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制程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3903348发布日期:2021-02-09 14:15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制程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0001]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制程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因高对比度,可视角度广以及响应速度快可柔性等特点有望取缔液晶成为下一代显示器主流选择。
[0003]
目前的大尺寸oled面板的触控方式一般采用外挂式,也就是将触控传感器设置在液晶层的外侧,此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外挂式的方式导致制造显示面板的成本相对较高,且厚度较厚,而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容易导致显示面板在弯折过程中,显示面板中膜层容易分离。
[0004]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显示面板中膜层分离的显示面板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制程方法和显示装置,能够避免面板脱落的问题。
[000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7]
第一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0008]
第一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透明电极;
[0009]
薄膜晶体管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远离第一基板的一面;
[0010]
发光功能层,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
[0011]
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
[0012]
第二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
[0013]
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设有间隙。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多边形走线,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多边形走线,所述第一多边形走线与所述第二多边形走线相交处形成电容节点。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之间,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间隙。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缓冲层、半导体层、层间介质层、绝缘层、金属层以及源漏极层,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在第一触控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且覆盖所述遮光层,所述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所述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
第一基板的一面,所述层间介质层设置在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且覆盖所述半导体层、绝缘层和金属层,所述源漏极层设置在所述层间介质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所述源漏极层通过接触孔与半导体层连接。
[001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钝化层、像素层、阳极层、像素定义层、有机发光层以及阴极层,所述钝化层设置在所述层间介质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且覆盖所述源漏极层,所述像素层设置在所述钝化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所述阳极层设置在所述像素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所述阳极层与所述源漏极层连接,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在所述钝化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所述像素定义层与像素层交错设置,且部分覆盖所述阳极层,所述有机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与阳极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所述阴极层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阴极层采用的材料为铝。
[0021]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程方法,包括:
[0022]
提供一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0023]
在所述第一面设置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透明电极;
[0024]
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远离第一基板的一面设置薄膜晶体管层;
[0025]
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设置发光功能层;
[0026]
在所述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设置封装层;
[0027]
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设置第二基板。
[0028]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以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0029]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一触控电极、薄膜晶体管层、发光功能层、封装层、第二触控电极,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透明电极,薄膜晶体管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远离第一基板的一面,发光功能层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第二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基板的第一面增加透明电极,以及在封装上制作触控电极,形成incell触控显示面板,这样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厚度,这样在弯折时能够避免显示面板中膜层发生分离。
附图说明
[003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制程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5]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制程方法和显示装置,以下对显示面板做详细介绍。
[0039]
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1、第一触控电极12、薄膜晶体管层13、发光功能层14、封装层15、第二触控电极16,第二基板17,第一基板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11a和第二面11b,第一触控电极12设置在所述第一面11a,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为透明电极,薄膜晶体管层13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一面,发光功能层14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层13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封装层15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14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第二触控电极16设置在所述封装层15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第二基板17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6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
[004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面11a为第一基板11的上表面,第二面11b为第一基板11的下表面。当然第一面11a也可以为第一基板11的下表面,第二面11b也可以为第一基板11的上表面。另外的,第一基板11为玻璃基板。
[004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触控电极12位于显示面板10的底部,第二触控电极16位于显示面板10的上部,通过第一触控电极12和第二触控电极16形成自电容触控方式,因此,不需要在第二基板17的外侧增加外挂式的触控传感器,这种方式能够缩小显示面板10的整体厚度,在弯折时能够避免显示面板10中膜层发生分离,本申请能够形成incell触控显示面板10面板,在每一帧显示的blank区进行触控扫描,这样既保证了触控精度又可以保证显示亮度不受影响。
[0042]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6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0043]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走线方式为自电容触控方式,采用metal mesh的走线方式,通常是在两层导电材料涂层上蚀刻出不同的导电线路模块,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触控电极12和第二触控。第一触控和第二触控蚀刻的图形相互垂直,蚀刻的图形可以是菱形。又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2和第二触控电极16架构在不同层,其相交处形成一电容节点。在工作时,第一触控电极12可以当成驱动线,第二触控电极16当成是侦测线。当电流经过驱动线中的一条走线时,如果外界有电容变化的信号,那么就会引起另一方向电极走线上电容节点的变化。侦测电容值的变化可以通过与之相连的回路测量得到,
