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池模块的冷却构件和包括该冷却构件的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3816发布日期:2020-09-04 16:5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池模块的冷却构件和包括该冷却构件的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5月23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8-0058368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池模块的冷却构件和包括该冷却构件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作为解决使用化石燃料的现有汽油车辆和柴油车辆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了电动车辆(ev)、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phev)等,作为用于电动车辆(ev)、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phev)等的电源,可再充电电池备受关注。

虽然小型移动设备为每个设备使用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但诸如汽车这样的中型和大型设备由于需要高功率/容量,因此使用其中电连接有多个电池单元的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

由于中型和大型电池模块优选被制造为具有尽可能小的尺寸和重量,所以具有高集成度并且具有相对较小的重量-容量比的棱柱形电池和袋型电池被主要用作中型和大型电池模块的电池单元。特别地,由于使用铝层压片材等作为外部构件的袋形电池的重量小、制造成本低且形状易于变形,因此袋形电池近来备受关注。

构成中型和大型电池模块的电池单元由可再充电电池构成,并且这样的高功率/容量可再充电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期间产生大量热。特别地,在电池模块中广泛使用的袋型电池的层压片材在表面处被涂覆有导热率低的聚合物材料,所以难以有效地冷却整个电池单元。

如果电池模块在充电和放电过程期间产生的热未被有效地去除,则发生热积聚,并且导致加速电池模块的劣化,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引起着火或爆炸。因此,在用于车辆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其容纳大量中型和大型电池模块,并且是高功率/容量电池)或者用于电力存储设备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中,需要用于冷却内置在其中的电池单元的冷却系统。

因此,安装在中型和大型电池组上的电池模块通常通过以高密度堆叠多个电池单元的方法来制造,并且形成电池单元被堆叠成以预定间隔相分隔的结构,以去除在充电和放电期间产生的热。例如,为了构造该电池模块,可以在没有分隔构件的情况下以预定间隔顺序地堆叠电池单元本身,或者在电池单元具有低机械刚性的情况下,可以将电池单元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组装到盒中,以形成单位模块,并且可以堆叠多个单位模块。如果当构造电池模块时使用盒,则具有增加机械刚度的优点,但是也具有增加电池模块的整体尺寸的缺点。

另外,在电池单元或电池模块之间形成用于制冷剂的流路,以便有效地去除堆叠的电池单元或电池模块之间的积聚热。然而,此结构的问题在于:因为必须保证与多个电池单元相对应的多个制冷剂流路,所以电池模块的整体尺寸变大。

另外,考虑到电池模块的尺寸,随着许多电池单元被堆叠,从而形成具有相对较窄间隔的制冷剂流路,从而存在冷却结构的设计变得复杂的问题。换句话说,相对于制冷剂的入口而言具有相对较窄间隔的制冷剂流路造成高压损失,这使得难以设计制冷剂的入口和出口的形状和位置。

因此,在冷却结构是水冷式冷却系统的情况下,以更高级的方式,在具有内部包括制冷剂流路的结构的冷却构件面对并接触电池模块的状态下,主要使用使得制冷剂通过冷却构件中的制冷剂流路以进行热交换的方法。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用于电池模块的常规冷却构件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基板的结构的平面图。

参考图1和图2,冷却构件100包括基板110和盖板120。在基板110中,形成有容纳部111,容纳部111具有在从一侧到与其相反的另一侧的方向上凹进的结构,并且制冷剂流入部113和制冷剂流出部114形成在彼此面对的相对侧边缘上,以与容纳部111连通。

用于安装并固定冷却构件100的安装部115形成在基板110的两侧边缘处,但不形成在形成有制冷剂流入部113和制冷剂流出部114的边缘处。

盖板120是覆盖基板110的容纳部111的结构,并且由如下结构形成:在平面图上,除了基板110的安装部115以外,所述结构的尺寸和形状对应于容纳部111的尺寸和形状。

在盖板120的边缘当中,与基板110的制冷剂流入部113和制冷剂流出部114相对应的部分121和122由在向外方向上突出的结构形成,并且制冷剂入口123和制冷剂出口124分别穿透所述部分121和122。

用于与制冷剂导管连接的制冷剂流入连接端口131和制冷剂流出连接端口132被分别联接到制冷剂入口123和制冷剂出口124。

在基板110的容纳部111中,多个凸筋112在设置盖板120的一个表面的方向上突出,使得从制冷剂流入部113到制冷剂流出部114的制冷剂流路可以形成为‘s’形状。

