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7349发布日期:2021-02-20 19:5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煤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拉绳开关工作原理:拉绳开关是安装于皮带输送机的两侧的机架上,用钢丝绳沿着输送机两侧把开关连接起来。当输送带设备发生紧急事故时,在现场沿线任意处拉动钢丝绳,钢丝绳牵动驱动臂旋转,通过传动轴带动扭力弹簧使精密凸轮发生位移,驱动微动开关切断控制线路,使得输送机停止运行。
[0003]
拉绳开关支架:与拉绳开关相匹配,在皮带输送机的输送架上固定,用于支撑拉绳,保证拉绳开关动作时能够顺畅动作、无阻塞,确保拉绳动作时输送机急停无误。目前火力发电厂大多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均为简易的8号铁丝,焊接固定,拉动过程中易变形,长时间运行后易腐蚀,且拉动过程容易卡阻,可靠性低。
[0004]
在输送皮带运行时,该铁丝有横向变形的风险,且一般输送皮带经常用水冲刷,周围环境湿度较大,铁丝腐蚀较快,易发生变形、腐蚀,拉绳的阻力也随之增大,极易造成拉绳动作不灵敏现象,而需要紧急停运皮带时拉绳因支撑铁丝因素无法正常动作则会酿成较大事故,无法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0005]
因此,如何避免拉绳开关动作不灵敏或者拒动,提升拉绳开关的可靠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该支架能够提高对拉绳开关钢丝绳的支撑的稳定性和拉绳开关动作的可靠性。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包括支撑横杆和设于所述支撑横杆的第一端、供连接拉绳开关的钢丝绳穿设的滑轮组件。
[0008]
可选地,所述支撑横杆的第二端设有装卡固定部。
[0009]
可选地,所述装卡固定部包括u型卡座,所述u型卡座与所述支撑横杆焊接。
[0010]
可选地,所述u型卡座开设贯穿其座壁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内设有压紧螺栓。
[0011]
可选地,所述u型卡座的上端面焊接有加固所述支撑横杆的吊耳,所述支撑横杆穿设于所述吊耳内且与所述吊耳焊接。
[0012]
可选地,所述支撑横杆焊接于所述u型卡座上端面的中部,所述螺纹孔关于所述支撑横杆对称开设。
[0013]
可选地,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固定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内的滑轮本体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支撑横杆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垂直所述滑轮本体的轴向且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
[0014]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开设用以供所述支撑横杆穿设的固定孔,所述支撑横杆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连接件焊接固定。
[0015]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包括支撑横杆和连接支撑横杆的第一端的滑轮组件,在安装时将支撑横杆的第二端固定在输煤系统如输送带的输送带机架的侧部,将连接拉绳开关的钢丝绳从支撑横杆第一端的滑轮组件穿过,借助支撑横杆提高支架的刚度和稳定性,防止支架弯曲变形;滑轮组件的设置则能够有效避免钢丝绳相对支架卡死,确保拉动钢丝绳时能够顺畅带动拉绳开关动作,避免钢丝绳被阻塞而导致拉绳开关拒动,保证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中滑轮组件的结构图。
[0019]
其中:
[0020]
1-u型卡座、2-压紧螺栓、3-吊耳、4-支撑横杆、5-滑轮本体、6-固定架、7-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滑轮组件的结构图。
[0024]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包括支撑横杆4和连接支撑横杆4的第一端的滑轮组件。支撑横杆4垂直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安装固定在的输送带机架的侧部,通过多个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对连接拉绳开关的钢丝绳进行限位,钢丝绳从支撑横杆4第一端的滑轮组件穿过,借助支撑横杆4提高了支架的刚度和稳定性,防止支架弯曲变形;滑轮组件的设置则能够有效避免钢丝绳相对支架卡死,确保拉动钢丝绳时能够顺畅带动拉绳开关动作,避免钢丝绳被卡阻导致拉绳开关拒动,从而保证安全生产。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0026]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包括支撑横杆4和连接支撑横杆4的滑轮组件,支撑横杆4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滑轮组件供连接拉绳开关的钢丝绳穿设并为钢丝绳提供导向作用,确保在任意位置拉动钢丝绳时,均能使钢丝绳沿滑轮组件移动,拖动拉绳开关动作。支撑横杆4可选用预设直径(如φ10~φ20)的304不锈钢杆件,相对于传统的铁丝圈而言,显著提升了刚度和稳定性,避免了沿不同位置拉动钢丝
