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4765发布日期:2020-07-24 16:2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器种类繁多,例如oled、lcd、micro-led以及量子点发光等等。以oled显示为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oled)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显示技术。oled显示装置不仅具有十分优异的显示性能,还具有自发光、结构简单、超轻薄、响应速度快、宽视角、低功耗及可实现柔性显示等特性,被誉为“梦幻显示器”,得到了各大显示器厂家的青睐,已成为显示技术领域的主力军。

但是,由于现在的显示器高度集成化,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不易挥发散去,持续累积的热量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使显示器产生的热量尽快散去,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保护结构及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显示器由于高度集成化,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不易挥发散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种显示面板包括面板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背面的散热保护结构,所述散热保护结构包括两层石墨烯层,所述两层石墨烯层之间填充有导热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为泡棉,所述泡棉内嵌有金属弹簧,所述金属弹簧朝向所述石墨烯层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弹簧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金属弹簧呈现均匀阵列排布于所述导热层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弹簧与所述两层石墨烯金属层均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为泡棉,所述泡棉内嵌有螺旋导热管,所述螺旋导热管与所述石墨烯层平行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螺旋导热管内置有散热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热管内壁厚度在0.05~1mm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保护结构还包括导热胶层,所述导热胶层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石墨烯层远离所述导热层的一侧并与所述面板主体背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热胶层厚度在0.01~0.05mm范围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具有以上各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显示面板包括面板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背面的散热保护结构,散热保护结构包括两层石墨烯层,所述两层石墨烯层之间填充有导热层。借助石墨烯的辐射散热特性,将面板主体的热量挥发到中间导热层后,再利用另一面的石墨烯金属层,将热量挥发到显示面板的外部,解决了由于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不易挥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散热保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散热保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的散热保护结构在a—a方向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面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石墨烯金属层

2-导热层

21-金属弹簧

22-导热管

3-导热胶层

4-面板主体

41-阵列基板

42-封装层

43-偏光片

44-芯片电路板

45-触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到的“上”“下”“左”“右”等方向词语,指的是在坐标轴中的相对位置,而不是绝对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到的“上”、“上方”可以理解为相互接触或不接触,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显示器种类繁多且具有优良的显示特性,在追求高分辨率、高存储特性及其他一些显示特性的同时,显示器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高度集成的元器件的显示器的显示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不将这些热量散发出去,热量的持续累积便会影响显示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能够使面板主体的热量尽快散去,避免了持续累积的热量给面板主体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避免热量影响显示面板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显示面板的热量并不仅仅是由于高度集成的元器件发热所带来的,也可以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环境因素。本实用新型仅是解决显示面板的散热问题,至于热量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本实用新型并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包括面板主体和散热保护结构,面板主体包括走线及发光单元,由于内部或外部原因面板主体上会有热量聚集,具体表现为面板主体的温度高于外部环境温度,或者,工作状态的面板主体的温度高于非工作状态的面板主体温度。

而散热保护结构则能够使面板主体上聚集的热量尽快散去,避免了热量的持续累积给面板主体带来的不利影响。热量尽快散去的意思是指,具有该散热保护结构的显示面板的热量比不具有该散热保护结构的显示面板的热量流失的快。

散热保护结构可以位于面板主体的任意一面,散热保护结构与面板主体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两部分结构;可以拆解相互分离,或者不可以拆解分离;在显示面板出货的时候,可以连在一起,也可以不连在一起;在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终端(如手机、电脑等)中,散热保护结构与面板主体可以相互分离,或者不可以相互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面板主体和散热保护结构,面板主体包括显示面和与显示面相背的背面,散热保护结构位于面板主体的背面。一方面不影响面板主体的画面显示,另一方面使面板主体的元器件热量尽快散去,避免元器件、走线过热过烧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散热保护结构可以覆盖面板主体的整个背面,以便使整个面板主体均匀的进行散热。散热保护结构也可以仅覆盖面板主体背面的一部分,以便有针对性的对面板主体热量较高的部位进行散热。

如图1所示,散热保护结构包括两层石墨烯层1,两层石墨烯1之间填充有导热层2。石墨烯层1具有良好的辐射散热特性,借助其中一层石墨烯层1可以将面板主体的热量挥发到中间的导热层2,并借助另一层石墨烯层1的辐射散热特性,将热量挥发到整个显示面板的外部结构中。本实施例中的叠层散热保护结构,延长了面板主体的散热路径,使面板主体的热量更好的挥发到外部,避免热量在面板主体累积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其中,石墨烯层1可以是直接附着到导热层2上,也可以沉积到载体上再与导热层接触,载体可以是玻璃或金属,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自由进行选择,例如载体为金属时,既能保证导热性能还能兼顾结构稳定性,可以使热量快速的在两层石墨烯之间传递,进一步加快热量的挥发。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仅列出了一个石墨烯层1、导热层2、石墨烯层1的叠层结构,实际上该散热保护结构还可以包括多个叠层结构,相邻两层石墨烯之间均包括一层导热层。该叠层结构的数量、石墨烯层和导热层的厚度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在散热速度、显示面板厚度、成本等影响因素中综合考量而确定。

导热层2可以包括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例如金属,能够使热量快速的在两层石墨烯之间传递,进一步加快热量的挥发。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热层为泡棉(图未示),泡棉内嵌有金属弹簧21,金属弹簧朝向所述石墨烯层延伸。导热层的泡棉能够使热量在相邻两层石墨烯层1之间传递,同时能够对面板主体和石墨烯层1起到缓冲保护作用。金属弹簧21进一步起到传递热量的作用,同时利用弹簧的弹性给面板主体以支撑作用,防止应力对面板主体造成的伤害。在泡棉和金属弹簧的共同配合作用下,可以快速的将面板主体的热量传递到器件外部,同时给面板主体缓冲保护作用,整个结构也更加稳定,二者缺一不可。

