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小电流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5611发布日期:2021-02-05 16:5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小电流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小电流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都包括有漏电保护模块和断路器模块,漏电保护模块包括有零序互感器,零序互感器包括有磁环以及缠绕在磁环上的二次绕组,二次绕组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上的线路板电性连接,线路板连接有脱扣机构,线路板上通常设置有集成块、开关元件等元件,而集成块里面内置有信号放大电路、输出控制等各类信号处理电路,漏电保护模块和断路器模块分别包括有用于l相和n相载流的导线,用于l相和n相载流的载流导线分别穿心在零序互感器的内孔中,当线路出现剩余电流时,零序互感器的二次绕组感应到电势,驱动线路板上的开关元件以使脱扣机构运动,从而切断电路。
[0003]
现有技术中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尤其是适用在小电流环境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由于体积的限制,l相和n相连接的载流导线仅一次穿过零序互感器的内孔,发生漏电时二次绕组中感应产生的电压较为微弱,难以触发脱扣器发生动作,因而通常需要线路板上集成的信号放大电路以能够对电流进行放大,从而提高感应漏电的灵敏度。但这无疑带来了成本的提升,也容易使产品整体体积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灵敏度更高、更可靠、体积更加紧凑且成本更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小电流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模块和漏电保护模块,所述漏电保护模块包括零序互感器和脱扣机构,零序互感器包括磁环以及绕设在磁环上的二次绕组,脱扣机构包括脱扣线圈,断路器模块和漏电保护模块分别包括有用于l相和n相载流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二次绕组和脱扣线圈之间连接有线路板,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均缠绕零序互感器上并至少两次穿心于零序互感器的内孔中,所述二次绕组连接在线路板上,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实现互感器输出信号的滤波以及开关器件的分立元件,所述二次绕组和脱扣线圈通过所述若干分立元件相电连。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均缠绕零序互感器上并至少两次穿心于零序互感器的内孔中,能够提高二次绕组的感应电势,从而提高灵敏度,二次绕组和脱扣线圈之间通过设置有实现互感器输出信号的滤波以及开关器件的分立元件的线路板实现电连接,线路板上不需要设置集成块,也不需要使用到集成块上的信号放大电路,因而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减小线路板的体积,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
[0007]
进一步地,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置断路器模块的第一凹腔,基座另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置漏电保护模块的第二凹腔,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通过设置在基座两侧的盖板进行封闭,所述第二凹腔中设置有用于与零序互感器配合定位的定位机构。
[0008]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效果是:将断路器模块和漏电保护模块分别设置在基座两侧的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中,并且通过设置在基座两侧盖板进行封闭保护,整体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度高,方便装配,定位机构可用于与零序互感器配合定位,减少零序互感器的晃动,使其工作更稳定。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若干一体成型在第二凹腔内壁处的定位挡板,所述若干定位挡板呈周向分布并与零序互感器配合进行插装定位。
[0010]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效果是:通过若干呈周向分布的定位挡板与零序互感器配合插接定位,能够提高零序互感器装配时的稳定性,减少晃动。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挡板至少为两个,至少其中两个定位挡板之间间隔形成有用于容置第一导线和/或第二导线的缠绕部位的间隙。
[0012]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效果是:间隙的设置可用于容置第一导线和/或第二导线的缠绕部位,尤其是针对两次及两次以上缠绕穿心而言,能够防止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的缠绕对零序互感器的装配带来的干涉,提高定位挡板和零序互感器之间的定位配合效果,同时能够使产品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挡板具有与零序互感器的圆周壁配合限位的圆弧侧壁。
[0014]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效果是:圆弧侧壁的设置能够与零序互感器的圆周壁配合限位,提高定位挡板的零序互感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零序互感器装配时的稳定性。
[0015]
进一步地,所述断路器模块包括有l相接线板和l相线圈组件,基座上设置有两个连通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0016]
所述第一通孔可供l相接线板和第一导线之间穿设电连,所述第二通孔可供l相线圈组件和第二导线之间穿设电连。
[0017]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效果是: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置能够简化线路布置,使整体结构更紧凑。
