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应用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57893发布日期:2021-02-26 12:2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用于汽车应用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公开涉及一种组装用于汽车应用、优选地用于多ghz应用的连接器的方法。特别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组装(高速模块化双绞线数据)连接器的方法。
[0002]
本公开还涉及用于汽车应用的连接器和包括这种连接器的组件。该连接器优选地可用于多ghz应用。特别地,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和包括这种连接器的组件。


背景技术:

[0003]
所谓的系统由名为“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co.kg”的公司生产。所述系统的连接器旨在允许高达15ghz或20gbps的数据传输同时具有小的包装尺寸。系统的应用是4k相机系统、自主驾驶、雷达、激光雷达、高分辨率显示器和后座娱乐。
[0004]
需要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组装用于汽车多ghz应用的连接器,并且需要一种可以更容易组装的这种连接器。此外,需要一种连接器和组装这种连接器的方法,该连接器和组装方法允许较不复杂的质量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组装用于汽车应用的连接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具有至少一个内部导体的线缆;将连接器的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连接到至少一个内部导体的剥离端;由绝缘元件包围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从第一径向方向围绕绝缘元件的第一部分放置连接器的第一屏蔽部件;从与第一径向方向大致相反的第二径向方向围绕绝缘元件的第二部分放置连接器的第二屏蔽部件;以及将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接合以形成连接器的包围绝缘元件的屏蔽触头。
[0006]
因此,一个基本思想是将外部屏蔽触头分成在组装期间能够容易地接合在一起的至少两个部件。这允许从径向方向围绕至少一个内部信号触头放置至少两个屏蔽触头部件,而不是必须从轴向方向将至少一个内部信号触头插入到外部屏蔽触头中。已经发现,通过上述方法简化了组装和质量控制。
[0007]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应用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包围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的绝缘元件、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其中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一起形成包围绝缘元件的屏蔽触头。
[0008]
这种连接器更易于组装,同时也简化了组装期间的质量控制。
[0009]
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给出了实施方式。
[0010]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均形成半壳。这种半壳可以通过冲压/弯曲部件容易地制造。
[0011]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第一屏蔽部件和/或第二屏蔽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接触弹簧。优选地,第一屏蔽部件和/或第二屏蔽部件包括多个接触弹簧,例如四个或五个接触弹簧。这
改进了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0012]
根据实施方式,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通过压接和/或焊接特别是激光焊接而连接到至少一个内部导体的剥离端。激光焊接具有改进电连接的优点。
[0013]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内部导体连接到至少一个内部信号触头的第二连接部分,从而形成管。特别地,该管可以限定沿着管的轴向方向变化的横截面,特别地在管的尺寸方面变化的横截面。优选地,管可以具有圆柱形和/或圆锥形形状。
[0014]
根据实施方式,在管中形成开口。开口可用于检查是否可通过开口看到至少一个内部导体的相应剥离端。此外,开口可以用于将至少一个内部导体的剥离端焊接到至少一个内部信号触头。
