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断路器及小型断路器用手柄、断路器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2693发布日期:2021-02-05 19:1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小型断路器及小型断路器用手柄、断路器底座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断路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用手柄、小型断路器底座以及由该手柄和断路器底座组成的一种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0002]
小型断路器包括有壳体、手柄、操作机构、触头系统、灭弧系统、热磁脱扣装置等机构。在生产装配过程中,首先先将断路器的弹簧先装入壳体(即断路器底座)上并使弹簧的末端与壳体上的相应结构紧贴,由于弹簧扭转力较大,极其容易弹跳,不便于新操作员装配;即便弹簧装入后,在手柄装入底座后、在产品未铆合前,也存在弹簧脱落,造成产品的无法通闸的情形。或者,在安装时弹簧的位置发生偏移,弹簧安装不到位的情况,需要及时检验出来并进行返修,否则容易造成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0003]
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小型断路器用手柄、断路器底座,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过程中弹簧容易弹跳而不便于装配的问题,简化装配过程、提高装配效率。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用手柄,包括柄体和连接体,连接体的中心设有连接套轴,连接体上还设有与连接套轴等距设置的外挡壁,外挡壁与连接套轴之间形成一用于放置弹簧的环形凹槽,外挡壁一处设有供弹簧的末端伸出的开口槽,开口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弹簧的两个末端配合的固定卡槽,连接套轴的中心设有通孔。
[0006]
上述结构提供环形凹槽用于放置弹簧,并设计开口槽供弹簧的末端伸出,开口槽为开口结构,在弹簧放置如环形凹槽的过程中,不会阻挡弹簧的末端直接从开口槽的开口处卡入到开口槽中,便于一次压装装配。同时,开口槽的两侧槽壁上设置了固定卡槽,固定卡槽作用于弹簧的末端、通过限制弹簧的两个末端的滑动,从而有效防止弹簧在装配过程中发生弹跳从手柄上脱离或发生未知偏离,便于新操作员装配、并降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0007]
上述小型断路器用手柄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手柄开口槽所对应的环形凹槽的槽底表面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最好沿径向分布。加强筋用于压缩该处弹簧的活动空间,其与两处固定卡槽配合,可将弹簧牢固地卡置于该处,放置其弹跳脱离手柄。此外加强筋所在处的部分弹簧被压缩而其余部分仍处于伸展状态,也更有利于弹簧在环形凹槽中的保持稳定。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底座本体上设有一凸轴和以凸轴为中心等距分布的挡壁,凸轴与挡壁之间的环形开槽用于安装手柄,挡壁一处设有供弹簧的末端伸出的开口。作为优选,凸轴与底座本体交界处设有一与凸轴同
轴且靠近的圆台。
[0009]
上述结构中所设环形开槽与上文所述手柄结构适配,手柄与弹簧的组装体只需通过与凸轴插接即可完成安装,安装过程快速、方便,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上述圆台用于将手柄整体抬高、使其与断路器底座间隙配合,减小手柄与断路器底座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
[0010]
为减少手柄转动过程中与断路器底座之间的摩擦,上述断路器底座结构进一步设置如下:开口附近的环形开槽的槽底上设有用于与手柄的端面间隙配合的圆弧小槽,所述圆弧小槽的弧形与手柄的端面的滑动轨迹相适应。一方面得以是转动更方便,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手柄和断路器底座的磨损、延长二者的使用寿命。
[0011]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小型断路器,包括手柄、弹簧和断路器底座,断路器底座上设有一凸轴,所述手柄包括连接套轴和围绕连接套轴设置的外挡壁,弹簧套设于连接套轴与外挡壁之间,连接套轴的中部设有通孔并插接于凸轴上。外挡壁一处设有开口槽,开口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卡槽。断路器底座上设有具有与开口槽相对应开口的挡壁,弹簧的两个末端从开口槽中伸出并分别与一固定卡槽固定配合、再与挡壁的开口侧壁抵接。
[0012]
上述结构中,手柄与弹簧可先一步组装为一体,再以插接方式插入到断路器底座上一步到位,工序少且过程简单,可以有效提高装配效率。且由于手柄上设置了固定卡槽,可以有效防止弹簧弹跳脱落,确保弹簧与手柄之间、断路器底座之间装配关系的稳定。并能够有效保障后续装配过程正常进行,降低返修率并使弹簧长期保持在手柄之内,确保使用安全。
[0013]
为降低摩擦,上述小型断路器的结构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断路器底座上设有与手柄的外挡壁的端面间隙配合的圆弧小槽,所述圆弧小槽的弧形与手柄的外挡壁的端面的滑动轨迹相适应。