再经由控制器转为数字讯号让计算机做运算处理取得位置,进而达到定位的目的。采用metal mesh的走线方式,自电容触控传感模块能够实现低电阻、高透过率、高稳定性,并且metal mesh的走线方式其膜层更薄,能使自电容触控传感模块具有弯折性,适应柔性面板的发展需求。
[0044]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6均设有间隙19。
[0045]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多边形走线,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6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多边形走线,所述第一多边形走线与所述第二多边形走线相交处形成电容节点。
[0046]
需要说明的是,当受到手指等导体触摸时,触摸位置的第一触控电极12和第二触控电极16与手指电容耦合后分别与地形成电容的两极,其触控位置的坐标主要是通过交替的扫描第一触控电极12和第二触控电极16,例如,可先扫描完成第一触控电极12,然后再逐一扫描第二触控电极16。
[0047]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为沿x轴延伸的方向,第二方向为沿y轴延伸的方向。当然第一方向也可以为沿y轴延伸的方向,第二方向为沿x轴延伸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不作说明的情况下,默认第一方向为沿x轴延伸的方向,第二方向为沿y轴延伸的方向。
[0048]
本申请采用自电容触控传感模块还可以缩短扫描周期,加快扫描速度,提高触控传感效率。
[0049]
其中,还包括遮光层18,所述遮光层18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13之间,所述遮光层18覆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的间隙19。
[0050]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缓冲层131、半导体层132、层间介质层133、绝缘层134、金属层135以及源漏极层136,所述缓冲层131设置在所述在第一触控电极12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且覆盖所述遮光层18,所述半导体层132设置在所述缓冲层131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所述绝缘层134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132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所述金属层135设置在所述绝缘层134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所述层间介质层133设置在所述缓冲层131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且覆盖所述半导体层132、绝缘层134和金属层135,所述源漏极层136设置在所述层间介质层133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所述源漏极层136通过接触孔与半导体层132连接。
[0051]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半导体层132采用的材料为透明金属氧化物,具体地,可以为铟镓锌氧化物(igzo)、铟锌锡氧化物(izto)、铟镓锌锡氧化物(igzto)、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铟铝锌氧化物(iazo)、铟镓锡氧化物(igto)或锑锡氧化物(ato)中的任一种。以上材料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并且厚度较小,不会影响显示面板10的整体厚度。同时,还可以减少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及紫外、红外光。半导体层132的厚度为至具体地,半导体层132的厚度为具体地,半导体层132的厚度为或
[0052]
其中,绝缘层134可以为单层或多层结构,绝缘层134采用的材料为硅氧化合物、硅氮化合物或以上材料的组合。例如在绝缘层134多层结构中,可以采用一层硅氧化合物与一层硅氮化合物的多层结构。
[0053]
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14包括钝化层141、像素层142、阳极层143、像素定义层144、有机发光层145以及阴极层146,所述钝化层141设置在所述层间介质层133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且覆盖所述源漏极层136,所述像素层142设置在所述钝化层141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所述阳极层143设置在所述像素层142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所述阳极层143与所述源漏极层136连接,所述像素定义层144设置在所述钝化层141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所述像素定义层144与像素层142交错设置,且部分覆盖所述阳极层143,所述有机发光层145设置在所述像素定义层144与阳极层143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所述阴极层146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层145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
[0054]
需要说明的是,钝化层141可以为单层或多层结构,钝化层141采用的材料为硅氧化合物、硅氮化合物或以上材料的组合。例如在钝化层141多层结构中,可以采用一层硅氧化合物与一层硅氮化合物的多层结构。
[0055]
另外的,钝化层141可以设有凹槽,像素层142设置在凹槽内,这样可以减少像素层142的厚度,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0的整体厚度。另外额,设置在凹槽内的像素层142的上表面与敦化层的上表面平齐。
[0056]
其中,所述阴极层146采用的材料为铝。
[0057]
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1、第一触控电极12、薄膜晶体管层13、发光功能层14、封装层15、第二触控电极16,第二基板17,第一基板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11a和第二面11b,第一触控电极12设置在所述第一面11a,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为透明电极,薄膜晶体管层13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一面,发光功能层14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层13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封装层15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14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第二触控电极16设置在所述封装层15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第二基板17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6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面。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基板11的第一面11a增加透明电极,以及在封装上制作触控电极,形成incell触控显示面板10,这样降低了显示面板10的厚度,这样在弯折时能够避免显示面板10中膜层发生分离。
[0058]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制程方法流程示意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制程方法,包括步骤:
[0059]
201、提供一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0060]
202、在所述第一面设置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透明电极。
[0061]
203、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远离第一基板的一面设置薄膜晶体管层。
[0062]
204、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设置发光功能层。
[0063]
205、在所述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设置封装层。
[0064]
需要说明的是,封装层为sio或者sio/sin结合。
[0065]
206、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设置第二基板。
[0066]
由于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制程方法,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显示面板的底部,第二触控电极位于显示面板的上部,通过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形成自电容触控方式,因此,不需要在第二基板的外侧增加外挂式的触控传感器,这种方式能够缩小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在弯折时能够避免显示面板中膜层发生分离,本申请能够形成incell触控显示面板面板,在每一帧显示的blank区进行触控扫描,这样既保证了触控精度又可以保证显示亮度不受影响。
[0067]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100包括以上所述的显示面板10和封装结构20,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其他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封装结构20和其他装置及其装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相关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上述实施例中对显示面板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显示面板不做过多赘述。
[0068]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基板的第一面增加透明电极,以及在封装上制作触控电极,形成incell触控显示面板,这样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厚度,这样在弯折时能够避免显示面板中膜层发生分离。
[0069]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程方法和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