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插头起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52007发布日期:2021-01-26 21:1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电源插头起拔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拔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插头起拔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电源插头上没有起拔装置,只能用手捏住电源插头从插座上拔出,起拔费力,要一手按着插座,另一手用力拔插头,如有不慎或者漏电会伤及人身,特别对老年人,残疾人更为不便。单手拔起时会将固定在墙壁上的插座拔动,损坏插座。
[0003]
中国专利文献cn201610258569.7公开的一种插件起拔器,以及cn02201137.4公开的一种具有起拔功能的电源三极插头转接器,起拔器不具有通用性,不能够对常用的电源插头进行单手起拔。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源插头起拔器,可以单手拔起插头,不需要用手按着插座,利于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安全性高。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一种电源插头起拔器,包括主爪和副爪,主爪和副爪铰接设置,主爪和副爪呈x型设置,主爪为槽壳结构,主爪和副爪之间设有滑动结构体,滑动结构体包括设在主爪槽内顶部的顶杆,顶杆下端与连杆一端铰接,连杆另一端与滑杆一端铰接,连杆和滑杆均位于主爪槽内;滑杆与副爪之间通过旋转驱动件连接,旋转驱动件用于驱动滑杆上下移动。
[0007]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旋转驱动件包括杆一和杆二,杆一和杆二之间通过滚轮铰接设置,杆一与副爪铰接,杆二与滑杆铰接;杆一和杆二形成了v字型,v字型的开口朝连杆一侧设置。
[0008]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副爪包括副爪主体和握把,副爪主体下端通过弹簧片与握把连接,杆一与副爪主体铰接,滚轮位于握把与滑杆之间设置,握把用于驱动滚轮转动。
[0009]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连杆位于主爪拐角处,连杆与主爪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副爪从所述的间隙贯穿设置。
[0010]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主爪设有顶杆活动槽和滑杆活动槽,顶杆位于顶杆活动槽内,滑杆位于滑杆活动槽内,滑杆活动槽的长度大于滑杆长度,且滑杆通过滑套与滑杆活动槽连接,滑杆顶部呈倒l型设置。
[0011]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主爪和副爪形成了钳口,副爪上设有螺钉,螺钉位于钳口处。
[0012]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钳口处设有弹簧,弹簧分别与主爪和副爪连接。
[0013]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螺钉与副爪螺纹连接。
[0014]
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5]
本起拔器整体为一钳子形状,只需一个握紧动作即可完成起拔功能。
[0016]
本起拔器能实现先夹紧后顶出的功能。在握紧时先使副爪转动夹紧插头,夹紧后
副爪不能继续转动。继续握紧时随着弹簧片的弯曲,握把推动滚轮带动滑杆移动,使顶杆顶出,实现起拔。在顶杆顶出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副爪有夹紧趋势,因此,阻力越大夹紧力越大,不会出现打滑现象。
[0017]
起拔器对插座的作用力既有插头的拔出力,也有顶杆的正压力。其效果类似于双手拔插头,不会损坏插座,且只需要一只手即可完成动作。同时又没有触电风险。
[0018]
主爪是s曲线型结构,怎样在连续弯折的物体上设计联动机构,从而达到上下传动的效果是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技术方案采用了三连杆机构,包括滑杆、连杆和顶杆,其传动原理为:当滑杆向上移动时,连杆下端向上转动,由于滑杆和顶杆之间的间距是固定不变的,连杆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当连杆发生转动时,连杆会挤压顶杆并驱动顶杆向上移动。
附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视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动结构体主视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优选的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源插头起拔器,包括主爪1和副爪2,主爪1和副爪2铰接设置,主爪1和副爪2呈x型设置,其特征在于:主爪1为槽壳结构,主爪1和副爪2之间设有滑动结构体5,滑动结构体5包括设在主爪1槽内顶部的顶杆501,顶杆501下端与连杆502一端铰接,连杆502另一端与滑杆503一端铰接,连杆502和滑杆503均位于主爪1槽内;滑杆503与副爪2之间通过旋转驱动件连接,旋转驱动件用于驱动滑杆503上下移动。
[0024]
主爪1和副爪2构成了普通钳子结构,当旋转驱动件受到外力的驱动时,旋转驱动件会驱动滑杆503上下移动,滑杆503通过连杆502带动顶杆501上下移动,如图1所示,顶杆501向上移动时,顶杆501顶部会突出于主爪1顶部,顶杆501接触到插座时,通过反作用力可将插头拔出。
[0025]
进一步地,旋转驱动件包括杆一504和杆二505,杆一504和杆二505之间通过滚轮506铰接设置,杆一504与副爪2铰接,杆二505与滑杆503铰接;杆一504和杆二505形成了v字型,v字型的开口朝连杆502一侧设置。杆二505与滑杆503中部铰接,如图1所示,杆二505倾斜向右上方设置。
[0026]
进一步地,副爪2包括副爪主体和握把7,副爪主体下端通过弹簧片6与握把7连接,杆一504与副爪主体铰接,滚轮506位于握把7与滑杆503之间设置,握把7用于驱动滚轮506转动。本技术方案中的主爪1和副爪2以及顶杆501可采用塑料材质。
[0027]
进一步地,连杆502位于主爪1拐角处,连杆502与主爪1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副爪2从所述的间隙贯穿设置。
[0028]
进一步地,主爪1设有顶杆活动槽和滑杆活动槽,顶杆501位于顶杆活动槽内,滑杆503位于滑杆活动槽内,滑杆活动槽的长度大于滑杆503长度,且滑杆503通过滑套与滑杆活动槽连接,滑杆503顶部呈倒l型设置。
[0029]
滑杆503、连杆502和顶杆501的传动原理为:当滑杆503向上移动时,连杆502下端
向上转动,由于滑杆503和顶杆501之间的间距是固定不变的,当连杆502发生转动时,连杆502会挤压顶杆501并驱动顶杆501向上移动。
[0030]
进一步地,主爪1和副爪2形成了钳口,副爪2上设有螺钉3,螺钉3位于钳口处。
[0031]
进一步地,钳口处设有弹簧4,弹簧4分别与主爪1和副爪2连接。
[0032]
进一步地,螺钉3与副爪2螺纹连接。旋转螺钉3调节其长度,可对不同尺寸的插头进行使用。
[0033]
整个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4]
欲将起拔器合拢时,即从图1状态变化至图3状态时,首先,应先使得握把7向着主爪1移动,此时副爪转动,弹簧4将会被压缩,当主副爪夹紧插头时,副爪2和主爪1停止相对转动,同时,杆一504的一端固定不动,继续将握把7向着主爪1进行移动时,弹簧片6弯曲,握把7压着滚轮506向着滑杆503移动,使得杆二505产生位移,因为受到了约束,所以杆505将会使得滑杆503向上移动,通过连杆502的传导,同时使得顶杆501向上移动,并使得其一端从主爪1的上方穿出顶在插座面板上。其反作用力带动起拔器和插头拔出。
[0035]
欲使得起拔器还原时,只需松开握把7,通过弹簧片6与弹簧4的力,整个机构自动复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