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伸耐久性岸电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00856发布日期:2020-11-04 03:5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拉伸耐久性岸电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拉伸耐久性岸电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因着使用场合的不同,电缆分为很多种,例如电力电缆、信号电缆、承荷电缆、岸电电缆等,岸电电缆是用于连接岸上电源和床上电气设备的电缆,因此轮船停机后,发电设备噪音很大,因此需要连接岸上的电源,但是船在海中,随着涨潮落潮会产生较大的高度变化,并且随着货物的卸载和装卸,甲板的高度也会变化,因此需要岸电电缆具有较大的收放弹性,并且具有更好的抗拉性能,否组会容易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抗拉伸耐久性岸电电缆。

技术方案:一种抗拉伸耐久性岸电电缆,包括供缆装置和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包括外护层,所述外护层外侧壁固定有两个固定环;所述供缆装置包括控制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横梁和与第一横梁固定的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横梁和与第二横梁固定的支撑腿,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安装有4个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的下安装板、位于下安装板上方的上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处具有多个下滑轮,所述上安装板处具有多个上滑轮,对于同一个缓冲单元,所述下滑轮的数量比上滑轮的数量多一个,在同一个缓冲单元内,电缆本体依次交替经过下滑轮和上滑轮,所述下安装板处具有电机,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穿过上安装板的丝杆,所述下安装板处还固定有穿过上安装板的光杆,光杆的顶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上安装板处还连接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端部的活塞位于第一活塞筒内,第一活塞筒穿过所述第二横梁,4个缓冲单元的第一活塞筒均与储液容器连通,所述储液容器通过连接管连接有第二活塞筒,第二活塞筒内具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横梁处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处具有用于放入电缆本体的容纳凹槽,两个固定环位于固定块的两侧,所述固定块处固定有压板,所述压板处固定有与电缆本体抵接的压块;4个缓冲单元依次为第一缓冲单元、第二缓冲单元、第三缓冲单元和第四缓冲单元,第一缓冲单元的下安装板靠近第二横梁的端部固定有第一导辊,第二缓冲单元的下安装板靠近第二横梁的端部固定有第二导辊,第二缓冲单元的下安装板靠近第一横梁的端部固定有第三导辊,第三缓冲单元的下安装板靠近第一横梁的端部固定有第四导辊,第三缓冲单元的下安装板靠近第二横梁的端部固定有第五导辊,第四缓冲单元的下安装板靠近第二横梁的端部固定有第六导辊,所述电缆本体依次经过固定块、第一缓冲单元、第一导辊、第二导辊、第二缓冲单元、第三导辊、第四导辊、第三缓冲单元、第五导辊、第六导辊和第四缓冲单元;每个缓冲单元下方具有一个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连接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的连接轴、套在连接轴外的转动套、与所述转动套连接的转动板、固定于转动板且位于转动板下方的配重块、固定于转动板且位于转动板上方的推板以及安装于转动板处的多个散热风扇,无外力时,所述推板呈竖直状态;四个散热单元分别为位于第一缓冲单元下方的第一散热单元、位于第二缓冲单元下方的第二散热单元、位于第三缓冲单元下方的第三散热单元和位于第四缓冲单元下方的第四散热单元;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的推板具有凹槽,所述第二活塞筒固定于所述凹槽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的转动套处具有锁死螺栓将转动套和连接轴的相对位置锁死,当第二活塞杆伸长到最长时,第二活塞杆抵接第二散热单元的推板和第三散热单元的推板,从而使得第二散热单元的推板以及第三散热单元的推板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4个缓冲单元的电机使得4个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处于第一高度或第二高度,第一高度大于第二高度;当4个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均处于第一高度时,所述第二活塞杆处于最短状态;当4个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均处于第二高度时,所述第二活塞杆处于最长状态。

进一步地,当第二活塞杆处于最短状态时,所述第二活塞杆与第二、三、四散热单元的推板均不接触;当第二活塞杆处于最长状态时,第二活塞杆与第二、三散热单元的推板抵接,且使得第二、三散热单元的推板倾斜。

