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03887发布日期:2021-01-23 12:1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显示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现在显示装置,特别是手机、平板等移动显示装置,需要与越来越多的外部设备进行通信,例如,对于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显示装置来说,需要在移动显示装置内部设置更多的天线结构来满足移动显示装置的通信需求。
[0003]
但是,增多的天线结构会占用移动显示装置的内部空间,使得移动显示装置的整机尺寸增大,不利于用户的使用。因此,一些机构将移动显示装置的部分天线结构集成在显示面板中,但直接在显示面板中设置天线结构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从而使得移动显示装置的整机厚度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集成有天线结构的显示面板的厚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5]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6]
触控结构,包括位于不同膜层的接收电极和发送电极;
[0007]
天线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第一馈线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一馈线电连接,且第一电极位于接收电极远离发送电极的一侧;第二电极与发送电极同层设置。
[0008]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电路板、驱动电路和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0009]
显示面板中天线结构的第一馈线与电路板的第二馈线电连接,驱动电路贴合在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电连接。
[00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0011]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天线结构的第二电极与触控结构的发送电极位于同一膜层,相对于单独设置天线结构而言,简化了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可有效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发展。同时,简化了显示面板的生产工艺,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
[0012]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3]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4]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ab向剖视图;
[0016]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中电路板和驱动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记说明:
[0019]
100-非显示区;200-显示区;
[0020]
10-衬底基板;
[0021]
20-薄膜晶体管膜层结构;
[0022]
301-像素定义结构;302-支撑层;303-阳极层;304-空穴传输层;305-发光层;306-电子传输层;307-电子阻挡层;308-阴极层;
[0023]
401-第一无机封装层;402-第一有机封装层;403-第二有机封装层;404-吸波结构;
[0024]
501-发送电极;502-第二电极;503-接地线;504-第一绝缘层;505-接收电极;506-第二绝缘层;507-第一平坦层;508-第一电极;509-第一馈线;510-第二平坦层;511-缓冲层;
[0025]
60-电路板;601-第二馈线;
[0026]
70-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8]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29]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0030]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003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为该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ab向剖视图。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结构,包括位于不同膜层的接收电极505和发送电极501;天线结构,包括第一电极508、第一馈线509和第二电极502;
第一电极508和第一馈线509电连接,且第一电极508位于接收电极505远离发送电极501的一侧;第二电极502与发送电极501同层设置。
[0032]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天线结构的第二电极502与触控结构的发送电极501位于同一膜层,相对于单独设置天线结构而言,简化了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可有效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发展。同时,简化了显示面板的生产工艺,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
[0033]
具体的,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设置于沉底基板10一侧的薄膜晶体管膜层结构20、像素定义结构301、支撑层302、阳极层303、空穴传输层304、发光层305、电子传输层306、电子阻挡层307和阴极层308,阴极层308覆盖电子阻挡层307、支撑层302以及像素定义结构301。在阴极层308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和天线结构,触控膜层包括位于不同膜层的接收电极505和发送电极501;天线结构的第一电极508和第一馈线509电连接,第一电极508位于接收电极505远离发送电极501的一侧,且天线结构的第二电极502与发送电极501同层设置。
[0034]
相较于单独设置天线结构的显示面板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天线结构的第二电极502与触控结构的发送电极501位于同一膜层,因此,简化了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可有效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发展。同时,在制作显示面板的过程中,触控结构的发送电极501和天线结构的第二电极502可采用同一材料同时制备而成,因此,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生产工艺,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
[0035]
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结构还包括接地线503,接地线503的一端与第二电极502电连接,另一端接地处理;天线结构的第一电极508和第一馈线509电连接,通过第一馈线509为第一电极508提供电源,电源连通时,在交变电流的作用下第一电极508和第二电极502产生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
[0036]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电极501和第二电极502采用同种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包括钛、铝和纳米银线等。第一电极508为由金属线组成的网格结构。
[0037]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天线结构的第一电极508与第二电极502之间设置有介质层,介质层包括至少一个有机膜层和至少一个无机膜层。本申请实施例中,无机膜层包括第一绝缘层504、第二绝缘层506,为位于接收电极505和发送电极501之间的氮化硅等膜层结构;有机膜层包括第一平坦层507、第二平坦层510等,包括亚克力材料制成的uv固化绝缘胶层。
