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路牢固的贴片式三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3594发布日期:2021-02-05 16:3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路牢固的贴片式三极管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极管,具体公开了一种线路牢固的贴片式三极管。


背景技术:

[0002]
贴片式三极管,又称贴片三极管,是采用表面贴装的封装形式的三极管结构,其基本作用是放大,它可以把微弱的电信号放大到一定强度。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分别为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
[0003]
现有技术中,贴片式三极管包括绝缘封装体、三个导电引脚以及一个三极管芯片,三极管芯片的底部电极通过锡膏焊接在一导电引脚上,三极管芯片顶部的两个电极分别通过一引线连接另外两个导电引脚。在焊接好三极管芯片之后,进行注塑的过程中,高温流动的塑胶容易导致引线变形,此外,冷却成型的过程中三极管内部的应力同样会作用在引线上,最终导致引线两端的焊接结构松动甚至形成虚接,影响三极管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线路牢固的贴片式三极管,能够有效稳定三极管内引线的位置,从而有效提高引线两端焊接结构的牢固性。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路牢固的贴片式三极管,包括绝缘封装体、载片导电引脚、第一导电引脚、第二导电引脚和三极管芯片,三极管芯片的底部电极与载片导电引脚焊接相连,三极管芯片顶部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有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载片导电引脚上固定有第一绝缘钩和第二绝缘钩;
[0006]
第一导电引脚上固定有第一焊接座,第一焊接座靠近三极管芯片的一侧设有第一容锡槽,第一容锡槽内设有第一焊接块,第一引线穿过第一绝缘钩与第一焊接块焊接相连;
[0007]
第二导电引脚上固定有第二焊接座,第二焊接座靠近三极管芯片的一侧设有第二容锡槽,第二容锡槽内设有第二焊接块,第二引线穿过第二绝缘钩与第二焊接块焊接相连。
[0008]
进一步的,载片导电引脚上固定有限流凸条,限流凸条位于绝缘封装体内。
[0009]
进一步的,第一焊接座和第二焊接座均为导电金属座。
[0010]
进一步的,第一焊接座中设有与第一容锡槽连通的第一插孔,第一引线远离三极管芯片的一端位于第一插孔内。
[0011]
进一步的,第二焊接座中设有与第二容锡槽连通的第二插孔,第二引线远离三极管芯片的一端位于第二插孔内。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路牢固的贴片式三极管,设置有可靠的限位加固结构,针对引线两端的位置进行有效的限位,能够有效稳定三极管内引线的位置,从而有效提高引线两端焊接结构的牢固性,从而确保三极管的性能,此外,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引线通过卡位扣入的方式限位于绝缘钩和容锡槽中,可有效简化生产制作的步骤,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绝缘封装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标记为:绝缘封装体10、载片导电引脚20、第一绝缘钩21、第二绝缘钩22、限流凸条23、第一导电引脚30、第一焊接座31、第一容锡槽32、第一焊接块33、第一插孔34、第二导电引脚40、第二焊接座41、第二容锡槽42、第二焊接块43、第二插孔44、三极管芯片50、第一引线51、第二引线52。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
参考图1、图2。
[001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线路牢固的贴片式三极管,包括绝缘封装体10、载片导电引脚20、第一导电引脚30、第二导电引脚40和三极管芯片50,三极管芯片50的三个电极分别为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通常情况下集电极设置在三极管芯片50的底部,基极和发射极设置在三极管芯片50的顶部,载片导电引脚20间隔设于第一导电引脚30和第二导电引脚40之间,三极管芯片50的底部电极与载片导电引脚20焊接相连,三极管芯片50顶部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有第一引线51和第二引线52,优选地,第一引线51和第二引线52均为铜线,第一引线51和第二引线52与三极管芯片50顶部两个电极之间均为焊接相连,载片导电引脚20上固定有第一绝缘钩21和第二绝缘钩22,第一绝缘钩21和第二绝缘钩22分别位于三极管芯片50的两侧;
[0019]
第一导电引脚30上固定有第一焊接座31,第一焊接座31靠近三极管芯片50的一侧设有第一容锡槽32,第一容锡槽32内设有第一焊接块33,第一引线51穿过第一绝缘钩21与第一焊接块33焊接相连,第一绝缘钩21和第一焊接座31对第一引线51接近两端的位置进行有效的限位,避免后续注塑或使用过程中因第一引线51受外力而发生形变或翘起,从而确保第一引线51两端的焊接结构牢固可靠,且第一绝缘钩21和第一焊接座31中的第一容锡槽32均设置有开口结构,方便第一引线51实现卡位扣入,可有效方便加工,提高加工动作的可靠性;
[0020]
第二导电引脚40上固定有第二焊接座41,第二焊接座41靠近三极管芯片50的一侧设有第二容锡槽42,第二容锡槽42内设有第二焊接块43,第二引线52穿过第二绝缘钩22与第二焊接块43焊接相连,第二绝缘钩22和第二焊接座41对第二引线52接近两端的位置进行有效的限位,避免后续注塑或使用过程中因第二引线52受外力而发生形变或翘起,从而确保第二引线52两端的焊接结构牢固可靠,且第二绝缘钩22和第二焊接座41中的第二容锡槽42均设置有开口结构,方便第二引线52实现卡位扣入,可有效方便加工,提高加工动作的可靠性。
[0021]
在本实施例中,载片导电引脚20上固定有限流凸条23,限流凸条23位于绝缘封装体10内,限流凸条23能够有效避免三极管芯片50底部电极与载片导电引脚20之间的焊锡溢出至绝缘封装体10外而影响整体结构的性能,优选地,限流凸条23远离三极管芯片50一侧的表面与绝缘封装体10的外表面共面。
[00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焊接座31和第二焊接座41均为导电金属座,优选地,第一焊接座31和第二焊接座41均为纯铜座,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焊接结构的导电性能,从而提高三极管整体结构的电气性能。
[002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焊接座31中设有与第一容锡槽32连通的第一插孔34,第一引线51远离三极管芯片50的一端位于第一插孔34内,通过第一插孔34能够有效限制第一引线51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引线51与第一焊接线之间焊接结构的牢固性。
[0024]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二焊接座41中设有与第二容锡槽42连通的第二插孔44,第二引线52远离三极管芯片50的一端位于第二插孔44内,通过第二插孔44能够有效限制第二引线52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二引线52与第二焊接线之间焊接结构的牢固性。
[002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