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9236发布日期:2020-08-25 19:2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多相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相变压器。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单相共封装电感变压器,包括外壳、磁体组件、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电感线圈。外壳具有放置空间,放置空间又被挡壁分隔为电感空间和变压空间;磁体组件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对设置在电感空间内,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相对设置在变压空间内。电感线圈位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之间形成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初级线圈卷绕在第一磁柱上,次级线圈卷绕在第二磁柱上,电感线圈与初级线圈串联。

现有的该种单相共封装电感变压器存在的问题是,该种单相共封装电感变压器的内部布置方式使其体积较大,三个或多个单相共封装电感变压器组合使用时,占用空间大且安装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且便于安装的多相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相变压器包括外壳和电感变压单元,电感变压单元包括磁体组件、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电感线圈;外壳内形成至少三个放置空间,外壳包括阻隔壁,阻隔壁阻隔于相邻的两个放置空间之间,每个放置空间内设置一个电感变压单元;磁体组件中形成第一线圈放置位和第二线圈放置位,电感线圈设置在第一线圈放置位中,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同心设置在第二线圈放置位中,电感线圈与初级线圈串联。

由上述方案可见,外壳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放置空间,能容纳多相电感变压单元外还能对在多相电感变压单元之间实现屏蔽作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同心设置能进一步减小磁体组件的体积,从而缩小多相变压器的整体体积;在外壳内进行一次性树脂灌封即可对多个放置空间内形成灌封层,保证产品散热性能且提高生产效率。将多相变压器安装到电路时仅需进行一次性定位安装以及接线即可,安装难度降低且效率提高。

进一步的方案是,磁体组件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形成第一线圈放置位;第三磁体与第四磁体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三磁体与第四磁体之间形成第二线圈放置位;第一线圈放置位与第二线圈放置位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电感线圈、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均沿第一方向绕卷延伸。

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磁体组件包括沿第三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五磁体、第六磁体和第七磁体;第五磁体与第六磁体之间形成第一线圈放置位,第六磁体与第七磁体之间形成第二线圈放置位,第一线圈放置位与第二线圈放置位沿第三方向依次设置,电感线圈、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均沿第三方向绕卷延伸。

由上可见,以上两种设置方式均能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相变压器中电感变压单元在放置空间中的布置,第一种设置方式中,由于外壳上放置空间的开口于第一方向上,该设置方式下,在组装多相变压器时,磁体、电感线圈和第二磁体等可逐一安装到放置空间中,安装难度降低;另一种设置方式中,由于电感线圈与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之间共用第六磁体,此设置下能进一步缩小多相变压器的体积,同时能降低感抗而降低损耗。

进一步的方案是,多相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架和第二线圈架;第一线圈架固定在第一线圈放置位中,电感线圈卷绕在第一线圈架上;第二线圈架固定在第二线圈放置位中,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均卷绕在第二线圈架上。

由上可见,第一线圈架和第二线圈架的设置使电感线圈与初级线圈、次级线圈更稳固地设置在磁体组件中,多线变压器结构更稳定。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线圈架中部具有第一通孔,磁体组件具有位于第一线圈放置位中的第一磁柱,第一磁柱插装在第一通孔中,和/或第二线圈架中部具有第二通孔,磁体组件具有位于第二线圈放置位中的第二磁柱,第二磁柱插装在第二通孔中。

由上可见,此设置实现第一线圈架、第二线圈架与磁体组件之间的相互定位。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线圈架上形成第一卡装位,磁体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卡装位中,和/或第二线圈架上形成第二卡装位,磁体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卡装位中。

由上可见,此设置能进一步实现第一线圈架、第二线圈架与磁体组件之间在其他方向上的相互定位,电感变压单元的结构更稳定。

进一步的方案是,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壁、周壁和面盖,放置空间形成于底壁、周壁和面盖之间。

由上可见,可拆卸的面盖便于电感变压单元的安装,由于底壁可拆,底壁可采用导热性能更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在周壁保证屏蔽效果的前提下提升多相变压器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的方案是,面盖的表侧形成引线槽;初级线圈的引出部、次级线圈的引出部和/或电感线圈的引出部位于引线槽中。

