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进行拆卸的锂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7764发布日期:2021-07-02 19:3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进行拆卸的锂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进行拆卸的锂电池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无污染、内压小、低成本等优点,已经成为便携电子设备用得主要电源,而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大电流充放电或者短路时,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鼓,甚至爆炸、燃烧,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可以从电池的正负极活性材料本身的化学性能着手改进,也可以从电池的结构涉及进行改善;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通常为锂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活性物质为碳材料,电解液中通常含有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二乙基碳酸酯(dec)、碳酸甲乙酯(emc)、二甲基碳酸酯(dmc)等有机溶剂和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高氯酸锂、卤化锂、氯铝酸锂、氟烃基氟氧磷酸锂及氟烃基磺酸锂等电解质盐,当电池在过充过放等条件下工作时,电池内部温度会升高,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装置,电池可能爆炸、燃烧;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目前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锂电池模组发生故障时,如果不能快速的对锂电池外壳进行拆卸,便可能造成锂电池内部情况恶化,提高了锂电池维修难度和维修危险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进行拆卸的锂电池组,该具备快速茶歇和连接稳固等优点,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进行拆卸的锂电池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装设有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电极部设置在锂电池的上表面,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通口,且壳体的上方装设有上盖板,所述通口的内部装设有侧盖板,所述锂电池的电极部贯穿上盖板并延伸至壳体的上方,所述上盖板的远离通口的一侧与空腔的内壁铰接,且上盖板靠近通口的一侧与侧盖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空腔的内底壁处设置有移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槽分别位于通口外侧四角处,所述侧盖板的内侧、对应各个固定槽的位置处均装设有固定块,靠近所述上盖板一侧的两个固定槽的内顶壁均开设有插槽,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对应各个插槽的位置处均装设有插板,所述插板贯穿插槽并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所述插板的侧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固定块插入固定槽并贯穿定位槽,所述壳体的侧面、对应各个固定块的位置处均装设有定位螺栓,所述固定块通过定位螺栓固定连接在固定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位于锂电池的底部与空腔的内底壁之间,所述锂电池放置在移动板的上表面,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对应锂电池的四棱角处均装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为l形结构,所述移动板的两侧均装设有两个滑块,所述空腔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插入滑槽。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侧面与侧盖板的内侧相贴合,且移动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拨动槽,所述拨动槽为五指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插板的两侧均装设有限位块,所述插槽的内壁、对应各个限位块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插入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为方形结构,所述限位槽为方形凹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有连接机构和移动机构,通过旋转定位螺栓解除对固定块的限位效果,然后直接便可以将侧盖板拆卸下来,然后斜向上移动上盖板,解除对锂电池电极部的限位,然后通过拉动移动板便可以将锂电池拉出,如此通过将上盖板和侧盖板进行合并固定,可以简化对上盖板的拆卸步骤,进而达到快速拆卸的目的,降低维修难度,同时也相对降低了维修危险系数。

2、通过设置有限位块和限位槽,是为了对插板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限位,避免插板在固定槽的内部出现晃动的问题,提高壳体的稳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横剖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空腔、3锂电池、4通口、5上盖板、6侧盖板、7连接机构、8移动机构、9限位块、10限位槽、71固定槽、72固定块、73插槽、74插板、75定位槽、76定位螺栓、81移动板、82定位板、83滑块、84滑槽、85拨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可进行拆卸的锂电池组,包括壳体1,壳体1的开设有空腔2,空腔2的内部装设有锂电池3,锂电池3的电极部设置在锂电池3的上表面,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通口4,且壳体1的上方装设有上盖板5,通口4的内部装设有侧盖板6,锂电池3的电极部贯穿上盖板5并延伸至壳体1的上方,上盖板5的远离通口4的一侧与空腔2的内壁铰接,如此设置是为了方便对锂电池3进行使用,且上盖板5靠近通口4的一侧与侧盖板6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7,空腔2的内底壁处设置有移动机构8。

连接机构7包括固定槽71,固定槽7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固定槽71分别位于通口4外侧四角处,侧盖板6的内侧、对应各个固定槽71的位置处均装设有固定块72,靠近上盖板5一侧的两个固定槽71的内顶壁均开设有插槽73,上盖板5的下表面、对应各个插槽73的位置处均装设有插板74,插板74贯穿插槽73并延伸至固定槽71的内部,插板74的侧面开设有定位槽75,固定块72插入固定槽71并贯穿定位槽75,壳体1的侧面、对应各个固定块72的位置处均装设有定位螺栓76,固定块72通过定位螺栓76固定连接在固定槽71的内部,当进行拆卸时,通过旋转定位螺栓76解除对固定块72的限位效果,这样便可以直接便可以将侧盖板6向外拉动,固定块72依次从定位槽75和固定槽71的内部脱离,这样侧盖板6便可以拆卸下来了,由于插板74没有固定块72的横向阻碍,插板74可以在插槽73的内部进行移动,然后斜向上移动上盖板5,解除对锂电池3电极部的限位,然后通过拉动移动板81便可以将锂电池3拉出,如此通过将上盖板5和侧盖板6进行合并固定,可以简化对上盖板5的拆卸步骤,进而达到快速拆卸的目的,降低维修难度,同时也相对降低了维修危险系数。

移动机构8包括移动板81,移动板81位于锂电池3的底部与空腔2的内底壁之间,锂电池3放置在移动板81的上表面,移动板81的上表面、对应锂电池3的四棱角处均装设有定位板82,定位板82为l形结构,移动板81的两侧均装设有两个滑块83,空腔2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84,滑块83插入滑槽84,当在移动移动板81的时候,由于锂电池3的电极部和壳体1没有产生阻碍,当移动板81进行移动时,由于定位板82的限位,如此随着移动板81的移动,也可以带动锂电池3向通口4的方向移动,进而非常方便的便可以将锂电池3拆卸下来了。

移动板81的侧面与侧盖板6的内侧相贴合,且移动板81的上表面开设有拨动槽85,拨动槽85为五指状结构,如此设置是为了方便对移动板81施加着力点。

插板74的两侧均装设有限位块9,插槽73的内壁、对应各个限位块9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10,限位块9插入限位槽10,是为了对插板74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限位,避免插板74在固定槽71的内部出现晃动的问题,提高壳体的稳固效果。

限位块9为方形结构,限位槽10为方形凹槽,加强横向阻碍力。

本实用工作原理:人工旋转定位螺栓76解除对固定块72的限位效果,这样便可以直接便可以将侧盖板6向外拉动,固定块72依次从定位槽75和固定槽71的内部脱离,这样侧盖板6便可以拆卸下来了,由于插板74没有固定块72的横向阻碍,插板74可以在插槽73的内部进行移动,然后斜向上移动上盖板5,解除对锂电池3电极部的限位,然后通过拉动移动板81便可以将锂电池3拉出。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