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电磁屏蔽的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43612发布日期:2020-07-29 02:5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电磁屏蔽的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简易电磁屏蔽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组件包括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公连接器上设置有公接头端子,母连接器上设置有母接头端子,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进行电连接时,使公连接器上的公接头端子插装到母连接器上相应的母接头端子内,并使公连接器的壳体与母连接器的壳体固定连接。然而,连接器组件使用过程中会避免的产生电磁能量,为了防止产生电磁干扰并防止电缆发射可能破坏其他系统的电磁能量,通常会在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上分别设置一金属屏蔽壳对上述电磁能量进行屏蔽,并在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上分别设置一与金属屏蔽壳电连接的接地器件,使该金属屏蔽壳能够通过接地器件进行接地处理。

但是,目前的金属屏蔽壳和接地器件的结构设计复杂,导致接地处理比较麻烦,且现有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需要分别单独进行接地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简化接地处理步骤的连接器组件。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座、第一屏蔽壳和第一屏蔽板,第一端子座上设置有第一卡位,第一卡位沿第一连接器的插装方向贯穿第一端子座,第一屏蔽板卡合在第一卡位内,第一屏蔽板的第一端具有第一配合部,第一屏蔽板的第二端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一屏蔽壳套装在第一端子座外并与第一屏蔽板电连接,第一卡位位于第一屏蔽壳内;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端子座、第二屏蔽壳和第二屏蔽板,第一端子座上设置有第二卡位,第二卡位沿插装方向贯穿第二端子座,第二屏蔽板卡合在第二卡位内,第二屏蔽板的第一端具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电连接,第二屏蔽板的第二端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二屏蔽壳套装在第二端子座外并与第二屏蔽板电连接,第二卡位位于第二屏蔽壳内。

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使得第一连接器的结构更加的简单、优化且便于装配,并使得第二连接器的结构更加简单、优化且便于装配,而在第一屏蔽板上设置第一配合部,并使其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配合连接时与第二屏蔽板上的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以实现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之间的电连接,从而使得在对连接器组件进行接地处理时,可仅通过将地线与第一屏蔽板/或第二屏蔽板电连接即可实现整个连接器组件的接地处理,优化连接器组件的接地处理步骤,连接器组件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电磁屏蔽。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屏蔽壳包括第一扣合弹性臂,第一扣合弹性臂的延伸末端为摆动自由端,第一端子座上设有第一卡合凸起,第一扣合弹性臂的朝向第一卡合凸起,且第一扣合弹性臂的弹性末端与第一卡合凸起之间具有间隔,和/或第二屏蔽壳包括第二扣合弹性臂,第二扣合弹性臂的延伸末端为摆动自由端,第二端子座上设有第二卡合凸起,第二扣合弹性臂的朝向第二卡合凸起,且第二扣合弹性臂的弹性末端与第二卡合凸起之间具有间隔。

由上可见,以第一屏蔽壳为例,第一扣合弹性臂与第一卡合凸起均用于与第一连接器所安装在的金属外壳配合,第一连接器安装到金属外壳后金属外壳的一部分将被卡合在第一卡合凸起与第一扣合弹性臂的延伸末端之间,此时第一扣合弹性臂与金属外壳接触而实现电连接,完成第一连接器与金属外壳之间安装的同时实现接地屏蔽。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配合部呈平板状设置,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一卡爪组和第二卡爪组,第一卡爪组和第二卡爪组分别位于第一配合部的相对的两侧,且第一卡爪组和第二卡爪组分别与第一配合部抵接。

由上可见,通过对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结构设计以及第一卡爪组、第二卡爪组与第一配合部的相对位置设计,使得第二配合部能够与第一配合部进行快速、可靠的电连接,并保证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接触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卡爪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两个以上的第一卡爪,第一方向垂直于插装方向;第二卡爪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两个以上的第二卡爪,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相间设置。

由上可见,呈相间状态设置的第一卡爪与第二卡爪能够使第二屏蔽板的加工工艺更加简单、方便。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卡位具有第一卡合部,第一屏蔽板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第二卡位具有第三卡合部,第二屏蔽板上设置有第四卡合部,第三卡合部和第四卡合部相互卡合。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卡合部为第三卡爪,第二卡合部为第一卡槽;第二卡合部为第四卡爪,第二卡合部为第二卡槽;第三卡爪的延伸方向和第四卡爪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插装方向。