[0015]
为了提高通过连接器的数据速率,所提供的线缆可以具有至少两个内部导体,并且连接器可以具有至少两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该至少两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连接到至少两个内部导体的剥离端。
[0016]
为了在组装期间节省时间,优选的是,细长内部信号触头同时连接到内部导体的剥离端。这可以通过构建特殊的压接工具或者通过同时将内部信号触头焊接到内部导体的剥离端来完成。
[0017]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通过压接和/或焊接特别是压接和激光焊接而接合。既使用压接又使用焊接具有的优点是,压接可以用于预组装两个部件,而焊接可以随后用于完成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之间的连接。
[0018]
如何通过绝缘元件包围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的一个选择是通过将绝缘元件卡合到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上,以便在绝缘元件和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之间建立形状配合连接。优选地,通过将至少一个内部信号触头轴向地插入绝缘元件的至少一个通道或开口中直到绝缘元件的可弹性变形部件接合在至少一个内部信号触头的锁定表面之后而将绝缘元件连接到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
[0019]
如何通过绝缘元件包围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的第二选择是由在组装期间接合在一起的第一绝缘部件和第二绝缘部件形成绝缘元件。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从第一方向特别是轴向方向围绕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的外围部分放置第一绝缘部件并且通过从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特别是径向方向围绕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的其余外围部分放置第二绝缘部件而使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被绝缘元件包围。第二绝缘部件可以包括锁定表面,该锁定表面与至少一个内部信号触头的锁定表面接合,以限制或防止至少一个内部信号触头相对于绝缘元件的轴向移动。
[0020]
如何通过绝缘元件包围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的第三选择是用绝缘材料包覆成型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以形成绝缘元件。如果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形成为管,则应当确保管的内部空间没有被模具填满。
[0021]
用绝缘材料包覆成型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以形成绝缘元件可在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连接至线缆的相应导体之前完成。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的连接到导线的部分,例如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的压接或焊接部分,不应该被包覆成型。
[0022]
为了更好地确保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之间的机械和/或电连接,可以围绕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定位外罩。该罩可围绕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形成
封闭圆周。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连接翼,该连接翼与罩的内周表面接触,以将连接翼机械地保持就位和/或将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与罩电连接。优选地,连接翼中的至少一个被偏压抵靠罩,以确保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与罩之间的电连接。
[0023]
根据实施方式,外罩包括第一罩部件和第二罩部件。第一罩部件从与第一径向方向和第二径向方向不同的第三径向方向围绕第一屏蔽部件的一部分并且围绕第二屏蔽部件的一部分定位。类似地,第二罩部件从第四径向方向围绕第一屏蔽部件的一部分和围绕第二屏蔽部件的一部分定位。第四径向方向可定位成大致与第三径向方向相反。