由上可见,此设置能有效解决线圈引出部的固定问题。

进一步的方案是,面盖具有过线孔,过线孔连通于放置空间与多相变压器的外部之间;初级线圈的引出部、次级线圈的引出部和/或电感线圈的引出部穿过过线孔。

由上可见,此设置实现过线功能的前提下增大面盖对放置空间的遮挡率,从而对多相变压器产生更好的保护和屏蔽效果。

进一步的方案是,多相变压器包括导电端子,导电端子中具有接线孔,导电端子插装在外壳上;初级线圈的引出端、次级线圈的引出端和/或电感线圈的引出端插装在接线孔。

由上可见,各个线圈的引出端插装到导电端子后,将导电端子插装到外壳上即同时完成线圈引出端的固定以及电连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相变压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相变压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相变压器第一实施例中电感变压单元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相变压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相变压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多相变压器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相变压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相变压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本实施例为三相变压器,本实施例由外壳1、三个电感变压单元2、12个导电端子14以及灌封在外壳1中的灌封层4组成。

外壳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壁12、周壁11和面盖13,底壁12、周壁11和面盖13之间形成容纳三个电感变压单元2的空间100,而周壁11上还具有连接在相对两侧内壁面之间的两个阻隔壁111,两个阻隔壁111将空间100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三个放置空间101,每个放置空间101用于放置一个电感变压单元2。

外壳1为金属外壳,周壁1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底壁12采用铝合金材料或导热系数比铝合金材料更高的金属材料制成。周壁11的外周、内周以及阻隔壁111上均设有沿z轴方向(即第一方向)延伸的截面呈c形的螺栓插槽112,第一螺栓123穿过底壁12的螺栓通孔121锁紧到螺栓插槽112即可实现底壁12和周壁11之间的固定。

面盖13的表侧表面上凸起挡板,相邻的两道挡板之间形成引线槽131,共12道引线槽131布置在面盖13的相对两侧,引线槽131用于对多个线圈的引出部进行引导和固定。面盖13的中部还设有三个过线孔132,每个过线孔132连通于对应的一个放置空间101与多相变压器的外部之间,引线槽131从过线孔132的边缘引出,每个过线孔132与四个引线槽131的延伸始端连通。第二螺栓124穿过面盖13上的螺栓通孔并与c形的螺栓插槽112锁紧即完成面盖13和周壁11之间的固定,且螺栓插槽112延伸于周壁11在z轴方向上的相对两端之间,第一螺栓123和第二螺栓124与阻隔壁111上的同一个螺栓插孔112锁紧配合。

结合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相变压器第一实施例中电感变压单元的结构分解图。电感变压单元2由磁体组件20、电感线圈31、初级线圈32、次级线圈33、第一线圈架25和第二线圈架26组成。磁体组件20包括结构相似的第一磁体21、第二磁体22、第三磁体23和第四磁体24。第一磁体21包括第一基板211、从第一基板211的中央沿z轴正向凸起的第一半磁柱212和从第一基板211的外周沿z轴正向凸起的两道第一磁壁213,两道第一磁壁213和第一半磁柱212之间形成环绕状的第一位置210。同理地,第二磁体22包括第二基板221、第二半磁柱222和两道第二磁壁223,两道第二磁壁223和第二半磁柱222之间形成环绕状的第二位置220;第三磁体23包括第三基板231、第三半磁柱232和两道第三磁壁233,两道第三磁壁233和第三半磁柱232之间形成环绕状的第三位置230;第四磁体24包括第四基板241、第四半磁柱242和两道第四磁壁243,两道第四磁壁243和第四半磁柱242之间形成环绕状的第四位置240。

第一磁体21和第二磁体22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磁壁213和第二磁壁223对接,第一半磁柱212和第二半磁柱222对接成为第一磁柱,第一位置210和第二位置220对称形成位于第一基板211与第二基板221之间的第一线圈放置位201。

第三磁体23和第四磁体24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三磁壁233和第四磁壁243对接,第三半磁柱232和第四半磁柱242对接成为第二磁柱,第三位置230和第四位置240对称形成位于第三基板231与第四基板241之间的第二线圈放置位202。第一线圈放置位201与第二线圈放置位202沿x轴负向(即第二方向)依次设置。

