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9093发布日期:2021-02-20 20:0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压开关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压开关。


背景技术:

[0002]
开关是指一个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
[0003]
市场上常见的开关一般仅能实现单纯的导通和断开功能,功能单一,限制产品的性能的拓展。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按压开关,解决现有开关功能单一,且产品性能拓展受限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按压开关,包括壳体、按压件、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公共端子和弹性导电组件,所述弹性导电组件包括可形变的固定导电端和可活动的活动导电端,以及设置在固定导电端和活动导电端之间的弹性导电件,其中,
[0006]
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公共端子均用作电连接端且均设于壳体上;
[0007]
所述按压件与活动导电端连接并带动活动导电端在壳体内移动;
[0008]
所述固定导电端与公共端子电连接;
[0009]
所述活动导电端在初始位置处与第一端子电连接,形成由第一端子、弹性导电组件和公共端子构成的第一通电通路;以及,所述活动导电端受按压件作用压向固定导电端,并使固定导电端形变且还与第二端子电连接,形成由第二端子、弹性导电组件和公共端子构成的第二通电通路。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弹性导电件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导电端和活动导电端连接。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固定导电端为碗状结构,且其凹陷面朝向活动导电端设置,所述公共端子设置在碗状结构的底端。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活动导电端朝向固定导电端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用于挤压固定导电端使其形变的压合凸起。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活动导电端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端部沿其周向向外延伸设置,所述弹性导电件的一端设置于容纳槽中。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可容纳固定导电端的腔体,所述第二端子的端部突出设置于腔体中,并在固定导电端形变时与固定导电端电连接。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与上盖配合的下盖,所述下盖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上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端子设于第一安装槽中且其端部伸出第一安装槽设置并置于腔体中,所述公共端子设于第二安装槽中且其端部伸出第二安装槽设置并与固定导电端电连接。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按压开关还包括设于活动导电端与按压件之间的第二弹簧。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按压件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其内壁面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活动导电端上且一端与第一限位凸起抵靠。
[0018]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按压件的外周设有用于限制按压件脱离壳体的第三限位凸起,所述第三限位凸起与第二限位凸起抵靠。
[00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弹性导电组件,弹性导电组件包括可形变的固定导电端和可活动的活动导电端,以及设置在固定导电端和活动导电端之间的弹性导电件,活动导电端在初始位置处与第一端子电连接,并在受按压件作用压向固定导电端,使固定导电端形变与第二端子电连接,从而使得公共端子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具有不同的连接状态,不同的连接状态能触发产生不同的控制信号,或者再由按压件的连续按压动作组合触发产生多种控制信号,功能丰富,大幅度拓展了产品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20]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的爆炸示意图;
[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导电端与第一端子电连接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25]
图5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6]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导电端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断开电连接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27]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导电端与第二端子电连接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9]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压开关的优选实施例。
[0030]
结合图1至图3,所述按压开关包括壳体10、按压件20、第一端子30、第二端子40、公共端子50和弹性导电组件60,所述弹性导电组件60包括可形变的固定导电端61和可活动的活动导电端62,以及设置在固定导电端61和活动导电端62之间的弹性导电件63,其中,所述第一端子30、第二端子40和公共端子50均用作电连接端且均设于壳体10上;所述按压件20与活动导电端62连接并带动活动导电端62在壳体10内移动;所述固定导电端61与公共端子50电连接;所述活动导电端62在初始位置处与第一端子30电连接,形成由第一端子30、弹性导电组件60和公共端子50构成的第一通电通路;以及,所述活动导电端62受按压件20作用压向固定导电端61,并使固定导电端61形变且还与第二端子40电连接,形成由第二端子40、弹性导电组件60和公共端子50构成的第二通电通路。
[0031]
通过设置可形变的固定导电端61、可活动的活动导电端62和弹性导电件63,活动导电端62在初始位置处与第一端子30电连接,形成由第一端子30、弹性导电组件60和公共
端子50构成的第一通电通路;按压件20受按压,通过活动导电端62施加压力至弹性导电加使其被压缩,活动导电端62压向固定导电端61,使固定导电端61形变并与第二端子40连接,形成由第二端子40、弹性导电组件60和公共端子50构成的第二通电通路,从而使得公共端子50与第一端子30和第二端子40具有不同的连接状态,不同的连接状态能触发产生不同的控制信号,或者再由按压件20的连续按压动作组合触发产生多种控制信号,功能丰富,大幅度拓展了产品的性能。其中,该连接状态包括公共端子50仅与第一端子30电连接、公共端子50与第一端子30和第二端子40均断开电连接和公共端子50仅与第二端子40电连接,这三种连接状态能触发产生不同的控制信号,使得将该按压开关的第一端子30、第二端子40和公共端子50连接于所应用的电路时,在按压件20被按压的过程中能触发产生不同的控制信号。
[0032]