[0024]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由电绝缘材料包覆成型。特别地,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可以由电绝缘材料部分地包覆成型。第一外部屏蔽部件和/或第二外部屏蔽部件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可以被包覆成型。特别地,第一外部屏蔽部件和/或第二外部屏蔽部件的内表面可以被部分地包覆成型,使得在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内侧上形成肋,以使两个内部导体彼此电绝缘。替代地或附加地,绝缘材料的边缘可以形成在第一屏蔽部件和第二屏蔽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外侧上,以将连接器锁定在连接器壳体中和/或通过tpa(端子位置保证)锁定。换句话说,绝缘材料可以形成对应于连接器壳体的第一锁定装置和第二锁定装置的第一锁定装置和第二锁定装置。
[0025]
根据实施方式,在将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连接到至少一个内部导体的剥离端的步骤之前,执行由绝缘元件包围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的步骤。换句话说,在将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和绝缘元件连接到至少一个内部导体的至少一个剥离端之前,预组装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和绝缘元件。或者,由绝缘元件包围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的步骤可以在将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连接到至少一个内部导体的至少一个剥离端的步骤之后执行。
[0026]
根据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器是母连接器。或者,所述连接器可以是公连接器。至少一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可以包括通常形成为管的第一连接部分和/或第二连接部分。
[0027]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件,该组件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前述或随后提及的特征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连接到屏蔽线缆,例如屏蔽双绞线线缆或屏蔽平行对线缆。与屏蔽双绞线线缆或屏蔽平行对线缆一起使用连接器允许以高数据速率在车辆中传送数据。
[0028]
根据实施方式,多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均被压接和/或焊接到屏蔽双绞线线缆或者屏蔽平行对线缆的导线。
附图说明
[0029]
在此结合以下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功能,附图示出了:
[0030]
图1是根据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0031]
图2a至图2c是图1的连接器的组装说明;
[0032]
图3是根据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第二连接器的组装说明;
[0033]
图4是具有两个图1的连接器的2端口连接器;
[0034]
图5是具有四个图1的连接器的4端口2排连接器;
[0035]
图6a是从近侧观察的图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6]
图6b是图1的连接器沿图6a的虚线的横截面图;
[0037]
图7a是从近侧观察的图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8]
图7b是图1的连接器沿图7a的虚线的横截面图;
[0039]
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远端的立体图;
[0040]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远端的立体图;
[0041]
图10a是连接器的近端的立体图,其中连接器的压接区段被外部压接管覆盖;
[0042]
图10b是图10a的组件沿图10a的虚线的横截面图;
[0043]
图11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内部信号触头的立体图;
[0044]
图11b是图11a的嵌入绝缘元件中的内部信号触头的立体图;
[0045]
图12a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内部信号触头的立体图;
