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装修用具有刀闸自动闭合结构的装修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69496发布日期:2020-11-19 21:4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装修用具有刀闸自动闭合结构的装修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刀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装修用具有刀闸自动闭合结构的装修工具。



背景技术:

刀闸,是电力设备手动开关的一种,别名闸刀,一般多用于低压电,有单相刀闸和三相刀闸之分,根据应用的不同有各种规格,一般都标注电压和电流,如220伏,16a,意思是适用于220伏电压,电流不超过16安培,一般有瓷底座,塑料盖,铜件组成,上部为进线口,下部为出线口,中间设计有安装保险丝部位,刀闸的作用是在设备检修时,在检修设备与带电设备之间形成明显断开点,保证检修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它的特点是没有专门的消弧装置,主要由绝缘部分、导电部分、操作机构组成,所以不能用来切断正常运行时的空载电流和负荷电流,更不能切断故障电流,它只能用来切断小电流回路,因为此时产生的电弧小,刀闸在一些工厂及家庭场所较为常见,运用范围广泛。

现在市面上家用小型刀闸分闸后,建立可靠的绝缘间隙,将需要检修的设备或线路与电源用一个明显断开点隔开,以保证检修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但是在分闸检修完成后需要工厂手动推动刀闸闭合,刀闸无法实现快速升降闭合,同时家庭的电闸位置一般安装较高,在推送刀闸时及其不方便,需要一种建筑装修用具有刀闸自动闭合结构的装修工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分闸检修完成后需要工厂手动推动刀闸闭合,刀闸无法实现快速升降闭合,同时家庭的电闸位置一般安装较高,在推送刀闸时及其不方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建筑装修用具有刀闸自动闭合结构的装修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装修用具有刀闸自动闭合结构的装修工具,包括刀闸瓷底座,所述刀闸瓷底座的顶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顶端铰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表面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抵触块,所述拉杆的后表面套接有握把,且握把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块,所述拉杆的表面与导电件相接触,且导电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刀闸瓷底座,所述刀闸瓷底座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插设有第二转轴,所述刀闸瓷底座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插设有第一转轴,所述拉杆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拉杆对称连接在握把的表面,所述拉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包括第三滑块,一组所述拉杆的左侧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插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拉杆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块的左侧通过转动轴连接有内轴,所述第三滑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高效弹簧,所述内轴正面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且第四滑块的表面套接有外连接套,所述外连接套的正面铰接有第五滑块,且第五滑块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连接座的表面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插设有第五滑块,所述刀闸瓷底座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齿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按钮,所述第一齿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右侧固定在刀闸瓷底座的内壁,所述第一齿条的表面与齿轮相啮合,且齿轮的背面通过轴承座传动安装在刀闸瓷底座的内壁,所述齿轮的顶端表面与第二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二齿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刀闸瓷底座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外轴,所述外轴的左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插设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右侧固定在外轴的内壁,所述插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且第二连接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刀闸瓷底座的顶端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与第一限位块齐平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包括外杆,所述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刀闸瓷底座,所述外杆顶端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插设有内杆,所述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左右两侧皆插设有推杆,两组所述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推杆的表面远离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内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

优选的,所述推杆的设置两段,所述推杆的左侧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推杆的右侧为六边形结构,所述横杆内部通孔的竖截面的六边形结构,且六边形通孔左右两侧为圆形结构,且圆形通孔的内径小于六边形通孔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内杆的底端为圆盘形结构,所述内杆底端的外径大于内杆上端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推块远离推杆一侧的上下两端皆设置有倾斜面,且倾斜面与推块上下两端水平面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右侧顶端为倾斜面,且倾斜面与第一连接块右侧边竖直面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为半圆形结构,且半圆形的凸面朝右。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大小与第一连接块相同,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以刀闸瓷底座的中心位置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插杆为“l”形结构,所述插杆的右侧六边形结构,所述外轴的凹槽左侧为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的内径小于插杆右侧六边形外径。

优选的,所述拉杆为“l”形结构,所述握把与拉杆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l”形凹槽,且“l”形凹槽内壁开设有通孔,所述拉杆短边的一侧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位置与握把的通孔位置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和推送机构,当拉杆下拉带动抵触块运动,抵触块对第一连接块的右侧倾斜面施加压力,从而推动第一连接块向外运动,抵触块移动至第一限位块下端时,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推动第一滑块运动,第一滑块移动中通过齿轮带动第二齿条运动,第二齿条在运动中通过第二滑块带动第一连接块运动,第一连接块在移动中使第一限位块与抵触块的表面相贴合,从而对抵触块进行限位,避免拉杆在开闸后松动;