绳时将铁丝圈带弯,导致拉动钢丝绳时受到卡阻。
[0027]
滑轮组件连接在支撑横杆4的第一端,支撑横杆4的第二端用来固定在输送带机架的侧部,通常以多个支撑横杆4垂直输送带机架的长度方向以预设的相邻间距设置,钢丝绳穿过多个支撑横杆4第一端的滑轮组件后整体与输送带机架近似平行。如此以来,在钢丝绳的不同位置处拖动钢丝绳,均会使钢丝绳沿滑轮组件朝向拖动点移动,钢丝绳的两端点发生移动,带动拉绳开关动作。支撑横杆4与输送带机架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可以采用焊接固定,也可采用可拆卸方式固定。
[0028]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支撑横杆4与输送带机架通过设置在支撑横杆4第二端的装卡固定部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装卡固定部采用u型卡座1,u型卡座1平躺设置,支撑横杆4焊接在u型卡座1的上端面,u型卡座1的开口朝向支撑横杆4的第一端。在进行安装时,只需将u型卡座1的装卡口对准输送带机架,从输送带机架的内侧向外侧完成沿输送带机架的厚度方向的装卡固定即可,根据u型卡座1的大小在其装卡口内侧增加垫块实现卡紧固定。
[0029]
为优化上述实施例,u型卡座1还开设有贯穿其座壁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压紧螺栓2,压紧螺栓2的设置方向垂直支撑横杆4的延伸方向。将u型卡座1装卡于输送带机架后,通过拧动压紧螺栓2,使得压紧螺栓2的末端抵触在输送带机架的上端面,通过压紧螺栓2完成装卡固定,在需要拆卸时,松动压紧螺栓2,将u型卡座1从输送带机架取下即可。
[0030]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横杆4焊接在u型卡座1的上端面的中部,螺纹孔则对称设置在支撑横杆4的两侧,换句话说,压紧螺栓2设置为对称的多组,从而提高装卡固定的可靠性。装卡固定部不仅可以采用装卡口朝向滑轮组件的平躺的u型卡座1,还可以采用装卡口朝下设置的u型卡座1。当u型卡座1的装卡口朝下设置时,压紧螺栓2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横杆4的延伸方向相同。此外,装卡固定部还可采用固定夹等结构。装卡固定部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与传送带机架的连接固定,本申请对其结构不作具体限定。
[0031]
支撑横杆4与u型卡座1通常采用焊接固定,为提高二者连接的可靠性,u型卡座1还焊接有多组吊耳3,多组吊耳3贴合u型卡座1形成的孔位于同一直线上,以便于支撑横杆4穿设于吊耳3内分别与吊耳3及u型卡座1焊接固定。无论是支撑横杆4、吊耳3还是u型卡座1,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加工,避免对输送带进行冲洗时生锈。
[0032]
如图2所示,上述滑轮组件则包括固定架6、滑轮本体5和连接固定架6与支撑横杆4的滑轮本体5。固定架6可采用矩形或者其它形状的框架,滑轮本体5水平转动连接在固定架6内,连接件7则垂直滑轮本体5的轴向设置,其中连接件7的一端与固定架6转动连接,另一端则和支撑横杆4固接。从而在拉动钢丝绳时导致钢丝绳变向时,滑轮本体5也会随之发生变向,提高拉动钢丝绳流畅性,确保拉绳开关动作,从而在发生突发状况时,在任意地点拉动钢丝绳都能拖动拉绳开关动作,降低安全事故概率。
[0033]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件7的顶部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的大小与支撑横杆4的直径相配合,以便于支撑横杆4穿过固定孔后与连接件7焊接固定。当在某一地点向外拖动钢丝绳时,就会带动滑轮本体5及固定架6以连接件7为轴旋转,不同位置的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的滑轮本体5的旋转角度自拖动点向两侧逐渐减小。
[0034]
上述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整体材料选用不锈钢,适用于不同环境,能够借助压紧螺栓2和u型卡座1快速拆装,安装布置方便,支撑横杆4则有效提升了支架的刚度和稳定
性,滑轮组件的旋转及通过滑轮本体5钢丝绳穿设,避免钢丝绳卡涩,确保了拉绳开关的动作可靠。
[003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36]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煤系统拉绳开关支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