[0018]
进一步地,所述漏电保护模块包括n相接线板,所述脱扣机构包括配合通断的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第二导线的两端分别与静触头和n相接线板相电连。
[0019]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效果是:方便第二导线的连接装配。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1;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2;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座一侧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座另一侧的示意图;
[0024]
图5为图5中隐藏线路板后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挡板的结构图;
[0026]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小电流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实施例如图1-7所示:包括有
基座1,所述基座1一侧开设有第一凹腔11,基座1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凹腔12,第一凹腔11和第二凹腔12通过设置在基座1两侧的盖板2进行封闭,基座1和盖板2之间相互插接并通过螺钉或铆钉穿设进行连接。
[0028]
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有分别设置在第一凹腔11和第二凹腔12中并通过盖板2遮挡保护的断路器模块3和漏电保护模块4,所述漏电保护模块4包括零序互感器41和脱扣机构,脱扣机构包括脱扣线圈42,零序互感器41包括磁环411以及绕设在磁环411上的二次绕组412,基座1对应第一凹腔11和第二凹腔12的两端分别对齐设置有两个l相接线板(311,312)和两个n相接线板(431,432),接线板可以是接线座的组成部分之一,断路器模块3和漏电保护模块4分别包括有用于l相和n相载流的第一导线32和第二导线44,第一导线32和第二导线44优选为柔性软导线,第一导线32和第二导线44沿电流方向分别布置在两个l相接线板(311,312)和两个n相接线板(431,432)之间,所述第一导线32和第二导线44均缠绕零序互感器41上并至少两次穿心于零序互感器41的内孔中,所述二次绕组和脱扣线圈42之间连接有线路板45,所述二次绕组连接在线路板45上。线路板45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实现互感器输出信号滤波以及开关器件的分立元件,用于实现互感器输出信号滤波的分立元件可采用电阻、电容,用于开关器件的分立元件可采用可控硅开关元件,将缠绕在磁环411上的二次绕组412、所述若干开关元件、脱扣线圈42依次进行连接(如图7所示),由于第一导线32和第二导线44均缠绕零序互感器41上并至少两次穿心于零序互感器41的内孔中,零序互感器41感应输出电流比起传统单次穿心更大,可以通过滤波、稳压处理后直接输出控制开关元件,从而能够驱动脱扣机构发生动作,而传统单次穿心则还需要集成运放电路放大处理后才可控制开关元件以驱动脱扣机构发生动作,传统的运放、信号处理等电路通常需要集成在集成块上,成本较高,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线路板45能够降低线路板的生产或购置成本,也能够使线路板的体积变得更小巧,使产品整体更加紧凑。此外,为了提高使用效果,所述若干分立元件还可包括有用于实现互感器输出信号稳压的分立元件,用于实现互感器输出信号稳压的分立元件可采用稳压二极管。
[0029]
所述第二凹腔12中设置有用于与零序互感器41配合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若干一体成型在第二凹腔12内壁处的定位挡板5,所述若干定位挡板5呈周向分布并用于与零序互感器41配合插装定位,零序互感器41可插装定位于与若干定位挡板5周向分布相同心的位置,所述若干定位挡板5可以是周向均布,所述定位挡板5至少为两个,至少其中两个定位挡板5之间间隔形成有用于容置第一导线32和/或第二导线44的缠绕部位的间隙6,所述缠绕部位是指第一导线32和/或第二导线44与零序互感器41配合缠绕的部位,间隙6的宽度可依据缠绕穿心的次数进行配置。所述若干定位挡板5和零序互感器41之间的插装定位可以是指若干定位挡板5同时插装在零序互感器41的内孔中,也可以是指若干定位挡板5同时嵌套在零序互感器41的外侧。所述定位挡板5具有与零序互感器41的圆周壁配合限位的圆弧侧壁51,当若干定位挡板5同时插装在零序互感器41的内孔中时,所述圆弧侧壁51为外凸设置,当若干定位挡板5嵌套在零序互感器41的外侧时,所述圆弧侧壁51为内凹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后者的方案。所述若干定位挡板5与零序互感器41插装定位时,盖板2能够形成对零序互感器41的轴向限位,进一步提高其定位的稳定性。
[0030]
所述断路器模块3包括有l相线圈组件33,基座1上设置有两个连通第一凹腔11和第二凹腔12的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所述第一通孔13设置在所述零序互感器41和与其
临近的l相接线板311之间位置,所述第二通孔14设置在l相线圈组件33和零序互感器41之间位置,并且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之间呈间隔设置,避免相互干扰,所述第一导线32的中段与零序互感器41连接配合,所述第一通孔13可供l相接线板311和第一导线32之间穿设电连,为了实现l相接线板311和第一导线32的电连,可以是l相接线板311穿过第一通孔13,也可以是第一导线32穿过第一通孔13,所述第二通孔14可供l相线圈组件33和第二导线44之间穿设电连,为了实现l相线圈组件33和第二导线44的电连,可以是l相线圈组件33穿过第二通孔14,也可以是第二导线44穿过第二通孔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l相接线板311穿设在第一通孔31中并与第一导线32一端相电连,第一导线3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14后与所述l相线圈组件33相电连。所述脱扣机构4包括配合通断的静触头46和动触头47,所述第二导线44的中段与零序互感器41连接配合,第二导线44的两端分别与静触头46和n相接线板431相电连,动触头47和n相接线板432相电连。
[0031]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