然而,由于由凸筋112所形成的制冷剂流路具有弯曲结构,所以取决于在制冷剂的流动过程中制冷剂所在的每个位置,而产生制冷剂的速度和流量方面的差异。特别地,由于制冷剂可能不经过凸筋112突出的部分,所以与剩余部分相比,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电池模块中的、对应于形成有凸筋112的部分的冷却效果。

因此,在采用冷却构件100的电池模块中,在局部冷却效果方面存在差异,使得难以实现使用冷却构件100的电池模块的均匀冷却。此外,凸筋112本身具有预定宽度143,所以为了在有限的基板110的容纳部111的空间内确保充分的制冷剂流路宽度141和142,则必然不可避免地以较宽间隔形成凸筋。

因此,当冷却构件100被设置为面对电池模块的底部时,由于可能无法表现足够的结构刚性以承受电池模块的重量,所以限制了形成用于实现有效冷却效果的制冷剂流路。

因此,非常需要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同时改善冷却性能和结构刚性的用于电池模块的冷却构件以及包括该冷却构件的电池组。

然而,由本公开实施例解决的目的不限于上面提及的问题,并且可在包括在本发明中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被多样地扩展。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块的冷却构件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包括上板和下板;以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被设置在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之间,并且具有多个制冷剂流路,其中,所述下板具有制冷剂流入部和制冷剂流出部,并且加强构件被形成为与所述制冷剂流入部和所述制冷剂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相邻。

可以在所述下板中形成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具有如下结构:其在设置于与面对所述上板的第一表面相反的一侧处的第二表面的方向上凹进,并且所述支撑件被安装到所述容纳部。

所述加强构件可以被形成在所述下板未被所述支撑件覆盖的一部分处。

所述加强构件可以被形成为与所述制冷剂流入部相邻,并且所述加强构件的整个形状可以具有如下图案结构:其宽度沿着从所述制冷剂流入部朝向所述支撑件的方向变宽。

所述支撑件的与所述制冷剂流入部相邻的边缘可以具有笔直结构,并且所述支撑件的与所述制冷剂流出部相邻的边缘具有弯曲结构。

所述多个制冷剂流路可以被设置成彼此平行。

所述加强构件可以与所述下板一体地形成。

所述加强构件可以包括多个突出构件。

所述多个突出构件可以沿着逐渐远离连接所述制冷剂流入部和所述制冷剂流出部的假想线的方向设置。

形成在所述假想线与所述突出构件之间的角度可以沿着远离所述假想线的所述方向逐渐地增加。

所述加强构件可以与所述支撑件一体地形成。

所述加强构件可以在所述制冷剂流路朝向所述制冷剂流入部和所述制冷剂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延伸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加强构件的整个形状可以具有如下图案结构:其宽度沿着朝向所述制冷剂流入部或所述制冷剂流出部的方向减小。

所述加强构件可以在所述制冷剂流路朝向所述制冷剂流入部和所述制冷剂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延伸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构成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制冷剂流路之间的宽度可以小于被设置在所述制冷剂流入部与所述制冷剂流出部之间的中央部分处的所述制冷剂流路之间的宽度。

在平面图中,除了所述制冷剂流入部和所述制冷剂流出部之外,所述支撑件可以具有与所述下板的容纳部相同的形状。

所述用于电池模块的冷却构件可以包括通过导管连接的第一冷却构件和第二冷却构件,所述第一冷却构件的下板可以包括第一制冷剂流入部和第一制冷剂流出部,所述第二冷却构件的下板可以包括第二制冷剂流入部和第二制冷剂流出部,并且所述加强构件可以被形成为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入部、所述第一制冷剂流出部和所述第二制冷剂流入部相邻。

所述第一冷却构件的支撑件的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入部相邻的边缘、所述第一冷却构件的支撑件的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出部相邻的边缘以及所述第二冷却构件的支撑件的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入部相邻的边缘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具有弯曲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冷却构件的支撑件的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出部相邻的边缘可以具有弯曲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可以包括上述用于电池模块的冷却构件中的至少一个。

【有利效果】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实现如下用于电池模块的冷却构件和包括该冷却构件的电池组,所述冷却构件通过在冷却板上添加具有制冷剂流路的单独支撑件来提高冷却性能,并且当支撑件不覆盖冷却板时,通过在弱部上形成单独的加强构件来同时提高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用于电池模块的常规冷却构件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基板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构件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支撑件被安装到图3的下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加强构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沿着图4的a-a’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沿着图4的b-b’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块的冷却构件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图8的冷却构件的变型例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构件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支撑件被安装到图10的下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而全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

