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叠层片式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3252发布日期:2020-10-13 08:0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新型叠层片式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叠层片式电感器。



背景技术:

片式电感器是适用于表面贴装技术的新一代无引线或短引线微型电子元件,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流,达到减小电路震荡的目的。叠层片式电感器是片式电感器的一种,其采用多层印刷技术和叠层生产工艺制作,具有良好的磁屏蔽性、烧结密度高及机械强度好等优点,此外,叠层片式电感器的尺寸较小,有利于电路的小型化,一体化成型,可靠性高,耐热性及可焊性较好,适用于自动化表面组装生产。

然而,由于传统叠层片式电感器的叠层部分由多个铁氧体膜片堆叠连接而成,在叠层片式电感器的装配过程中,各层铁氧体膜片易产生相对运动,进而使得相邻两层铁氧体膜片之间的连接断开,增加了叠层片式电感器的装配难度,不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装配难度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叠层片式电感器。

一种新型叠层片式电感器,该新型叠层片式电感器包括上盖、下盖及叠片层,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合围形成封闭腔室,所述叠片层收容于所述封闭腔室并分别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连接,所述叠片层包括若干堆叠连接的铁氧体膜片,所述叠片层顶部的所述铁氧体膜片的输入端用于与外部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叠片层底部的所述铁氧体膜片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外部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铁氧体膜片的一端设置有电极,所述电极于所述铁氧体膜片的一面上开设有输入插槽,所述电极于所述铁氧体膜片的另一面上设置有输出插针,相邻的两个所述铁氧体膜片中通过一输出插针插入一输入插槽而电性连接;所述铁氧体膜片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铁氧体膜片一面上的限位子件及设置在所述铁氧体膜片另一面上的限位母件,相邻的两个所述铁氧体膜片通过一限位子件与一限位母件的连接而相互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母件包括开设于所述铁氧体膜片上的避位槽及设置于所述避位槽内的一对弹片,两个所述弹片分别与所述避位槽的内表面相抵接,两个所述弹片的末端之间具有插接空间,所述限位子件插设于所述插接空间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弹片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片为l形结构,所述弹片具有沿所述避位槽深度方向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子件的末端具有挂接部,所述限位子件穿设所述插接空间,且所述挂接部与所述弹片的末端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片与所述铁氧体膜片一体式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铁氧体膜片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横截面呈沙漏状结构,所述铁氧体膜片的另一面上还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呈与所述定位槽配合的葫芦状结构,所述插杆插设于所述定位槽并与所述定位槽的内表面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沿所述定位槽的深度方向的宽度先减小后增大,且所述定位槽于所述定位槽的宽度最小处具有弧形过渡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的内表面设置有耐磨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内表面及所述下盖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耐高温防火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卡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处贴附有绝缘密封条。

上述新型叠层片式电感器,通过限位母件与限位子件连接,实现对各铁氧体膜片的预定位,以利于顺利将一铁氧体膜片的输出插针插入另一铁氧体膜片的输入插槽内,从而实现相邻两个铁氧体膜片的连接,为电流在叠片层内的流动及感应电势的产生提供条件,且一铁氧体膜片通过限位母件与另一铁氧体膜片上的限位子件连接后,铁氧体膜片不易产生晃动,提升了叠片层结构的稳定性,并降低了电感器的装配难度,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新型叠层片式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新型叠层片式电感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新型叠层片式电感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叠层片式电感器10,该新型叠层片式电感器10包括上盖100、下盖200及叠片层300,上盖100与下盖200合围形成封闭腔室400,叠片层300收容于封闭腔室400并分别与上盖100及下盖200连接,叠片层300包括若干堆叠连接的铁氧体膜片310,叠片层300顶部的铁氧体膜片310的输入端用于与外部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叠片层300底部的铁氧体膜片310的输出端用于与外部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铁氧体膜片310的一端设置有电极311,电极311于铁氧体膜片310的一面上开设有输入插槽311a,电极311于铁氧体膜片310的另一面上设置有输出插针311b,相邻的两个铁氧体膜片310中通过一输出插针311b插入一输入插槽311a而电性连接;铁氧体膜片310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组件320,限位组件320包括设置在铁氧体膜片310一面上的限位子件321及设置在铁氧体膜片310另一面上的限位母件322,相邻的两个铁氧体膜片310通过一限位子件321与一限位母件322的连接而相互连接。

上述新型叠层片式电感器10,通过限位母件322与限位子件321连接,实现对各铁氧体膜片310的预定位,以利于顺利将一铁氧体膜片310的输出插针311b插入另一铁氧体膜片310的输入插槽311a内,从而实现相邻两个铁氧体膜片310的连接,为电流在叠片层300内的流动及感应电势的产生提供条件,且一铁氧体膜片310通过限位母件322与另一铁氧体膜片310上的限位子件321连接后,铁氧体膜片310不易产生晃动,提升了叠片层300结构的稳定性,并降低了电感器的装配难度,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上盖100与下盖200共同用于封装叠片层300,在实现对叠片层300保护的同时,可提高电感器的机械强度,以延长电感器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100与下盖200的内表面均为采用注模成型的金属内壳,上盖100与下盖200的外表面分别为包覆在金属内壳上的塑胶层,如此,在提高电感器机械强度的同时,可减小环境元件对电感器的感应电势的影响,从而保证电感器工作的可靠性。一实施例中,上盖100的内表面及下盖200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耐高温防火层。通过分别在上盖100的内表面及下盖200的内表面设置耐高温防火层,可提升上盖100与下盖200的隔热性能,防止电感器在高温环境中电感量下降,以保证电感器的可靠性及使用性能。

