘性的导电层等实际使用的尺寸,采用双面带粘性的具有粘性的导电层时,需要使用绝缘板8。

上述单面带粘性,对于液态金属层或低温合金层来说,即是液态金属层、低温合金层设在绝缘基材层(不导电塑料层)上,贴合在极耳和外壳体内面的相背面上的实施例,而双面带粘性,对于液态金属层或低温合金层来说,即是液态金属层、低温合金层位于极耳和外壳体内面之间的实施例。

进一步的,上述卷绕体3上、下面贴设有绝缘板8,该绝缘板8的作用是阻隔卷绕体3与壳体内面7的导通,极耳扁平的贴在绝缘板8与壳体内面7之间,在壳体内面为平面的情况下,极耳与壳体内面贴合电性连接的效果很好。

为了在压紧过程中使卷绕体往具有粘性的导电层和极耳上施以一定压力,卷绕体、具有粘性的导电层、极耳和绝缘板的高度略大于两个壳体内面之间的间距。

在上壳体外周壁套设有绝缘套9,所述绝缘套的下部弯折包覆至上壳体内周壁的下部,所述下壳体2的内周壁压配在绝缘套9的外周上,该绝缘套9的作用是电绝缘并密封上壳体与下壳体。

进一步的,上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可以均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与上壳体或下壳体内面7电性连接;上壳体或下壳体与卷绕体上、下面相对壁体为平面或凹弧或凸弧面均可,但采用平面为纽扣电池常用的形状结构。

进一步为了实现纽扣电池的防爆,在上壳体或下壳体上跟卷绕体上、下端面相对的内面7上至少一个设有未形成环形的凹刻槽10,该凹刻槽10在壳体上形成一个未闭合曲线,在该曲线延伸后可以形成一个环形,该环形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等,该曲线延伸后形成的环形面积占上壳体或下壳体横截面内表面积的80-90%,在纽扣电池内压力增大后,达到一定值时,即会使上壳体或下壳体外拱,继而两者距离增加直至分离,甚至爆开,当爆开时就可能造成人员损伤,因此,即要在爆开前实现泄压,通过上述未形成或未闭合环形的凹刻槽10,使纽扣电池的内压达到1.0-1.5mpa时即会被冲开局部,使内压得以排泄,而由于凹刻槽10未闭合形成环形,即使冲开的那片然连接在壳体上,避免造成人员损伤;对于有连接具有粘性的导电层6的极耳,其连接在壳体的位置是靠近凹刻槽10,由于凹刻槽10相对较为靠近壳体的外周缘,通常连接在卷绕体上的极耳是靠近卷绕体的边缘,本申请的极耳可以制作较短,可以节省材料,极耳与壳体内面连接的位置也即靠近边缘,而靠近凹刻槽10内侧。

本实用新型组装方便的纽扣电池的制作方法,所述组装方便的纽扣电池包括罩置而成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设有卷绕体,所述卷绕体包括正电极片、负电极片和位于正电极片、负电极片之间用于隔离正、负电极片的隔离体,所述卷绕体上具有分别向卷绕体上方及下方延伸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与正电极片连接,所述负极极耳与负电极片连接,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中至少一个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使其与上壳体或下壳体内面7电性连接;制作步骤:1)准备上壳体、下壳体和卷绕体,2)将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与正极极耳和/或负极极耳粘接,3)将卷绕体放入上壳体或下壳体内部,并在上壳体或下壳体内部注液;4)将上壳体与下壳体相对盖合压紧,使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通过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与上壳体或下壳体内面7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为单面带粘性时,具有粘性的导电层长度和/或宽度大于极耳,在极耳与具有粘性的导电层连接时,该带粘性的一面先粘连极耳,然后再将具有粘性的导电层长出的部分粘接于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面。

进一步的,上述具有粘性的导电层为双面带粘性时,将带粘性的两个面分别与极耳和壳体的内面进行粘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结构有利于方便纽扣电池的极耳与电池外壳体的连接,提高了组装效率,以及通过减少焊接设备,节省制作成本;还可以避免因漏焊、焊接不牢引起的不良品。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