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开关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38730发布日期:2022-05-07 14:01阅读:61来源:国知局
射频开关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射频开关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关于一种射频开关连接器,尤指一种安全可靠的射频开关连接器。


背景技术:

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9948178u号公开了一种射频开关连接器,其包括外部壳体、内部绝缘件、弹性端子及固定端子。内部绝缘件包括本体部及自所述本体部的顶面向上延伸形成的筒状部,本体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凹设形成供弹性端子插设组装的第一收容腔,固定端子一体成型于本体部并具有板状接触部及延伸出第二端面的焊脚。弹性端子包括基板部、自基板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弹性接触臂、自基板部向前延伸形成的位于弹性接触臂的横向两侧的突片及自基板部延伸形成的焊接部,第一收容腔包括第一收容槽及位于第一收容槽的横向两侧且与第一收容槽连通的一对第二收容槽。当弹性端子装设于第一收容腔后,弹性接触臂收容于第一收容槽,一对突片分别插设于第二收容槽。然而,由于自基板部延伸形成的突片比较窄小,导致组装弹性端子时,窄小的突片容易向下刺破本体部而自本体部的底部穿出,导致该射频开关连接器的损坏。此外,该射频开关连接器中,外部壳体设有位于本体部底部的焊板部,该焊板部在上下方向上靠近突片,而突片刺破本体部的底部还会导致突片与焊板部短接起火。
3.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射频开关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开关连接器,其改良的弹性端子组装时不会损坏绝缘件。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频开关连接器,包括外部壳体、内部绝缘件及收容于所述内部绝缘件的常态下彼此接触的弹性端子与固定端子,所述内部绝缘件包括本体部及自所述本体部的顶面向上延伸形成的筒状部,所述本体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第二端面方向凹设形成第一收容腔,所述筒状部的顶面设有连通至所述第一收容腔的插入孔,所述弹性端子包括插设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的基板部、自所述基板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插入孔的弹性接触臂、自所述基板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一对隔设于所述弹性接触臂的横向两侧的突片及自所述基板部的后端延伸出所述本体部的焊接部,所述第一收容腔包括第一收容槽及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横向两侧的与所述第一收容槽连通的一对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在上下方向上靠近所述本体部的底部,所述弹性接触臂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一对所述突片分别插设于一对所述第二收容槽内,一对所述突片在横向方向上侧向向内延伸形成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的拓宽片,所述弹性接触臂具有与所述基板部相连的起始端,所述弹性接触臂的横向宽度自所述起始端向前逐渐减小,所述拓宽片位于所述起始端的前方,所述拓宽片的自由端在横向方向上向内超出起始端的外侧。
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接触臂的宽度自所述起始端向前逐渐缩小以形成位于所述弹
性接触臂的横向两侧的向内倾斜的斜边,从上向下看,所述拓宽片的自由端与所述斜边不重叠,所述弹性接触臂于靠近所述起始端处设有贯穿槽。
7.进一步的,所述基板部的一对横向方向上的侧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侧部的下表面向上冲设形成向上突伸出所述侧部的上表面的凸包部,所述凸包部的前端形成引导凸部。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本体部的板状基体及自所述板状基体延伸出所述本体部的焊脚部,所述弹性接触臂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端子的板状基体下方且与所述板状基体常态下接触的接触部及暴露于所述插入孔的抵压部。
9.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部的第二端面向所述第一端面方向凹设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相连通的第二收容腔,所述板状基体插设于所述第二收容腔。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收容腔包括第三收容槽及位于所述第三收容槽的横向两侧的与所述第三收容槽连通的一对第四收容槽,一对所述第四收容槽位于所述第三收容槽的上侧。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容槽与一对所述第二收容槽构成的第一收容腔大致呈“凸”字形,所述第三收容槽与一对所述第四收容槽构成的第二收容腔大致呈反向的“凸”字形。