金属弹簧21可以为多个,多个金属弹簧21均沿石墨烯层1方向延伸,并均匀的阵列排布于导热层2内,能够均匀的传导面板主体各部位的热量,并对面板主体进行保护,避免在使用或生产过程中的应力对面板主体造成的伤害。当然,多个金属弹簧21在导热层2内也可以不均匀排布,可以在易产生热量的面板主体部位或易受到应力伤害的面板主体部位设置较多数量的金属弹簧结构。在不易产生热量的面板主体部位或不易受到应力伤害的面板主体部位设置较少数量的金属弹簧结构。易产生热量的面板主体部位可以指元器件数量多的部位或温度较高的面板主体部位,易受到应力伤害的面板主体部位可以指面板主体的四角部位、边缘部位等。

如图2所述,导热层包括金属弹簧21,金属弹簧21可以为多个,金属弹簧21嵌入在泡棉内并朝石墨烯层1方向延伸。其中,金属弹簧21的两个伸缩端各自与相邻的两个石墨烯层1接触。一方面,金属弹簧21与两端的石墨烯层1接触可以使热量更好的进行传导,另一方面,与两端石墨烯层1接触的金属弹簧结构21更稳定,不易在泡棉内发生异位,同时给面板主体更好的支撑力,保护面板主体不会由于应力而受到伤害。当然,金属弹簧的两个伸缩端也可以不与相邻的石墨烯层接触,或者,金属弹簧的一个伸缩端可以与石墨烯层接触,而另一个伸缩端不与石墨烯层接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金属弹簧21的数量、排布位置、材料、弹簧孔径、厚度,泡棉的厚度、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的,金属弹簧21可以采用导热系数高的银或铜加工而成,导热层2的厚度在0.05~1.0mm,此种设计可以在不明显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的情况下,为面板主体提供支撑保护,同时加快面板主体的散热速度。

本实施例中的导热层包括金属弹簧21和泡棉,金属弹簧21起到支撑保护面板主体的和导热的作用,泡棉起到应力缓冲的作用,有效缓解应力对面板主体、石墨烯层1或螺旋导热管22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金属弹簧21和泡棉结构的相互配合下,一方面可以使面板主体的热量尽快散去,另一方面也起到对面板主体进行支撑保护和缓解应力的作用,有效缓解了面板主体的热量累积而对显示面板的性能及使用寿命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热层2为泡棉,泡棉内嵌有螺旋导热管22,螺旋导热管22与所述石墨烯层1平行设置。螺旋导热管22可以将一个石墨烯层1的热量传导到另一个石墨烯层1,进而挥发到显示面板外部。泡棉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应力对面板主体、石墨烯层1或螺旋导热管22造成损害。螺旋导热管22与所述石墨烯层1平行设置的意思是指,螺旋导热管22所在的平面与石墨烯层1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设置。其中螺旋导热管22的形状可以像图3所示的为方形螺旋状,其边长逐渐增大而向外围延伸,也可以为其他螺旋形状,例如圆形螺旋状,其半径逐渐增大而向外围延伸,当然也可以为不规则螺旋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具体设置。

螺旋导热管22可以均匀的排布于导热层2,即螺旋导热管22的间距保持不变,可以对面板主体的热量进行均匀的传导。螺旋导热管22也可以不均匀的排布于导热层2,例如面板主体聚集热量多的部位的螺旋导热管22密度大于面板主体上聚集热量少的地方,面板主体聚集热量多的部位可以指温度较高的部位。

螺旋导热管22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导热系数高的银或铜。

螺旋导热管22的内部为中空,内部设置有散热液,散热液可以为导热性好的液体,例如水、酒精等。当然散热液也可以为其他液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螺旋导热管22的内径大小、内壁厚度、泡棉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例如螺旋导热管22内壁厚度可以为0.05~1mm,导热层2的厚度在0.05~1.0mm,此种设计可以在不明显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的情况下,加快面板主体的散热速度。

本实施例中的导热层为泡棉,泡棉内嵌有螺旋导热管,螺旋导热管22可以将一个石墨烯层1的热量传导到另一个石墨烯层1,进而挥发到显示面板外部。泡棉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应力对面板主体、石墨烯层1或螺旋导热管22造成损害。在螺旋导热管22和泡棉结构的相互配合下,一方面可以使面板主体的热量尽快散去,另一方面也起到对面板主体、石墨烯层1或螺旋导热管22缓解应力的作用,有效缓解了面板主体的热量累积而对显示面板的性能及使用寿命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保护结构还包括导热胶层3,所述导热胶层3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石墨烯层1远离所述导热层2的一侧并与所述面板主体4背面接触。导热胶层3可以使散热保护结构和面板主体紧密的连在一起,同时还能起到抗静电的作用。导热胶层3可以采用导热性优良的金属氧化物与有机硅氧烷复合而成,当然,导热胶层3还可以采用其他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备而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导热胶层3的厚度也应该与整个显示面板的厚度相适应,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具体地,导热胶层3厚度在0.01~0.05mm范围内,既可以有效的将散热保护结构和面板主体紧密的连在一起,又不影响面板主体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还包括导热胶层3,通过将导热胶层3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石墨烯层1远离所述导热层2的一侧并与所述面板主体4背面接触,有效的将散热保护结构和面板主体紧密的连在一起,又不影响面板主体的散热效果。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面板主体4还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41、封装层42以及偏光片43,散热保护结构的导热胶层3与面板主体4的背面连接。阵列基板41的端部还设置有芯片电路板44,用于邦定电路板对整个显示面板进行信号控制,封装层42的端部还设置有触控电路板45,用于对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种显示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该显示终端包括有以上各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