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9882发布日期:2020-12-25 08:1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断路器装置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断路器操动机构。



背景技术:

高压真空断路器是一种应用到高压供配电系统中用于在电力设备出现过载、短路时起到保护及控制的设备。其中高压真空断路器的主要部件包括断路器主体和操动机构,而目前常用的操动机构有电磁式操动机构、液压式操动机构和弹簧式操动机构等,其中常见的弹簧式操动机构包括机壳、储能构件和分闸机构,如中国专利cn201310007437.3,机壳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储能构件和闸门机构自左向右设置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通过使储能构件的储能拐臂一端与储能构件的储能弹簧连接,另一端与闸门机构联动,储能拐臂通过上下往复摆动,使储能构件的储能弹簧压缩或伸展的在储能和释能状态之间切换,从而使闸门机构处于合闸或分闸状态,该类弹簧式操动机构零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布局不合理、零部件拆装困难、运行可靠性较差,且储能拐臂同时与储能构件、闸门机构联动,增加了储能构件产生运行故障的可能性,使操动机构的使用寿命缩短,也增加了检修和维护等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断路器操动机构,断路器操动机构,占用空间少,使用寿命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断路器操动机构,包括主轴构件、凸轮构件、储能构件、储能驱动件、闸门构件、复位构件、合闸锁定构件、分闸锁定构件和限位构件;主轴构件包括主轴和固定连接在主轴上的传动轮,传动轮边沿设有传动限位部;凸轮构件可旋转地装配在主轴上,凸轮构件包括多叶凸轮,以及相对固定的、设置在多叶凸轮两侧的第一限位元件和第二限位元件,第一限位元件和第二限位元件对应多叶凸轮的叶片数量的分别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储能构件包括驱动端受抵压而储存弹性势能的弹性储能元件;储能驱动件可相对主轴旋转地装配在第二限位元件和传动轮之间,储能驱动件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储能拐臂,所述储能拐臂端部与储能构件的驱动端铰接,储能驱动件上设置有与传动限位部在储能旋转角度内耦合使储能驱动件受传动轮驱动的驱动离合挚子;闸门构件包括与主轴隔开距离设置的操动轴、固定连接在操动轴上的输出驱动件和连杆部件,连杆部件的一端与输出驱动件铰接,另一端可绕一固定铰接轴线摆动,连杆部件上的驱动铰接部与多叶凸轮运动耦合;

复位构件包括驱动端受抵压而储存弹性势能的弹性复位元件,复位构件的驱动端与输出驱动件相对其与连杆部件连接的一侧铰接;

合闸锁定构件用于对储能驱动件驱动储能构件完成储能时的位置进行锁定和解锁;

分闸锁定构件用于对输出驱动件驱动复位构件完成储能时的位置进行锁定和解锁;

