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钮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7453发布日期:2020-10-31 09:3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钮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插头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按钮插头。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产品的连接头(connector)与电气用品插销(pin),称为插头。家用交流电源插头与插座,有棒状或铜板状突出的公接头,以物理方式插入有插槽或凹洞的母接头型的电源插座。尺寸是关系到插头插座和转换器能否安全使用、是否满足通用互换性要求以避免误插入的一项重要技术要求。尺寸不合格会影响用户使用或产生接触不良、误插入等隐患,轻则使设备损坏,重则会产生火灾和触电事故。插头的用途很广泛,大大小小的行业都可能需要插头,一句话不是说“哪里需要电,哪里就有插头”可见,插头的用途以及遍及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现有技术中的插头包括绝缘体和导电触片,导线与插脚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生产过程中,插脚首先进行第一次注塑固定,然后将插脚和导线焊接,最后再进行二次注塑成型,这种方式需要逐个插脚和导线手工焊接,装配困难,不易机械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装配困难,不易机械化生产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按钮插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按钮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内设有插头空腔,所述插头空腔内安装有装配体,所述装配体内设有装配体空腔,所述装配体空腔内设有金属弹片,所述装配体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按钮座,所述金属弹片的一侧安装在装配体空腔上,所述金属弹片的另一侧安装在按钮座上,所述按钮座上固定有按钮柱,所述装配体的表面和插头本体的表面上分别设有与按钮柱相匹配的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按钮柱置于通孔一和通孔二内且与两者滑动连接,所述金属弹片上固定有引脚一和接触头,所述引脚一贯穿装配体的表面和插头本体的表面置于插头本体外部,所述装配体空腔内安装有与接触头相匹配的引脚二,所述引脚二的一端置于接触头的侧面,所述引脚二的另一端贯穿装配体的表面置于插头空腔内。

插头本体内设有插头空腔,插头空腔内安装有装配体,装配体内设有装配体空腔,装配体空腔内设有金属弹片,装配体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按钮座,金属弹片的一侧安装在装配体空腔上,金属弹片的另一侧安装在按钮座上,按钮座上固定有按钮柱,装配体的表面和插头本体的表面上分别设有与按钮柱相匹配的通孔一和通孔二,按钮柱置于通孔一和通孔二内且与两者滑动连接,金属弹片上固定有引脚一和接触头,引脚一贯穿装配体的表面和插头本体的表面置于插头本体外部,装配体空腔内安装有与接触头相匹配的引脚二,引脚二的一端置于接触头的侧面,引脚二的另一端贯穿装配体的表面置于插头空腔内,其中引脚一和引脚二分别用于连接电源端和负载端;金属弹片的一侧卡装在装配体空腔上,另一侧卡装在按钮座上,使用者按下按钮柱即可拨动金属弹片,将接触头和引脚二相接触,使电路连通,如出现过载情况时,金属弹片则会自动复位,将接触头和引脚二相分离,使电路断开,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其中插头本体为包胶,注塑在装配体的外层,金属弹片上的引脚一和接触头均与金属弹片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合机械化生产。

作为优选,装配体包括底座和与底座相匹配的上盖,底座和上盖可拆卸连接,插头空腔的底面上安装有安装底盘,安装底盘的上端面设有与底座相匹配的安装槽,底座置于安装槽内且与安装槽滑动连接,组装时,装配体滑入安装底盘内的安装槽中即可,非常方便。

作为优选,安装底盘的上端面卡接有保护壳套,装配体置于保护壳套内,保护壳套上设有与按钮柱相匹配的通孔三,按钮柱置于通孔三内且与通孔三滑动连接,保护壳套一方面起到装配体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便于外层的插头本体进行注塑。

作为优选,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竖直板一,竖直板一的顶部设有卡扣,上盖上设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底座通过卡扣和卡槽的配合与上盖卡接,底座的后侧固定有竖直板二,竖直板二的顶部设有滑槽,上盖上设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上盖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与底座滑动连接,装配体进行组装时,上盖和底座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进行装合,并通过卡扣和卡槽的配合进行固定,装配方式简单方便,非常适合进行机械化生产。