[0038]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如图2所示,天线结构的第一电极508与第二电极502之间包括多层有机膜层和无机膜层,通过调整介质层中有机膜层和无机膜层的数量或者制备材料的种类,可以实现调整天线结构的工作频率。本申请实施例中,介质层包括部分触控结构,因此进一步简化了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同时,在制作显示面板的过程中,在制备触控结构的同时,完成了天线结构部分介质层的制备,简化了显示面板的生产工艺,从而进一步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
[0039]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显示面板中触控结构、天线结构与显示面板其它膜层结构之间的干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有机封装层403远离阴极层308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层511,缓冲层511采用氮化硅材料制成,以确保触控结构、天线结构与其它膜层结构之间的绝缘性能,保障触控结构、天线结构的正常工作。
[0040]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200和围绕显示区200的非显示区100,天线结构的第一馈线509自显示区域100延伸至非显示区域200。
[0041]
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结构的第一馈线509需要通过与电路板电连接,以此完成天线结构的正常工作和信号传输,为了避免天线结构与电路板连接处对显示面板显示效果以及显示面板厚度的影响,需要将连接处设置在远离显示面板显示区200处,因此需要延长第一馈线509的长度,使得第一馈线509自显示区域100延伸至非显示区域200,并与电路板电连接。
[0042]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吸波结构404,位于发光器件膜层中的阴极层308靠近天线结构的一侧。
[0043]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阳极层303的制作材料包括ito(氧化铟锡),阴极层308的制作材料包括镁、银等,由于阴极层308覆盖电子阻挡层307、支撑层302以及像素定义结构301,为连续的膜层结构,因此,在天线结构的工作过程中,天线结构发出的电磁波容易进入阴极层308并产生涡流效应和集肤效应,进而导致电磁波的损耗和阴极层308温度的升高,从而影响天线结构的正常工作以及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同时阴极层308温度的升高容易造成显示面板局部温度超出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这既影响了显示面板的寿命,又增大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的安全隐患。
[0044]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位于发光器件膜层中的阴极层308靠近天线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吸波结构404,吸波结构404用于吸收电磁波,聚集电磁波,减少天线结构的电磁波进入到阴极层308造成的反射损耗,从而提高天线结构的电磁波信号强度。吸波结构404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磁损耗,因此,可以使得电磁破在吸波结构404的内部导通形成回路,减少了电磁波进入到阴极层308的量,从而减弱了阴极层308对天线结构的电磁屏蔽,减小了阴极层308因涡流效应和集肤效应,导致阴极层308温度升高的程度,从而保障了天线结构和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
[0045]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器件膜层包括像素定义结构301、支撑层302、阳极层303、空穴传输层304、发光层305、电子传输层306、电子阻挡层307和阴极层308。
[0046]
可选地,由于吸波结构404具有导电性,因此为了避免吸波结构404和阴极层308之间的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吸波结构404设置于封装结构的第一无机封装层401远离阴极层308的一侧,通过第一无机封装层401实现吸波结构404和阴极层308之间的绝缘。当然,吸波结构404还可以设置于第一有机封装层402远离阴极层308的一侧或第二有机封装层403远离阴极层308的一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制作工艺和实际需求来设置吸波结构404具体的膜层位置。
[0047]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508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一投影区域与第二电极502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二投影区域重叠,且吸波结构404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三投影区域覆盖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二投影区域。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投影区域、第二投影区域和第三投影区域均为相应膜层结构在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
[0048]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障天线结构的工作性能,第一电极508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一投影区域与第二电极502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二投影区域重叠,即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第一电极508与第二电极502正对。同时,吸波结构404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三投影区域覆盖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二投影区域,即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吸波结构
404完全遮盖第一电极508与第二电极502,以保障天线结构的电磁破在吸波结构404的内部导通形成回路,减少了电磁波进入到阴极层308的量,从而减弱了阴极层308对天线结构的电磁屏蔽,减小了阴极层308因涡流效应和集肤效应,导致阴极层308温度升高的程度,进而保障了天线结构和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
[0049]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投影区域的边界线与位于显示面板中的出光区的边界线相重叠。
[0050]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天线结构和吸波结构404对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影响,天线结构和吸波结构404要避免对位于显示区域100的出光区的遮挡,因此,第三投影区域的边界线与位于显示面板中的出光区的边界线相重叠,以避免吸波结构404对显示区域100的出光区的遮挡。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吸波结构404与像素定义结构301和支撑层302相对应,以避免对位于相邻两个像素定义结构301之间的出光区的遮挡。
[005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吸波结构404包括基材层和分散在基材层中的吸波材料;吸波材料包括铁氧体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和非晶态材料,基材层的制作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