另外,在附图中,为了更好理解和容易描述,任意地示出了每个元件的尺寸和厚度,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而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附图中,为了更好理解和容易描述,而放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

将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这样的元件被称为“位于”另一元件“上”时,它可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比之下,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另外,在说明书中,术语“在...上”或“在…上方”意指被定位在对象部分上或下,而不一定意指基于重力方向定位在对象部分的上侧上。

此外,除非明确地相反描述,否则术语“包括”(comprise)和其变型(comprises,comprising)将被理解为暗示包括陈述的元件,但不排除任何其它元件。

另外,在说明书中,术语“在平面图中”意指从上方观察对象部分,并且术语“在横截面视图中”意指当从侧面观察通过竖直切割对象部分所截取的横截面。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构件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支撑件被安装到图3的下板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图4的加强构件的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沿着图4的a-a’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7是沿着图4的b-b’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参考图3,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构件300包括下板310、包括多个制冷剂流路321的支撑件320、以及上板330。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构件300可以进一步包括位于上板330上方的热传递垫340。可以通过挤出成型方法来形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件320。

热传递垫340可以包括硅材料或丙烯酸材料,并且热传递垫340对从安装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构件300上的电池模块所产生的热量进行传递,以更容易地允许通过冷却构件300进行热交换。

参考图3和图4,下板310具有面对上板330的第一表面和设置在与第一表面相反的一侧处的第二表面,下板310上形成有容纳部311,所述容纳部311具有朝着第二表面的方向凹进的结构,并且在彼此面对的两个边缘处形成有制冷剂流入部312和制冷剂流出部313,所述制冷剂流入部312和制冷剂流出部313具有与容纳部311连通的结构。

在下板310的、除了形成有制冷剂流入部312和制冷剂流出部313的边缘之外的两个边缘处,形成了用于将冷却构件300安装和固定到电池模块等的多个安装部314。当紧固装置被插入并联接在安装部314中时,形成紧固孔314a以用于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构件300安装到诸如电池模块这样的设备。

安装部314形成有如下结构:安装部314的一个侧部以紧固孔314a为中心朝着容纳部311的凹进方向凹进。如图4所示,支撑件320被安装在下板310的容纳部311中,并且支撑件320可以具有形成有多个直线状制冷剂流路321的板状结构。所述多个制冷剂流路321可以被设置为彼此平行。

作为覆盖下板310的容纳部311的结构,上板330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在平面图中,除了下板310的安装部314之外,该结构的尺寸和形状与具有容纳部311的下板310的尺寸和形状相对应。

在上板330的边缘当中,与下板310的制冷剂流入部312和制冷剂流出部313相对应的突出部分331和332可以由在向外方向上突出的结构形成,具有穿孔结构的制冷剂入口333和制冷剂出口334被分别形成在对应于制冷剂流入部312和制冷剂流出部313的突出部分331和332上。

制冷剂入口333和制冷剂出口334可以分别与制冷剂流入连接端口341和制冷剂流出连接端口342组合,以便连接到制冷剂导管。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构件300的下板310中,加强构件350形成在与制冷剂流入部312相邻的部分处。加强构件350形成在下板310的未被支撑件320覆盖的部分处。因此,尽管当加强构件350不覆盖支撑件320时冷却构件300可能发生变形,但可以防止冷却构件300的变形。

参考图5,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强构件350可以具有如下的图案结构:沿着从制冷剂流入部312朝向支撑件320的方向,加强构件350的整体宽度变宽。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强构件350可以与下板310一体地形成,并且加强构件350可以包括从下板310的第一表面突出的多个突出构件351。这样的突出构件351可以是通过挤压方法形成下板310的同时突出而导致的结果。

所述多个突出构件350可以沿着逐渐远离将制冷剂流入部312和制冷剂流出部313连接的假想线vl的方向设置,并且假想线vl与突出构件350之间形成的角度可以沿着远离假想线vl的方向逐渐增加。流入到制冷剂流入部312的制冷剂可以通过突出构件350的布置结构而快速地且准确地到达形成在支撑件320处的制冷剂流路321。

