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导电薄膜及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2368发布日期:2021-04-16 15:1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明导电薄膜及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薄膜及触摸屏。


背景技术:

2.在触摸屏领域,通常是在透明导电材料表面加工制作触控电极图案,主流的制程工艺主要有两种:黄光工艺和激光镭射工艺。黄光工艺需要通过曝光、显影、蚀刻等工序对透明导电材料加工形成触控电极,工序多、制程复杂且设备投入大,制作成本较高。激光镭射工艺,仅需要采用激光器对透明导电薄膜表面加工,即可实现触控电极的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市场潜力巨大。
3.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外挂式触摸屏大多采用双层结构(即两层透明导电薄膜组合)。然而,随着智能终端产品逐渐朝轻薄方向发展,为了降低产品的总体厚度,通常会在透明基材的两面制作触控电极图案,当采用激光镭射工艺时,由于激光器发出的高能量的紫外光线(波长<400nm)会穿透材料,对待加工的另一面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激光镭射工艺的良率下降,制作成本上升。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面均有紫外光过滤层的透明导电薄膜,能够适用于激光镭射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透明导电薄膜,通过在透明基材的任意一面或者两面设置紫外光过滤层,其目的在于解决在透明导电材料表面加工制作触控电极图案时,激光器发出的高能量的紫外光线(波长<400nm)会穿透透明导电材料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透明导电薄膜,包括:透明基材,在所述透明基材的一侧表面叠层设置有第一紫外光过滤层;以及/或者在所述透明基材的另一侧表面叠层设置设置有第二紫外光过滤层;所述一紫外光过滤层和所述第二紫外光过滤层的规格和材质相同。
8.进一步地,在所述透明基材和所述第一紫外光过滤层之间还叠层设置有第一光学处理层;以及/或者在所述透明基材和所述第二紫外光过滤层之间还叠层设置有第二光学处理层;所述第一光学处理层和所述第二光学处理层的规格和材质相同。
9.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紫外光过滤层的外表面还依次叠层设置有第一中间涂层和第一导电材料层;在所述第二紫外光过滤层的外表面还依次叠层设置有第二中间涂层和第二导电材料层;所述第一中间涂层和所述第二中间涂层的规格和材质相同;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和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的规格和材质相同。
10.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基材至少为透明的pet基材、cpi基材或玻璃基材的一种。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紫外光过滤层为超微粒氧化铁紫外光吸收物质形成的透明层。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紫外光过滤层厚度为1nm

3μm。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至少为ito、金属网格、纳米银线、石墨烯的一种。
14.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和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的外表面均覆盖有薄膜。
15.本透明导电薄膜的有效效果:由于在基材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可以有效滤除激光器发出的波长在<400nm的紫外光线的紫外光过滤层,进而保护触摸屏的透明导电材料表面待加工的一面的导电材料不受损伤,使双面均有导电材料的透明材料适用于激光蚀刻工艺,提高生产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16.本实用新型还公布了一种触摸屏,包括依次叠层设计的:盖板、触控功能层和显示模组,所述盖板和所述触控功能层通过第一光学胶层贴合在一起,所述触控功能层和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通过第二光学胶层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和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为同一材质,所述触控功能层为前面所述的透明导电薄膜。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为oca光学胶、ocr光学胶、压敏胶的一种。
18.本触摸屏的有效效果:由于触摸屏的所述触控功能层采用了前述的透明导电薄膜,所以该触摸屏可以有效滤除激光器发出的波长在<400nm的紫外光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20.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21.图4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透明基材,2.第一紫外光过滤层,3.第一中间涂层,4.第一导电材料层,5.第一光学处理层,21第二紫外光过滤层,31第二中间涂层,4.第二导电材料层,51.第二光学处理层,6.盖板,7.触控功能层,8.显示模组。
24.其中,第一紫外光过滤层和第二紫外光过滤层完全相同;第一中间涂层和第二中间涂层完全相同;第一光学处理层和第二光学处理层完全相同;第一导电材料层和第二导电材料层完全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27.实施例1:
28.如图1所示,一种透明导电薄膜及触摸屏,从透明基材1的上表面向上依次叠放有:第一紫外光过滤层2、第一中间涂层3、第一导电材料层4;从透明基材1向下依次叠放有:第二紫外光过滤层21、第二中间涂层31和第二导电材料层41。所述透明基材1起支撑作用,至少为透明的pet(英文名: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俗称涤纶树脂,是热塑性聚酯中最
主要的品种)基材、cpi(英文名:colorless polyimide,具可挠特性的塑胶类无色聚酰亚胺)基材或玻璃基材的一种,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cpi基材。
29.第一紫外光过滤层2,可以有效的滤除激光器发出的波长在<400nm的紫外光线,避免紫外光线损伤第一导电材料层4。所述第一紫外光过滤层2可以是超微粒氧化铁紫外光吸收物质形成的透明层,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相同特性的材料,所述紫外光过滤层2不会影响材料的透过率,所述第一紫外光过滤层2可以通过涂布、蒸镀、印刷或其他方式制作在透明基材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紫外光过滤层2的厚度为1nm