其中,参考图3,具体可在壳体10内设置第一安装柱11,在公共端子50的端部和固定导电端61的中心设置通孔51,将公共端子50与固定导电端61连接并通过通孔51套设固定在第一安装柱11上。另外,固定导电端61可采用导电簧片,其材质可采用黄铜,黄铜的导电性能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电的金属材料,如紫铜、铝及其合金等。
[0033]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导电件63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导电端61和活动导电端62连接,第一弹簧的材质可以采用碳素钢丝,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导电件63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的导电部件,如导电泡棉等。按压件20被按压时,对活动导电端62施加压力,活动导电端62压缩第一弹簧,并压向固定导电端61,使固定导电端61产生形变,并与第二端子40电连接。
[0034]
参考图4至图6,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导电端61为碗状结构,且其凹陷面朝向活动导电端62设置,所述公共端子50设置在碗状结构的底端。活动导电端62压向固定导电端61,使碗状结构的固定导电端61形变,边缘与第二端子40抵靠电连接。碗状结构的固定导电端61可防止按压开关的误触发,即在按压件20被不小心按压到时,按压力不足以使得固定导电端61产生形变,避免固定导电端61与第二端子40电连接,达到误触发的效果。
[0035]
参考图3,所述活动导电端62朝向固定导电端61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用于挤压固定导电端61使其形变的压合凸起621。具体可在活动导电端62的端面上设置三个、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压合凸起621,多个压合凸起621均匀或非均匀分布设置。优选地,在活动导电端62的端面上设置有八个压合凸起621,八个压合凸起621沿固定导电端61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八个压合凸起621可均匀压合固定导电端61,使其产生形变,与第二端子40抵靠,产生电连接。
[0036]
进一步地,参考图3至图5,所述活动导电端62设有容纳槽622,所述容纳槽622的端部沿其周向向外延伸设置,所述弹性导电件63的一端设置于容纳槽622中,多个所述压合凸起621设置在容纳槽622端部沿其周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端面上,且沿其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当弹性导电件63被施加压力时,逐渐压缩收纳于容纳槽622中,弹性导电组件60的整体体积更小,利于按压开关的小型化。具体弹性导电件63采用第一弹簧时,第一弹簧被压缩收纳于容纳槽622中。
[0037]
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开关还包括设于活动导电端62与按压件20之间的第二弹簧70。第二弹簧70在按压件20被按压给活动导电端62施加压力压缩弹性导电件63的过程中起缓冲作用。第二弹簧70的材质可采用黄铜,第一端子30、第二端子40、公共端子50
和活动导电端62均可采用黄铜,黄铜的导电性能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些部件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电的金属材料,如紫铜、铝及其合金等。
[0038]
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5,所述按压件2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其内壁面设有第一限位凸起21,所述第二弹簧70套设于活动导电端62上且一端与第一限位凸起21抵靠,第二弹簧70的材质可采用碳素钢丝。具体地,第二弹簧70套设于活动导电端62的容纳槽622的外壁面上,且一端与活动导电端62的容纳槽622端部抵靠,另一端与第一限位凸起21抵靠,第二弹簧70对按压件20按压活动导电端62移动的过程中起缓冲作用。
[0039]
参考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0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12,所述按压件20的外周设有用于限制按压件20脱离壳体10的第三限位凸起22,所述第三限位凸起22与第二限位凸起12抵靠。常态下,第三限位凸起22与第二限位凸起12抵靠,按压件20被按压后,第三限位凸起22脱离第二限位凸起12。
[0040]
参考图4,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可容纳固定导电端61的腔体13,所述第二端子40的端部突出设置于腔体13中,并在固定导电端61形变时与固定导电端61电连接。
[0041]
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述壳体10包括上盖14和与上盖14配合的下盖15,所述下盖15上设有环形凸起16,所述环形凸起16上设有第一安装槽161和第二安装槽162,所述第二端子40设于第一安装槽161中且其端部伸出第一安装槽161设置并置于腔体13中,所述公共端子50设于第二安装槽162中且其端部伸出第二安装槽162设置并与固定导电端61电连接。
[0042]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凸起16上还设有第二安装柱163,所述第一端子30设于第二安装柱163上且其端部突出第二安装柱163设置,并在初始位置处与活动导电端62电连接。第一安装槽161、第二安装槽162和第二安装柱163的设置方式使得按压开关各部件更加紧凑。初始位置状态下,活动导电端62与第一端子30的端部抵靠电连接,按压件20被按压后,活动导电端62受按压件20作用压向固定导电端61,与第一端子30断开连接,并压紧固定导电端61使其发生形变,与第二端子40的端部抵靠电连接。
[004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槽161中可设置限位柱164,第二端子40上设置通孔51,第二端子40通过通孔51套设于限位柱164上并置于第一安装槽161中。另外,还可在下盖15的环形凸起16上设置多个限位柱164,在上盖14上设置多个与每一限位柱164对应配合的限位孔。在进行上盖14与下盖15装配时,可将限位柱164装入对应的限位孔中,上盖14与下盖15通过热熔胶粘合。
[0044]
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的具体操作工作原理如下:
[0045]
按压开关具有三个工作状态,在此将这三个工作状态定义为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和第三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即按压开关处于自然状态,按压件20外周的第三限位凸起22与壳体10上的第二限位凸起12抵靠,活动导电端62位于初始位置处,与第一端子30抵靠,第一端子30通过活动导电端62、弹性导电件63和固定导电端61与公共端子50电连接,触发产生第一控制信号,此时,第二端子40与公共端子50处于断开电连接状态;按压件20被按压,对活动导电端62施加压力,压缩与活动导电端62连接的弹性导电件63,活动导电端62的导电与第一端子30断开连接,此时,第一端子30和第二端子40均与公共端子50断开连接,按压开关触发产生第二控制信号,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继续按压按压件20,弹性导电件63被压缩,当活动导电端62与固定导电端61接触,并继续将固定导电端61压紧,使固定导电端61产生形变与第二端子40抵靠,第二端子40通过活动导电端62的活动导电端62
和固定导电端61与公共端子50电连接,触发产生第三控制信号,固定导电端61受力产生形变并产生力反馈,指示按压件20已按压到底。通过公共端子50与第一端子30和第二端子40的不同连接状态,对应不同的连接状态触发产生不同的控制信号,或者再由按压件20的连续按压动作组合触发产生多种控制信号,大大丰富该按压开关的功能,大幅度拓展了产品的性能。
[0046]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