[0046]
图12b是图12a的被相应的绝缘元件包围的内部信号触头的截面俯视图;
[0047]
图13a是包覆成型信号触头的立体图;
[0048]
图13b是图13a的放置在外部屏蔽部件中的包覆成型信号触头的截面俯视图;
[0049]
图1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嵌入绝缘元件中的信号触头的截面侧视图;
[0050]
图15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嵌入绝缘元件中的信号触头的截面侧视图。
[0051]
附图标记列表
[0052]
10
ꢀꢀꢀꢀꢀꢀꢀꢀ
连接器
[0053]
12
ꢀꢀꢀꢀꢀꢀꢀꢀ
内部信号触头
[0054]
14
ꢀꢀꢀꢀꢀꢀꢀꢀ
插入方向
[0055]
16
ꢀꢀꢀꢀꢀꢀꢀꢀ
第一连接部分
[0056]
18
ꢀꢀꢀꢀꢀꢀꢀꢀ
第二连接部分
[0057]
20
ꢀꢀꢀꢀꢀꢀꢀꢀ
导线
[0058]
22
ꢀꢀꢀꢀꢀꢀꢀꢀ
线缆
[0059]
24
ꢀꢀꢀꢀꢀꢀꢀꢀ
压接翼
[0060]
26
ꢀꢀꢀꢀꢀꢀꢀꢀ
焊接开口
[0061]
28
ꢀꢀꢀꢀꢀꢀꢀꢀ
绝缘元件
[0062]
30
ꢀꢀꢀꢀꢀꢀꢀꢀ
第一屏蔽部件
[0063]
32
ꢀꢀꢀꢀꢀꢀꢀꢀ
第二屏蔽部件
[0064]
34
ꢀꢀꢀꢀꢀꢀꢀꢀ
屏蔽触头
[0065]
36
ꢀꢀꢀꢀꢀꢀꢀꢀ
远端
[0066]
38
ꢀꢀꢀꢀꢀꢀꢀꢀ
屏蔽触头
[0067]
38a
ꢀꢀꢀꢀꢀꢀꢀ
第一组
[0068]
38b
ꢀꢀꢀꢀꢀꢀꢀ
第二组
[0069]
40
ꢀꢀꢀꢀꢀꢀꢀꢀ
近端
[0070]
42
ꢀꢀꢀꢀꢀꢀꢀꢀ

[0071]
44
ꢀꢀꢀꢀꢀꢀꢀꢀ
压接部分
[0072]
44a,44b
ꢀꢀ
压接翼
[0073]
45a,45b
ꢀꢀ
外围端部
[0074]
46
ꢀꢀꢀꢀꢀꢀꢀꢀ

[0075]
46a,46b
ꢀꢀ
外围端部
[0076]
48
ꢀꢀꢀꢀꢀꢀꢀꢀ

[0077]
48a,48b
ꢀꢀ
外围端部
[0078]
50
ꢀꢀꢀꢀꢀꢀꢀꢀ
内部屏蔽
[0079]
52
ꢀꢀꢀꢀꢀꢀꢀꢀ
外部屏蔽
[0080]
54
ꢀꢀꢀꢀꢀꢀꢀꢀ

[0081]
56
ꢀꢀꢀꢀꢀꢀꢀꢀ
第一罩部件
[0082]
58
ꢀꢀꢀꢀꢀꢀꢀꢀ
第二罩部件
[0083]
60
ꢀꢀꢀꢀꢀꢀꢀꢀ
内部压接套圈
[0084]
61
ꢀꢀꢀꢀꢀꢀꢀꢀ
保护层
[0085]
62
ꢀꢀꢀꢀꢀꢀꢀꢀ
屏蔽层(线缆)
[0086]
64
ꢀꢀꢀꢀꢀꢀꢀꢀ
通道
[0087]
66
ꢀꢀꢀꢀꢀꢀꢀꢀ
连接翼
[0088]
68
ꢀꢀꢀꢀꢀꢀꢀꢀ
阻挡元件
[0089]
70
ꢀꢀꢀꢀꢀꢀꢀꢀ
连接翼
[0090]
72
ꢀꢀꢀꢀꢀꢀꢀꢀ
凹槽
[0091]
74
ꢀꢀꢀꢀꢀꢀꢀꢀ
间隙
[0092]
75
ꢀꢀꢀꢀꢀꢀꢀꢀ
间隙
[0093]
76
ꢀꢀꢀꢀꢀꢀꢀꢀ
焊接位置
[0094]
77
ꢀꢀꢀꢀꢀꢀꢀꢀ
后边缘
[0095]
78
ꢀꢀꢀꢀꢀꢀꢀꢀ
连接器壳体
[0096]
80
ꢀꢀꢀꢀꢀꢀꢀꢀ
端子位置保证(tpa)
[0097]
82
ꢀꢀꢀꢀꢀꢀꢀꢀ
绝缘层
[0098]
84
ꢀꢀꢀꢀꢀꢀꢀꢀ

[0099]
86
ꢀꢀꢀꢀꢀꢀꢀꢀ
质量控制元件
[0100]
88
ꢀꢀꢀꢀꢀꢀꢀꢀ
凸起
[0101]
89
ꢀꢀꢀꢀꢀꢀꢀꢀ
凸起
[0102]
90
ꢀꢀꢀꢀꢀꢀꢀꢀ
u形部分
[0103]
91
ꢀꢀꢀꢀꢀꢀꢀꢀ

[0104]
92
ꢀꢀꢀꢀꢀꢀꢀꢀ
远侧环形元件
[0105]
94
ꢀꢀꢀꢀꢀꢀꢀꢀ
接触点
[0106]
96
ꢀꢀꢀꢀꢀꢀꢀꢀ
外部压接管
[0107]
98
ꢀꢀꢀꢀꢀꢀꢀꢀ
中心轴线
[0108]
100
ꢀꢀꢀꢀꢀꢀꢀ
中心轴线
[0109]
102
ꢀꢀꢀꢀꢀꢀꢀ
区段
[0110]
103
ꢀꢀꢀꢀꢀꢀꢀ

[0111]
104
ꢀꢀꢀꢀꢀꢀꢀ
锁定元件
[0112]
106
ꢀꢀꢀꢀꢀꢀꢀ
第一锁定表面
[0113]
108
ꢀꢀꢀꢀꢀꢀꢀ
第二锁定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114]
图1示出了连接器10特别是母连接器的分解图,该连接器10包括两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12,该两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12沿着连接器10的插入或轴向方向14大致彼此平行地布置。信号触头12具有:用于将连接器10连接到配对连接器,特别是配对公连接器的第一连接部分16;和用于将信号触头12连接到线缆22的相应导体或导线20的第二连接部分18。如图1中所示的两个可选方案所示,第二连接部分18可以形成为具有两个压接翼24的压接部分18a,或者可以形成为具有焊接开口26的焊接部分18b。焊接开口26可以用于经由激光焊接将信号触头12连接到线缆22的相应导体或导线20。或者,可使用电阻焊接将信号触头12连接到线缆22的相应导体或导线20。
[0115]
围绕内部信号触头12布置有可以被称为非导电壳体的绝缘元件28。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绝缘元件28由两个分离的部件28a和28b制成。绝缘元件28的第一和第二部件28a和28b可通过卡合连接,即卡合配合接合而附接到彼此。第二部件28b完成在轴向方向上锁定信号触头12的任务,以便当连接器10连接到配对连接器时内部信号触头12保持在它们的轴向位置。将关于图14和图15给出该特征的更详细的解释。
