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铁心接地引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6773发布日期:2021-01-23 09:3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铁心接地引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铁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压器铁心接地引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变压器是一种用于电能转换的电器设备,它可以把一种电压、电流的交流电能转换成相同频率的另一种电压、电流的交流电能。变压器几乎在所有的电子产品中都要用到,它原理简单但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不同的用途)变压器的绕制工艺会有所不同的要求。变压器的功能主要有:电压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变压器常用的铁心形状一般有e型和c型铁心。
[0003]
1)运行中变压器的铁心及其他附件都处于绕组周围的电场内,如不接地,铁心及其他附件必然感应一定的电压,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当感应电压超过对地放电电压时,就会产生放电现象,为了避免变压器的内部放电,所以要将铁心接地,变压器的铁心多点接地,接地点之间形成电流回路,会造成铁心局部过热、气体继电器频繁动作,严重时会造成铁心局部烧损,通常由含硅量较高,表面涂有绝缘漆的热轧或冷轧硅钢片叠装而成,铁心与绕在其上的线圈组成完整的电磁感应系统,电源变压器传输功率的大小,取决于铁心的材料和横截面积,变压器铁心多点接地故障将会直接导致变压器铁心过热,烧毁线圈;
[0004]
2)铁心只允许一点接地,需要接地的各部件之间只允许单线连接,铁心中如有两点以上的接地,则接地点之间可能形成闭合回路,当有较大的磁穿过此闭合回路时,就会在回路中感应出电动势并引起电流,电流的大小决定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闭合回路的阻抗值,当电流较大时,会引起局部过热故障甚至烧坏铁心。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铁心接地引线结构,包括变压器壳体,所述变压器壳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变压器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储油箱,所述储油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全气道,所述储油箱的一侧安装有吸湿器,所述变压器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信号式温度表,所述变压器壳体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接地机构,所述变压器壳体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接地机构。
[0006]
为了使得引线的固定,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地机构包括与固定框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三个初级线圈,三个所述初级线圈一侧固定安装有金属螺杆,所述初级线圈的一侧通过拉板与三个次级线圈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次级线圈的一侧通过铜制导片与铁心固定连接,所述铁心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上铁轮,若干个所述上铁轮的中部穿插连接有镀锡铜片,所述镀锡铜片的一端通过螺栓与上夹件的底端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所述上夹件的顶部通过吊螺杆与接地箱盖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接地箱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地脚螺栓,所述吊螺杆的底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下夹件,所述下夹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下铁轮,所述接地箱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小套管,所述小套管的外部套设有若干个
环氧玻璃布板,所述若干个所述环氧玻璃布板与小套管套设连接有硅钢片。
[0007]
为了使得避免变压器铁心引线的短路,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二接地机构包括与保护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接地引线,所述绝缘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测量电缆,若干个所述测量电缆的一端与接地线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绝缘板的中部安装有线芯,所述绝缘板的一侧通过导线与第一插销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绝缘板底端一侧通过线缆与第二插销的一侧固定连接。
[0008]
为了使得提升变压器正常运作的工作效率,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变压器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壳体,两个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伺服电机,四个所述伺服电机的传动端固定安装有扇叶,所述扇叶的位置相对处的安装壳体的一侧安装有散热网。
[0009]
为了使得变压器内部防水,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变压器壳体的外部的涂有防水涂层。
[0010]
为了使得变压器内部用电器防护,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固定框架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板。