由上可见,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设置使得第一屏蔽板能够牢固的被固定在第一卡位内,且使得第一屏蔽板与第一端子座的拆装更加方便;同理地,第三卡合部和第四卡合部的设置使得第二屏蔽板能够牢固的被第二卡位内,且使得第二屏蔽板与第二端子座的拆装更加方便。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卡位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一屏蔽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邻接;第二卡位内设置有第三限位部,第二屏蔽板上设置有第四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邻接。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屏蔽壳上设置有第一弹性片,第一弹性片朝向第一屏蔽壳内延伸并与第一屏蔽板抵接;第二屏蔽壳上设置有第二弹性片,第二弹性片朝向第二屏蔽壳内延伸并与第二屏蔽板抵接。

由上可见,第一弹性片能够使得第一屏蔽壳可靠地与第一屏蔽板进行电连接,并能够便于第一屏蔽壳与第一屏蔽板之间进行拆装;第二弹性片能够使得第二屏蔽壳可靠地与第二屏蔽板进行电连接,并能够便于第二屏蔽壳与第二屏蔽板之间进行拆装。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端子座还设置有沿插装方向分布的第五限位部和第一限位槽,第一屏蔽壳上设置有沿插装方向分布的第六限位部和第三弹性片,第六限位部与第五限位部相互卡合,第三弹性片背向第六限位部延伸并朝向第一限位槽内延伸;第二端子座还设置有沿插装方向分布的第二限位槽和第七限位部,第二屏蔽壳上设置有沿插装方向分布的第四弹性片和第八限位部,第八限位部与第七限位部相互卡合,第四弹性片背向第八限位部延伸并朝向第二限位槽内延伸。

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能够防止第一屏蔽壳在插装方向上相对第一端子座滑动,防止第二屏蔽壳在插装方向上相对第二端子座滑动,从而保证第一屏蔽壳与第一端子座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并保证第二屏蔽壳与第二端子座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端子座包括沿插装方向分布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卡扣连接,第一座体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第二端子座包括沿插装方向分布的第三座体和第四座体,第三座体和第四座体卡扣连接,第三座体上设置有第二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

由上可见,将第一端子座设置成分体结构,使得第一端子座的接线更加方便,且便于第一端子座的加工;将第二端子座设置成分体结构,使得第二端子座的接线更加方便,且便于第二端子座的加工。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端子座外,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条形槽;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端子座外,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条形槽。

由上可见,第一连接部用于第一屏蔽板与外部地线进行快速连接,而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一条形槽用于与外部地线电连接或用于绑扎外部线缆;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第二屏蔽板与外部地线进行快速连接,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二条形槽用于与外部地线电连接或用于绑扎外部线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配合连接时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第一连接器101用于安装并与第一外部线缆电连接,第二连接器102用于安装并与第二外部线缆电连接。此外,第一连接器101可与第二连接器102配合连接,从而建立第一外部线缆和第二外部线缆之间的电连接。

结合图2至图4,第一连接器101包括第一端子座1、第一屏蔽壳2和第一屏蔽板3,第一端子座1上设置有第一卡位11,第一卡位11沿第一连接器101的插装方向x贯穿第一端子座1。第一端子座1包括第一座体12和第二座体13,第一座体12和第二座体13沿插装方向x分布,且第一座体12和第二座体13卡扣连接,其中,第一卡位11贯穿第一座体12,并在第一座体12上形成u形槽。第一座体12的前端设置有插槽121,插槽121内设置有多根第一接线端子122,每根第一接线端子122均沿插装方向x延伸并贯穿第一座体12,第一座体12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五卡爪123。

第二座体13的前端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36,多个第一通孔136沿插装方向x贯穿第二座体13,且一根第一接线端子122位于一个第一通孔136内。第二座体13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六卡爪135,第六卡爪135自第二座体13的前端朝向第一座体12伸出,使得第一座体12和第二座体13连接时,第六卡爪135与第五卡爪123相互卡合,从而实现第一座体12和第二座体13之间的快速装配,而通过将第一端子座1设置成分体结构,使得第一接线端子122在与第一外部线缆连接时更加方便。

第一卡位11贯穿第二座体13,并在第二座体13上形成第一阶梯面,使得该第一阶梯面形成第一限位部132。此外,第一卡位11在第二座体13处形成第一卡合部131,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31被设置成第三卡爪,第三卡爪沿插装方向x延伸。

第一屏蔽板3可拆卸地卡合在第一卡位11内,第一屏蔽板3的第一端具有第一配合部31,第一配合部31位于第一座体12的u形槽内,且第一配合部31呈平板状设置。第一屏蔽板3的第二端具有第一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2贯穿第二座体13,并自第二座体13末端伸出第一连接器101外。第一连接部32上设置有第一条形槽321,第一连接部32用于第一屏蔽板3与外部地线进行快速连接,而第一连接部32上的第一条形槽321则可用于与外部地线电连接或用于配合绑扎带将外部线缆绑扎在第一连接部32上。