[0116]
连接器10还包括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该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两者形成为半壳,它们一起形成外部屏蔽触头34。外部屏蔽触头34包围内部信号触头12和绝缘元件28,以提供抵抗干扰信号的屏蔽。然而,外部屏蔽触头34也可以用作电导体以传输电力。在连接器10的远端36处,外部屏蔽触头34包括多个屏蔽触头38,将参照图8和图9更详细的讨论这些屏蔽触头38。在连接器10的近端40处,第一屏蔽部件30形成罩42,将参照图7b更详细的讨论该罩42。第二屏蔽部件32在连接器10的近端40处形成压接部分44,以将外部屏蔽触头34机械和电连接到线缆22。此外,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均公开了翼46、48,以形成内部屏蔽50和与内部屏蔽50重叠的外部屏蔽52。关于图6a和图6b给出了内部屏蔽50和外部屏蔽52的更详细的描述。
[0117]
为了更好地确保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之间的连接,包括第一罩部件56和第二罩部件58的罩54围绕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放置,并且彼此连接,特别是经由卡合连接而彼此连接。第一罩部件56和第二罩部件58具有c形横截面,以便它们均都能够围绕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的一半放置。此外,连接器10包括围绕线缆22放置的内部压接套圈60。
[0118]
图2a至图2c描述了图1中连接器10的组装说明。在第一步骤中,将内部压接套圈60压接到线缆22上。内部压接套圈60具有第一部分60a,该第一部分60a围绕线缆22的部分22a压接,在该部分22a处,保护层61是线缆22的最外层。内部压接套圈60还具有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围绕线缆22的部分22b形成,在该部分22b处,线缆22的屏蔽层62是线缆22的最外层,即在该部分22b处,保护层61已经被移除。在内部压接套圈60连接到线缆22之后,屏蔽层62向后折叠到内部压接套圈60上。另外,线缆22的端部区段22c被剥离,使得线缆22的导体或导线20不再被绝缘材料包围。在下一步骤中,将内部信号触头12连接到导线20的剥离区段22c。虽然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内部信号触头12经由压接连接,但是如果通过焊接,特别是激光焊接建立连接,则可以改进内部信号触头12和导线20之间的电连接。为了改进该连接步骤的循环时间,两个内部信号触头12可以同时连接到导线20的剥离区段。
[0119]
在内部信号触头12附接到导线20之后,将绝缘元件28的第一部件28a从轴向方向
14放置在内部信号触头12上,使得内部信号触头12被吸收在绝缘元件28的第一部件28a的轴向通道64中。然后,绝缘元件28的第二部件28b从径向方向被卡合在绝缘元件28的第一部件28a上。由此,将内部信号触头12轴向地固定到绝缘元件28。
[0120]
在绝缘元件28连接到内部信号触头12之后,将第一屏蔽部件30放置到从绝缘元件28的远端延伸到线缆22的区段(在线缆22的该区段处,屏蔽层62被向后折叠到线缆22的保护层61上)的区段上。为了将第一屏蔽部件30连接到绝缘元件28,第一屏蔽部件30包括两个连接翼66,该两个连接翼66围绕绝缘元件28弯曲,以便将第一屏蔽部件30径向地固定到绝缘元件28上。为了第一屏蔽部件30的轴向固定,在绝缘元件28的外表面上形成阻挡元件68。阻挡元件68与连接翼66接合,以便限制或防止第一屏蔽部件30的轴向移动。此外,在线缆22的刚好位于导线20之间的距离增加之前的区段中,将屏蔽翼46放置到线缆22上,并且几乎一直围绕导线20和它们相应的绝缘部弯曲(参见图6b)。通过将第一屏蔽部件30放置到绝缘元件28和线缆22上,罩42变为与屏蔽层62的后折部分接触。
[0121]
为了简化组装方法的说明,在附图中翻转该组件。然而,这不是生产中的必要步骤。
[0122]
在第一屏蔽部件30被牢固地固定到绝缘元件28和线缆22之后,将第二屏蔽部件32从相对的径向侧附接到该组件。第二屏蔽部件32包括连接翼70,该连接翼70围绕第一屏蔽部件30弯曲以将第二屏蔽部件32径向地固定到第一屏蔽部件30上。垂直于轴向方向14延伸的凹槽72形成在第一屏蔽部件30的外表面上,第二屏蔽部件32的连接翼70放置在该凹槽中。因此,第二屏蔽部件32轴向地固定到第一屏蔽部件30上。另外,产生屏蔽触头34的相当光滑的外表面。
[0123]
第二屏蔽部件32还包括翼48,这些翼48定位在与翼46的区段对应的轴向区段中。为了建立所谓的“emc迷宫”即干扰信号传播无效的屏蔽,与翼46相同的第二翼48被弯曲,使得它们几乎完全包围线缆22的相应区段。由于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从相对侧围绕线缆放置,所以至少存在于翼46、48的外围端部区段46a、46b、48a、48b之间的轴向区段中的间隙74、75(参见图6b)定位在线缆22的相对侧上。