3μm,本实用新型优选为20nm。同样的,第二紫外光过滤层21和第一紫外光过滤层2在各方面完全相同。事实上,“第一”、“第二”只是表示出现的顺序的先后关系,但是指代的东西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两件同规格的东西,也有可能是同类的不同规格的东西。比如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紫外光过滤层2和第二紫外光过滤层21完全相同;第一中间涂层3和第二中间涂层31完全相同;第一导电材料层4和第二导电材料层41完全相同。
30.第一中间涂层3可以是二氧化硅或者其他的材料,可以促进第一导电材料4与第一紫外光过滤层2之间的附着力。
31.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4起导电作用,可以是ito(英文名:indium tin oxides,是一种n型氧化物半导体

氧化铟锡)、金属网格、纳米银线、石墨烯或其他导电材料,本实用新型为纳米银线材料。
32.所述第二紫外光过滤层21、第二中间涂层31、第二导电材料层41,是在透明基材1的下表面设置的与上表面具有相同功能的叠层结构,即在透明基材1的下表面依次叠设第二紫外光过滤层21、第二中间涂层31、第二导电材料层41。
33.实施例2:
34.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透明基材1的一面设置紫外光过滤层,也即是在透明基材1的正面设置第一紫外光过滤层21或者在反面设置二层滤除紫外光层21,亦能达到滤除激光器的紫外光线,进而保护导电材料不被损坏。实施例2的结构是最简单的,但是同样能实现实施例1的功能,因为在透明基材1的正面或者反面至少设置有紫外光过滤层。
35.实施例3:
36.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透明基材1与第一紫外光过滤层2之间设置第一光学处理层5(见图4),所述第一光学处理层5可以是具有特定折射率的涂层,能够改变入射透明基材的光线按照特定方向出射。也可以在透明基材1与第二紫外光过滤层21之间设置第二光学处理层51(见图5)。还可以将所述光学处理层也可以设置在透明基材1的双面,即光学处理层5和第二光学处理层51(见图6)。
37.以上所述双面均有导电材料的透明材料,其整体透光率≥70%、雾度≤5%,厚度1

500μm,本实用新型为25μm,所述透明导电薄膜在出货时,还会在其双面的导电材料层(即第一导电材料层和第二导电材料层)表面覆保护膜,防止膜材被划伤或污染等。
38.与传统的双面均有导电材料的透明薄膜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布的透明导电薄膜,通过在透明基材1的任意一面或者两面设置紫外光过滤层2,可以有效的滤除激光器发出的波长在400nm以内的紫外光线,进而保护待加工的一面的导电材料不受损伤,使此款双面均有导电材料的透明材料适用于激光蚀刻工艺,提高生产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39.本实用新型还公布了一种使用此款透明导电薄膜制作的触摸屏,具体结构如图7所示,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盖板6、触控功能层7、显示模组8,盖板6与触控功能层7的一面通过第一光学胶层61贴合在一起,触控功能层7的另一面与显示模组8的显示面通过第二光学胶层71贴合在一起。其中,触控功能层7为前面所叙述的任意一种透明导电薄膜。其中,第一光学胶层61和第二光学胶层71完全相同。第一光学胶层61可以是oca光学胶、ocr光学胶、压敏胶或其他具有相同特性的胶水。
40.所述盖板6可以是玻璃、cpi或pet等材质。触控功能层7,为由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双面透明导电材料通过激光镭射工艺加工制作的触控电极层,所述显示模组8可以是lcd显示模组、led柔性显示模组或其他显示模组,不做限定。
41.由于触摸屏的所述触控功能层采用了前述的透明导电薄膜,所以该触摸屏可以有效滤除激光器发出的波长在<400nm的紫外光线。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