第一线圈架25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筒部251和分别从第一筒部251的轴向两端向外周伸出的两个第一挡圈252,第一筒部251的中部形成第一通孔250,第一挡圈252在第一通孔250的相对两侧均凸起有第一凸起部253,两侧的第一凸起部253之间形成第一卡装位254。

第二线圈架26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二筒部261和分别从第二筒部261的轴向两端向外周伸出的两个第二挡圈262,第二筒部261的中部形成第二通孔260,第二挡圈262在第二通孔260的相对两侧均凸起有第二凸起部263,两侧的第二凸起部263之间形成第二卡装位264。第二挡圈262还设置有沿z轴方向贯通的引线孔265。

电感线圈31沿z轴方向卷绕在第一筒部251外周并限制在两个第一挡圈252之间,第一线圈架25固定在第一线圈放置位201中,第一半磁柱212和第二半磁柱222组成的第一磁柱穿插在第一通孔250中,第一基板211和第二基板221各限制在对应侧的第一卡装位254中。

初级线圈32、次级线圈33均沿z轴方向卷绕在第二筒部261外周并限制在两个第二挡圈262之间,且初级线圈32位于次级线圈33的外周,初级线圈32与电感线圈31串联,初级线圈32、次级线圈33的引出部或引入部可穿过引线孔265作定位。第二线圈架26固定在第二线圈放置位202中,第三半磁柱232和第四半磁柱242组成的第二磁柱穿插在第二通孔260中,第三基板231和第四基板241各限制在对应侧的第二卡装位264中。

参见图1,电感线圈31、初级线圈32和次级线圈33的引出部30均从过线孔132引出并沿引线槽131布置,最终引出部30的引出端301与导电端子14固定连接。导电端子14包括插装部141、电连接部142和接线部142,接线部143上设置有接线孔144,插装部141固定插装在面盖13的表侧,电连接部142背向面盖13伸出,引出端301插装在接线孔144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相变压器中,外壳1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放置空间101,能容纳多相电感变压单元2外还能对在多相电感变压单元2之间实现屏蔽作用;初级线圈32和次级线圈33同心绕卷能进一步减小磁体组件20的体积,从而缩小多相变压器的整体体积;在外壳1内进行一次性树脂灌封即可对多个放置空间内形成灌封层4,保证产品散热性能且提高生产效率。将多相变压器安装到电路时仅需进行一次性定位安装以及接线即可,安装难度降低且效率提高。

多相变压器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相变压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本实施例中,由于安装连接需求,次级线圈的引出部621需延长外伸,面盖53对外壳内的空间500半封挡,周壁51和面盖53之间形成开口501,串联的电感线圈与初级线圈所对应的两个引出部624以及次级线圈对应的引出部621均从开口501引出外壳外,引出部624沿面盖53上的引线槽623固定,且最终与固定在面盖53上的导电端子622连接,而自由外伸的引出部621的延伸末端则插装在导电端子625中。

多相变压器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相变压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与以上两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电感变压单元8的磁体组件80包括沿x轴负向(第三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五磁体81、第六磁体82和第七磁体83,第五磁体81与第六磁体82之间形成第一线圈放置位801,第六磁体82与第七磁体83之间形成第二线圈放置位802,第一线圈放置位801与第二线圈放置位802沿x轴负向依次设置。

第五磁体81上具有沿x轴负向伸出的第一磁柱811,第一线圈架84沿x轴方向延伸,第一线圈架84置于第一线圈放置位801中,第一磁柱811沿x轴方向插装在第一线圈架84中,电感线圈91沿x轴方向卷绕在第一线圈架84上。

第六磁体82具有沿x轴负向伸出的第一半磁柱821,第七磁体83上具有沿x轴正向伸出的第二半磁柱831,第一半磁柱821和第二半磁柱831相对拼接成为第二磁柱,第二线圈架85沿x轴方向延伸,第二线圈架85置于第二线圈放置位802中,第一半磁柱821和第二半磁柱831分别沿x轴负向和x轴正向插装在第二线圈架85中,初级线圈92和次级线圈93均沿x轴方向卷绕在第二线圈架85上,初级线圈92与电感线圈91串联,初级线圈92卷绕在次级线圈93外。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