[0124]
第二屏蔽部件32还包括压接部分44,该压接部分44布置在与第一屏蔽部件30的罩42的区段对应的轴向区段中。压接部分44包括两个压接翼44a、44b,该两个压接翼44a、44b围绕线缆22和第一屏蔽部件30的罩42弯曲。压接翼44a、44b限定了对应的外围端部45a、45b。当压接翼44a、44b围绕线缆22弯曲时,罩42有助于保持屏蔽层62(通常为编织物)向下。已经发现,提供这种罩42改进了生产质量和抵抗线缆滥用的健壮性。
[0125]
在第二屏蔽部件32被固定在第一屏蔽部件30上之后,将罩54围绕第一屏蔽不减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放置以保证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之间的连接。如前所述,盖54包括两个部件:第一罩部件56和第二罩部件58。第一罩部件56从与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被放置到组件上的方向不同的径向方向围绕第一屏蔽部件30的一部分和第二屏蔽部件32的一部分定位。第二罩部件58也从与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以及第一罩部件56被放置到组件上的方向不同的径向方向围绕第一屏蔽部件30的一部分和第二屏蔽部件32的一部分定位。特别地,第一罩部件56和第二罩部件58从相反的径向方向放置到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上。为了将第一罩部件56和第二罩部件58连接在一起,在第一和第二罩部件56、58处设置连接装置,特别是卡合配合接合装置。
[0126]
在第一罩部件56和第二罩部件58彼此连接之后,将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在焊接位置76处焊接在一起。然后,将连接器10插入到连接器壳体78中,特别是母连接器壳体中。所示的连接器壳体78符合为上述系统设定的标准。为了将连接器壳体78附接到连接器10,连接器壳体78包括推动器形式的端子位置保证(tpa)80。推动器80被径向地推入连接器壳体78中,以将连接器壳体78轴向地连接到连接器10。
[0127]
图3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组装说明。根据该组装方法,内部信号触头12轴向地插入绝缘元件28中。在该实施例中,绝缘元件28形成为单个整体部件。在绝缘元件28中,形成两个轴向延伸的通道开口64,这些通道开口64接收内部信号触头12。内部信号触头12可以通过如图14所示的卡合锁定连接轴向地固定在绝缘元件28上。内部信号触头12可以替代地或附加地通过在内部信号触头12上形成并与绝缘元件28干涉的钩103(图12a)或凹坑轴向地固定在绝缘元件28上。由组装机器控制的插入深度可以用于确保两个内部信号触头12插入绝缘元件28中相同的距离。在将内部信号触头12与绝缘元件28预组装之后,将内部信号触头12通过激光焊接或电阻焊接连接到导线20。
[0128]
在内部信号触头12连接到导线20之后,将第一屏蔽部件30围绕绝缘元件28和线缆22放置。然而,与关于图2a至图2c描述的组装过程相比,首先围绕绝缘元件28放置的屏蔽部件30具有压接翼44a、44b。组装过程之间的第二个不同在于,图3中的第一屏蔽部件30具有模制在第一屏蔽部件30的区段上的绝缘层82a。绝缘层82a包括肋84,该肋84放置在线缆22的两根导线20之间,以在导线20之间建立进一步的绝缘。在将第一屏蔽部件30围绕绝缘元件28和线缆22放置之后,还将第二屏蔽部件32围绕绝缘元件28和线缆22放置。第二屏蔽部件32也具有模制在第二屏蔽部件32的区段上的绝缘层82b。如图3所示,绝缘层82a和82b一起形成了形成在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的内侧和外侧上的绝缘层82。该绝缘层82允许形成多个质量控制元件86,该质量控制元件86可以用于评估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是否正确地接合在一起以及导线20和/或绝缘元件28是否位于正确的位置。
[0129]
在将第二屏蔽部件32放置到第一屏蔽部件30上之后,将第一屏蔽部件30的压接翼44a、44b围绕第二屏蔽部件32的罩42压接,并且将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经由激光焊接彼此连接。
[0130]
图4和图5描述了如何将多个连接器10组合在一起的选择。在图4中,连接器收集器壳体78被示出连接到两个母连接器10。罩部件56、58或绝缘层82a和82b(图3),特别是它们的后边缘77,可以被用于将连接器10牢固地锁定在收集器壳体78内。特别地,它们可以被用于实现连接器10在壳体78中的主要和次要锁定。使用这种连接器收集器壳体78允许更快地组装汽车的电线束。在图5中,示出了能够容纳布置成两行和两排的四个连接器10的连接器收集器壳体78。该连接器壳体78允许将四根线缆22一次连接到配对的线缆。
[0131]
