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拉伸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940243发布日期:2021-10-12 15:4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可拉伸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拉伸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高。可拉伸显示装置由于其具有不同于其他常规电子装置的可拉伸性能而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可拉伸显示装置制备时,良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
4.提供可拉伸基底层,所述可拉伸基底层中内嵌有导电层;
5.形成间隔设置于所述可拉伸基底层上的多个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阴极层、发光层及阳极层,所述阴极层电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当所述可拉伸基底层被拉伸时,所述导电层随着所述可拉伸基底层的伸缩而产生形变。
6.本技术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显示装置,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包括:
7.可拉伸基底层;
8.间隔设置于所述可拉伸基底层上的多个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阴极层、发光层以及阳极层;
9.所述可拉伸基底层内还设置有导电层,所述多个显示单元的阴极层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10.当所述可拉伸基底层被拉伸时,所述导电层随着所述可拉伸基底层的伸缩而产生形变。
11.本技术的可拉伸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可拉伸显示装置及可拉伸显示装置在被拉伸时产生变形,导电层与阴极层层叠设置而非同层设置,随着可拉伸基底的伸缩导电层产生形变,因此,在可拉伸显示装置被拉伸时不容易被拉断,从而在保证了可拉伸显示装置的性能。
附图说明
12.图1为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拉伸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13.图2为图1中的s100所包括的流程示意图。
14.图3为图2中的s110所包括的流程示意图。
15.图4为图3中的s111所包括的流程示意图。
16.图5~图14、图16~图20为可拉伸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17.图15为图1中s300所包括的流程示意图。
18.图21为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拉伸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19.图22为另一实施方式中图2中的s120所包括的流程图。
20.图2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可拉伸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21.图2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拉伸显示装置处于豫弛状态下的示意图。
22.图2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拉伸显示装置处于拉伸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显示装置1的制备方法。请参阅图1,图1为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拉伸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的制备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s100、s200、及s300,s100、s200及s300详细介绍如下。
25.s100,提供可拉伸基底层110,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中内嵌有导电层130。
26.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的材质可以为任意弹性材料。例如,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硅胶、橡胶、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27.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层13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可导电的金属,比如,银,镁等。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层130的材质也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透明的金属氧化层,比如,氧化铟锡等。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上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请参阅图2,图2为图1中的s100所包括的流程示意图。
29.s100包括s110、s120、及s130。s110、s120、及s130详细介绍如下。
30.s110,提供第一弹性体111,所述第一弹性体111包括弹性本体1111及多个间隔设置的延伸部1112,所述弹性本体1111的底面110a构成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的底面110a,所述延伸部1112自所述弹性本体1111朝向背离所述底面110a的方向延伸。
31.所述第一弹性体11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硅胶、橡胶、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2.所述弹性本体1111的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正方体、或者长方体。所述弹性本体1111包括底面110a,所述弹性本体1111的底面110a构成了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的底面110a。所述多个延伸部1112间隔设置于所述弹性本体1111背离所述底面110a的表面上。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延伸部1112和所述弹性本体1111为一体结构。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延伸部1112与所述弹性本体1111为分体结构,然后再通过粘结件粘结在一起。在后续的说明中以所述多个延伸部1112和所述弹性本体1111为一体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延伸部1112的横截面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半圆形、半椭圆形等。