所述多个突出构件350的高度和面积可以被用作控制制冷剂流量的手段,并且可以通过在功能上控制高度和面积来根据所需条件调节流量。

再次参考图4,支撑件320的、与制冷剂流入部312相邻的边缘320a具有笔直结构,而支撑件320的、与制冷剂流出部313相邻的边缘320b可以具有弯曲结构。在图4中所示的示例中,为了确保在制冷剂流入部312与支撑件320之间形成加强构件350的空间,支撑件320的、与制冷剂流入部312相邻的边缘320a通过由多个加强构件350占据的区域而与下板310的、形成有制冷剂流入部312的边缘分隔开。

另外,参考图5,为了具有如上所述的加强构件350的图案结构,支撑件320的、与制冷剂流入部312相邻的边缘320a可以具有大致笔直结构。可替代地,支撑件320的、与制冷剂流出部313相邻的边缘320b可以具有弯曲结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加强构件350具有仅形成在与制冷剂流入部312相邻的位置处、而未形成在与制冷剂流出部313相邻的位置处的结构,所以考虑到冷却构件300的结构刚性,优选的是,支撑件320的、与制冷剂流出部313相邻的部分被形成为靠近下板310的边缘。在这里,下板310的边缘对应于设置有制冷剂流出部313的部分的边缘。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支撑件320的、与制冷剂流出部313相邻的边缘320b由弯曲结构形成,因此,下板310的、形成有制冷剂流出部313的边缘与支撑件320的、与制冷剂流出部313相邻的边缘320b之间的区域可以被形成为比下板310的、形成有制冷剂流入部312的边缘与支撑件320的、与制冷剂流入部312相邻的边缘320a之间的区域窄。取决于弯曲结构的弯曲部分可以形成在支撑件320的、与制冷剂流出部313相邻的边缘320b的中央部分处。

在上述示例中,描述了在一个下板中仅形成一个加强构件的情形,然而作为变型例,加强构件可以附加地形成在下板310的、与制冷剂流出部313相邻的部分处。在这种情况下,支撑件320的、与制冷剂流出部313相邻的边缘可以由笔直结构形成。

参考图6,所述多个突出构件351从下板310的上表面朝向上板330突出。如上所述,当通过挤压方法来形成下板310时,可以一起形成所述多个突出构件351,并且所述多个突出构件351可以与下板310是一体结构。

参考图7,支撑件320可以通过突出和凹陷结构而形成多个制冷剂流路321,所述突出和凹陷结构通过重复如下形状的结构而形成:在竖直横截面上,凸部323a与上板330接触,凹部323b与下板310接触。

因此,将凸部323a和凹部323b连接的连接部323c形成所述多个制冷剂流路321,并且同时支撑上板330与下板310之间的容纳部311的空间。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冷却构件300的刚性来改善结构稳定性。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块的冷却构件的俯视图。图8示出了表示附加冷却构件被进一步连接到图3的冷却构件的结构的示例。

参考图8,作为第一冷却构件500的制冷剂流出部的第一制冷剂流出部513和作为第二冷却构件300的制冷剂流入部的第二制冷剂流入部312通过导管501彼此连接,制冷剂可以通过该导管501连通。

制冷剂可以从第一冷却构件500流入和流出到第二冷却构件300,并且图3的冷却构件可以构造第二冷却构件300。具体地,制冷剂流入到作为第一冷却构件500的制冷剂流入部的第一制冷剂流入部512,制冷剂在经过第一制冷剂流路521之后流出到作为第一冷却构件500的制冷剂流出部的第一制冷剂流出部513,制冷剂通过导管501流入到作为第二冷却构件300的制冷剂流入部的第二制冷剂流入部312,并且制冷剂在经过第二制冷剂流路321之后流出到作为第二冷却构件300的制冷剂流出部的第二制冷剂流出部313。

第一冷却构件500的第一支撑件520由在平面图中具有四个边缘524a、524b、524c和524d的结构形成,并且制冷剂流路521沿着从与制冷剂流入部512相邻设置的第一边缘524a到与第一制冷剂流出部513相邻设置的第二边缘524b的方向平行地形成。这里,与第一制冷剂流出部513相邻设置的第二边缘524b可以包括弯曲部分,并且所述弯曲部分可以形成在第二边缘524b的中央部分处。所述弯曲部分允许穿过第一冷却构件500的制冷剂平稳地移动到第二冷却构件300,从而缩短制冷剂时间。

