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排固定结构、汇流排组件以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6417发布日期:2021-03-23 11:2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汇流排固定结构、汇流排组件以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汇流排固定结构、汇流排组件以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社会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电动汽车备受青睐。电池包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汇流排作为电池系统内的重要零部件,其作用是电连接于电芯极柱以使得电芯之间进行串并联。

目前,汇流排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于电芯极柱,然而,焊接会产生焊渣,焊渣会影响电芯极柱与汇流排的接触面的光洁度,由此,造成接触面的电阻增大,使得电芯极柱的温度较高,从而影响了电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汇流排焊接于电芯极柱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焊渣会影响电芯极柱与汇流排的接触面的光洁度的问题,提供一种汇流排固定结构,该汇流排固定结构通过按压的方式将汇流排压紧于电连接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汇流排固定结构,所述汇流排固定结构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具有能够与汇流排相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汇流排固定结构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为能够固定于待固定面,并且所述安装部能够对所述按压部施加按压力以使得所述接触面接触于所述汇流排并将所述汇流排按压于电连接面。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按压部以及能够与按压部相配合的安装部,从而在安装部向按压部施加按压力的作用下,按压部的接触面与汇流排相接触并将汇流排按压于电连接面,由此,实现了相应的电芯极柱之间的电连接。相比起将汇流排焊接于电芯极柱的方式,通过以按压的方式将汇流排压紧于电连接面,保证了汇流排与电芯极柱彼此相互接触的接触面的光洁度,不易出现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的电阻增大的现象,使得电芯极柱的温度不易升高,提高了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按压部包括按压盘,所述按压盘的朝向所述汇流排的面为所述接触面;

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设置于靠近所述按压盘的背离所述接触面的一侧,所述安装杆在固定于所述待固定面后能够向所述按压盘施加按压力。

优选地,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能够供将所述安装杆固定于所述待固定面的紧固件穿过。

优选地,所述待固定面低于所述按压盘的朝向所述安装杆的面;

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杆的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朝向所述汇流排凸起,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安装凸台。

优选地,所述按压部包括多个所述按压盘,多个所述按压盘沿所述安装杆的长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按压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按压盘的能够限定所述安装杆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上设置有供所述安装杆穿过的一对开口。

优选地,所述汇流排固定结构包括能将所述安装杆限定于所述按压盘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凸台和供所述限位凸台伸入的限位凹槽;其中:

所述限位凸台设置于所述安装杆,所述限位凹槽设置于所述按压盘,或者,所述限位凸台设置于所述按压盘,所述限位凹槽设置于所述安装杆。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汇流排组件,所述汇流排组件包括汇流排以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汇流排固定结构,所述汇流排固定结构能够将所述汇流排按压于电连接面。通过在汇流排组件中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汇流排固定结构,从而能够将汇流排按压于电连接面即电芯极柱的顶面,保证了汇流排与电芯极柱彼此相互接触的接触面的光洁度,不易增加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的电阻,提高了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在固定于所述待固定面后能够向所述按压部施加按压力,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杆的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能够朝向所述汇流排凸起;

所述汇流排上设置有能够供所述安装凸台伸入的容置凹口。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中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汇流排组件。通过在电池模组中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汇流排组件,汇流排可按压于电连接面即电芯极柱的顶面以实现彼此之间的电连接,从而保证了汇流排与电芯极柱彼此相互接触的接触面的光洁度,提高了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设置有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排组件;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肢解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排组件;

图3是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的电芯的外壳的肢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所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排固定结构的肢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所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排固定结构的按压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排固定结构的安装部的设置有安装孔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汇流排固定结构;12-按压部;120-按压盘;122-限位套;14-安装部;140-安装杆;142-安装孔;144-安装凸台;146-承接凸台;160-限位凸台;162-限位凹槽;20-汇流排组件;22-汇流排;24-容置凹口;40-电池模组;42-电芯;420-电芯底壳;422-盖板;44-电芯极柱;44a-内极柱;44b-外极柱;440-电连接面;46a-内绝缘板;46b-导电板;46c-外绝缘板;460-待固定面;462-紧固件;464-紧固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结合附图和实际应用中所示的方位理解,“内、外”是指部件的轮廓内、外。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模组40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电芯42,多个电芯42的排列方向为电池模组40的长度方向。如图3和图4中所示,电芯42具有电芯外壳,电芯外壳包括电芯底壳420,电芯底壳420具有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具有开口,电芯外壳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口处的盖板422。另外,在所述容纳腔室内设置有内绝缘板46a,内绝缘板46a设置于盖板422的下方;电芯42还具有电芯极柱44,电芯极柱44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内且位于内绝缘板46a下方的内极柱44a以及与内极柱44a电连接的外极柱44b,外极柱44b设置于盖板422的顶部,优选地,外极柱44b可通过导电板46b与内极柱44a电连接,其中,导电板46b绝缘装配于盖板422的顶部,外极柱44b通过外绝缘板46c装配于盖板422,外极柱44b可呈板状。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电池模组40中的电芯42之间通过汇流排22进行串并联连接。通过汇流排22能够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电芯42的相应的电芯极柱4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汇流排固定结构,汇流排固定结构10包括按压部12,按压部12具有能够与汇流排22相接触的接触面,可以理解的是,接触面可接触于汇流排22的背离电芯极柱44的面,也就是说,接触面可接触于汇流排22的顶面,汇流排固定结构10还包括安装部14,安装部14设置为能够固定于待固定面460,需要明白的是,可在电芯42的顶面设置待固定面460,例如外绝缘板46c的顶面可形成为待固定面460,由此,安装部14可通过固定于待固定面460的方式而固定于电芯42,并且安装部14能够对按压部12施加按压力以使得所述接触面接触于汇流排22并将汇流排22按压于电连接面440,需要指出的是,外极柱44b的顶面,也就是说,电芯极柱44的顶面可形成为与外部电连接件如汇流排22进行电连接的电连接面440。通过设置按压部12以及能够与按压部12相配合的安装部14,从而在安装部14向按压部12施加按压力的作用下,按压部12的接触面与汇流排22相接触并将汇流排22按压于电连接面440,由此,实现了相应的电芯极柱44之间的电连接。相比起将汇流排22焊接于电芯极柱44的方式,通过以按压的方式将汇流排22压紧于电连接面440,保证了汇流排22与电芯极柱44彼此相互接触的接触面的光洁度,不易出现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的电阻增大的现象,使得电芯极柱44的温度不易升高,提高了电池模组40的使用安全性。