2、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拉伸机构,在拉杆开闸时,带动第三滑块在拉杆表面的滑槽滑动,从而将高效弹簧压缩变形,同时第三滑块通过内轴带动第四滑块运动,第四滑块在外连接套内壁的移动到移动位置时带动第五滑块运动,第五滑块在移动中将第五弹簧压缩变形,当拉杆卡合后,高效弹簧与第五弹簧皆处于紧绷状态,当拉杆失去束缚后,在高效弹簧与第五弹簧的配合下将拉杆拉回原位,使拉杆实现快速升降闭合,提高闭合效率,同时当刀闸的位置较高时,通过杆状工具推压按钮运动,即可通过上述步骤使第一限位块脱离抵触块的卡合,抵触块失去阻拦力后,向上弹起,使之恢复原位,完成闭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限位机构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推杆与推块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结构左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刀闸瓷底座;2、第一转轴;3、第一限位机构;31、第一齿条;32、第一弹簧;33、按钮;34、第一滑块;35、齿轮;36、第二齿条;37、第二滑块;38、第一连接块;39、第一限位块;4、第二限位机构;41、外轴;42、第二弹簧;43、插杆;44、第二连接块;45、第二限位块;5、连接座;6、导电件;7、推送机构;71、外杆;72、内杆;73、横杆;74、第三弹簧;75、推杆;76、推块;77、第四弹簧;8、拉伸机构;81、第三滑块;82、高效弹簧;83、内轴;84、第四滑块;85、外连接套;86、第五滑块;87、第五弹簧;9、拉杆;10、握把;11、防滑块;12、抵触块;13、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装修用具有刀闸自动闭合结构的装修工具,包括刀闸瓷底座1,刀闸瓷底座1的顶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座5,且连接座5的顶端铰接有拉杆9,拉杆9的表面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抵触块12,拉杆9的后表面套接有握把10,且握把10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块11,拉杆9的表面与导电件6相接触,且导电件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刀闸瓷底座1,刀闸瓷底座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插设有第二转轴13,刀闸瓷底座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插设有第一转轴2,拉杆9设置有两组,两组拉杆9对称连接在握把10的表面,拉杆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拉伸机构8,拉伸机构8包括第三滑块81,一组拉杆9的左侧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插设有第三滑块81,第三滑块81与拉杆9为滑动连接,第三滑块81的左侧通过转动轴连接有内轴83,第三滑块8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高效弹簧82,内轴83正面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84,且第四滑块84的表面套接有外连接套85,外连接套85的正面铰接有第五滑块86,且第五滑块86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87,连接座5的表面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插设有第五滑块86,刀闸瓷底座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机构3,第一限位机构3包括第一齿条31,第一齿条3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34,第一齿条3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按钮33,第一齿条3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2,且第一弹簧32的右侧固定在刀闸瓷底座1的内壁,第一齿条31的表面与齿轮35相啮合,且齿轮35的背面通过轴承座传动安装在刀闸瓷底座1的内壁,齿轮35的顶端表面与第二齿条36相啮合,第二齿条3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37,且第二滑块3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38,第一连接块3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39,刀闸瓷底座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机构4,第二限位机构4包括外轴41,外轴41的左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插设有插杆43,插杆4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2,且第二弹簧42的右侧固定在外轴41的内壁,插杆4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44,且第二连接块4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45;

进一步的,刀闸瓷底座1的顶端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与第一限位块39齐平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推送机构7,推送机构7包括外杆71,外杆7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刀闸瓷底座1,外杆71顶端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插设有内杆72,内杆7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杆73,横杆73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左右两侧皆插设有推杆75,两组推杆7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74,推杆75的表面远离第三弹簧7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块76,内杆7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77,推块76对抵触块12进行抵触,辅助第一限位块39对抵触块12进行固定,避免在使用中松动;

进一步的,推杆75的设置两段,推杆75的左侧为圆柱形结构,推杆75的右侧为六边形结构,横杆73内部通孔的竖截面的六边形结构,且六边形通孔左右两侧为圆形结构,且圆形通孔的内径小于六边形通孔的内径,横杆73左右两侧的圆形通孔对推杆75的右侧六边形结构进行限位,同时横杆73的内部六边性通孔对推杆75进行限位,避免转动,从而保证推杆75移动稳定性;

进一步的,内杆72的底端为圆盘形结构,内杆72底端的外径大于内杆72上端的外径,当内杆72在外杆71内壁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外杆71内壁对内杆72底端的圆盘形结构进行限位,避免内杆72脱离外杆71的内部;