[005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吸波结构404位于封装结构的第一无机封装层401远离阴极层308的一侧,可以通过涂布印刷或打印的工艺方法完成吸波结构404的制备,因此在制备封装结构的同时,可完成吸波结构404的制备,这简化了显示面板的生产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
[0053]
本申请实施例中,吸波结构404包括基材层和吸波材料,吸波材料均匀分散于基材层中,通过吸波材料减少天线结构的电磁波进入到阴极层308。同时,吸波材料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磁损耗,因此,可以使得电磁破在吸波结构404的内部导通形成回路,减少了电磁波进入到阴极层308的量,从而减弱了阴极层308对天线结构的电磁屏蔽,减小了阴极层308因涡流效应和集肤效应,导致阴极层308温度升高的程度,从而保障了天线结构和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同时,通过控制吸波材料在基材层中的分散程度以及吸波材料的含量,可以控制吸波结构404对天线结构工作性能的影响,以满足不同天线结构的工作需求。
[0054]
本申请实施例中,吸波材料包括铁氧体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和非晶态材料,基材层的制作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
[0055]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吸波材料与显示面板中的黑矩阵层的制作材料相同。
[0056]
在现有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中,由于炭黑具有良好的光吸收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成本低廉的特点,显示面板中黑矩阵层的制作材料包含炭黑。由于5g频率为10-20ghz,而炭黑可以有效吸收该频率段的电磁破,同时炭黑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磁损耗的特点,可以有效避免电磁波在阴极层308产生集肤效应及磁损耗,所以,炭黑满足作为吸波材料的要求。
[0057]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吸波材料采用与黑矩阵层的制作材料相同的炭黑,这即可以大大减小吸波结构404的制作成本,又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生产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
[0058]
同时,吸波结构404基材层的制作材料也可以采用现有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中应用广泛的光固化树脂材料,可进一步降低吸波结构404的制作成本。
[0059]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吸波材料包括炭黑与羰基铁,基材层的制作材料包括
树脂。
[0060]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障吸波结构404的性能,吸波结构404的吸波材料包括炭黑与羰基铁,炭黑与羰基铁均匀分散于树脂材料制成的基材层中。炭黑与羰基铁的组合可以进一步增强吸波结构404阻止电磁波进入到阴极层308的能力,有效避免电磁波在阴极层308产生涡流效应和集肤效应,避免阴极层308温度的升高,从而保障了天线结构和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
[0061]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如图4所示为显示设备中电路板和驱动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显示设备包括:电路板60、驱动电路70和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0062]
显示面板中天线结构的第一馈线509与电路板60的第二馈线601电连接,驱动电路70贴合在电路板60上并与电路板60电连接。
[0063]
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结构的第一馈线509与电路板60的第二馈线601电连接,从而实现供电与信号传输。电路板60中包括多条第二馈线601,图4中的用省略号来表示其余第二馈线601。
[0064]
应当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地展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图1-4中用不同的纹路来表示不同的结构,以清楚的区分不同的结构。
[0065]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0066]
1、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天线结构的第二电极502与触控结构的发送电极501位于同一膜层,相对于单独设置天线结构而言,简化了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可有效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发展。同时,简化了显示面板的生产工艺,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
[0067]
2、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位于发光器件膜层中的阴极层308靠近天线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吸波结构404,吸波结构404用于减少天线结构的电磁波进入到阴极层308。吸波结构404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磁损耗,因此,可以使得电磁破在吸波结构404的内部导通形成回路,减少了电磁波进入到阴极层308的量,从而减弱了阴极层308对天线结构的电磁屏蔽,减小了阴极层308因涡流效应和集肤效应,导致阴极层308温度升高的程度,从而保障了天线结构和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
[0068]
3、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极508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一投影区域与第二电极502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二投影区域重叠,吸波结构404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三投影区域覆盖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二投影区域,即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吸波结构404完全遮盖第一电极508与第二电极502,以保障天线结构的电磁破在吸波结构404的内部导通形成回路,减少了电磁波进入到阴极层308的量,进而保障了天线结构和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同时,第三投影区域的边界线与位于显示面板中的出光区的边界线相重叠避免吸波结构404对位于相邻两个像素定义结构301之间的出光区的遮挡,保障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0069]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70]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
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71]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7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73]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