作为优选,引脚一固定在金属弹片的一侧,金属弹片的中间位置设有弹片通孔,弹片通孔内设有拨片,拨片固定在金属弹片的另一侧,接触头固定在拨片上,底座上固定有与金属弹片相匹配的安装座,金属弹片安装在安装座内且与安装座滑动连接,带有引脚一的金属弹片的一侧在安装座中固定,带有拨片的金属弹片的另一侧装配在按钮座上,然后通过按钮座带动拨片进行上下拨动,即可实现接触头和引脚二的接触和分离,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作为优选,安装座包括固定在其中一块竖直板一上的安装块一,安装块一和底座之间形成安装滑槽,金属弹片的一侧安装在安装滑槽内且与安装滑槽滑动连接,安装滑槽上设置有与引脚一相匹配的引脚槽,安装块一上固定有安装块二,安装块二位于接触头的上方,安装块二和底座之间形成内凹槽,接触头置于内凹槽内,引脚二的一端安装在内凹槽的底部,金属弹片从底座的前侧滑入安装座中进行组装,其中金属弹片的一侧滑入安装滑槽中固定,其中接触头滑入内凹槽中,在内凹槽进行上下拨动,与内凹槽底部的引脚二进行接触和分离,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作为优选,安装块二的顶部固定有滑轨,按钮座的底部设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按钮座滑槽,按钮座通过滑轨和按钮座滑槽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块二的顶部且与安装块二滑动连接,按钮座上设有与金属弹片相匹配的安装卡槽,金属弹片的另一侧穿过安装座安装在按钮座的安装卡槽内,按钮座可在安装块二上上下滑动,进而带动金属弹片进行拨动,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作为优选,引脚一包括固定脚和插脚一,固定脚的一端固定在金属弹片的一侧,固定脚的另一端贯穿装配体的表面置于安装底盘上,插脚一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底盘上且与固定脚的另一端连接,插脚一的另一端贯穿插头空腔的底面置于插头本体外部,插脚一插入插座中进行电流接收,再通过引脚一上的固定脚和安装底盘上的插脚一相连接形成的导路传入金属弹片中,并通过金属弹片和引脚二的接触传入负载中。

作为优选,插头本体的侧面上固定有与插头空腔连通的导线管,引脚二的另一端固定有接线头一,接线头一贯穿保护壳套的表面置于导线管内,引脚二上的接线头一用于连接火线,通过与金属弹片的接触形成电路,将金属弹片传过来的电路传入负载中,其中导线管起到火线的保护和导线作用。

作为优选,安装底盘上分别固定有插脚二和若干个插脚三,插脚二的一端和插脚三的一端均贯穿插头空腔的底面置于插头本体外部,插脚二的另一端固定有接线头二,插脚三的另一端固定有接线头三,接线头二和接线头三均贯穿保护壳套的表面置于导线管内,插脚二上的接线头二用于连接地线,把泄露的电流分导到地面,避免触电;插脚三上的接线头三用于连接零线,其中插脚三可以设置成一个或多个,以满足不同供电电压的需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非常适合进行机械化生产;过载时,金属弹片则会自动复位,将接触头和引脚二相分离,使电路断开,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电路安全时,按下按钮柱即再次接通电路,操作方便,安全性高;保护壳套一方面起到装配体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便于外层的插头本体进行注塑包胶;插头本体为包胶,注塑在整个保护壳套的外层,密封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导线管和插头本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装配体和安装底盘的组装图;

图4是安装底盘和保护壳套的组装图;

图5是图4中a方向的向视图;

图6是图3中安装底盘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装配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方向的向视图;

图9是图7中装配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c方向的向视图;

图11是图10中金属弹片部分的俯视图。

图中:1.导线管,2.插头本体,3.通孔二,4.插头空腔,5.装配体,6.引脚一,7.固定脚,8.插脚一,9.安装底盘,10.引脚二,11.接线头一,12.保护壳套,13.通孔三,14.接线头三,15.接线头二,16.安装槽,17.插脚二,18.插脚三,19.卡槽,20.上盖,21.通孔一,22.竖直板一,23.底座,24.卡扣,25.滑块,26.滑槽,27.竖直板二,28.装配体空腔,29.按钮座,30.安装座,31.金属弹片,32.按钮柱,33.按钮座滑槽,34.滑轨,35.安装块二,36.安装块一,37.引脚槽,38.安装滑槽,39.接触头,40.内凹槽,41.安装卡槽,42.弹片通孔,43.拨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按钮插头,包括插头本体2,插头本体2内设有插头空腔4,如图3所示,插头空腔4内安装有装配体5,如图9所示,装配体5内设有装配体空腔28,装配体空腔28内设有金属弹片31,装配体空腔28内滑动连接有按钮座29,金属弹片31的一侧安装在装配体空腔28上,金属弹片31的另一侧安装在按钮座29上,按钮座29上固定有按钮柱32。

如图2和图7所示,装配体5的表面和插头本体2的表面上分别设有与按钮柱32相匹配的通孔一21和通孔二3,按钮柱32置于通孔一21和通孔二3内且与两者滑动连接。

如图3和图11所示,金属弹片31上固定有引脚一6和接触头39,引脚一6贯穿装配体5的表面和插头本体2的表面置于插头本体2外部,装配体空腔28内安装有与接触头39相匹配的引脚二10,引脚二10的一端置于接触头39的侧面,引脚二10的另一端贯穿装配体5的表面置于插头空腔4内。