限位构件包括与第一限部位配合用于限定凸轮构件分闸位置的第一限位构件,以及与第二限部位配合用于限定凸轮构件合闸位置的第二限位构件;合闸时通过合闸锁定构件解锁储能驱动件,储能构件驱动储能驱动件复位摆动,带动多叶凸轮旋转至高位推定所述驱动铰接部上摆,从而驱动连杆部件推顶输出驱动件使操动轴旋转,同时使复位构件储能,分闸锁定构件锁定输出驱动件;分闸时通过分闸锁定构件解锁输出驱动件,复位构件驱动输出驱动件复位摆动使操动轴旋转,同时驱动连杆部件使其驱动铰接部顶压多叶凸轮使其旋转耦合至低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断路器操动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主轴构件、储能构件、闸门构件、复位构件、合闸锁定构件和分闸锁定构件错位设置,使零部件的布局更加合理、降低零部件的拆装难度,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设计得更加扁平化,形成独立安装薄挂式模块,从而缩小本实用新型所占用的安装空间(体积小、厚度薄),且便于生产人员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到不同规格的高压真空断路器,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设有与储能构件联动的储能驱动件,以及与闸门机构联动的多叶凸轮,合闸时,储能驱动件通过驱动多叶凸轮旋转,使多叶凸轮在每轮储能-合闸-分闸过程中,单方向旋转一个叶片的角度以控制闸门机构的工作状态,使多叶凸轮每轮工作只在设定范围角度区间内旋转,多轮工作过程中也只是进行单向圆周循环转动,从而实现减少储能驱动件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外力,以及多叶凸轮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外力,降低主轴构件和凸轮构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传动效率更高,从而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降低检修和维护等运行费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构件配合凸轮构件上的第一限位元件和第二限位元件,在分闸时,利用第一限位构件对第一限位元件进行相对凸轮构件旋转方向的锁定,在合闸时,利用第二限位构件对第二限位元件进行沿凸轮构件的旋转方向的锁定,从而防止在分闸/合闸时,闸门机构向下摆动使多叶凸轮向相对所述推顶件的推动方向旋转而影响下一轮工作,且能对旋转机构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合闸锁定构件包括合闸挚子、合闸开关和合闸复位件,合闸挚子对储能驱动件驱动储能构件完成储能时的位置进行锁定,合闸开关用于操控合闸挚子,使合闸挚子解除对储能驱动件的锁定,所述合闸复位件用于使合闸挚子保持向锁定储能驱动件一侧复位。

上述设置方式,使储能驱动件对储能构件进行储能时,储能驱动件与所述合闸挚子接触,并移动至所述合闸挚子首端下方,所述合闸复位件使所述合闸挚子限制储能驱动件向上恢复,实现储能驱动件完成储能构件储能后的锁定,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

优选的,所述分闸锁定构件包括分闸挚子、分闸开关和分闸复位件,分闸挚子对输出驱动件驱动复位构件完成储能时的位置进行锁定,分闸开关用于操控分闸挚子,使分闸挚子解除对输出驱动件的锁定,所述分闸复位件用于使分闸挚子保持向锁定输出驱动件一侧复位。

优选的,所述传动限位部包括设于传动轮外侧的在储能过程作用的棘槽,驱动离合挚子可绕一条摆动轴线摆动连接于储能驱动件上并由一弹性复位件使其保持向棘槽一侧复位,以使传动轮与储能驱动件实现单向传动。

上述传动轮的结构简单,从而轻松实现所述传动限位部与驱动离合挚子的离合式连接,确保储能驱动件只能单向转动,避免因为操作错误,导致储能驱动件向另一方向转动导致零部件损伤。

优选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在储能驱动件旋转至储能构件完成储能时作用在驱动离合挚子上使其脱离棘槽。

通过设置限位件,在储能驱动件旋转至储能构件完成储能时作用在驱动离合挚子上使其脱离棘槽,从而实现驱动离合挚子和传动轮的分离,实现在储能驱动件在储能旋转角度内旋转到位后,由于驱动离合挚子与传动轮分离,再操作主轴构件使传动轮转动,储能驱动件也不会再继续转动,从而无法对储能构件进行继续储能,从而避免对储能构件施加过多压力而超出弹性形变的范围,对储能构件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的,第一限位元件的限位方向与多叶凸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方向配置成相反。

所述第一限位元件和所述第二限位元件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在合闸时,多叶凸轮的旋转范围被第二限位元件限定,在分闸时,多叶凸轮的旋转范围被第一限位元件限定,结构简单,可靠性强。

优选的,储能构件还包括保持块,所述保持块设置在弹性储能元件的驱动端周侧,所述保持块设有供储能拐臂通过的定位口,所述保持块用于在储能构件释放弹性势能后对弹性储能元件的驱动端进行限位。

通过设置保持块,使储能构件释放弹性势能后,对储能构件进行限位,避免储能构件对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以及避免零部件发生碰刮而受损。

