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触电插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5789发布日期:2021-01-26 15:5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触电插线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插线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触电插线板。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追求便捷化的生活,各种电器化产品不断涌现,插线板也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插线板的灵活度高,可以放在任何位置,很多年龄较小的儿童会因为好奇心将手插进插线板的插座孔里,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因而插线板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触电插线板,解决了现有插线板儿童接触易触电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触电插线板的结构,包括电插线本体,电插线本体上表面开设插座孔,电插线本体上设置外壳,外壳上开设与插座孔对应的通孔,外壳一侧面开设卡口,卡口开设方向与通孔开设方向相垂直,外壳内壁上与卡口延伸方向相垂直位置开设滑槽,滑槽滑动连接隔板,电插线本体通过导线线性连接插头。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0006]
外壳包括下壳体,下壳体卡接上壳体,上壳体底部一端面设置圆弧形槽口,卡口位于上壳体。
[0007]
滑槽端部设置弹簧,弹簧另一端连接隔板。
[0008]
外壳内壁上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滑槽下部。
[0009]
隔板靠近卡口设置拉手。
[0010]
下壳体,上壳体均采用绝缘材质。
[0011]
插头连接电源。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防触电插线板,通过在外壳侧面开口,插入隔板,在隔板未被抽出时,通过滑动隔板对未使用的插座孔进行遮挡,外部物品不能通过上部的插孔插入,防止接触触电。当插线板使用结束后,拔出外接插头,隔板在弹簧弹力作用下,收缩回外壳的滑槽中,防止外部与电插线本体接触,也阻止水、灰尘等杂物进入插孔内,防止发生短路事故。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触电插线板,使用方便、结构可靠、制作简单,适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触电插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触电插线板隔板和外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1.外壳,2.插头,3.隔板,4.电插线本体,5.滑槽,6.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7]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触电插线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电插线本体4,电插线本体4上表面开设插座孔,电插线本体4上设置外壳1,外壳1上开设与插座孔对应的通孔,外壳1一侧面开设卡口,卡口开设方向与通孔开设方向相垂直,外壳1内壁上与卡口延伸方向相垂直位置开设滑槽5,滑槽5滑动连接隔板3,电插线本体4通过导线线性连接插头2。
[0018]
如图2所示,外壳1包括下壳体,下壳体卡接上壳体,上壳体底部一端面设置圆弧形槽口,槽口用于放置电插线本体4端部导线,卡口位于上壳体。外壳1内壁上设置支撑板6,支撑板6位于滑槽5下部,滑槽5用于固定隔板3位置,支撑板6支撑固定隔板3。
[0019]
滑槽5的端部设置弹簧,弹簧另一端连接隔板3。
[0020]
隔板3靠近卡口设置拉手,方便将隔板3从滑槽5中拉出。
[0021]
下壳体,上壳体均采用绝缘材质。
[0022]
插头2连接电源。
[0023]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触电插线板的工作工程;当需要使用插线板时,拉出隔板3,隔板3从滑槽5中滑出,将外接插头通过外壳1的通孔插入电插线本体4上的插座孔中,连通电源;当使用结束后,拔出外接插头,隔板3在弹簧弹力作用下,收缩回外壳1的滑槽5中,防止外部与电插线本体4接触,也阻止水、灰尘等杂物进入插孔内,防止发生短路事故。
[0024]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触电插线板的工作原理;电插线本体4为内部导电部分,通过在电插线本体4外部设置外壳1,在外壳1侧面开口,插入隔板3,在抽出隔板3后,电插线本体4才能够使用;在隔板3未被抽出时,外部物品不能通过上部的插孔插入,防止接触触电。通过滑动隔板3对未使用的插座孔进行遮挡,防止在家中年龄较小的儿童因好奇,将手插进插线板的插座孔里,从而引发触电安全事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