[0014]
为使弹簧与断路器底座配合,上述小型断路器的结构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挡壁包括与凸轴间隔设置的凸柱台,所述弹簧的末端与凸柱台的一处侧壁与弹簧的末端抵接。
[0015]
为便于装配和保持弹簧在手柄中的稳定装配,上述小型断路器的结构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外挡壁与连接套轴之间形成一大小与弹簧相适应的环形凹槽,所述弹簧装配于环形凹槽中。所述环形凹槽面朝断路器底座设置。
[0016]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套轴的直径与弹簧内径相适应。通过直径适应,可通过连接套轴与弹簧之间的密切配合关系使弹簧受力后变形稳定,从而进一步防止弹簧弹跳。
[0017]
为保持弹簧于手柄中的稳定,上述小型断路器的结构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开口槽所对应的环形凹槽的槽底表面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最好沿径向分布。
[0018]
为减少摩擦,上述小型断路器的结构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凸轴与断路器底座交界处设有一与凸轴同轴且靠近的圆台,所述手柄的底端与所述圆台无间隙配合。
[00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手柄和手柄扭簧可实现自动化组装,并通过提前组合轻松的将部件装入壳体底座中,装配过程简单、一步到位,并能够有效防止在装配过程中,特别是产品没有铆合在工厂转运过程中弹簧有弹出和脱落的概率,大大降低因此不合格返修的产品,将每极产品中是通过员工手工装配(手柄扭簧和手柄均为一枚,将其安装在壳体底座)的生产时间压缩至约1.84秒,提高装配效率。
[0020]
本实用新型对手柄与断路器底座所做结构改进,可以直接采用自动化安装设备进行安装,助力推动实现自动化,可以节约人员和人工工时,直接节省公司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的整体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的剖面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手柄整体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手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手柄俯视状态示意图。
[0027]
图7为图6中a向剖面示意图。
[0028]
图8为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手柄侧面示意图。
[0029]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断路器底座整体示意图。
[0030]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断路器底座俯视示意图。
[0031]
图11为图10中b向剖面示意图。
[0032]
附图标记:1—断路器底座,2—手柄,3—弹簧,301—末端一,302—末端二,110—环形开槽,101—凸轴,102—圆台,103—圆弧小槽,104—凸柱台,201—柄体,202—外挡壁,203—槽壁卡凸一,204—固定卡槽一,205—环形凹槽,206—外槽,207—槽底,208—连接套轴,208a—通孔,209—加强筋,210—固定卡槽二,211—槽壁卡凸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小型断路器的手柄2、与其适配的断路器底座1,以及采用有前述便于装配的小型断路器的手柄2和断路器底座1的小型断路器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端为手柄2与断路器底座1相对的一端,即以断路器底座1平面朝下水平放置状态下为参照进行描述的,另有部分方位需结合具体附图所示方位进行理解。
[0034]
实施例1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用手柄2,包括柄体201和连接体,连接体的中心设有连接套轴208,连接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为由连接套轴208和与连接套轴208等距设置的外挡壁202组成,外挡壁202与连接套轴208之间形成一用于放置弹簧3的环形凹槽205,环形凹槽205槽底封闭形成隔断用以分隔连接体的上、下两个部分。连接体的下部分设有外槽206。环形凹槽205用于装设弹簧3并与断路器底座1相配合将弹簧3固定。外槽206用于与断路器的盖体嵌合,以将手柄2固定于断路器底座1和盖体之间。
[0035]
手柄2中所用弹簧3通常为扭簧,扭簧具有末端一301、末端二302。因此,本实施例在外挡壁202一处设有供弹簧3的末端伸出的开口槽,开口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槽壁卡凸一203和槽壁卡凸二211,槽壁卡凸一203以下(此处以图1中所示为下)形成固定卡槽一204,槽壁卡凸二211以下形成固定卡槽二210,固定卡槽一204、固定卡槽二210用于与弹簧3的末端一301、末端二302紧密接触配合,分别将末端一301、末端二302卡置在槽壁卡凸一203、槽壁卡凸二211以下的固定卡槽一204和固定卡槽二210中,通过阻挡防止末端一301、