[0011]
为了使得变压器内部散热,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储油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片。
[0012]
为了使得变压器电力正常输送,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小套管的内部连接有连接线。
[0013]
为了使得变压器周边进行照明,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变压器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led照明灯。
[0014]
为了使得开关面板对变压器铁心接地引线结构上的用电器进行操控,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变压器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开关、led照明灯开关和吸湿器开关,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led照明灯通过led照明灯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吸湿器通过吸湿器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6]
1)线芯应通过接地线孔上部引出并可靠接地,线芯上的第二插销插接到地线中,所以三相绕组对变压器内部的电容电流之和几乎等于零,接地回路是否有电流通过,通过铁心先经过绝缘小套管后再进行接地,可以断开接地小套管,测量铁心是否还有接地点存在或将表计串入接地回路中,接地箱盖的顶部环氧玻璃布板隔开,采用环氧玻璃布板隔开可以减小铁心的损耗,但油道之间的硅钢片是互相绝缘的,对于这种结构的变压器在接地时,通常铁心接地是在上铁轮的2~3级处插一片镀锡铜片,镀锡铜片起到绝缘的作用,并且下铁轮与接地片与下夹件相连,这样上夹件经上铁轮接地片接到铁心,再由铁心经下铁轮接地片接至下夹件接地;
[0017]
2)当上下夹件间有拉杆或拉板且不绝缘时,接地铜片连接到上夹件上,再由上夹件经吊芯螺杆接地,上下夹件不绝缘时,接地铜片从下夹件经地脚螺丝接地,当上下夹件间绝缘时对称位置上各插一接地,铜片连接夹件,由上夹件经铁心片至下夹件再接地,要求接地片位置对称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铁心多点接地,当采用接地套管时,铁心经接地片至上夹
件与接地套管连接接地。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
图4为本发明第一接地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第一接地机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3]
图6为本发明安装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为本发明保护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1、变压器壳体;11、固定座;12、储油箱;13、安全气道;14、吸湿器;15、信号式温度表;16、安装壳体;161、伺服电机;162、扇叶;17、散热网;2、固定框架;3、第一接地机构;31、初级线圈;311、金属螺杆;312、拉板;32、次级线圈;321、铜制导片;33、铁心;331、上铁轮;332、镀锡铜片;34、上夹件;341、吊螺杆;35、接地箱盖;36、地脚螺栓;37、下夹件;38、小套管;39、环氧玻璃布板;391、硅钢片;4、保护壳体;5、第二接地机构;51、安装底座;52、绝缘板;53、接地引线;54、测量电缆;55、接地线孔;56、线芯;57、第一插销;58、第二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铁心接地引线结构,包括变压器壳体1,变压器壳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11,变压器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储油箱12,储油箱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全气道13,储油箱12的一侧安装有吸湿器14,变压器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信号式温度表15,变压器壳体1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框架2,固定框架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接地机构3,变压器壳体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壳体4,保护壳体4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接地机构5。
[0028]
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变压器壳体1一侧的储油箱12,变压器长时间使得用时,便于对其内部进行降温,同时通过设置的安全气道13的设置能够对其进行快速的排气,便于其内部气体的交换,通过吸湿器14的设置能够对变压器进行湿气的处理,从而提升变压器的干燥度,保护变压器的内部设备的正常运作,且信号式温度表15对变压器内部温度进行测量,防止用电器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用电器造成影响。
[0029]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地机构3包括与固定框架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三个初级线圈31,三个初级线圈31一侧固定安装有金属螺杆311,初级线圈31的一侧通过拉板312与三个次级线圈32固定连接,三个次级线圈32的一侧通过铜制导片321与铁心33固定连接,铁心3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上铁轮331,若干个上铁轮331的中部穿插连接有镀锡铜片332,镀锡铜片33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上夹件34的底端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上夹件34的顶部通过吊螺杆341与接地箱盖35的底端固定连接,接地箱盖3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地脚螺栓