一实施例中,上盖100与下盖200卡扣连接。通过使上盖100与下盖200卡扣连接,仅需将叠片层300放置在下盖200上,随后将上盖100的开口与下盖200的开口贴合并扣紧,即实现电感器的组装,大大降低了电感器的组装难度。一实施例中,上盖100与下盖200连接处贴附有绝缘密封条500。通过在上盖100与下盖200连接处贴附绝缘密封条500,可避免环境中的水渍经由上盖100与下盖200连接处的缝隙进入封闭腔室400内,以保持叠片层300的干燥,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并保证叠片层300工作的可靠性。

叠片层300用于在接通电流的条件下发生自感,并产生感应电势,以调节其所在电路的电流大小,减小电路的震荡。具体的,当叠片层300与电感器所在电路接通时,叠片层300将试图阻碍电流通过,并将电路中的电能转化为磁能进行储存;电路断开时,叠片层300将磁能转化为电能,以维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也就是说,电感器具有减小电流震荡的作用。

铁氧体膜片310由铁氧体粉料与有机溶剂及粘合剂制作形成,铁氧体膜片310的介电性能较高,在电路通过高频电流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磁导率,以利于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相邻两个铁氧体膜片310上的电极311电性连接,各铁氧体膜片310可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线圈,换言之,叠片层300可以看做是若干线圈依序连接形成的线圈束,如此,当电感器接入外部电路时,交流电流流经电感器,叠片层300的周围将呈现出随时间变化的磁力线,这些变化的磁力线在叠片层300的两端产生感应电势,亦即,在叠片层300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产生感应电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作用于外加交变电源,从而达到调节电路电流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在铁氧体膜片310的两面上设置输出插针311b及输入插槽311a,当输出插针311b插设于另一铁氧体膜片310上的输入插槽311a时,输出插针311b在输入插槽311a的内表面的约束下始终限制于输入插槽311a内,也就是说,输出插针311b始终与输入插槽311a的内表面相抵接,从而提高了输出插针311b与输入插槽311a连接的稳定性,换言之,提高了叠片层300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了电感器内部件产生松动,以保证电感器性能的可靠性并延长电感器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4,一实施例中,限位母件322包括开设于铁氧体膜片310上的避位槽322a及设置于避位槽322a内的一对弹片322b,两个弹片322b分别与避位槽322a的内表面相抵接,两个弹片322b的末端之间具有插接空间322c,限位子件321插设于插接空间322c并分别与两个弹片322b相抵接。通过在铁氧体膜片310上开设避位槽322a并在避位槽322a内设置一对弹片322b,在叠片层300的组装过程中,仅需将一铁氧体膜片310上的限位子件321插设于插接空间322c,使限位子件321分别与两个弹片322b的末端相抵接,限位子件321在两个弹片322b的共同约束下始终与两个弹片322b保持连接,从而实现了对铁氧体膜片310的定位,并保证了叠片层300结构的稳定性。请进一步参阅图4,一实施例中,弹片322b为l形结构,弹片322b具有沿避位槽322a深度方向延伸的限位部322d,限位子件321的末端具有挂接部321a,限位子件321穿设插接空间322c,且挂接部321a与弹片322b的末端相抵接。优选的,一实施例中,弹片322b与铁氧体膜片310一体式成型。通过将弹片322b设计为l形结构,增大了限位子件321与弹片322b的接触面积,防止因弹片322b对限位子件321的压力过大造成的限位子件321折断问题的发生,以保证铁氧体膜片310定位的可靠性并延长叠片层300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在限位子件321的末端设置挂接部321a,当限位子件321插入插接空间322c后,挂接部321a始终与弹片322b的末端相抵接,限位子件321在弹片322b的约束下不易从插接空间322c内拔出,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相邻铁氧体膜片310连接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5与图6,一实施例中,铁氧体膜片310的一面上开设有定位槽323,定位槽323的横截面呈沙漏状结构,铁氧体膜片310的另一面上设置有插杆324,插杆324呈与定位槽323配合的葫芦状结构,插杆324插设于定位槽323并与定位槽323的内表面相抵接。通过在铁氧体膜片310上开设横截面为沙漏状结构的定位槽323,并将插杆324设计为葫芦状结构,仅需将插杆324插入定位槽323内,插杆324的外表面即与定位槽323的内表面相抵接,且插杆324在定位槽323的内表面的约束下不易从定位槽323内脱落,从而保证了相邻铁氧体膜片310连接的稳定性,铁氧体膜片310的结构相对简单,降低了铁氧体膜片310的加工难度及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实施例中,定位槽323沿定位槽323的深度方向的宽度先减小后增大,且定位槽323于定位槽323的宽度最小处具有弧形过渡部323a。通过在定位槽323的宽度最小处设置弧形过渡部323a,减小了插杆324向定位槽323底部运动时的阻力,亦即,减小了插杆3241与定位槽323内表面之间的相互摩擦,插杆324与定位槽323形变量较小,定位槽323始终可用于约束插杆324的位置,从而保证了铁氧体膜片310定位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槽323的内表面设置有耐磨层。通过在定位槽323的内表面设置耐磨层,可进一步减小插杆324与定位槽323的内表面的磨损量,以使得插杆324插入定位槽323后始终与定位槽323的内表面相抵接,以进一步提升铁氧体膜片310定位作用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