第一屏蔽板3上还设置有第二卡合部33和第二限位部34,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33为第一卡槽,使得当第一屏蔽板3沿插装方向x的反向插入第一卡位11时,第二座体13上的第三卡爪能够通过第一卡槽扣住第一屏蔽板3,以将第一屏蔽板3固定在第一端子座1上。第二限位部34为一与第一限位部132的第一阶梯面相匹配的第二阶梯面,使得当第一屏蔽板3安装到第一卡位11内后,第一阶梯面可与第二阶梯面邻接,以对第一屏蔽板3进行限位。

此外,第二座体13的相对的两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沿插装方向x分布的第五限位部133和第一限位槽134,第五限位部133位于第二座体13的末端,第一限位槽134位于第六卡爪135和第五限位部133之间。其中,第五限位部133为第一限位卡块。

第一屏蔽壳2套装在第一端子座1上,使得第一卡位11位于第一屏蔽壳2内,第一屏蔽壳2与第一屏蔽板3电连接,具体地,第一屏蔽壳2可通过冲压、模压等加工工艺进行成型。第一屏蔽壳2上设置有第一弹性片21、第六限位部22、第三弹性片23和第一扣合弹性臂24,其中,第一弹性片21正对第一屏蔽板3设置。第一弹性片21朝向第一屏蔽壳2内延伸,且第一弹性片21与第一屏蔽板3抵接,从而使得第一屏蔽壳2通过第一弹性片21与第一屏蔽板3进行电连接。

第一扣合弹性臂24的延伸末端为外翻的摆动自由端,且在插装方向上,第一扣合弹性臂24的延伸末端朝向从第二座体13上伸出的第一卡合凸起137,第一扣合弹性臂24的延伸末端与第一卡合凸起137之间具有间隔,当第一连接器101固定安装到连接器金属外壳上后,第一卡合凸起137位于金属外壳的卡合孔内,金属外壳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扣合弹性臂24与第一卡合凸起137之间,从而使第一连接器101和金属外壳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同时通过第一扣合弹性臂24的末端与金属外壳的接触实现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连接器101的电池屏蔽。

第六限位部22位于第一屏蔽壳2的端部并位于第二座体13的末端处,第六限位部22为第一限位卡槽,当第一屏蔽壳2套装在第一端子座1上时,该第一限位卡槽与第一限位卡块相互卡合,从而在插装方向x的反向上对第一屏蔽壳2进行限位。第三弹性片23位于第一限位槽134处,第三弹性片23背向第六限位部22延伸,即第三弹性片23朝向插装方向x延伸,且第三弹性片23朝向第一限位槽134内延伸,使得第三弹性片23能够与第一限位槽134连接,从而在插装方向x上对第一屏蔽壳2进行限位。

结合图5至图8,第二连接器102包括第二端子座4、第二屏蔽壳5和第二屏蔽板6,第二端子座4上设置有第二卡位41,第二卡位41沿第一连接器101的插装方向x贯穿第二端子座4。具体地,第二端子座4包括第三座体42和第四座体43,第三座体42和第四座体43沿插装方向x分布,且第三座体42和第四座体43卡扣连接,其中,第二卡位41贯穿第三座体42,并在第三座体42上形成u形槽。第三座体42的前端设置有插头421,插头421内设置有多根第二接线端子422,每一根第二接线端子422均沿插装方向x延伸并贯穿第三座体42,第三座体42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贝设置有一个第七卡爪423。

此外,第二连接器102通过第三座体42与第一连接器101的第一座体12配合连接,连接时,第三座体42的插头421插装至第一座体12的插槽121内,而第一接线端子122则插装至第二接线端子422上,从而实现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之间的电连接。

第四座体43的前端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436,多个第二通孔436沿插装方向x贯穿第四座体43,且一根第二接线端子422位于一个第二通孔436内。第四座体43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八卡爪435,第八卡爪435自第四座体43的前端朝向第三座体42伸出,使得第三座体42与第四座体43连接时,第七卡爪423与第八卡爪435相互卡合,从而实现第三座体42和第四座体43之间的快速装配,而通过将第二做自作设置成分体结构,使得第二接线端子422在与第二外部先练连接时更加方便。

第二卡位41贯穿第四座体43,并在第四座体43上形成第三阶梯面,使得该第三阶梯面形成第三限位部432。此外,第二卡位41在第四座体43处形成第三卡合部431,本实施例中,第三卡合部431被设置成第四卡爪,第四卡爪沿插装方向x的反向延伸。