进一步地,当第二活塞杆处于最长状态时,第二、三散热单元的推板相互平行,且第二、三散热单元的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60-80度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具有2个支撑腿,所述储液容器通过第一u形连接架与第一支撑架的两个支撑腿连接,所述储液容器通过第二u形连接架与第二支撑架的两个支撑腿连接。从而使得储液容器的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端部呈半球形;所述推板的顶端呈弧面状;每个散热单元具有3个散热风扇,所述推板和转动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单元的下安装板处固定有两个光杆,所述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处具有一个与丝杆配合的螺纹孔和两个与光杆配合的光滑孔;所述缓冲单元的下滑轮的数量为5个,上滑轮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本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护层、铠装层、外阻燃层、外绝缘层,所述外绝缘层内具有抗拉绳和多个缆芯,所述缆芯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内阻燃层、内绝缘层和导体。从而提供更加好的绝缘、阻燃和抗拉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处还安装有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包括下固定板、通过支撑竖杆与下固定板固定的上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处安装有两个第一滑轮,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还连接有导杆,所述上固定板还通过弹簧连接有第二滑轮,第二滑轮包括安装座和位于安装座内的滑轮本体,所述第二滑轮的安装座固定有与导杆配合的滑块,所述上固定板处安装有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滑轮的安装座处还固定有与激光测距传感器配合的反光板;从第四缓冲单元出来的电缆本体依次经过其中一个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另外一个第一滑轮;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所有的电机和所有的散热风扇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光杆长度的三分之一。

从而感应装置能够提供足够的缓冲,使得感应的弹性更大。

进一步地,在电缆本体供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能够进行控制,控制器控制4个电机,从而使得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测量值始终位于设定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和固定块通过固定螺栓固定。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电缆具有很好的收放性能,因此伸长收缩的弹性很大,能够适应较大范围的船体的升高和下降。并且能够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岸电电缆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区域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区域放大图;

图4为岸电电缆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5为岸电电缆第三角度示意图;

图6为岸电电缆第四角度示意图;

图7为岸电电缆第五角度示意图;

图8为岸电电缆第六角度示意图;隐藏了第二横梁,从而使得推板等部件示意更加清楚。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1.1第一横梁;1.2第二横梁;1.3支撑腿;2.1下安装板;2.2上安装板;2.3下滑轮;2.4上滑轮;2.5光杆;2.6电机;2.7丝杆;3.1第一活塞筒;3.2第一活塞杆;3.3储液容器;3.3.1第一u形连接架;3.3.2第二u形连接架;3.4连接管;3.5第二活塞筒;3.6第二活塞杆;4.1连接轴;4.2转动套;4.3转动板;4.4散热风扇;4.5配重块;4.6推板;4.6.1第一散热单元的推板;5.1下固定板;5.2上固定板;5.3支撑竖杆;5.4导杆;5.5第一滑轮;5.6第二滑轮;5.7滑块;5.8弹簧;5.9激光测距传感器;5.10反光板;6.1固定块;6.2压板;6.3压块;6.4圆环部;8.1第一导辊;8.2第二导辊;8.3第三导辊;8.4第四导辊;8.5第五导辊;8.6第六导辊;10电缆本体;10.1外护层;10.2铠装层;10.3外阻燃层;10.4外绝缘层;10.5内阻燃层;10.6内绝缘层;10.7导体;10.8抗拉绳;