12.进一步的,所述板状基体的自由端的上表面向下表面冲设形成的凸点部,所述接触部常态下与所述凸点部接触,所述板状基体的横向两侧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冲设形成一对圆弧状凸起,一对所述凸起卡固于一对所述第四收容槽,一对所述凸起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凸点部的两侧且所述凸起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凸点部错位。
13.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端子的焊接部为自所述基板部向下反折形成的板状体,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基板部之间连接有第一竖直部,所述固定端子的焊脚部为自所述板状基体向下反折形成的板状体,所述焊脚部与所述板状基体之间连接第二竖直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焊脚部相向延伸,当所述弹性端子插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后,所述第一竖直部限位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底部,当所述固定端子插设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后,所述第二竖直部限位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焊脚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底部。
14.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部大致呈矩形,所述本体部还包括相对的第三端面与第四端面,所述外部壳体包括环设于所述筒状部外侧的筒体、与所述筒体相连的位于所述本体部的顶面的基板、自所述基板向下延伸形成的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三端面与第四端面的一对侧板及自一对所述侧板分别向内弯折形成的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底部的焊板部,所述焊板部在上下方向上邻近所述突片。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突片较窄,容易刺破绝缘件,本发明射频开关连接器的弹性端子的突片侧向内内延伸形成位于第二收容槽内的拓宽片,通过设置拓宽片,当组装所述弹性端子时,所述突片不会刺破绝缘件,从而保证射频开关连接器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射频开关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17.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18.图3是本发明射频开关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19.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20.图5是本发明射频开关连接器的弹性端子的俯视图。
21.图6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22.图7是图1沿b-b线的剖视图。
2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图1至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射频开关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射频开关连接器100包括外部壳体1、内部绝缘件2及收容于所述内部绝缘件2的弹性端子3与固定端子4。
25.所述内部绝缘件2由塑胶材质制成,包括本体部21及自所述本体部21的顶面210向上延伸形成的筒状部22。所述本体部21大致呈矩形,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211与第二端面212及相对的第三端面213与第四端面214。所述第一端面211向所述第二端面212方向凹设形成第一收容腔23,所述弹性端子2自所述第一端面212向内插设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腔23。所述第二端面212向所述第一端面211方向凹设形成于所述第一收容腔23连通的第二收容腔24,所述固定端子4自所述第二端面212向内插设于安装于所述第二收容腔24。
26.所述筒状部22的顶面220凹设有连通至所述第一收容腔23的插入孔221,所述弹性端子3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腔23内的大致呈矩形的基板部31、自所述基板部31的前端向前并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插入孔221的弹性接触臂32、自所述基板部31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一对突片33及自所述基板部31的后端延伸出所述本体部21的焊接部34。一对所述突片33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接触臂32的横向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弹性接触部32隔开设置。
27.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收容腔23包括第一收容槽231及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31的横向两侧的与所述第一收容槽231连通的一对第二收容槽232,所述第二收容槽232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31的下侧,所述第二收容槽232在上下方向上靠近所述本体部21的底部。所述弹性接触臂32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31内,一对所述突片33分别收容于一对所述第二收容槽232内。本发明中,一对突片33相较比较窄,为了防止弹性端子3装入第一收容腔23过程中所述较窄的所述突片33刺破所述本体部21的底部,导致内部绝缘件2的损坏,一对所述突片33在横向方向上侧向向内延伸形成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232内的拓宽片35,所述拓宽片35拓展了突片33的横向尺寸,从而避免所述突片33向下刺破所述本体部21的底部。