33.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图3为图2中的s110所包括的流程示意图。s110,所述提供第一弹性体111,所述第一弹性体111包括弹性本体1111及多个间隔设置的延伸部1112,包括s111、s112、s113、及s114;s111、s112、s113、及s114详细介绍如下。
34.s111,提供图案化的承载板30,图案化的承载板30包括承载本体310及自所述承载
本体310的一侧延伸的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出部320。
35.图案化的承载板30用于制备所述第一弹性体111。所述承载板30的制备方法介绍如下。
36.在一实施方式中,请阅图4,图4为图3中的s111所包括的流程示意图。s111,所述提供图案化的承载板30,包括:s1111、s1112及s1113。s1111、s1112及s1113详细介绍如下。
37.s1111,提供承载板30。
38.请参阅图5。所述承载板30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正方体或者长方体。
39.s1112,在所述承载板30的表面覆盖第二光阻层70,所述第二光阻层7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光阻单元710。
40.请参阅图6,所述第二光阻层70覆盖于所述承载板30的表面,所述多个光阻单元710之间间隔设置,以露出所述承载板30的部分表面。可以理解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光阻层70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承载板30的表面覆盖光阻材料,以形成原始光阻层;在所述原始光阻层背离所述承载板30的一侧提供掩膜板,所述掩膜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透光部及非透光部;以所述掩膜版为掩膜,自所述掩膜板背离所述原始光阻层的一侧照射光线;然后再通过显影工序对所述原始光阻层进行显影,以得到所述第二光阻层70。
41.s1113,利用所述第二光阻层70蚀刻所述承载板30,以蚀刻掉未被所述第二光阻单元710覆盖的承载板30中的部分材料,以形成图案化的承载板30。
42.请参阅图7,未被所述第二光阻单元710覆盖的承载板30中的部分材料被蚀刻掉,而被所述第二光阻单元710覆盖的所述承载板30的部分由于所述第二光阻单元710的保护作用而未被蚀刻,因此,将所述第二光阻层70去掉之后,得到的承载板30的表面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出部320。换而言之,图案的化的所述承载板30包括承载本体310及自所述承载本体310的一侧延伸的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出部320。所述凸出部320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正方体或者长方体。
43.s112,在图案化的承载板30上覆盖第一光阻层50,所述第一光阻层50包括覆盖所述凸出部320的突部510以及覆盖相邻的两个凸出部320之间的凹部520。
44.请参阅图8,所述第一光阻层50的横截面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波浪形。
45.s113,在所述第一光阻层50上覆盖弹性材料100a;请参阅图9。
46.s114,将所述弹性材料100a与所述第一光阻层50分离,以形成第一弹性体111。
47.请参阅图10,所述弹性材料100a与所述第一光阻层50分离之后,所述第一光阻层50的图案转移到所述第一弹性体111上。
48.s120,在所述第一弹性体111上形成所述导电层130。
49.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1,图11为一实施方式中图2中的s120所包括的流程图。
50.s120,所述在所述第一弹性体111上形成所述导电层130,包括:s121-i,s121-i详细介绍如下。
51.s121-i,在所述第一弹性体111上形成整层的导电材料层,所述导电材料层覆盖所述第一弹性体111,所述导电材料层构成所述导电层130。
52.请参阅图12,所述导电材料层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可导电的金属,比如,银,镁等。在所述第一弹性体111上形成整层的导电材料层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通过蒸
镀等方式。所述导电材料层的各处的厚度相等或者大致相等。所述导电层130的形状为波浪形或者大致为波浪形,从而可确保所述导电层130在一个方向或者多个方向的可被拉伸。
53.s130,在所述导电层130背离所述第一弹性体111的一侧覆盖第二弹性体112。
54.请参阅图13,所述第二弹性体112与所述第一弹性体111固定,以将所述导电层130夹设在所述第一弹性体111及所述第二弹性体112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体111和所述第二弹性体112构成了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
55.s200,形成承载于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的多个驱动模块140,且所述多个驱动模块140与所述导电层130间隔设置。
56.请参阅图1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驱动模块140承载于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中背离所述底面110a的表面上。所述驱动模块140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单元120发光。
57.s300,形成间隔设置于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上的多个显示单元120,所述显示单元120包括层叠设置的阴极层123、发光层122及阳极层121,所述阴极层123电与所述导电层130电连接,当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被拉伸时,所述导电层130随着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的伸缩而产生形变。
58.请参阅图15,图15为图1中s300所包括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s300可以包括但不仅限包括s310、s320、s330及s340。s310、s320、s330及s340详细介绍如下。
59.s310,在所述驱动模块140上形成第一通孔141,且在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上形成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41的第二通孔113,所述第二通孔113露出部分导电层130;请参阅图16。
60.s320,在所述通孔内形成连接线150,所述连接线15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电层130;请参阅图17。
61.所述连接线15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金属,所述第一通孔141及所述第二通孔113的直径可根据所述连接线150的导电率以及所述驱动模块140内显示单元120的分布进行设计,所述连接线150的直径的粗细和所述阴极与所述导电层130的接触电阻相关,因此,可设计所述连接线150的尺寸,以使得所述阴极与所述导电层130之间的接触电阻较小。
62.s330,在所述驱动模块140上形成容纳槽142,在所述容纳槽内形成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121及发光层122;请参阅图18。