优选的,所述操动轴和所述输出驱动件之间设有行程控制构件,所述行程控制构件包括行程限制件和两个调节件,所述行程限制件包括超行程拐臂和第一套筒,所述操动轴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所述输出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套筒活动连接,所述超行程拐臂设置在第一套筒侧部,两个所述调节件分别贯穿超行程拐臂两端,并分别抵顶输出驱动件,通过调节两个所述调节件插入超行程拐臂的长度,以调整输出驱动件和超行程拐臂之间的夹角。

通过设置行程控制构件,通过调整两个所述调节件插入超行程拐臂的长度,即可灵活便捷调整输出驱动件的摆动行程,可靠性和安全性强。

优选的,所述连杆部件包括一端铰接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第一杆件的另一端可绕一固定铰接轴线摆动,第二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驱动件铰接,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铰接处为所述驱动铰接部。

所述连杆部件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组装维护,传动效率高,能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响应速度。

优选的,所述输出驱动件与所述连杆部件连接一侧的下方设置有缓冲件;分闸时,所述输出驱动件与所述连杆部件连接一侧向下摆动并抵靠在所述缓冲件上。

通过在所述输出驱动件分闸时的下摆端设置所述缓冲件,能对所述输出驱动件与所述连杆部件连接一侧下摆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分闸时所述输出驱动件通过连杆部件向多叶凸轮上的施加较大撞击力,导致第二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元件受损而无法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主轴构件、凸轮构件和储能构件的组装示意的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4是主轴构件、凸轮构件和储能构件的组装示意的仰视角度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储能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合闸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分闸状态的前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分闸状态的后示意图;

图9是主轴构件、凸轮构件和储能驱动件的爆炸图。

标号说明:

1壳体,11前板,12后板,13安装腔,14限位件,15驱动电机,16旋转手柄,17主轴构件,2主轴,20多叶凸轮,200凸轮轴,201叶片,202导向斜面,21传动轮,210棘槽,22储能驱动件,23储能拐臂,24第一展臂,241凸起,242推顶件,25连接件,26轴套,27驱动离合挚子,28第一限位元件,280第一限位部,29第二限位元件,290第二限位部,3第一限位构件,31避空槽,4第二限位构件,41第二展臂,42卡接件,5储能构件,51第一伸缩件,52弹性储能元件,6合闸锁定构件,61合闸挚子,62合闸开关,63第一扣板,7保持块,71弹性部,72定位口,8操动轴,80输出驱动件,800第三展臂,801联动件,802行程控制构件,81超行程拐臂,82调节件,83第一杆件,84第二杆件,840驱动铰接部,85复位构件,86第二伸缩件,87弹性复位元件,88缓冲件,9分闸锁定构件,91分闸挚子,92分闸开关,93第二扣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的断路器操动机构,包括壳体1、供能机构、主轴构件17、凸轮构件、储能构件5、储能驱动件22、闸门构件、复位构件85、合闸锁定构件6、分闸锁定构件9和限位构件;主轴构件17包括主轴2和固定连接在主轴2上的传动轮21,传动轮21边沿设有传动限位部;凸轮构件可旋转地装配在主轴2上,凸轮构件包括多叶凸轮20,以及相对固定的、设置在多叶凸轮20两侧的第一限位元件28和第二限位元件29,所述多叶凸轮20、所述第一限位元件28和所述第二限位元件29通过凸轮轴200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元件28和第二限位元件29对应多叶凸轮20的叶片201数量的分别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80和第二限位部290;所述多叶凸轮20上等距设置有至少三个叶片201;储能驱动件22可相对主轴2旋转地装配在第二限位元件29和传动轮21之间,储能驱动件22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储能拐臂23,所述储能拐臂23端部与储能构件5的驱动端铰接,储能驱动件22上设置有与传动限位部在储能旋转角度内耦合使储能驱动件22受传动轮21驱动的驱动离合挚子27;储能构件5包括驱动端受抵压而储存弹性势能的弹性储能元件52,以及第一伸缩件51,所述第一伸缩件51一端与壳体1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储能拐臂23铰接,所述弹性储能元件52套设在所述第一伸缩件51外;闸门构件包括与主轴2隔开距离设置的操动轴8、固定连接在操动轴8上的输出驱动件80和连杆部件,连杆部件的一端与输出驱动件80铰接,另一端可绕一固定铰接轴线摆动,连杆部件上的驱动铰接部840与多叶凸轮20运动耦合;复位构件85包括驱动端受抵压而储存弹性势能的弹性复位元件87,以及第二伸缩件86,所述第二伸缩件86一端与壳体1连接,所述弹性复位元件87套设在所述第二伸缩件86外,复位构件85的驱动端与输出驱动件80相对其与连杆部件连接的一侧铰接(第二伸缩件86另一端与所述输出驱动件80铰接);合闸锁定构件6用于对储能驱动件22驱动储能构件5完成储能时的位置进行锁定和解锁;分闸锁定构件9用于对输出驱动件80驱动复位构件85完成储能时的位置进行锁定和解锁;限位构件包括与第一限部位配合用于限定凸轮构件分闸位置的第一限位构件3,以及与第二限部位配合用于限定凸轮构件合闸位置的第二限位构件4;合闸时通过合闸锁定构件6解锁储能驱动件22,储能构件5驱动储能驱动件22复位摆动,带动多叶凸轮20旋转至高位推定所述驱动铰接部840上摆,从而驱动连杆部件推顶输出驱动件80使操动轴8旋转,同时使复位构件85储能,分闸锁定构件9锁定输出驱动件80;分闸时通过分闸锁定构件9解锁输出驱动件80,复位构件85驱动输出驱动件80复位摆动使操动轴8旋转,同时驱动连杆部件使其驱动铰接部840顶压多叶凸轮20使其旋转耦合至低位。