如图7所示,装配体5包括底座23和与底座23相匹配的上盖20,底座23和上盖20可拆卸连接,如图6所示,插头空腔4的底面上安装有安装底盘9,安装底盘9的上端面设有与底座23相匹配的安装槽16,底座23置于安装槽16内且与安装槽16滑动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底盘9的上端面卡接有保护壳套12,装配体5置于保护壳套12内,保护壳套12上设有与按钮柱32相匹配的通孔三13,按钮柱32置于通孔三13内且与通孔三13滑动连接。

如图7所示,底座2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竖直板一22,竖直板一22的顶部设有卡扣24,上盖20上设有与卡扣24相匹配的卡槽19,底座23通过卡扣24和卡槽19的配合与上盖20卡接,如图8所示,底座23的后侧固定有竖直板二27,竖直板二27的顶部设有滑槽26,上盖20上设有与滑槽26相匹配的滑块25,上盖20通过滑块25和滑槽26的配合与底座23滑动连接。

如图3和图11所示,引脚一6固定在金属弹片31的一侧,金属弹片31的中间位置设有弹片通孔42,弹片通孔42内设有拨片43,拨片43固定在金属弹片31的另一侧,接触头39固定在拨片43上,如图9所示,底座23上固定有与金属弹片31相匹配的安装座30,金属弹片31安装在安装座30内且与安装座30滑动连接。

如图10所示,安装座30包括固定在其中一块竖直板一22上的安装块一36,安装块一36和底座23之间形成安装滑槽38,金属弹片31的一侧安装在安装滑槽38内且与安装滑槽38滑动连接,安装滑槽38上设置有与引脚一6相匹配的引脚槽37,安装块一36上固定有安装块二35,安装块二35位于接触头39的上方,安装块二35和底座23之间形成内凹槽40,接触头39置于内凹槽40内,引脚二10的一端安装在内凹槽40的底部。

如图10所示,安装块二35的顶部固定有滑轨34,按钮座29的底部设有与滑轨34相匹配的按钮座滑槽33,按钮座29通过滑轨34和按钮座滑槽33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块二35的顶部且与安装块二35滑动连接,按钮座29上设有与金属弹片31相匹配的安装卡槽41,金属弹片31的另一侧穿过安装座30安装在按钮座29的安装卡槽41内。

如图3所示,引脚一6包括固定脚7和插脚一8,如图11所示,固定脚7的一端固定在金属弹片31的一侧,如图3所示,固定脚7的另一端贯穿装配体5的表面置于安装底盘9上,插脚一8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底盘9上且与固定脚7的另一端连接,如图1所示,插脚一8的另一端贯穿插头空腔4的底面置于插头本体2外部。

如图1和图2所示,插头本体2的侧面上固定有与插头空腔4连通的导线管1,如图3所示,引脚二10的另一端固定有接线头一11,接线头一11贯穿保护壳套12的表面置于导线管1内。

如图6所示,安装底盘9上分别固定有插脚二17和若干个插脚三18,如图1所示,插脚二17的一端和插脚三18的一端均贯穿插头空腔4的底面置于插头本体2外部,如图6所示,插脚二17的另一端固定有接线头二15,插脚三18的另一端固定有接线头三14,如图5所示,接线头二15和接线头三14均贯穿保护壳套12的表面置于导线管1内。

装配过程:

对安装底盘9进行注塑加工成型,并将插脚一8、插脚二17和插脚三18固定在安装底盘9上,然后将接线头二15和接线头三14分别固定在插脚二17和插脚三18上。

对装配体5的底座23进行注塑加工成型,加工好底座23左右两侧的竖直板一22及其上的卡扣24、后侧的竖直板二27及其上的滑槽26、安装座30及其上的安装块一36和安装块二35;对装配体5的按钮座29进行注塑加工成型,加工好按钮座29上的按钮座滑槽33、按钮柱32和安装卡槽41;对装配体5的上盖20进行注塑加工成型,加工好上盖20上的卡槽19、滑块26和通孔一21。将按钮座29通过其上的按钮座滑槽33和安装块二35上的滑轨34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块二35的顶部,之后将带有固定脚4和接触头39的金属弹片31从底座23的前侧滑入安装座30中安装固定(其中金属弹片31的一侧滑入安装块一36和底座23形成的安装滑槽38中固定,其中接触头39滑入安装块二35和底座23形成的内凹槽40中,金属弹片31的一侧滑入按钮座29的安装卡槽41中),再将带有接线头一11的引脚二10安装在内凹槽40的底部,最后将上盖20和底座23通过滑块25和滑槽26的配合进行装合,并通过卡扣24和卡槽19的配合进行固定(按钮柱32置于通孔一21内)。

将加工好的装配体5固定到安装底盘9的安装槽16上,将固定脚7和插脚一8连接,然后盖上保护壳套12(按钮柱32置于保护壳套12的通孔三13内),最后在保护壳套12的外部进行的包胶注塑,加工出插头本体2和导线管1(按钮柱32置于插头本体2的通孔二3内,接线头一11、接线头二15和接线头三14均置于导线管1内),插头加工完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