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电池输出极保护件和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1208发布日期:2020-12-08 13:4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电池输出极保护件和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电池输出极保护件和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数量急剧上升,传统的燃油车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电动汽车由于其节能、环保的特点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要产业。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

电池模组是电池包的重要组成单元,其为整个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是电动汽车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电池模组的输出极与外部电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在电池包的组装过程中,螺栓极易出现反松的现象,这样,输出极和外部电连接件之间就会连接松动,由此极易出现打火,局部发热大等现象,极大的增加了电池包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池模组的输出极和外部电连接件之间极易出现连接松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该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能够将电池模组的输出极与外部电连接件的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限定于能够承接所述连接部的承接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所述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限定部,所述限定部设置为能够将电池模组的输出极与外部电连接件的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限定于能够承接所述连接部的承接面,其中:所述盖体能够安装于所述承接面。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盖体并在盖体上设置限定部,从而能够将电池模组的输出极与外部电连接件的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限定于能够承接所述连接部的承接面,这样,使得二者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稳固的固定于承接面如基座的顶面,不易出现连接松动的现象,尤其是电池包内的其他电池模组之间在进行连接时,已连接完成的电池模组的输出极与相应的外部电连接件的彼此之间的连接部不易受到其他安装中的电池模组的影响,连接部彼此之间仍然连接的较为牢固,降低了出现打火和局部发热大等现象,由此提高了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限定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盖体的朝向所述承接面的壁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外部电连接件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呈开口状以分别供所述外部电连接件和所述输出极通过,并且所述限位槽能够容纳所述连接部以限定所述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朝向所述连接部的面形成为能够与所述连接部紧密接触的限位面。

优选地,所述盖体为绝缘件。

优选地,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供将所述盖体固定于所述承接面的第二固定件穿过的安装孔;和/或

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供将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承接面的第一固定件穿过的过孔。

优选地,当设置有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过孔时,所述盖体沿垂直于所述外部电连接件的延伸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沿所述盖体的延伸方向分布的多个所述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中的部分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过孔的一侧,多个所述安装孔中的剩余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过孔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过孔的结构相同,所述安装孔包括能够容纳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一通孔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远离所述承接面的第一端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径向尺寸。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防护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的防护衬套;或者

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防护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的防护衬套,所述防护衬套具有延伸超出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的突出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输出极保护件,所述电池输出极保护件包括能够安装于电池模组的端板的基座,所述基座的背离所述端板的面形成为能够承接所述电池模组的输出极与外部电连接件的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的承接面,所述电池输出极保护件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其中:所述盖体安装于所述基座。通过在电池输出极保护件中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可使得电池模组的输出极与外部电连接件的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不易松动,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的端板处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输出极保护件。通过在电池模组的端板处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输出极保护件,可使得电池模组的输出极与外部电连接件的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不易松动,提高了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输出极保护件应用于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输出极保护件的应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设置有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

图3是图2所示的应用状态结构示意图的肢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12-盖体;14a-过孔;14b-安装孔;16-限位槽;160-限位面;18-防护衬套;20-电池模组;22-端板;24-输出极;26-外部电连接件;40-电池输出极保护件;42-基座;420-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结合附图和实际应用中所示的方位理解,“内、外”是指部件的轮廓的内、外。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模组20的两端设置有端板22,电池模组20具有能够与汇流排相连接的输出极24,输出极24通过外部电连接件26与电池包中的其它的电池模组或是外部元件进行电连接,输出极24可通过固定件如螺栓与外部电连接件26进行电连接,可以明白的是,外部电连接件26为导体。其中,输出极24与外部电连接件26的彼此相互连接的部分可称之为连接部。电池模组20中设置有并排设置的多个电芯,多个电芯的排列方向为电池模组20的长度方向,而垂直于电池模组20的长度方向的水平方向则为电池模组20的宽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10包括盖体12,盖体12上设置有限定部,所述限定部设置为能够将电池模组20的输出极24与外部电连接件26的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限定于能够承接所述连接部的承接面,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电池输出极保护件40可包括能够安装于电池模组20的端板22的基座42,基座42的背离端板22的面形成为能够承接电池模组20的输出极24与外部电连接件26的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的承接面,由此,从图1所示的方位看,所述连接部可支撑于基座42的顶面,可在盖体12上设置供将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承接面的第一固定件如第一螺栓穿过的过孔14a,由此,将二者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固定于承接面,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可在所述承接面上开设孔以便第一固定件的伸入。通过设置盖体12并在盖体12上设置限定部,从而能够将电池模组20的输出极24与外部电连接件26的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限定于能够承接所述连接部的承接面,这样,使得二者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稳固的固定于承接面如基座42的顶面,不易出现连接松动的现象,尤其是电池包内的其他电池模组之间在进行连接时,已连接完成的电池模组20的输出极24与相应的外部电连接件26的彼此之间的连接部不易受到其他安装中的电池模组的影响,连接部彼此之间仍然连接的较为牢固,降低了出现打火和局部发热大等现象,由此提高了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其中,盖体12可为绝缘件,例如,盖体12可为塑料件,优选地,盖体12可由硬质塑料制备获得。