参见图1,所述壳体1包括前板11和后板12,所述前板11和后板12之间留空形成安装腔13,供能机构、主轴构件17、凸轮构件、储能构件5、储能驱动件22、闸门构件、复位构件85、合闸锁定构件6、分闸锁定构件9和限位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3内。

参见图2,所述供能机构用于驱动旋转机构旋转以使储能构件5进行储能,所述供能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5、链条(图中未示出)、第一链轮(图中未示出)和第二链轮(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链条设置在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上,第二链轮与主轴2外侧连接,所述链条设置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

或者,参见图1,通过人工方式(转动旋转手柄16,所述旋转手柄16可拆卸设置在主轴2外端)驱动旋转机构旋转以对储能构件5进行储能。

参见图2至图9,所述储能驱动件22上设有推顶件242,所述推顶件242可绕一条摆动轴线摆动连接于储能驱动件22上,并由一扭簧(图中未示出)使其保持指向多叶凸轮20的旋转方向,所述推顶件242可在合闸时单向推动多叶凸轮20旋转。

参见图9,所述储能驱动件22和所述主轴2之间设有轴套26,从而使所述储能驱动件22可相对所述主轴2独立转动;所述多叶凸轮20与所述主轴2留有间隙,从而使所述多叶凸轮20可相对所述主轴2独立转动。

参见图5至图7,所述合闸锁定构件6包括合闸挚子61、合闸开关62和合闸复位件(图中未示出),合闸挚子61对储能驱动件22驱动储能构件5完成储能时的位置进行锁定,合闸开关62用于操控合闸挚子61,使合闸挚子61解除对储能驱动件22的锁定,所述合闸复位件用于使合闸挚子61保持向锁定储能驱动件22一侧复位。

