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线束与蓄电池电极柱连接用轻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1638发布日期:2021-02-20 20:1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线线束与蓄电池电极柱连接用轻卡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线线束与蓄电池电极柱连接用轻卡。


背景技术:

[0002]
蓄电池也叫二次电池,即可进行二次或多次充放电的电池,理论上来说市面上可充电电池都可称为蓄电池,但传统中人们对蓄电池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笨重的铅酸电池上,实际上在许多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尤其是安全系数较高的磷酸铁锂出现后,如电驱动力、电力储能等等,已经逐渐开始淘汰铅酸电池转而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大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一般呈圆柱形或板型,在输出的两组电极柱上设计有螺柱或在电极柱中心开设螺纹孔,以方便通过螺栓或螺母对接线端子进行安装,该安装方式相对传统的电极柱抱箍式安装,其端子与电极之间的接触也更加紧密,安装也更加牢靠。
[0003]
市面上现有的磷酸铁锂接线端子均采用冲压的方式生产制造,并且类似产品的性能已经趋于同化难以提升,在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不进步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为了提高该类型产品的使用性能,我们提出了一种导线线束与蓄电池电极柱连接用轻卡。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导线线束与蓄电池电极柱连接用轻卡,解决了市面上现有的磷酸铁锂接线端子性能趋于同化难以提升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导线线束与蓄电池电极柱连接用轻卡,包括轻卡,所述轻卡包括压片结构和线束连接结构,且所述压片结构包括压板、定位耳和安装孔,所述线束连接结构包括抱箍和防滑条,且所述压板和抱箍均呈竖直状,所述压板位于抱箍的底端,且所述抱箍的横截面呈字母u形状,所述压板与抱箍呈固定连接,且所述抱箍的弧形外壁轮廓顶端与压板位于同一平面。
[0007]
优选的,所述定位耳位于压板的两侧呈对称分布,且两组定位耳均与压板呈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定位耳与压板均呈互相垂直状,且所述定位耳位于压板远离抱箍的一侧。
[0008]
优选的,所述抱箍的弧形轮廓内壁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防滑条,且所述防滑条关于抱箍的长度方向呈均匀分布。
[0009]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位于压板远离抱箍的一端,且所述安装孔沿压板侧壁的垂直方向贯穿于压板,所述压板的位于靠近抱箍的一侧开设有压印,且所述压印关于安装孔呈环形阵列分布。
[0010]
优选的,所述抱箍的两侧壁与压板之间均开设有圆弧倒角。
[0011]
优选的,所述抱箍的两侧壁位于互相靠近的两侧边缘均开设有斜面,且所述斜面关于抱箍呈对称状。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3]
1、该装置通过斜面使得抱箍的两侧壁更加容易嵌入铜丝线束内,并在压实铜丝后,两侧壁之间通过斜面贴合,使得结构稳定不易变形。
[0014]
2、该装置在在抱箍内开设呈凸起状的防滑条,使得铜丝难以松脱连接更加牢固。
[0015]
3、当电极螺柱的基座为方形时,该定位耳起到防滑的作用,有助于保持该装置和导线的方位角度。
[0016]
4、通过压板上的压印起到螺母防松的目的,使得连接更加可靠,该装置在抱箍和压板之间的交接处呈圆弧倒角,使得该装置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提升。
[0017]
综上所述,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牢固可靠,相对现有的蓄电池电极连接卡有效的提升了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的剖视图。
[0021]
图中标号:1、压板;2、定位耳;3、抱箍;4、防滑条;5、安装孔;6、压印;7、圆弧倒角;8、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
参照图1-图3,一种导线线束与蓄电池电极柱连接用轻卡,包括轻卡,所述轻卡包括压片结构和线束连接结构,且所述压片结构包括压板1、定位耳2和安装孔5,所述线束连接结构包括抱箍3和防滑条4,且所述压板1和抱箍3均呈竖直状,所述压板1位于抱箍3的底端,且所述抱箍3的横截面呈字母u形状,所述压板1与抱箍3呈固定连接,且所述抱箍3的弧形外壁轮廓顶端与压板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定位耳2位于压板1的两侧呈对称分布,且两组定位耳2均与压板1呈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定位耳2与压板1均呈互相垂直状,且所述定位耳2位于压板1远离抱箍3的一侧,所述抱箍3的弧形轮廓内壁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防滑条4,且所述防滑条4关于抱箍3的长度方向呈均匀分布,所述安装孔5位于压板1远离抱箍3的一端,且所述安装孔5沿压板1侧壁的垂直方向贯穿于压板1,所述压板1的位于靠近抱箍3的一侧开设有压印6,且所述压印6关于安装孔5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抱箍3的两侧壁与压板1之间均开设有圆弧倒角7,所述抱箍3的两侧壁位于互相靠近的两侧边缘均开设有斜面8,且所述斜面8关于抱箍3呈对称状。
[0024]
该装置接线时,将电源线束放置在抱箍3的槽口内,并使得线束裸露铜丝长度与抱箍3的长度相等,使用相关专用接线钳将抱箍3的侧壁压弯使其与抱紧铜丝,通过斜面8使得抱箍3的两侧壁更加容易嵌入铜丝线束内,并在压实铜丝后,两侧壁之间通过斜面8贴合,使得结构稳定不易变形,该装置在在抱箍3内开设呈凸起状的防滑条4,使得铜丝难以松脱连接更加牢固,该装置的安装方式为,以蓄电池电极为螺柱为例,将该装置通过安装孔5与电
极螺柱套接,并使得定位耳2朝向蓄电池,与电极螺柱的基座侧壁卡接(当电极螺柱的基座为方形时,该定位耳2起到防滑的作用,有助于保持该装置和导线的方位角度),使用螺母通过压板1将该装置压紧在电极螺柱的基座上完成连接,并通过压板1上的压印6起到螺母防松的目的,使得连接更加可靠,该装置在抱箍3和压板1之间的交接处呈圆弧倒角7,使得该装置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提升。
[00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