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7768发布日期:2021-07-02 19:3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包安装结构,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小型用电设备如电动工具、园林工具、小家电等供应电力的方法有很多,以电动工具为例,一般为了使电动工具具备携带和使用的灵活性,现在相当一部分电动工具采用电池包作为电力供应的装置。

现有电动工具,往往由主机机体延伸形成的机体展脚连接电池包,并通过电池包按钮控制拆卸电池包。现有的电池包安装结构使的电池包的拆装极为不方便。以拆卸电池包为例,拆卸电池包的动作往往需要两个步骤,一个解锁的动作,一个拆卸电池包的动作,在进行拆卸电池包的动作时,在实际操作中,按钮的位置和电池包的拆卸方向往往不合理,需要双手同时操作,极为不便。并且现有的电池包安装结构中,按钮和电池包外壳之间的间隙要求高,间隙过小,容易卡键,间隙过大,可靠性差,容易脱落。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安装结构,能够实现不同规格的电池包的简易拆装,并且安装后的电池包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包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用电设备上的第一安装面和设置在电池包上的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磁性配合使得电池包固定到用电设备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磁体,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磁性相吸。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磁体埋设在第一安装面的内部,所述第二磁体埋设在第二安装面的内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磁体自第一安装面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所述第二磁体自第二安装面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第一安装面的末端,所述第二磁体设置在第二安装面的末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磁体具有沿第一安装面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自由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t型槽,所述t型槽中设置有一与其配合滑动的t型滑块,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t型滑块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t型滑块上包覆有阻尼橡胶,所述阻尼橡胶与t型槽和t型滑块之间过盈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用电设备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面相交的第三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上设置有一定位槽,所述电池包上设置有与定位槽配合定位的定位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置有输入端子,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置有输出端子,所述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电性连接将电池包中的电能传递到用电设备中。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非接触式的磁性连接将电池包安装到用电设备上,实现了电池包的简易拆装,且安装后的电池包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非接触式的磁性连接方式,降低了对连接结构的定位要求,因此能够实现在同一用电设备上安装不同尺寸的电池包,提高了电池包的通用性;

3.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第一磁体设置成在第一安装面上自由滑动的形式,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电池包上第二磁体的位置来调整第一磁体的位置,确保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形成最大重合面,进而确保吸力和电池包安装的牢固性,防止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4.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置一定位槽,配合设置在电池包上的定位块对电池包进行二次固定,进一步提高电池包安装的牢固性,防止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脱落;并且,定位槽与定位块的配合还能够防止电池包的误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包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t型槽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用电设备;2、第一安装面;3、电池包;4、第二安装面;5、第一磁体;6、第二磁体;7、第三安装面;8、定位槽;9、定位块;10、输入端子;11、输出端子;12、t型槽;13、t型滑块;14、弧形半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包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用电设备1上的第一安装面2和设置在电池包3上的第二安装面4,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磁性配合使得电池包固定到用电设备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磁体5,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二磁体6,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磁性相吸,其中,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的磁性吸力大于电池包所受的重力。

更具体地,为提升美观性,所述第一磁体埋设在第一安装面的内部,所述第二磁体埋设在第二安装面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自第一安装面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所述第二磁体自第二安装面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该种布局的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的吸力是最大的,且该种布局能够满足第二安装面长度小于、等于和大于第一安装面长度的三种情况,即能够满足电池包长度小于、等于和大于第一安装面长度的三种情况,实现了不同尺寸的电池包都能安装到同一用电设备上使用,提高了电池包的通用性。

除此以外,还可以为,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第一安装面的末端,所述第二磁体设置在第二安装面的末端,该种布局仅能用于第二安装面长度等于第一安装面长度的情况,即仅能够满足电池包长度等于第一安装面长度的情况,该种结构对电池包的尺寸要求高。

需要说明的是,为节省成本,还可以将第二磁体替换成导磁的金属块,相应地,第一磁体与金属块之间的吸力要小于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的吸力,但是仍能满足使用需求,保证电池包不脱落。

为进一步提高电池包安装的牢固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用电设备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面相交的第三安装面7,所述第三安装面上设置有一定位槽8,所述电池包上设置有与定位槽配合定位的定位块9,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的配合定位,能够对电池包进行二次固定,防止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脱落。通常情况下,第三安装面与第一安装面为垂直相交的结构,也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求,设置成为钝角相交或锐角相交的结构;所述定位槽也可以设置在第三安装面与第一安装面的相交处或其他位置,并非限定在第一安装面上,相应地,所述定位块的位置跟随定位槽的位置作适当调整即可。这里的定位块与定位槽还能起到防止电池包误插的作用。如3.6v的电池包上设置的定位块与该定位槽匹配,而1.8v的电池包上设置的定位块与该定位槽不匹配,这样,1.8v的电池包就无法安装到带有该定位槽的用电设备上,从而能够防止电池包的误插。

为进一步加固,用电设备的第三安装面的底部还设置有贴合电池包下表面的弧形半包结构14,能够对电池包起到承托的作用,进一步防止电池包脱落。

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将电池包中的电能传递到用电设备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置有输入端子10,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置有输出端子11,将电池包安装到用电设备上之后,所述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电性连接。其中,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均为本领域常见的电极端子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因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二:

参见图3和4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包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用电设备1上的第一安装面2和设置在电池包3上的第二安装面4,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磁性配合使得电池包固定到用电设备上。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电池包的通用性,将所述第一磁体设置成具有沿第一安装面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自由度,通过根据不同的电池包上第二磁体的位置来调整第一磁体的位置,确保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形成最大重合面,进而确保吸力和电池包安装的牢固性,防止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脱落。该结构的优点在于:仅使用小面积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也能够满足电池包长度小于、等于和大于第一安装面长度的三种情况,实现了不同尺寸的电池包都能安装到同一用电设备上使用,提高了电池包的通用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t型槽12,所述t型槽中设置有一与其配合滑动的t型滑块13,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t型滑块上,通过t型滑块在t型槽中能够自由滑动,来实现第一磁体位置的自由调整。

更具体地,所述t型滑块上包覆有阻尼橡胶(图中未画出),所述阻尼橡胶与t型槽和t型滑块之间过盈配合,通过设置阻尼橡胶能够给t型滑块的滑动提供阻尼感,通过阻尼橡胶提供的阻尼力,使得t型滑块滑动到任意位置均可被临时固定,确保电池包安装好后不会因随意滑动而影响电极端子的有效电性连接,保证电动设备稳定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用电设备可以为如电动螺丝到的电动工具、如电链锯的电动园林工具、如手持吸尘器的小家电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上述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