参见图5至图7,所述合闸开关62外侧设有扭簧(图中未示出),所述扭簧用于使合闸开关62复位,所述合闸开关62上设有第一定位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合闸开关62和所述合闸挚子61之间设有第一扣板63,所述第一扣板63中部折弯,所述第一扣板63中部可绕一条摆动轴线摆动连接于安装腔13上,并由一扭簧(图中未示出)使上部保持向下复位的趋势,所述第一扣板63下部卡入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合闸挚子61设置在所述第一扣板63的上部;所述输出驱动件80下部设有第三展臂800,所述第三展臂800上设有滚轮(图中未示出),所述分闸挚子91通过锁定所述第三展臂800以限制所述输出驱动件80的摆动范围;在储能构件5储能后,通过操作合闸开关62,使第一扣板63摆动,合闸挚子61随之解除对储能驱动件22的锁定,储能驱动件22复位推动多叶凸轮20旋转而举升输出驱动件80并旋转操动轴8,使本实用新型处于合闸状态。

上述设置方式,使储能驱动件22对储能构件5进行储能时,储能驱动件22与所述合闸挚子61接触,并移动至所述合闸挚子61首端下方,所述合闸复位件使所述合闸挚子61限制储能驱动件22向上恢复,实现储能驱动件22完成储能构件5储能后的锁定,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

参见图3至图8,储能驱动件22外侧还设有第一展臂24,第一展臂24上设有凸起241,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241为滚轮;所述合闸挚子61首端可上下摆动,参见图5,储能驱动件22在储能旋转角度内旋转到位后,所述凸起241位于所述合闸挚子61首端下方,所述合闸挚子61对所述凸起241进行锁定。

参见图5至图8,所述分闸锁定构件9包括分闸挚子91、分闸开关92和分闸复位件(图中未示出),分闸挚子91对输出驱动件80驱动复位构件85完成储能时的位置进行锁定,分闸开关92用于操控分闸挚子91,使分闸挚子91解除对输出驱动件80的锁定,所述分闸复位件用于使分闸挚子91保持向锁定输出驱动件80一侧复位。

参见图5至图8,所述分闸开关92外侧设有扭簧(图中未示出),所述扭簧用于使分闸开关92复位,所述分闸开关92上设有第二定位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分闸开关92和所述分闸挚子91之间设有第二扣板93,所述第二扣板93中部折弯,所述第二扣板93中部可绕一条摆动轴线摆动连接于安装腔13上,并由一扭簧(图中未示出)使上部保持向下复位的趋势,所述第二扣板93下部卡入所述第二定位槽,所述分闸挚子91设置在所述第二扣板93的上部;在断路器触发分闸开关92,使第二扣板93摆动,分闸挚子91随之解除对输出驱动件80的锁定,输出驱动件80复位旋转操动轴8,使本实用新型处于分闸状态。

参见图9,所述传动限位部包括设于传动轮21外侧的在储能过程作用的棘槽210,驱动离合挚子27可绕一条摆动轴线摆动连接于储能驱动件22上并由一弹性复位件(图中未示出)使其保持向棘槽210一侧复位,以使传动轮21与储能驱动件22实现单向传动。

上述传动轮21的结构简单,从而轻松实现所述传动限位部与驱动离合挚子27的离合式连接,确保储能驱动件22只能单向转动,避免因为操作错误,导致储能驱动件22向另一方向转动导致零部件损伤。

参见图5,还包括限位件14,所述限位件14在储能驱动件22旋转至储能构件5完成储能时作用在驱动离合挚子27上使其脱离棘槽210。

通过设置限位件14,在储能驱动件22旋转至储能构件5完成储能时作用在驱动离合挚子27上使其脱离棘槽210,从而实现驱动离合挚子27和传动轮21的分离,实现在储能驱动件22在储能旋转角度内旋转到位后,由于驱动离合挚子27与传动轮21分离,再操作主轴构件17使传动轮21转动,储能驱动件22也不会再继续转动,从而无法对储能构件5进行继续储能,从而避免对储能构件5施加过多压力而超出弹性形变的范围,对储能构件5起到保护作用。

参见图8和图9,第一限位元件28的限位方向与多叶凸轮20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限位部280和第二限位部290的限位方向配置成相反。