图6a和图6b示出了连接器10的其中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的翼46、48所在的区段。图6b示出了沿图6a中所示的虚线的上述区段的横截面图。在连接器10的内部区域中,两个绝缘导体或导线20大致彼此平行地延伸。围绕导线20,由第一屏蔽部件30的翼46形成内部屏蔽50。内部屏蔽50几乎完全包围导线20。在外围端部46a、46b之间仅留下小的间隙74。如图6b所示,间隙74小于导体20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在间隙74的相对侧,形成凸起88,使得内部屏蔽50延伸到两个导线20的绝缘部之间的自由空间中。可以说内部屏蔽50因此具有类似于两个潜水罐或潜水镜的横截面形状。围绕内部屏蔽50,形成外部屏蔽52。外
部屏蔽52具有与内部屏蔽50类似的总体形状,但是其具有更大的直径。因此,在翼48的外围端部48a、48b之间存在第二间隙75。翼48的外围端部48a、48b之间的间隙75位于形成在翼46中的凸起88的角位置处。另一方面,外部屏蔽52还形成位于内部屏蔽50的间隙74的角位置处的凸起89。两个屏蔽50、52产生“emc迷宫”,这提供了对于导线20抵抗干扰信号的改进的屏蔽。
[0132]
在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的翼46、48所处的区段的轴向开始和轴向结束处,即在隧道区段中的隧道处,间隙74和75通过凸起89与翼46a和46b接触而闭合。通过将罩部件54安装到第一外部屏蔽部件30和第二外部屏蔽触头32上,翼46a和46b可以被推靠在凸起89上。为了确保凸起89仅在隧道区段的隧道的轴向开始和轴向结束处与翼46a和46b接触,与凸起的中间区段相比,凸起可以在轴向开始和轴向结束处更大和/或更高。这样,在外部屏蔽触头34上流动的返回电流不需要进行任何绕路,并且可以保持并行运行,并且通过信号电流闭合。
[0133]
图7a和图7b描述了连接器10的区段,在该区段处,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连接到线缆22。在图7b描述的横截面的中心,示出了两根绝缘导线20。围绕线20,布置了箔91。然后,线缆22的屏蔽层62围绕箔91布置。线缆22的屏蔽层62形成为编织物。围绕屏蔽层62,布置通常形成线缆22的最外层的线缆22的保护层61。在图7b所示的区段中,内部压接套圈60附接到保护层61的外表面。屏蔽层62向后折叠到内部压接套圈60上。在后折的屏蔽层62的上面,在线缆的顶部区段中,放置第一屏蔽部件30的罩42。在罩42和后折的屏蔽层62的上面,放置第二屏蔽部件32的压接部分44。如从图7b可以看出,第二屏蔽部件30的压接翼44a、44b的外围端部45a、45b被放置在罩42覆盖屏蔽层62的斜截面中。因此,保护屏蔽层62免受压接翼44a、44b的外围端部45a、45b的影响。
[0134]
图8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远端。屏蔽触头34由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形成。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的远端部分是镜面对称的,使得所述远端部分的在图8中未示出的相对侧看起来相同。屏蔽触头是椭圆形的,因此具有两个较长侧和两个较短侧。在较长侧处,定位有第一组38a屏蔽触头38,该第一组38a屏蔽触头38通常在轴向方向14上延伸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可弹性变形。在连接器10的较短侧处,第二组38b屏蔽触头38形成在屏蔽触头34上。第二组38b屏蔽触头38由四个屏蔽触头38b组成,每个屏蔽触头包括两个u形部分90。u形部分90设计成使得每个u形部分90的底部部分最靠近布置在屏蔽触头34内侧处的绝缘元件28。第二组38b屏蔽触头38经由远侧环形元件92连接。远侧环形元件92由两个环形段形成,每个环形段连接相应的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的两个第二组屏蔽触头38b。远侧环形元件92将第一组38a屏蔽触头38保持在预加载位置,即,第一组38a屏蔽触头38推靠远侧环形元件92的内侧。这允许将连接器10插入到配对连接器中而需要较少力。远侧环形元件92还防止屏蔽触头38a的端部被另一元件抓住并被向外拉动,从而被损坏。此外,每个屏蔽触头38都具有限定的接触点94,该接触点由相应触头38的外表面处的突起限定。为了降低将连接器10插入到配对连接器中所需的力,一些接触点94与其它接触点94轴向地间隔开。特别地,第一组38a屏蔽触头38的接触点94a与第二组38b屏蔽触头38的接触点94b轴向地间隔开。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38a屏蔽触头38具有两种单独类型的屏蔽触头38a,其中第一种类型的屏蔽触头38a(两个内部屏蔽触头)具有与第二种类型的屏蔽触头38a(两个外部屏蔽触头)的接触点轴向地间隔开的接触
点94a。
[0135]
图9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远端。连接器10具有由五个上触点38a和五个下触点38a组成的第一组38a屏蔽触头38,而不是具有由四个上触点和四个下触点38a组成的第一组38a屏蔽触头38。在每侧上的第一组38a屏蔽触头38中的一个,即在五个屏蔽触头38的中间的屏蔽触头38a,被设计为牺牲触头。与图8的实施方式相比,图9的远侧环形元件92是闭合环形元件,即环形段例如通过激光焊接而彼此连接。