36,吊螺杆341的底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下夹件37,下夹件3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下铁轮,接地箱盖3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小套管38,小套管38的外部套设有若干个环氧玻璃布板39,若干个环氧玻璃布板39与小套管38套设连接有硅钢片391。
[0030]
具体使用时,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31、次级线圈32和铁心33,在电器设备和无线电路中,常用作升降电压、匹配阻抗,安全隔离等,通常上夹件34之间不是绝缘的,而金属螺杆311或拉板312连接,铁心33接地是在上铁轮331的2~3级处插一片镀锡铜片332,镀锡铜片332的另一端则用螺栓固定在上夹件34上,再由上夹件34通过吊螺杆341与接地箱盖35相连接或经地脚螺栓36接地,当上夹件34和下夹件37之间相互绝缘时,镀锡铜片332起到绝缘的作用,并且下铁轮与接地片与下夹件37相连,这样上夹件34经上铁轮331接地片接到铁心33,再由铁心33经下铁轮接地片接至下夹件37接地,当发生两点接地时,接地回路感应的电压也就相当高,形成的电流会很大,将引起较严重的后果,为了对运行中的大容量变压器发生多点接地故障进行监视,检查铁心33是否存在多点接地,接地回路是否有电流通过,须将铁心33先经过小套管38后再进行接地,这样可以断开接地小套管38,测量铁心33是否还有接地点存在或将表计串入接地回路中,接地箱盖35的顶部非金属材料隔开(如采用环氧玻璃布板39隔开),以构成纵向散热油道,采用非金属材料隔开可以减小铁心33的损耗,但油道之间的硅钢片391是互相绝缘的,对于这种结构的变压器在接地时,首先要用接地片将各相邻的经油道相互绝缘的硅钢片391之间连接起来,然后再选一点与上夹件34连通,最后将上夹件34用导线通过接地小套管38引出到外面接地。
[0031]
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地机构5包括与保护壳体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底座51,安装底座5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绝缘板52,绝缘板52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接地引线53,绝缘板5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测量电缆54,若干个测量电缆54的一端与接地线孔55的一侧固定连接,绝缘板52的中部安装有线芯56,绝缘板52的一侧通过导线与第一插销57的一侧固定连接,绝缘板52底端一侧通过线缆与第二插销58的一侧固定连接。
[0032]
具体使用时,通过安装底座51的一侧固定安装的绝缘板52,通过寄生电容的耦合作用使线芯56对地产由于铁心33及其他金属构件所处的位置不同,具有的悬浮电位也不同,当两点之间的电位差达到能够击穿其间的绝缘时,便产生火花放电,这种放电是断续的,放电后两点电位相同,但放电立刻停止,然后再产生电位差,断续放电的结果使变压器油分解,长期下去,逐渐使变压器固体绝缘损坏,导致事故发生,显然是不允许的,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变压器铁心33和较大金属零件均应通过接地引线53可靠接地,其线芯56应通过接地线孔55上部引出并可靠接地,具体做法是将线芯56与变电站的主网系统可靠连接,线芯56上的第二插销58插接到地线中,所以三相绕组对变压器内部的电容电流之和几乎等于零。
[0033]
本实施例中:变压器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壳体16,两个安装壳体1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伺服电机161,四个伺服电机161的传动端固定安装有扇叶162,扇叶162的位置相对处的安装壳体16的一侧安装有散热网17。
[0034]
具体使用时,变压器内部用电器长时间的使用,产生热量,散热不及时降低变压器的使用效率,通过开关面板打开伺服电机开关,通过四个伺服电机161的转动带动传动端的扇叶162对变压器壳体1内部进行散热处理,通过设置的散热网17将热量排出,提高用电器
的工作效率。
[0035]
本实施例中:变压器壳体1的外部的涂有防水涂层。
[0036]
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的防水涂层防止变压器壳体1内部的水分的进入,保护变压器的正常运作。
[0037]
本实施例中:固定框架2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板。
[0038]
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的防护板便于对第二接地机构5内部引线的设备进行保护。
[0039]
本实施例中:储油箱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片。
[0040]
具体使用时,通过散热片对变压器壳体1内部进行散热。
[0041]
本实施例中:小套管38的内部连接有连接线。
[0042]
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的连接线便于外部的线路与连接线接通,进行电力的输送。
[0043]
本实施例中:变压器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led照明灯。
[0044]
具体使用时,通过led照明灯对夜间工作的场所进行照明。
[0045]
本实施例中:变压器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开关面板,开关面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开关、led照明灯开关和吸湿器开关,伺服电机161通过伺服电机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led照明灯通过led照明灯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吸湿器14通过吸湿器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46]
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开关面板便于对变压器铁心33接地引线53结构上的用电器进行操控。
[0047]
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