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设备连接用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4148发布日期:2021-04-14 02:1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设备连接用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测试设备连接用适配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对电子设备的检测一般可分为手动测试和自动测试两种。手动测试设备成本低,但测试工时较多,再加上人为差错等因素的影响,可靠性难以保证,使手动测试模式的适用场景范围较小,相对应的自动测试模式所耗测试工时少,测试效率高,已成为测量领域的发展方向。自动测试通常采用自动化测试设备(automatic test equipment ,即ate)实现,ate通常通过微处理器、可程控仪器、连接装置和测试软件等一整套软硬件系统配合使用来完成工作,其中连接装置用于与被测设备(uut)连接通讯,连接装置主要包括接收器和适配器,适配器上设置有模块,模块上设有接触件,适配器通过接触件与uut实现通信。
3.当测量数据量比较大时,适配器的框架上可能会装上多个模块,当适配器工作时,每个模块都会产生热量,如果不及时散热,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使结果不准确,不稳定,甚至损坏适配器。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散热性能好的适配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测试设备连接用适配器,该适配器散热性能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及维护成本低。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试设备连接用适配器,包括框架、绝缘体模块和接触件,绝缘体模块可拆卸安装在框架上,绝缘体模块上安装有接触件,框架包括横梁和竖梁,且横梁和竖梁均为空心管材料制成,空心管上设有通风孔,横梁或竖梁上还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可以通过软管连接风机。
6.进一步的,横梁比竖梁长,横梁与竖梁相互连接形成闭合的矩形,横梁和竖梁上的通风孔设在矩形内部侧的表面上,使管内的风吹向矩形内部。
7.进一步的,横梁上设有用于安装绝缘体模块的安装槽孔。
8.进一步的,安装槽孔设置在矩形内部一侧;优选的,安装槽孔为螺纹孔。
9.进一步的,安装槽孔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横梁上,且两条横梁上的安装槽孔一一对应,优选的,安装槽孔间隔15 mm左右,绝缘体模块的宽度为槽孔间间距的整数倍。
10.进一步的,绝缘体模块通过螺钉安装在框架上,螺钉为手拧螺钉,不需使用其它工具就可以方便的安装和拆卸绝缘体模块;比如可以采用蝶形螺钉。
11.进一步的,接触件包括插针,插针采用铜基镀金。
12.进一步的,框架采用耐磨的高锰合金制成,适应于频繁接触磨擦的场景。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本实用新型的适配器,采用空心管材制成框架,通过风机往管内吹气,经气孔喷出,带走模块产生的热量,增加了工作稳定性,延长模块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根据客户实际需要自由选择和搭配不同的绝缘体模块,大大增强了连接装置的适应性,并且框架上设有多个安装槽孔,绝缘体模块通过安装槽孔可拆
卸的安装在框架上,可以随时添加模块、拆除模块、调整模块位置及更换模块,提升了整个测试设备的扩展性和通用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容易。
附图说明
14.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竖梁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横梁,2-竖梁,3-绝缘体模块,4-接触件,5-安装槽孔,6-通风孔,7-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18.实施例1
19.如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测试设备连接用适配器,包括框架、绝缘体模块和接触件4,绝缘体模块通过螺钉安装在框架上,绝缘体模块上安装有接触件4,框架包括横梁1和竖梁2,且横梁1和竖梁2均为空心管材料制成,空心管上设有通风孔6,横梁1或竖梁2上还设有进风口7,进风口7可以通过软管连接风机,本实施例的框架采用耐磨的高锰合金制成。
20.横梁1比竖梁2长,横梁1与竖梁2相互连接形成闭合的矩形,横梁1和竖梁2上的通风孔6设在矩形内部侧的表面上,使管内的风吹向矩形内部。
21.横梁1上设有用于安装绝缘体模块的安装槽孔5,安装槽孔5设置在矩形内部一侧;安装槽孔5为螺纹孔。
22.本实施例的安装槽孔5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横梁1上,且两条横梁1上的安装槽孔5一一对应,安装槽孔5间隔15 mm左右,绝缘体模块的宽度为槽孔间间距的整数倍。
23.本实施例中安装绝缘体模块的螺钉为蝶形螺钉,不需使用其它工具就可以方便的安装和拆卸绝缘体模块,接触件4包括插针,插针采用铜基镀金。
24.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根据待测设备选择好合适的绝缘体模块,再将绝缘体模块用螺钉固定在框架上,用软管将竖梁2上的进风口7和风机连通,开启风机,空气在风机作用下从软管流入框架内,并从通风孔6喷出,对框架内的绝缘体模块进行降温。
25.显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前述各种技术特征的组合和变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变型、等同替换,或者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方法用于其它领域以取得同样的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包括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