[0136]
在图8和图9所示的两个实施方式中,多个屏蔽触头38a、38b对称地布置并且距彼此大致相等的距离。多个屏蔽触头38a、38b与它们相应的第一屏蔽部件30或第二屏蔽部件32一体地形成。远侧环形元件92的各段也与它们相应的第一屏蔽部件30或第二屏蔽部件32一体地形成。第一屏蔽部件30和第二屏蔽部件32可以由金属片制成,并且可以被设计为冲压/弯曲部件。
[0137]
图10a和图10b描述了一个实施方式,其中外部压接管96放置在压接部分44上。与图7b所示的横截面图相比,在图10b的横截面图中,另外示出了外部压接管96。如图10a所示,外部压接管96可以从线缆侧而不是连接器侧放置在压接部分44上。或者,可以使用收缩管(未示出),即当对其施加热量时收缩的弹性管,来覆盖压接部分44。
[0138]
图11a和图11b描述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内部信号触头12。两个细长内部信号触头12大致彼此平行地延伸。每个内部信号触头12具有用于将信号触头12连接到配对信号触头的第一连接部分16和用于将信号触头12连接到线缆22的相应导线20的第二连接部分18。每个第一连接部分16形成为具有第一中心轴线98的管。或者,第一连接部分16可包括实心销,该实心销焊接到冲压和轧制的后区段中以形成公信号触头。每个第二连接部分18限定了第二中心轴线100,线缆的中心轴线位于该第二中心轴线处。第一连接部分16的中心轴线98之间的距离a大于第二连接部分18的中心轴线100之间的距离b。或者,第一连接部分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第二连接部分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内部信号触头12形成为使得产生间距平移。
[0139]
两个内部信号触头12中的每一个形成为使得第一中心轴线98与第二中心轴线100平行地间隔开。为了实现这个特征,内部信号触头12的区段102延伸到倾斜于轴向方向14的方向。例如,区段102可以由扁平金属片或由管状横截面形成。图11b描述了插入图2a的绝缘元件28a中的内部信号触头12。
[0140]
图12a和图12b描述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内部信号触头12。内部信号触头12与图11a和图11b的内部信号触头1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平坦区段102的侧表面处形成钩103。因此,内部信号触头12可以插入到绝缘元件28中,如图12b和图3所示,并且可以由钩103轴向地固定。此外,在内部信号触头12的第二连接部分18中,在上侧处形成焊接开口26,使得内部信号触头12可以经由焊接,例如激光焊接或电阻焊接,而容易地连接到线缆22的导线20。或者,未示出的压接翼24可以形成在第二连接部分18处,使得内部信号触头12可以被压接到线缆22的导线20上。
[0141]
图13a和图13b描述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绝缘元件28。这里,绝缘元件28通过包覆成型内部信号触头12而制造。为了确保模具不会进入管状的第一连接部分16和第二连接部分18,在模制过程期间将管状部分密封。类似地,焊接开口26或压接翼24没有被包覆成型以便能够稍后将内部信号触头12连接到线缆22的导线20。
[0142]
代替将两个内部信号触头12包覆成型在一起,可以单独包覆成型每个内部信号触头12,并且随后将两个内部信号触头12接合。
[0143]
图14和图15描述了如何将内部信号触头12锁定在绝缘元件28中的两种不同的可能。根据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绝缘元件28包括采取可弹性变形元件形式的锁定元件104,该锁定元件104在轴向方向14上在内部信号触头12和绝缘元件28之间形成卡合配合连接。锁定元件104具有第一锁定表面106,该第一锁定表面106通过在径向方向上从变形位置回弹到中间位置中而变为与内部信号触头12的第二锁定表面108接触。该实施方式允许将绝缘元件28制造为一件式部件,例如通过模制。
[0144]
与此相反,在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锁定元件104是实心部件28b,该锁定元件104不与其余的绝缘元件28一体地形成(如图14所示),而是绝缘元件28由两个分离的部件28a、28b制成,如图1所示。绝缘元件28的第二部件28b用作锁定元件104,并因此包括第一锁定表面106,特别是当连接器10插入到配对连接器中时,该第一锁定表面106与内部信号触头12的第二锁定表面108接触。一旦外部屏蔽触头34被组装,锁定元件104被阻挡在适当位置。
[0145]
通常,内部信号触头12可以由金属片一体地形成。为了以成本有效的方式制造内部信号触头12,内部信号触头12可以设计为冲压/弯曲部件。
[0146]
利用上述连接器10,通过具有较少的差分阻抗失配、较短的差分阻抗失配区域和较少的时滞,可以改进信号完整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