63.s340,在所述驱动模块140的背离所述导电层130的表面形成阴极层123,所述阴极层123电连接所述连接线150的另一端。请一并参阅图19及图20。图20为可拉伸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所述显示单元120的阴极层123设置于所述驱动模块140的上表面。
64.在一实施方中,可以是多个显示单元120设置于一个驱动模块140上,也可以是一个显示单元120设置于一个驱动模块140上。当多个显示单元120设置于一个驱动模块140上时,设置于同一个驱动模块140上的多个显示单元120可以同属于一个像素,也可以属于不同的像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三个显示单元120设置于一个驱动模块140上为例进行示意。这三个显示单元120分别为红色显示单元120a、绿色显示单元120b、及蓝色显示单元120c。
6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阳极层121相较于所述阴极层123邻近所述导电层130设置。所述阳极层121用于接收正电压信号,并在所述正电压信号的作用下产生空穴;所述阴极层123用于接收负电压信号,并在所述负电压信号的作用下产生电子;所述阳极层121产生的空穴及所述阴极层123产生的电子在所述发光层122中复合以使得所述显示单元120发光。可以理解地,所述驱动模块140中包括控制所述正电压信号及所述负电压信号传输的电路。
6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单元120的出光面背离所述导电层130。换而言之,所述显示单元120发出的光线自阴极出射,所述导电层130不在所述显示单元120的出光面上,因此,不需要考虑所述导电层130对所述显示单元120的出光效率的影响,所述导电层130的厚度可设计得较厚,从而可有效降低所述导电层130的面电阻。进而,可提升制备出的可拉伸显示装置1的显示的均一性。
67.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同一驱动模块140上的多个显示单元120的阴极连接在一起,以缩短制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位于同一驱动模块140上的多个显示单元120的阴极彼此独立。
68.传统技术中,各个阴极层之间通过同层设置的可拉伸的连接线连接,会导致阴极层的面电阻较大,进而会影响到可拉伸显示装置1显示时的均一性。此外,传统的连接线在持续性的拉伸过程成容易老化断裂,进一步加大阴极层的面电阻,甚至造成各个阴极层之间的连接失效。本技术可拉伸显示装置1的制备方法中将的显示单元120的阴极层123通过连接线150电连接与阴极层123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导电层130,当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被拉伸时,导电层130随着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的伸缩而产生形变,可保证了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被拉伸时的性能。换而言之,当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被拉伸时产生变形的是与阴极层123层叠设置的导电层130,而连接线150变形较小或者基本没有变形。因此,减少了连接线150被拉伸断裂的概率,由此可见,本技术的可拉伸显示装置1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可拉伸显示装置1的良率较高,且进行显示时的均一性较好。
69.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拉伸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s100及s300,请参阅图21,图21为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拉伸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70.可以理解地,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2,图22为另一实施方式中图2中的s120所包括的流程图。s120,所述在所述第一弹性体111上形成所述导电层130,包括:s121-ii及s122-ii,s121-ii及s122-ii详细介绍如下。
71.s121-ii,在所述第一弹性体111上形成整层的导电材料层;
72.s122-ii,对所述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形成多个镂空结构133以露出部分所述第一弹性体111,以得到所述导电层130。最终形成的可拉伸显示装置1的示意请参阅图23,图2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可拉伸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7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显示装置1,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可拉伸的手机、电子书等。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可由前面描述的可拉伸显示装置1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请一并参阅图20、图24及图25,图2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拉伸显示装置处于豫弛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拉伸显示装置处于拉伸状态下的示意图。
74.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包括:
75.可拉伸基底层110;
76.间隔设置于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上的多个显示单元120,所述显示单元120包括层叠设置的阴极层123、发光层122以及阳极层121;
77.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内还设置有导电层130,所述多个显示单元120的阴极层123与所述导电层130电连接;
78.当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被拉伸时,所述导电层130随着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的
伸缩而产生形变。
79.当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处于豫弛状态时,此时,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未被拉伸,所述可拉伸基底未被拉伸,此时,所述导电层130为波浪状,所述导电层130的具体结构稍后详细描述。当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可拉伸基底层被拉伸,所述导电层130随着所述可拉伸基底层的拉伸而被拉伸而被展平。