所述第一限位元件28和所述第二限位元件29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在合闸时,多叶凸轮20的旋转范围被第二限位元件29限定,在分闸时,多叶凸轮20的旋转范围被第一限位元件28限定,结构简单,可靠性强。

参见图3、图8和图9,第一限位构件3可绕一条摆动轴线摆动连接于安装腔13上,并由一离合复位件(图中未示出)使其保持指向多叶凸轮20的旋转方向,从而在合闸时第一限位构件3与第一限部位配合以限制多叶凸轮20向相对储能驱动件22对多叶凸轮20施力一侧旋转;所述第一限位构件3对应所述推顶件242设有避空槽31;第二限位构件4可绕一条摆动轴线摆动连接于安装腔13上,并由一限位复位件(图中未示出)使其保持指向相对多叶凸轮20的旋转方向,从而在合闸时第二限位构件4与第二限部位配合以限制多叶凸轮20向储能驱动件22对多叶凸轮20施力一侧旋转。

参见图4和图7,所述储能拐臂23与所述第一伸缩件51通过连接件25连接,所述连接件25向第二限位构件4一侧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构件4上设有第二展臂41,所述第二展臂41设置在所述储能拐臂23对所述储能构件5进行储能时所述储能拐臂23的摆动的位置上,所述第二展臂41对应所述连接件25设有卡接件42;储能时,所述储能拐臂23推顶所述第二限位构件4向上摆动,使第二限位构件4和第二限位元件29分离。

参见图3至图8,储能构件5还包括保持块7,所述保持块7设置在弹性储能元件52的驱动端周侧,所述保持块7设有供储能拐臂23通过的定位口72,所述保持块7用于在储能构件5释放弹性势能后对弹性储能元件52的驱动端进行限位;具体的,所述保持块7上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部71,所述定位口72设置在所述弹性部71上,从而使保持块7在起到限位作用的同时能在合闸时对储能构件5提供缓冲,避免储能构件5释能时对旋转机构产生冲击。

通过设置保持块7,使储能构件5释放弹性势能后,对储能构件5进行限位,避免储能构件5对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以及避免零部件发生碰刮而受损。

参见图5至图7,所述操动轴8和所述输出驱动件80之间设有行程控制构件802,所述行程控制构件802包括行程限制件和两个调节件82,所述行程限制件包括超行程拐臂81和第一套筒(图中未示出),所述操动轴8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所述输出驱动件80与所述第一套筒活动连接,所述超行程拐臂81设置在第一套筒侧部,两个所述调节件82分别贯穿超行程拐臂81两端,并分别抵顶输出驱动件80,通过调节两个所述调节件82插入超行程拐臂81的长度,以调整输出驱动件80和超行程拐臂81之间的夹角。所述输出驱动件80包括联动件801和第二套筒(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套筒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筒外侧,所述联动件801设置在第二套筒侧部,并位于超行程拐臂81下方,两个所述调节件82下端分别抵顶联动件801。

通过设置行程控制构件802,通过调整两个所述调节件82插入超行程拐臂81的长度,即可灵活便捷调整输出驱动件80的摆动行程,可靠性和安全性强。

参见图5至图8,所述连杆部件包括一端铰接的第一杆件83和第二杆件84,第一杆件83的另一端可绕一固定铰接轴线摆动,第二杆件84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驱动件80铰接,第一杆件83和第二杆件84的铰接处为所述驱动铰接部840。

所述连杆部件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组装维护,传动效率高,能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响应速度。

参见图6,所述多叶凸轮20的叶片201的背侧设有倾斜向下的导向斜面202,分闸时,连杆部件上的驱动铰接部840向下移动并沿着导向斜面202位于多叶凸轮20的两个叶片201之间的凹位。

参见图5至图8,所述输出驱动件80与所述连杆部件连接一侧的下方设置有缓冲件88;分闸时,所述输出驱动件80与所述连杆部件连接一侧向下摆动并抵靠在所述缓冲件88上。