下面结合附图作具体说明:一种抗拉伸耐久性岸电电缆,包括供缆装置和电缆本体10,所述电缆本体10包括外护层10.1,所述外护层10.1外侧壁固定有两个固定环6.4;所述供缆装置包括控制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横梁1.1和与第一横梁1.1固定的支撑腿1.3,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横梁1.2和与第二横梁1.2固定的支撑腿1.3,所述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之间安装有4个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之间的下安装板2.1、位于下安装板2.1上方的上安装板2.2,所述下安装板2.1处具有多个下滑轮2.3,所述上安装板2.2处具有多个上滑轮2.4,对于同一个缓冲单元,所述下滑轮2.3的数量比上滑轮2.4的数量多一个,在同一个缓冲单元内,电缆本体依次交替经过下滑轮2.3和上滑轮2.4,所述下安装板2.1处具有电机2.6,电机2.6的电机轴连接有穿过上安装板的丝杆2.7,所述下安装板2.1处还固定有穿过上安装板2.2的光杆2.5,光杆2.5的顶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上安装板2.2处还连接有第一活塞杆3.2,所述第一活塞杆3.2端部的活塞位于第一活塞筒3.1内,第一活塞筒3.1穿过所述第二横梁1.2,4个缓冲单元的第一活塞筒3.1均与储液容器3.3连通,所述储液容器3.3通过连接管3.4连接有第二活塞筒3.5,第二活塞筒3.5内具有第二活塞杆3.6;所述第一横梁1.1处固定有固定块6.1,所述固定块6.1处具有用于放入电缆本体10的容纳凹槽,两个固定环6.4位于固定块6.1的两侧,所述固定块6.1处固定有压板6.2,所述压板6.2处固定有与电缆本体10抵接的压块6.3;4个缓冲单元依次为第一缓冲单元、第二缓冲单元、第三缓冲单元和第四缓冲单元,第一缓冲单元的下安装板靠近第二横梁的端部固定有第一导辊8.1,第二缓冲单元的下安装板靠近第二横梁的端部固定有第二导辊8.2,第二缓冲单元的下安装板靠近第一横梁的端部固定有第三导辊8.3,第三缓冲单元的下安装板靠近第一横梁的端部固定有第四导辊8.4,第三缓冲单元的下安装板靠近第二横梁的端部固定有第五导辊8.5,第四缓冲单元的下安装板靠近第二横梁的端部固定有第六导辊8.6,所述电缆本体依次经过固定块6.1、第一缓冲单元、第一导辊8.1、第二导辊8.2、第二缓冲单元、第三导辊8.3、第四导辊8.4、第三缓冲单元、第五导辊8.5、第六导辊8.6和第四缓冲单元;每个缓冲单元下方具有一个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连接在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之间的连接轴4.1、套在连接轴4.1外的转动套4.2、与所述转动套4.2连接的转动板4.3、固定于转动板4.3且位于转动板下方的配重块4.5、固定于转动板4.3且位于转动板4.3上方的推板4.6以及安装于转动板4.3处的多个散热风扇4.4,无外力时,所述推板4.6呈竖直状态;四个散热单元分别为位于第一缓冲单元下方的第一散热单元、位于第二缓冲单元下方的第二散热单元、位于第三缓冲单元下方的第三散热单元和位于第四缓冲单元下方的第四散热单元;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的推板4.6.4具有凹槽,所述第二活塞筒3.5固定于所述凹槽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的转动套处具有锁死螺栓将转动套和连接轴的相对位置锁死,当第二活塞杆3.6伸长到最长时,第二活塞杆3.6抵接第二散热单元的推板4.6和第三散热单元的推板4.6,从而使得第二散热单元的推板4.6以及第三散热单元的推板4.6倾斜。

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4个缓冲单元的电机2.6使得4个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处于第一高度或第二高度,第一高度大于第二高度;当4个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2.2均处于第一高度时,所述第二活塞杆处于最短状态;当4个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2.2均处于第二高度时,所述第二活塞杆处于最长状态。当第二活塞杆处于最短状态时,所述第二活塞杆与第二、三、四散热单元的推板均不接触;当第二活塞杆处于最长状态时,第二活塞杆与第二、三散热单元的推板抵接,且使得第二、三散热单元的推板倾斜。当第二活塞杆处于最长状态时,第二、三散热单元的推板相互平行,且第二、三散热单元的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60-80度之间。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具有2个支撑腿1.3,所述储液容器3.3通过第一u形连接架3.3.1与第一支撑架的两个支撑腿1.3连接,所述储液容器3.3通过第二u形连接架3.3.2与第二支撑架的两个支撑腿1.3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3.6的端部呈半球形;所述推板4.6的顶端呈弧面状;每个散热单元具有3个散热风扇4.4,所述推板4.6和转动板4.3垂直。所述缓冲单元的下安装板2.1处固定有两个光杆2.5,所述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2.2处具有一个与丝杆2.7配合的螺纹孔和两个与光杆2.5配合的光滑孔;所述缓冲单元的下滑轮2.3的数量为5个,上滑轮2.4的数量为4个。