第二屏蔽板6可拆卸地卡合在第二卡位41内,第二屏蔽板6的第一端具有第二配合部61,第二配合部61伸出至第三座体42的前端,使得当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连接时,第二配合部61能够插装至第一连接器101的第一座体12内与第一屏蔽板3的第一配合部31连接,以实现第一屏蔽板3和第二屏蔽板6之间的电连接。具体地,第二配合部61包括第一卡爪组和第二卡爪组,第一卡爪组和第二卡爪组之间形成一个夹紧位,第一卡爪组和第二卡爪组分别位于第一配合部31的相对的两侧,且第一卡爪组与第二卡爪组分别与第一配合部31抵接。其中,第一卡爪组包括两个第一卡爪611,两个第一卡爪611沿第一方向y分布,第一方向y垂直于插装方向x并平行于第一配合部31。第二卡爪组包括三个第二卡爪612,三个第二卡爪612沿第一方向y分布,且在第一方向y上,第一卡爪611与第二卡爪612相间设置,而呈相间状态设置的第一卡爪611和第二卡爪612能够使得第二屏蔽板6的加工工艺更加的简单、方便。

第二屏蔽板6的第二端具有第二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2贯穿第四座体43,并自第四座体43的末端伸出第二连接器102外。第二连接部62上设置有第二条形槽621,第二连接部62用于第二屏蔽板6与外部地线进行快速连接,而第二连接部62上的第二条形槽621可用于与外部地线电连接或用于配合绑扎带将外部线缆绑扎在第二连接部62上。

第二屏蔽板6上还设置有第四卡合部63和第四限位部64,本实施例中,第四卡合部63为第二卡槽,使得当第二屏蔽板6沿插装方向x插入第二卡位41时,第四座体43上的第四卡爪能够通过第二卡槽扣住第二屏蔽板6,以将第二屏蔽板6固定在第二端子座4上。第四限位部64为一与第三限位部432的第三阶梯面相匹配的第四阶梯面,使得昂第二屏蔽板6安装到第二卡位41内后,第三阶梯面可与第四阶梯面邻接,以对第二屏蔽板6进行限位。

此外,第四座体43的相对的两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插装方向的反向x第七限位部433和第二限位槽434,第七限位部433位于第四座体43的末端,第二限位槽434位于第八卡爪435和第七限位部433之间。其中,第七限位部433为第二限位卡块。

第二屏蔽壳5可拆卸地套装在第二端子座4上,使得第二卡位41位于第二屏蔽壳5内,第二屏蔽壳5与第一屏蔽板3电连接,具体地,第二屏蔽壳5可通过冲压、模压等加工工艺进行成型。第二屏蔽壳5上设置有第二弹性片51、第八限位部52、第四弹性片53和第二扣合弹性臂54,其中,第二弹性片51正对第二屏蔽板6设置。第二弹性片51朝向第二屏蔽壳5内延伸,且第二弹性片51与第二屏蔽板6抵接,从而使得第二屏蔽壳5通过第二弹性片51与第二屏蔽板6进行电连接。

参见图6,第二扣合弹性臂54的延伸末端为外翻的摆动自由端,且在插装方向上,第二扣合弹性臂54的延伸末端朝向从第四座体43上伸出的第二卡合凸起437,第二扣合弹性臂54的延伸末端与第二卡合凸起437之间具有间隔,当第二连接器102固定安装到连接器金属外壳上后,第二卡合凸起437位于金属外壳的卡合孔内,金属外壳的一部分位于第二扣合弹性臂54与第二卡合凸起437之间,从而使第二连接器102和金属外壳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同时通过第二扣合弹性臂54的末端与金属外壳的接触实现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二连接器102的电池屏蔽。

结合图5至图8,第八限位部52位于第二屏蔽壳5的端部并位于第四座体43的末端处,第八限位部52为第二限位卡槽,当第二屏蔽壳5套装套第二端子座4上时,该第二限位卡槽与第二限位卡块相互卡合,从而在插装方向x上对第二屏蔽壳5进行限位。第四弹性片53位于第二限位槽434处,第四弹性片53背向第八限位部52延伸,即第四弹性片53沿插装方向x的反向延伸,且第四弹性片53朝向第二限位槽434内延伸,使得第四弹性片53能够与第二限位槽434连接,从而在插装方向x的反向上对第二屏蔽壳5进行限位。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连接器的装配、第二连接器的装配更加的简单、方便,且在第一屏蔽板上设置第一配合部,并使其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配合连接时与第二屏蔽板上的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能够实现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之间的电连接,从而使得在对连接器组件进行接地处理时,可仅通过将地线与第一屏蔽板/或第二屏蔽板电连接即可实现整个连接器组件的接地处理,进而优化了连接器组件的接地处理步骤。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