结合图1、图2和图5中所示,按压部12可包括按压盘120,按压盘120的朝向汇流排22的面为所述接触面,在安装部14施加的按压力作用下,按压盘120的接触面接触于汇流排22并向汇流排22施加按压力,这样,汇流排22能够接触于电连接面440以实现与电连接面440的电连接。

另外,安装部14可包括安装杆140,安装杆140可设置于靠近按压盘120的背离所述接触面的一侧,安装杆140可在固定于待固定面460后能够向按压盘120施加按压力,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杆140在固定于电芯42的顶面之后,可向按压盘120施加压力,由此使得按压盘120接触于汇流排22并向汇流排22施加按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按压盘120可与安装杆140形成为一体结构,按压盘120可与安装杆140为分体结构。

为了更好的将汇流排22压紧于电连接面440,按压盘120的接触面的面积与电连接面440的面积基本相等。

如图5中所示,可在安装杆140上设置安装孔142,优选地,安装孔142可设置于安装杆140的端部,安装孔142能够供将安装杆140固定于待固定面460的紧固件462穿过,可以理解的是,紧固件462可穿过安装孔142后能够将安装杆140安装于待固定面460。结合图4中所示,可在待固定面460即外绝缘板46c的顶面设置紧固孔464,紧固件462穿过安装孔142后可伸入紧固孔464中,由此,安装杆140稳固的安装于待固定面460。

需要指出的是,待固定面460可低于按压盘120的朝向安装杆140的面;也就是说,待固定面460可低于按压盘120的顶面;可在安装杆140上设置安装凸台144,安装凸台144可朝向汇流排22凸起,安装孔142可贯穿安装凸台144。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凸台144可设置于相应的安装孔142处。通过设置安装凸台144,不仅有效保护了伸入到安装孔142内的紧固件462,使得汇流排固定结构1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而且使得安装杆140更好的向按压盘120施加压力,使得汇流排22更好的压紧于电连接面440。

如图8中所示,可在安装孔142的内壁设置承接凸台146,其中,承接凸台146的端面低于安装孔142的端面,承接凸台146能够承接紧固件462,对紧固件462的起到限位作用,另外,还增加了紧固件462的连接稳固性。

如图2中所示,可在汇流排22上设置能够供安装凸台144伸入的容置凹口24,这样,安装凸台144可穿过容置凹口24,优选地,安装凸台144可顶紧于待固定面460,通过设置容置凹口24,尽可能的缩短了安装杆140的长度,由此使得安装杆140更好的向按压盘120施加压力。优选地,容置凹口24可设置于汇流排22的侧壁。

另外,可设置多个按压盘120,优选地,可设置两个按压盘120,多个按压盘120可沿安装杆14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安装杆140的按压作用下,按压盘120可将汇流排22压紧于相应的电连接面440,也就是说,按压盘120可将汇流排22压紧于相应的电芯极柱44的顶面。

结合图1和图7中所示,按压部12可包括设置于按压盘120的能够限定安装杆140的限位套122,可在限位套122上设置供安装杆140穿过的一对开口,一对开口可彼此相对设置。通过设置限位套122,可对安装杆140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安装杆140不易出现窜动的现象,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汇流排固定结构10的整体稳固性。

结合图5、图6和图7中所示,可设置将安装杆140限定于按压盘120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可包括限位凸台160和供限位凸台160伸入的限位凹槽162;其中:限位凸台160可设置于安装杆140,限位凹槽162可设置于按压盘120,或者,限位凸台160可设置于按压盘120,限位凹槽162可设置于安装杆140。通过限位凸台160和限位凹槽162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可使得安装杆140在安装完成后不易窜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汇流排固定结构10的整体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汇流排组件,汇流排组件20可包括汇流排22以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汇流排固定结构10,汇流排固定结构10能够将汇流排22按压于电连接面440。通过在汇流排组件20中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汇流排固定结构10,从而能够将汇流排22按压于电连接面440即电芯极柱44的顶面,保证了汇流排22与电芯极柱44彼此相互接触的接触面的光洁度,不易增加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的电阻,提高了电池模组40的使用安全性。其中,电芯极柱44的顶面可为电连接面440,该内容在前述内容中已被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安装部14可包括安装杆140,安装杆140在固定于待固定面460后能够向按压部12施加按压力,具体来讲,能够向按压盘120施加压力,安装部14可包括设置于安装杆140的安装凸台144,安装凸台144可朝向汇流排22凸起;相应的,可在汇流排22上设置能够供安装凸台144伸入的容置凹口24。其中,设置于安装杆140的安装孔142可贯穿安装凸台144,该内容在前述内容中已被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40中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汇流排组件20。通过在电池模组40中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汇流排组件20,汇流排22可按压于电连接面440即电芯极柱44的顶面以实现彼此之间的电连接,从而保证了汇流排22与电芯极柱44彼此相互接触的接触面的光洁度,提高了电池模组40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