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3141发布日期:2021-02-27 12:5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


背景技术:

[0002]
背景技术举例:目前,随着国家工业的发展,企业用电负荷急剧增加,变压器的安装数量越来越多,目前油浸式变压器进出线套管都是裸露在空气中的,当变压器使用在灰尘较大的场所,使用一段时间后套管上便集聚了大量粉尘,套管爬电距离减小,导致放电闪络现象,缩短变压器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钢厂、煤矿等空气中含有导电介质粉尘的场所,如果套管上集聚了大量的导电介质粉尘,由于套管对地绝缘距离不足而导致直接放电,重者烧毁变压器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0003]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1060686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包括侧防护罩,其特征是:两个侧防护罩对称设置在变压器主体的顶板两侧,侧防护罩的三个侧板下部均等间距固定设有若干螺栓,螺栓内侧主体均抵住顶板下表面,侧防护罩的顶板上表面两侧均螺纹贯穿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底端均抵住顶板上表面,两个侧防护罩的对应侧边均开有安装槽,两个侧防护罩之间的通过安装槽扣合有中防护板,中防护板的两个侧面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安装槽上。
[0004]
上述专利中的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存在以下不足:
[0005]
1、现有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采用的是金属材质,金属材质是电的良导体,容易产生短路,严重的会导致变压器烧毁。
[0006]
2、现有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采用分体式设计,通过螺栓安装,拆装较麻烦,不利于检修。
[0007]
3、现有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没有对防污做处理,在灰尘较大的场所,使用一段时间后外壳上会集聚大量粉尘。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变压器使用在灰尘较大的场所,使用一段时间后套管上便集聚了大量粉尘,套管爬电距离减小,导致放电闪络现象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
[0009]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0]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包括底壳,电缆固定机构,顶盖和静电消除器,所述底壳内部的底部设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四组固定套,所述底壳一侧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缆固定机构,所述电缆固定机构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且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底壳外部的管套,所述管套的顶部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底壳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两侧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底壳内部的固定槽,所述顶盖的内部中央固定安装有静电消除器,所述静电消除器的外部安装有壳体,且壳体内
部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风扇。
[0011]
优选的,所述安装套的顶部等距固定安装有三组隔板,底壳两侧设有出气口。
[0012]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内部安装有螺丝,管套采用硅橡胶材质。
[0013]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两侧设有进气口,顶盖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轴,顶盖采用透明设计。
[0014]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静电量检测器,且静电量检测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离子发生器。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
1、该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通过使用pe塑料材质,相比于金属拥有较高的的韧性,塑料不导电,不会产生电路故障导致变压器短路烧毁的情况,且塑料质量较轻,不会影响变压器安装在高处的重心。
[0017]
2、该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通过安装有顶盖和底壳,使用螺丝将顶盖固定在底壳的顶部,将高低压套管集中安装在一体式的防污罩内,保证了防污罩安装的稳固,且拆装方便,减少了维修处理是的工作量。
[0018]
3、该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通过在防污罩内的顶部安装有静电消除器,可以检测防污罩内部的静电量,通过离子发生器对防污罩内的静电粒子进行正负电荷调整,消除静电,防止带电灰尘因静电吸附在防污罩的外部,对防污罩起到一定的清灰作用。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侧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正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侧面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俯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静电消除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1、底壳;101、安装套;102、固定套;103、隔板;104、出气口;2、电缆固定机构;201、底板;202、滑块;203、管套;3、顶盖;301、固定槽;302、进气口;4、静电消除器;401、风扇;402、静电量检测器;403、离子发生器;404、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
参照图1-5,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防污罩,包括底壳1,电缆固定机构2,顶盖3和静电消除器4,底壳1内部的底部设有安装套101,安装套101可穿过变压器套管将变压器套管安装在底壳1内部,安装套10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四组固定套102,固定套102内可安装螺丝,可将底壳1固定在变压器顶部,底壳1一侧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缆固定机构2,电缆固定机构2可对电缆进行限位固定,防止电缆长期处于拉扯状态引起老化损坏,电缆固定机构2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201,底板201可对顶部的管套203起到支撑效果,且底板2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底壳1外部的管套203,管套203可使电缆穿过,并且采用的硅橡胶材质表面摩擦力大,可以对电缆起到防滑作用,管套203的顶部滑动安装有滑块202,滑块202可以调整对电缆的挤压程度,进而调整电缆安装的松紧度,底壳1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顶盖3,顶盖3可以对内部起到防风防雨的功能,顶盖3两侧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底壳1内部的固定槽301,固定槽301可以安装螺丝,将顶盖3与底壳1固定连接,顶盖3的内部中央固定安装有静电消除器4,静电消除器4可使用sj-l005f型,静电消除器4可以对防污罩内部释放带电离子,借此平衡防污罩内的静电,防止静电吸附灰尘,静电消除器4的外部安装有壳体404,且壳体404内部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风扇401,风扇401可以将空气抽入静电消除器4内。
[0029]
进一步,安装套101的顶部等距固定安装有三组隔板103,隔板103可将变压器套管之间隔开,防止高低压套管接触引起电路故障,底壳1两侧设有出气口104,出气口104可以将防污罩内部的空气排出,防止长时间暴晒内部产生高温,底壳1采用pe塑料材质,pe塑料材质具有耐高温高硬度的特点,可以防止长时间的暴晒对防污罩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0030]
进一步,滑块202的内部安装有螺丝,通过旋转螺丝可以调整滑块202的位置,借此改变滑块202对管套203的压力,管套203采用硅橡胶材质,硅橡胶材质具有柔软防滑的特性,可以防止连接处对电缆表皮造成磨损,还可以防滑。
[0031]
进一步,顶盖3的两侧设有进气口302,进气口302可以使空气流入防污罩内部,便于内部空气流通和散热,顶盖3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轴,转轴将顶盖3和底壳1的一侧轴连接,便于顶盖3的开关,顶盖3采用pe透明塑料材质,透明式的顶盖3可以在不打开顶盖3的情况下查看内部的情况,便于维修人员检查维修。
[0032]
进一步,壳体404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静电量检测器402,静电量检测器402可以持续对防污罩内的静电量进行监测,且静电量检测器4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离子发生器403,离子发生器403可以释放带点离子,对防污罩内的静电进行电荷平衡消除静电,减少静电吸附的灰尘。
[0033]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套102将底壳1安装在变压器的顶部,通过安装有安装套101可将变压器套管安装在防污罩的内部,通过安装套101顶部安装的隔板103可防止高压套管和低压套管接触产生电路故障,通过安装有电缆固定机构2,利用螺丝调整滑块202的位置,借此调整滑块202和底板201间的距离,以调整管套203对电缆的松紧度,可以将电缆
稳定安装在变压器套管的顶部,通过安装有顶盖3可以对防污罩内部起到一定的防雨作用,通过在顶盖3内部安装有静电消除器4,利用静电量检测器402对防污罩内部的静电量进行检测,通过离子发生器403对电荷进行抵消,借此消除静电,可以消除防污罩上的静电,减少防污罩表面的灰尘。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