类似地,第二冷却构件300的第二支撑件320由具有四个边缘324a、324b、324c和324d的结构形成,并且制冷剂流路321沿着从与制冷剂流入部312相邻设置的第一边缘324a到与制冷剂流出部313相邻设置的第二边缘324b的方向平行地形成。

作为第一冷却构件500的制冷剂流入部的第一制冷剂流入部512可以被设置在对应下板510的边缘上的中央部分处,并且第一制冷剂流出部513可以被设置在对应下板510的边缘上的中央部分处。第一制冷剂流出部513的位置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沿着支撑件520的第三边缘524c方向或第四边缘524d方向被偏置。

第一支撑件520的第一边缘524a和第二边缘524b与第一制冷剂流入部512和第一制冷剂流出部513间隔开预定间隔,以便使得制冷剂的平稳流入和流出。然而,第一支撑件520的、与第一制冷剂流入部512相邻的第一边缘524a具有笔直结构,而第一支撑件520的、与第一制冷剂流出部513相邻的第二边缘524b可以具有弯曲结构。加强构件550形成在第一支撑件520的、具有笔直结构的第一边缘524a与第一制冷剂流入部512之间,并且未设置单独的加强构件的、第一支撑件520的具有弯曲结构的部分被设置在第一支撑件520的、具有弯曲结构的第二边缘524b与第一制冷剂流出部513之间。

下板510的、与第一边缘524a和第二边缘524b相对应的容纳部内周长分别包括在第一制冷剂流入部512方向上凹进的倾斜表面s1和在第一制冷剂流出部513方向上凹进的倾斜表面s2,以使得制冷剂的平稳流入和流出。

作为第二冷却构件300的制冷剂流入部的第二制冷剂流入部312可以被设置在对应下板310的边缘上的中央部分处,并且第二制冷剂流出部313可以被设置在对应下板310的边缘上的中央部分处。第二制冷剂流出部313的位置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偏向支撑件320的第三边缘324c的方向或第四边缘324d的方向。

第二冷却构件300的其余结构与第一冷却构件500的其余结构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9是示出图8的冷却构件的修改例的俯视图。

参考图9,图9所述示例与图8所述示例大部分相同,但是区别在于:在第一支撑件520的第二边缘524b与制冷剂流出部513之间附加地形成加强构件550。另外,第一支撑件520的、与制冷剂流出部513相邻的第二边缘524b可以具有笔直结构,而不是弯曲结构。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构件中,在所述多个冷却构件被连接的情况下,当考虑到通过第一冷却构件500的制冷剂流出部513排出的制冷剂再次进入第二冷却构件300以便执行冷却作用时,可以在第一支撑件520的第二边缘524b与制冷剂流出部513之间附加地形成加强构件550,以调节制冷剂的路径和流速。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冷却效率。

除了上述差异之外,参考图8描述的内容可以全部被应用于本示例性实施例。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构件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支撑件被安装到图10的下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和图11所述示例与参考图3和图4所述示例大部分相同,然而区别在于形成加强构件的方法以及根据该方法制造的加强构件的结构,并且主要对其进行描述。

参考图10和图11,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构件600中,支撑件620被安装在下板610的容纳部611上,并且支撑件620包括多个制冷剂流路621。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件620可以包括与制冷剂流入部312相邻的第一区域、与制冷剂流出部313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设置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在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中,所述多个制冷剂流路621可以被设置成彼此平行并且具有笔直结构。在第一区域中,所述多个制冷剂流路621可以朝向如下部分弯曲:在所述部分处,第二区域的所述多个制冷剂流路621延伸并且设置有制冷剂流入部312。详细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强构件650由如下结构制成:所述结构沿着设置在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多个制冷剂流路621朝向制冷剂流入部312延伸的方向延伸。加强构件650的整个形状可以具有如下图案结构:其宽度沿着朝向制冷剂流入部312的方向变窄。在这种情况下,构成加强构件650的制冷剂流路621之间的宽度d1可以小于设置在与制冷剂流入部312和制冷剂流出部313之间的中央部分相对应的、第二区域中的制冷剂流路621之间的宽度d2。

除了平面图中的制冷剂流入部312和制冷剂流出部313之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件620可以具有与下板620的容纳部611相同的形状。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构件650可以与支撑件620一体地形成。挤压方法可以用于一体地形成支撑件620和加强构件650。

虽然已经连同目前被认为是实用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容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反,本发明旨在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300:冷却构件

310、510:下板

320、520:支撑件

321:制冷剂流路

330:上板

350:加强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