28.本发明中,所述弹性接触臂32具有与所述基板部31相连的起始端30,所述弹性接触臂32的横向宽度自所述起始端30向前逐渐减小,如此,可使得所述弹性接触臂32具有可靠的连接强度。所述拓宽片35位于所述起始端30的前方而与所述起始端30间隔设置,所述拓宽片35的自由端在横向方向上向内超出所述起始端30的外侧301,如此,所述拓宽片35在延伸方向上可以充分利用横向方向上的空间。
29.具体而言,所述弹性接触臂32包括自所述基板部31的前端向前并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段部321及自所述第一段部321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段部322,所述第一段部321具有与所述基板部31相连的所述起始端30,所述第一段部321的宽度自所述起始端30向前逐渐减小以形成位于所述第一段部321的横向两侧的内向倾斜的斜边3211。从上向下看,所
述拓宽片35的自由端与所述斜边3211不重叠。所述第一段部321大致呈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段部322大致呈矩形结构,所述第二段部322的横向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段部321的横向宽度,所述第一段部321与所述第二段部322的侧边为平滑过渡。所述第一段部321的中部设有贯穿槽3212,通过在所述弹性接触臂32于靠近所述起始端30处设置所述贯穿槽3212,可使所述弹性接触臂32具有较佳的弹性性能。
30.所述基板部31的一对横向方向上的侧部311分别收容于一对所述第二收容槽232,所述侧部311的下表面向上冲设形成向上突伸出所述侧部311的上表面的凸包部312,所述凸包部312大致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凸包部312的前端形成引导凸部3121,当组装所述弹性端子3时,所述引导凸部3121用于引导进入所述第二收容槽232,而所述凸包部312最终在上下方向上卡固所述第二收容槽232内。
31.所述固定端子4包括插设固持于所述本体部21的第二收容腔24内的板状基体41及自所述板状基体41延伸出所述本体部21的焊脚部42,所述弹性接触臂32的所述第二段部322包括设置于所述板状基体41下方且与所述板状基体41常态下接触的接触部3221及暴露于所述插入孔221内的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对接端子(未图示)抵压的抵压部3222。
32.具体而言,所述第二收容腔24包括第三收容槽241及位于所述第三收容槽241的横向两侧的与所述第三收容槽241连通的一对第四收容槽242,一对所述第四收容槽242位于所述第三收容槽241的上侧。所述板状基体41插设固持于所述第四收容槽242,所述板状基体41的自由端的上表面向下表面冲设形成凸点部411,所述弹性接触臂32的接触部3211常态下与所述凸点部411接触。所述板状基体41的横向两侧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冲设形成一对圆弧状凸起412,一对所述凸起412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凸点部411的两侧且所述凸起412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凸点部411错位,一对所述凸起412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卡固于一对所述第四收容槽242内。此外,圆弧状的所述凸起412还可提供所述板状基体41装入所述第四收容槽242引导之用。
33.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收容槽231与所述第二收容槽232构成的第一收容腔23大致呈“凸”字形,所述第三收容槽241与所述第四收容槽242构成的第二收容腔24大致呈反向的“凸”字形,通过将横向宽度较大的第二收容槽232与第四收容槽242分别设置于第一端面211与第二端面212的上下两侧,可有效避免将宽度较大的槽均设置于本体部21的下侧而造成本体部21下侧的强度被过度削弱,避免弹性端子3与固定端子4焊接时的热量导致的本体部21的翘曲变形。
34.所述弹性端子3的焊接部34为自所述基板部31向下反折形成的板状体,所述焊接部34与所述基板部31之间连接有第一竖直部36,所述固定端子4的焊脚部42为自所述板状基体41向下反折形成的板状体,所述焊脚部42与所述板状基体41之间连接有第二竖直部43,所述焊接部34与所述焊脚部42相向延伸。当所述弹性端子3插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23后,所述第一竖直部36限位于所述第一端面211而所述焊接部34位于所述本体部21的底部。当所述固定端子4插设于所述第二收容腔24后,所述第二竖直部43限位于所述第二端面212而所述焊脚部42位于所述本体部21的底部。
35.所述外部壳体1包括环设于所述筒状部22的外部的筒体11、与所述筒体11相连的位于所述本体部21的顶面210的基板12、自所述基板12向下延伸形成的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三端面213与所述第四端面214的一对侧板13及自一对所述侧板13分别向内弯折形成的位
于所述本体部21的底部的焊板部14,所述焊板部14在上下方向上邻近所述突片33。由于所述突片33向内侧向延伸形成所述拓宽片35,使得所述突片33不会向下刺破所述本体部21,避免所述突片33与所述焊板部14之间短接起火。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