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多端口以太网板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5079发布日期:2020-08-28 16:5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多端口以太网板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多端口以太网板端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其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连接器现在被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连接器存在很大用途和好处,如:改善生产过程连接器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也简化了批量生产过程;易于维修如果某电子元部件失效,装有连接器时可以快速更换失效元部件;便于升级随着技术进步,装有连接器时可以更新元部件,用新的、更完善的元部件代替旧的;提高设计的灵活性,使用连接器使工程师们在设计和集成新产品时,以及用元部件组成系统时,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针对不同的连接器具有不同的改进空间。

其中,在以太网连接器使用中,需要连接多个端口实现数据传输,现有技术是将多个端口分开设置连接,这样的结构无疑的是要利用较大的连接空间,导致了结构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了一体成型的连接器主体,在连接器主体分别成型多组的上层连接端口和下层连接端口,在连接端口上通过铆压连接了连接端子,实现多端口插接传输数据使用,节省连接空间,提升连接传输空间利用率的双层多端口以太网板端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多端口以太网板端连接器,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器主体,一体成型于连接器主体的若干组上层连接端口,一体成型于连接器主体、位于上层连接端口下方的若干组下层连接端口,所述上层连接端口开设上层插接孔,所述上层插接孔铆压固定有上层连接端子,所述下层连接端口开设下层插接孔,所述下层插接孔铆压固定有下层连接端子。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器主体位于上层连接端口上方一体成型有固定部件。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连接滑块,一体成型于连接滑块中心的连接卡扣。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器主体位于连接滑块两侧一体成型有避空槽。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器主体后侧开设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将上层连接端子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槽将下层连接端子固定。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器主体下表面开设有第一减重腔,所述连接器主体位于第二固定槽上方开设第二减重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器主体下表面一体成型有定位销和悬空台。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上层连接端口并排设置至少三组,每组所述上层连接端口靠近下层连接端口设置插接卡槽。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上层连接端口与下层连接端口均为椭圆、圆形或矩形中的一种设置。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上层连接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一引脚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第一引脚部呈九十度弯折相连,所述第一插接部设置第一封装槽,所述下层连接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插接部和第二引脚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第二引脚部呈九十度弯折相连,所述第二插接部设置第二封装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传统连接器,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体成型的连接器主体,在连接器主体分别成型多组的上层连接端口和下层连接端口,在连接端口上通过铆压连接了连接端子,实现多端口插接传输数据使用,解决了现有连接器连接不稳定,插接空间需求较大等问题,能有效节省连接空间,提升连接传输空间利用率。

采用上下层结构的连接端口,能够方便插接,将多组插接端口集中在一个主体上,节省插接空间。具体是,设置了一体成型的连接器主体,一体成型于连接器主体的若干组上层连接端口,一体成型于连接器主体、位于上层连接端口下方的若干组下层连接端口,上层连接端口开设上层插接孔,上层插接孔铆压固定有上层连接端子,下层连接端口开设下层插接孔,下层插接孔铆压固定有下层连接端子,将连接端子铆压成型在连接端口,保证铆压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连接器插拔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层连接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层连接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连接器主体100、上层连接端口110、上层插接孔111、插接卡槽112、连接端口120、下层插接孔121、上层连接端子130、第一插接部131、第一引脚部132、第一封装槽133、下层连接端子140、第二插接部141、第二引脚部142、第二封装槽143、固定部件150、连接滑块151、连接卡扣152、避空槽153、第一固定槽160、第二固定槽161、第一减重腔162、第二减重腔163、定位销164、悬空台16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双层多端口以太网板端连接器,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器主体100,一体成型于连接器主体100的若干组上层连接端口110,一体成型于连接器主体100、位于上层连接端口110下方的若干组下层连接端口120,所述上层连接端口110开设上层插接孔111,所述上层插接孔111铆压固定有上层连接端子130,所述下层连接端口120开设下层插接孔121,所述下层插接孔121铆压固定有下层连接端子140。

采用上下层结构的连接端口,能够方便插接,将多组插接端口集中在一个主体上,节省插接空间。具体是,设置了一体成型的连接器主体100,一体成型于连接器主体100的若干组上层连接端口110,一体成型于连接器主体100、位于上层连接端口110下方的若干组下层连接端口120,上层连接端口110开设上层插接孔111,上层插接孔111铆压固定有上层连接端子130,下层连接端口120开设下层插接孔121,下层插接孔121铆压固定有下层连接端子140,将连接端子铆压成型在连接端口,保证铆压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连接器插拔的稳定性。

连接器主体100位于上层连接端口110上方一体成型有固定部件150,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部件150包括连接滑块151,一体成型于连接滑块151中心的连接卡扣152,所述连接器主体100位于连接滑块151两侧一体成型有避空槽153,具体是,通过连接滑块151和连接卡扣152的配合,方便连接器主体100的插接使用,在插接后通过连接卡扣152加强插装的固定效果,在插装时通过避空槽153方便避开插接结构,提升插接的稳定性。

连接器主体100后侧开设第一固定槽160和第二固定槽161,所述第一固定槽160将上层连接端子130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槽161将下层连接端子140固定,具体是通过固定槽可将连接端子后端固定,以保证连接端子稳定铆压成型于连接器主体100,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连接器主体100下表面开设有第一减重腔162,所述连接器主体100位于第二固定槽161上方开设第二减重腔163,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器主体100下表面一体成型有定位销164和悬空台165,具体是通过减重腔可减轻连接器整体的重量,同时也节省资源成本,通过定位销164和悬空台165可方便结构的安装和固定效果,保证结构插接的稳定性。

上层连接端口110并排设置至少三组,每组所述上层连接端口110靠近下层连接端口120设置插接卡槽112,下层连接端口120至少设置两组,上层连接端口110与下层连接端口120为依次交错设置,而在插接卡槽112进而保证插接的稳定性和定位插接精度,结构稳定性好。

上层连接端口110与下层连接端口120均为椭圆、圆形或矩形中的一种设置,连接端口形状根据插接结构进行设置,方便连接插接使用,适用范围广。

如图4~图5所示,上层连接端子13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插接部131和第一引脚部132,所述第一插接部131与第一引脚部132呈九十度弯折相连,所述第一插接部131设置第一封装槽133,所述下层连接端子14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插接部141和第二引脚部142,所述第二插接部141与第二引脚部142呈九十度弯折相连,所述第二插接部141设置第二封装槽143,两组的连接端子结构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引脚长度,由于上层结构行程较长,需要延长,作用同样用于连接电路板,实现稳定连接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体成型的连接器主体100,在连接器主体100分别成型多组的上层连接端口110和下层连接端口120,在连接端口上通过铆压连接了连接端子,实现多端口插接传输数据使用,节省连接空间,提升连接传输空间利用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