进一步的,推块76远离推杆75一侧的上下两端皆设置有倾斜面,且倾斜面与推块76上下两端水平面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当抵触块12对推块76进行挤压时,推块76表面倾斜面受力向外侧运动,使抵触块12用较小的挤压力就能推动推块76运动,从而对抵触块12进行辅助定位;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块38右侧顶端为倾斜面,且倾斜面与第一连接块38右侧边竖直面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当抵触块12对第一连接块38进行挤压时,第一连接块38表面倾斜面受力向外侧运动,使抵触块12用较小的挤压力就能推动第一连接块38运动,使用简单便捷省力;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块39为半圆形结构,且半圆形的凸面朝右,抵触块12在第一限位块39的表面移动,第一限位块39的圆弧面与抵触块12的圆弧面抵触,从而对第一限位块39形成挤压,当抵触块12移动至第一限位块39的底端时,第一限位块39对抵触块12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在使用松动;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块44的大小与第一连接块38相同,第二连接块44与第一连接块38以刀闸瓷底座1的中心位置对称分布,第二连接块44与第一连接块38分别推动第二限位块45与第一限位块39运动,方便对两组抵触块12进限位,从而保证拉杆9的卡合稳定性;

进一步的,插杆43为“l”形结构,插杆43的右侧六边形结构,外轴41的凹槽左侧为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的内径小于插杆43右侧六边形外径,插杆43在外轴41内部移动时,六边形的结构能够保证其在外轴41内部移动的稳定性,避免第二连接块44在移动时晃动;

进一步的,拉杆9为“l”形结构,握把10与拉杆9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l”形凹槽,且“l”形凹槽内壁开设有通孔,拉杆9短边的一侧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位置与握把10的通孔位置相适配,拉杆9的短边插设在握把10的内部,通过螺栓转动插设在握把10与拉杆9通孔内部,从而将拉杆9与握把10的位置固定,同时,握把10的l形凹槽能够对拉杆9进行预安装,从而使安装时更为便捷;

工作原理:使用时,工作人员维修时通过手握防滑块11,将防滑块11拉动,防滑块11在移动中带动握把10运动,握把10在运动中带动拉杆9移动,拉杆9在转动中脱离导电件6的内部,从而将电路断开,同时,拉杆9移动带动抵触块12移动,拉杆9在转动到一定位置时,如图2所示,抵触块12在移动中对第一连接块38的倾斜面施加压力压力,第一连接块38受力向外侧移动,第一连接块38在移动中带动第二滑块37运动,第二滑块37在运动中带动第二齿条36运动,第二齿条36在运动中带动齿轮35转动,齿轮35在转动中带动第一齿条31运动,第一齿条31在运动将第一弹簧32拉伸变形,此时,拉杆9继续运动,从而带动抵触块12下降,当抵触块12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在第一弹簧32的弹力作用推动第一齿条31运动,此时,反向操作上述步骤,从而使第一连接块38推动第一限位块39运动,从而使第一限位块39与抵触块12相互卡合,从而拉杆9的位置固定。

同时,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中拉杆9带动抵触块12运动时,抵触块12的一侧对推块76施加压力,推块76在运动中推动推杆75运动,推杆75在运动中将第三弹簧74压缩变形,当抵触块12移动至推块76底端时,在第三弹簧74的弹力作用下推动推杆75运动,推杆75在运动中推动推块76运动,从而使推块76对抵触块12进行限位,与第一限位块39进行配合使用,此时,右侧的拉杆9在移动中带动另一组抵触块12移动,另一组抵触块12对第二连接块44的倾斜面施加压力,第二连接块44在移动中带动插杆43运动,插杆43在移动中将第二弹簧42压缩变形,当抵触块12移动至第二限位块45的底端时,在第二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推动插杆43运动,插杆43在运动中带动第二连接块44运动,第二连接块44在运动中带动第二限位块45运动,使第二限位块45对抵触块12进行限位。

如图8所示,拉杆9在移动中使第三滑块81在拉杆9表面的滑槽滑动,第三滑块81在运动中将高效弹簧82压缩变形,同时第三滑块81带动内轴83在外连接套85内壁运动,内轴83在移动中推动外连接套85运动,外连接套85在运动中拉动第五滑块86运动,第五滑块86在运动中将第五弹簧87压缩变形,继而使高效弹簧82与第五弹簧87皆处理紧绷状态,从而方便在抵触块12失去阻碍时对拉杆9进行拉升,从而使拉杆9恢复原位,重新使拉杆9与连接座5闭合,形成通路,以上为本发明的全部工作原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