80.传统技术中,各个阴极层123之间通过同层设置的可拉伸的连接导线连接,会导致阴极层123的面电阻较大,进而会影响到可拉伸显示装置1显示时的均一性。此外,传统的连接线150在持续性的拉伸过程成容易老化断裂,进一步加大阴极层123的面电阻,甚至造成各个阴极层123之间的连接失效。本技术的可拉伸显示装置1可拉伸显示装置11中将显示单元120的阴极层123通过连接线150电连接与阴极层123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导电层130,当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被拉伸时,导电层130随着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的伸缩而产生形变,可保证了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被拉伸时的性能。换而言之,当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被拉伸时产生变形的是与阴极层123层叠设置的导电层130,而连接线150变形较小或者基本没有变形。因此,减少了相连接线150被拉伸断裂的概率,由此可见,本技术的可拉伸显示装置1的良率较高,且进行显示时的均一性较好。
8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包括背离所述多个显示单元120的底面110a,所述导电层130包括多个朝向背离所述底面110a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导电部131及多个朝向靠近所述底面110a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导电部132,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131与所述第二导电部132电连接,当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导电层130被拉伸而展平。
8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单元120设置有从所述阴极层123延伸至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的第一通孔141,所述第一通孔141内设置有连接线150,所述连接线150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阴极层123,所述连接线150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内的导电层130。
83.所述连接线15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金属,所述第一通孔141及所述第二通孔113的直径可根据所述连接线150的导电率以及所述驱动模块140内显示单元120的分布进行设计,所述连接线150的直径的粗细和所述阴极与所述导电层130的接触电阻相关,因此,可设计所述连接线150的尺寸,以使得所述阴极与所述导电层130之间的接触电阻较小。
8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41对应的第二通孔113,所述连接线150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13与所述导电层130电连接。
85.在一实施方式中,可拉伸显显示装置包括多个驱动模块140,所述多个驱动模块140与所述导电层130间隔设置,所述阴极层123设置于所述驱动模块140上表面,所述驱动模块140用于驱动可拉伸显示装置1中的显示单元120发光。
86.在一实施方中,可以是多个显示单元120设置于一个驱动模块140上,也可以是一个显示单元120设置于一个驱动模块140上。当多个显示单元120设置于一个驱动模块140上时,设置于同一个驱动模块140上的多个显示单元120可以同属于一个像素,也可以属于不同的像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三个显示单元120设置于一个驱动模块140上为例进行示意。这三个显示单元120分别为红色显示单元120a、绿色显示单元120b、及蓝色显示单元120c。
87.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140包括多个器件区140a以及非器件区140b,所述器件区140a对应于所述显示单元120的像素区域,所述第一通孔141贯穿所述非器件区
140b。
88.所谓器件区140a,是设置所述驱动模块140中的驱动电路的区域,所述非器件区140b中未设置驱动电路。将所述第一通孔141设置于所述非器件区140b,可避免所述第一通孔141内的连接线150对所述器件区140a内的驱动电路造成干扰。
89.在一实施方式中,当一个驱动模块140承载有多个显示单元120时,承载于同一个驱动模块140上的多个显示单元120的阴极层123相连。
9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包括:
91.第一弹性体111,所述第一弹性体111包括弹性本体1111及多个间隔设置的延伸部1112,所述弹性本体1111的底面110a构成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的底面110a,所述延伸部1112自所述弹性本体1111朝向背离所述底面110a的方向延伸;导电层130的第一导电部131设置于所述延伸部1112上,导电层130的第二导电部132设置于相邻的延伸部1112之间;
92.及第二弹性体112,所述第二弹性体112设置在所述导电层130背离所述第一弹性体111的表面。
9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包括第一弹性体111及第二弹性体112,所述第一弹性体111及所述第二弹性体112共同形成了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从而方便所述导电层130内嵌到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中。
9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部131的凸出方向及所述第二导电部132的凸出方向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导电层130的延伸方向垂直。
95.当所述第一导电部131的凸出方向与所述导电层130的延展方向垂直时,当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被拉伸时,所述第一导电部131的延展性能较好,且不容易被拉断。同样地,当所述第二导电部132的凸出方向与所述导电层130的延展方向垂直时,当所述可拉伸显示装置1被拉伸时,所述第二导电部132的延展性能较好,且不容易被拉断
96.前面描述的可拉伸显示装置1中,以所述导电层130为整层结构且不包括镂空结构133为例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3,所述导电层130包括镂空结构133,所述镂空结构133贯穿所述导电层130相对的两个表面,其中,所述导电层130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面对所述底面110a。
97.所述镂空结构13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孔,当所述导电层130包括镂空结构133可减小所述导电层130用料。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镂空结构133可对应所述导电层130对应所述器件区140a设置。此时,即便所述显示单元120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可拉伸基底层110的底面110a,由于所述镂空结构133的存在,所述导电层130的设置对所述显示单元120的出光的影响不大,甚至没有影响。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镂空结构133对应相邻的驱动模块140之间的间隙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镂空结构133对应相邻的驱动模块140之间的间隙设置为例进行示意。
98.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