通过在所述输出驱动件80分闸时的下摆端设置所述缓冲件88,能对所述输出驱动件80与所述连杆部件连接一侧下摆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分闸时所述输出驱动件80通过连杆部件向多叶凸轮20上的施加较大撞击力,导致第二限位构件4和第二限位元件29受损而无法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1)储能阶段:通过供能机构或旋转手柄16驱动主轴2在储能旋转角度内旋转,主轴2转动带动传动轮21与驱动离合挚子27耦合,储能驱动件22在储能旋转角度内旋转到位后压缩储能构件5,使储能构件5储能;所述储能驱动件22在储能旋转角度内旋转到位后,限位件14推顶驱动离合挚子27,驱动离合挚子27与传动轮21分离;合闸挚子61推顶第一展臂24,对储能驱动件22进行锁定;所述储能驱动件22上的连接件25推顶所述第二展臂41的卡接件42,使第二限位构件4向上摆动,与第二限位元件29分离;连杆部件的驱动铰接部840位于多叶凸轮20的两个叶片201之间的凹位,输出驱动件80驱动操动轴8转动。

(2)合闸阶段:旋转合闸开关62,使合闸挚子61解除对储能驱动件22的锁定,所述储能构件5释能推动所述储能驱动件22旋转复位,所述推顶件242与所述第一限位元件28啮合,并推动与第一限位元件28固定连接的多叶凸轮20转动一个叶片201的角度;所述第二限位构件4与所述储能驱动件22上的连接件25分离并向下摆动,与第二限位元件29啮合,刹停与第二限位元件29固定连接的多叶凸轮20;连杆部件在多叶凸轮20的推动下向上摆动(且因为惯性脱离与多叶凸轮20接触),使输出驱动件80驱动操动轴8转动,同时输出驱动件80压缩复位构件85,使复位构件85储能;分闸挚子91推顶第三展臂800,对输出驱动件80进行锁定;储能构件5复位后其驱动端抵靠在保持块7上。

(3)分闸阶段:真空断路器触发分闸开关92,使分闸挚子91解除对输出驱动件80的锁定,所述复位构件85释能推动所述输出驱动件80复位,所述输出驱动件80转动操动轴8,连杆部件向下摆动并抵触多叶凸轮20的叶片201相对旋转方向的一侧,并进入到位于多叶凸轮20的两个叶片201之间的凹位;所述输出驱动件80下摆一侧抵顶到缓冲件88上;完成一轮储能-合闸-分闸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断路器操动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主轴构件17、储能构件5、闸门构件、复位构件85、合闸锁定构件6和分闸锁定构件9错位设置,使零部件的布局更加合理、降低零部件的拆装难度,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设计得更加扁平化,形成独立安装薄挂式模块,从而缩小本实用新型所占用的安装空间(体积小、厚度薄),且便于生产人员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到不同规格的高压真空断路器,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设有与储能构件5联动的储能驱动件22,以及与闸门机构联动的多叶凸轮20,合闸时,储能驱动件22通过驱动多叶凸轮20旋转,使多叶凸轮20在每轮储能-合闸-分闸过程中,单方向旋转一个凸齿的角度以控制闸门机构的工作状态,使多叶凸轮20每轮工作只在设定范围角度区间内旋转,多轮工作过程中也只是进行单向圆周循环转动,从而实现减少储能驱动件22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外力,以及多叶凸轮20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外力,降低主轴构件17和凸轮构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传动效率更高,从而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降低检修和维护等运行费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构件配合凸轮构件上的第一限位元件28和第二限位元件29,在分闸时,利用第一限位构件3对第一限位元件28进行相对凸轮构件旋转方向的锁定,在合闸时,利用第二限位构件4对第二限位元件29进行沿凸轮构件的旋转方向的锁定,从而防止在分闸/合闸时,闸门机构向下摆动使多叶凸轮20向相对所述推顶件的推动方向旋转而影响下一轮工作,且能对旋转机构起到保护作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