优选地本申请的电缆本体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电缆本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护层10.1、铠装层10.2、外阻燃层10.3、外绝缘层10.4,所述外绝缘层10.4内具有抗拉绳10.8和多个缆芯,所述缆芯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内阻燃层10.5、内绝缘层10.6和导体10.7。电缆本体的外护层10.1的外侧具有两个圆环部用于对电缆进行限位。

另外,所述第一横梁处还安装有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包括下固定板、通过支撑竖杆与下固定板固定的上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处安装有两个第一滑轮,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还连接有导杆,所述上固定板还通过弹簧连接有第二滑轮,第二滑轮包括安装座和位于安装座内的滑轮本体,所述第二滑轮的安装座固定有与导杆配合的滑块,所述上固定板处安装有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滑轮的安装座处还固定有与激光测距传感器配合的反光板;从第四缓冲单元出来的电缆本体依次经过其中一个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另外一个第一滑轮;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所有的电机和所有的散热风扇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导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光杆长度的三分之一。

如图所示,电缆位于固定块的地方(相当于进入供缆单元的这个位置)是固定的,因此这一段连接岸基的供电设备是很稳定的,电缆不会随便被拉拽。电缆从感应单元出来后,连接船上的电气设备,这一段还可以设置固定安装装置(例如图1顶端放大图内的夹持部可以夹持在船上,并且这一端的电缆固定在夹持部处)用于与船体固定,从而连接电气设备的电缆的一端也不会被随意拉拽。当船体上升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的转动,从而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下移,从而缓冲单元释放出更多的电缆用于应付船体的上升,在船体上升时,控制器控制第一、二、三、四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依次下降,具体地,第一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下降到最低位置(第二高度)后,如果需要进一步供缆,再下降第二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当第二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下降到最低位置后,再下降第三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当第三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下降到最低位置后,再下降第四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当需要收揽时是反过来的,先上升第四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第四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上升到最高位置(第一高度)后,再上升第三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依次类推,直至第一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上升到最高位置。

另外,具体地为了实现自动化的控制,设置了感应单元,当船体上升或下降时,首先是感应单元的电缆被拉拽(体现为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体现为反光板的上升或下降,体现为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测量值的变大和变小,控制器控制4个电机,使得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测量值始终位于设定范围内,从而实现收揽、供缆的自动化控制。具体地,当测量值变大时,说明需要放缆了,当测量值变小时说明需要收揽了。通过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上移实现收揽,下移实现放缆。

并且,由于本申请的缓冲单元集中分布了电缆本体,因此在供电的过程中,电缆发热比较多,因此设置了散热单元,并且设置了第一活塞筒、第二活塞筒等部件;并且当第二活塞杆处于最短状态时,所述第二活塞杆与第二、三、四散热单元的推板均不接触;此时第一、二、三、四散热单元垂直向上散热,因为此时第一、二、三、四缓冲单元的电缆存储量都比较大,散热量大;当第一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下移时,该位置的第一活塞杆下移从而液体从第一活塞筒进入存储容器、进入第二活塞筒,从而第二活塞杆被推;具体设定为当第一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第二活塞杆与第二散热单元的推板不接触;当第一、二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第二活塞杆与第二散热单元的推板抵接且与第三散热单元的推板不抵接;当第一、二、三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第二活塞杆与第二散热单元的推板抵接且与第三散热单元的推板不抵接;当第一、二、三、四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第二活塞杆与第二、三散热单元的推板抵接且与第四散热单元的推板不抵接;并且第四散热单元的推板始终不会被抵接,始终处于竖直状态;第一散热单元的转动套与连接轴锁死,从而第一散热单元的推板不会发生位移,该推板主要用于固定第二活塞筒。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因为,例如第一、二缓冲单元的上安装板均下移到最低位置时,此时第一、二缓冲单元的存储的电缆长度较小,发热量也小,因此将第二散热单元的推板此时被抵接,倾斜,从而第二散热单元的散热风扇歪斜着向第三、四缓冲单元吹风(此时第三、四缓冲单元存储的电缆较多,发热量大,因此获得更多的吹风,可以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之所以设计为第一、四散热单元的散热风扇始终向上吹风,是因为第一、二、三、四缓冲单元至少也存储了最少量的电缆,因此需要保持基础的吹风量,从而获得基础的散热效果。

尽管本发明就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示意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