盖体12能够安装于所述承接面,需要说明的是,将盖体12安装于承接面即基座42的顶面时,限位部能够将连接部限定于承接面。其中,盖体12可通过固定件如螺栓安装于基座42。

结合图2、图3和图4中所示,所述限定部可包括设置于盖体12的朝向所述承接面的壁上的限位槽16,限位槽16可沿外部电连接件26的延伸方向延伸,限位槽16的两端呈开口状以分别供外部电连接件26和输出极24通过,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槽16的一端可供外部电连接件26通过,限位槽16的另一端可供输出极24通过,并且限位槽16能够容纳所述连接部以限定所述连接部。通过在盖体12上设置限位槽16,可实现将所述连接部限定于所述承接面,并且整个结构简单。

其中,限位槽16的朝向所述连接部的面形成为能够与所述连接部紧密接触的限位面160,限位面160与所述连接部紧密接触,从而能够将连接部按压于承接面,使得连接部更为牢固的限定于承接面,进一步减少了连接部出现松动的现象。

结合图2和图3中所示,可在盖体12上设置供将盖体12固定于所述承接面的第二固定件如第二螺栓穿过的安装孔14b。相应的,可在承接面如基座42的顶面开设穿孔420以供第二固定件伸入。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固定件可伸入到端板22中,从而使得基座42稳固的连接于基座42。

盖体12可沿垂直于外部电连接件26的延伸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盖体12可沿电池模组20的宽度方向延伸,为了使得盖体12更稳固的连接于基座42或是端板22,可在盖体12上设置沿盖体12的延伸方向分布的多个安装孔14b,当设置有安装孔14b和过孔14a时,多个安装孔14b中的部分安装孔14b设置于过孔14a的一侧,多个安装孔14b中的剩余安装孔14b可设置于过孔14a的另一侧。当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4b时,两个安装孔14b可分别设置于过孔14a的两侧。

安装孔14b与过孔14a的结构可相同。如图2中所示,安装孔14b可包括能够容纳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一通孔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远离所述承接面的第一端即第一通孔的顶端的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径向尺寸,由此,便于向安装孔14b或是过孔14a内打入相应的固定件,另外,所述第二通孔内可能够容置螺栓帽,其中螺栓帽可由绝缘材料制备获得,即螺栓帽可为绝缘件。

另外,可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防护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的防护衬套18,由此,可减少安装固定件时对第一通孔的内壁的损伤,提高了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1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防护衬套18可具有延伸超出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的突出部,通过设置突出部,可减少安装固定件时对盖体12的损伤,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1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输出极保护件,结合图2和图3中所示,电池输出极保护件40可包括能够安装于电池模组20的端板22的基座42,基座42的背离端板22的面形成为能够承接电池模组20的输出极24与外部电连接件26的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的承接面,电池输出极保护件40可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10,盖体12可安装于基座42。其中,基座42和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10中的盖体12的安装方式在前述内容中已被提及,此处不再赘述。通过在电池输出极保护件40中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输出极防松结构10,可使得电池模组20的输出极24与外部电连接件26的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不易松动,提高了电池模组20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20的端板22处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输出极保护件40。通过在电池模组20的端板22处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输出极保护件40,可使得电池模组20的输出极24与外部电连接件26的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不易松动,提高了电池模组20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