末端二302脱出,从而有效防止弹簧3从手柄2上脱出。
[0036]
手柄2开口槽所对应的环形凹槽205的槽底表面上设有加强筋209,加强筋209最好沿径向分布。加强筋209用于压缩该处弹簧3的活动空间,其与两处固定卡槽配合,用于将弹簧3牢固卡置,使弹簧3在环形凹槽205中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0037]
为使手柄2得以与断路器底座1插接配合,本实施例于连接套轴208的中心设有通孔208a,通孔208a可以与断路器底座1上的凸轴101插接配合,实现手柄2的快速安装。
[0038]
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手柄2整体对称设置,开口槽为扇形开槽,其位置也以柄体201所在中心线为对称线呈对称分布。
[0039]
实施例2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底座1,包括底座本体,底座本体上设有一凸轴101和以凸轴101为中心等距分布的挡壁,凸轴101与挡壁之间的环形开槽110用于安装手柄2,挡壁一处设有供弹簧3的末端伸出的开口。
[0040]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为减少手柄2与断路器底座1之间的摩擦,凸轴101与底座本体交界处设有一与凸轴101同轴且靠近的圆台102,结合图11所示,且最好开口附近的环形开槽110的槽底上设有用于与手柄2的端面间隙配合的圆弧小槽103,圆台102将手柄2上抬、圆弧小槽103下沉,从两个方向拓展了手柄2与断路器底座1之间的间隙,进而别催放置摩擦。
[0041]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挡壁还包括一个凸台柱,凸台柱与圆弧小槽103的一处端部相邻,用于在后续安装弹簧3后为弹簧3的末端一301或末端二302提供抵接面实现配合。
[0042]
本实施例中所设环形开槽110与实施例1中手柄2结构适配、大小适应,只需通过与凸轴101插接即可一步到位完成安装,安装过程快速、方便。
[0043]
实施例3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小型断路器,包括手柄2、弹簧3和断路器底座1,断路器底座1上设有一凸轴101和以凸轴101为中心等距分布的挡壁,凸轴101与挡壁之间的环形开槽110用于安装手柄2,挡壁一处设有供弹簧3的末端伸出的开口。
[0044]
结合图4-图7所示,手柄2包括柄体201和连接体,连接体的中心设有连接套轴208,连接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为由连接套轴208和与连接套轴208等距设置的外挡壁202组成,外挡壁202与连接套轴208之间形成一用于放置弹簧3的环形凹槽205,环形凹槽205用于装设弹簧3并与断路器底座1相配合将弹簧3固定。外挡壁202上对应断路器底座1上的开口所在位置处设有开口槽,开口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槽壁卡凸一203和槽壁卡凸二211使得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固定卡槽一204和固定卡槽二210。弹簧3的末端一301和末端二302从开口槽中伸出并分别与固定卡槽一204和固定卡槽二210固定配合、再继续伸出与挡壁的开口侧壁抵接。本实施例中,挡壁包括与凸轴101间隔设置的凸柱台104,如图2所示,因此弹簧3的末端二302与凸柱台104的一处侧壁与弹簧3的末端抵接配合。
[0045]
本实施例中,手柄2的上部分,即装设有弹簧3的环形凹槽205所在一侧面向断路器底座1,通过连接套轴208上的通孔208a与凸轴101配合将手柄2插接在断路器底座1之上,该结构中,连接套轴208的直径与弹簧3最好内径相适应,可以进一步确保弹簧3装配的稳定。
[0046]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开口槽所对应的环形凹槽205的槽底207表面上设有加强筋209,加强筋209最好沿径向分布。
[0047]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凸轴101与断路器底座1交界处设有一与凸轴101同轴且靠近的圆台102,手柄2的底端与所述圆台102无间隙配合。断路器底座1上设有与手柄2的外挡壁202的端面间隙配合的圆弧小槽103,圆弧小槽103的弧形与手柄2的外挡壁202的端面的滑动轨迹相适应。
[0048]
上述结构中,手柄2与弹簧3可先一步组装为一体,再以插接方式插入到断路器底座1上一步到位,工序少且过程简单,可以有效提高装配效率。且由于手柄2上设置了固定卡槽,可以有效防止弹簧3弹跳脱落,确保弹簧3与手柄2之间、断路器底座1之间装配关系的稳定。并能够有效保障后续装配过程正常进行,降低返修率并使弹簧3长期保持在手柄2之内,确保使用安全。
[0049]
在上述实施例中,挡壁与凸轴101之间、外挡壁202与连接套轴208之间最好等距设置。
[005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和使用的小型断路器使用的手柄2、断路器底座1,以及由前述手柄2和断路器底座1组成的小型断路器,其通过对手柄2、断路器底座1的结构改进,使得弹簧3稳定地卡置在手柄2上不易脱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并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能,也可适用于熔断器、接触器等其他小型电气开关设备中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