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更换的锂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7784发布日期:2021-07-02 19:3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更换的锂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方便更换的锂电池组。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阳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电池具有放电电压稳定,工作温度范围宽,自放电率低,储存寿命长,无记忆效应,体积小,重量轻及无公害等优点,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目前已逐渐替代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目前,现有的锂电池组中当需要对锂电池进行更换时,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产品的使用效率与体验感较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更换的锂电池组,该产品结构设计简洁且对于锂电池的更换维护过程方便快捷,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产品使用效率以及使用舒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更换的锂电池组,包括有壳体,壳体的内部中端固定有隔板,隔板的左右侧均设置有锂电池本体,壳体内部的左右端相对应锂电池本体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与锂电池本体之间均设置有压板,压板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压紧弹簧;壳体内部下端相对应锂电池本体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顶端位置处均设置有推板,安装槽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推板做弹出、复位的按压机构,壳体上方还设置有盖板。

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当锂电池本体存在于锂电池组壳体内时,通过压紧弹簧的弹性力,使得压板始终朝向锂电池本体方向压紧,通过压板和隔板更高效的实现对锂电池本体的限位;当需要取出锂电池本体时,通过按压锂电池本体使得锂电池本体对推板施加向下的按压力,由于推板连接按压机构,当推板下压后按压机构控制推板弹出从而带动锂电池本体弹出,通过按压机构与推板之间的配合关系更高效的实现对锂电池本体的取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按压机构包括移动基座、移动连接于移动基座上的锁止拉杆、设置在移动基座上用于引导锁止拉杆移动轨迹的导向引导槽,导向引导槽由进锁槽、锁止槽、弹出槽组成,锁止拉杆由进锁槽进入,由锁止槽实现锁止,由弹出槽取消锁紧。

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通过按压机构的控制推板的弹出或复位,使得锂电池本体的取放更加方便快捷,按压机构通过锁止拉杆可以更高效的对移动基座的位置实现限定,通过移动基座可以更稳定的带动推板的弹出或复位,通过设置在移动基座上的导向引导槽,使得锁止拉杆可以更稳定的对移动基座的位置实现限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进锁槽、锁止槽、弹出槽的深度均不同,进锁槽与弹出槽的交点处进锁槽的深度大于弹出槽,进锁槽与锁止槽的交点处进锁槽的深度小于锁止槽,锁止槽与弹出槽的交点处锁止槽的深度小于弹出槽。

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依靠导向引导槽的深度不同,促使锁止拉杆按指定轨迹行走,进锁槽与弹出槽的交点处进锁槽的深度大于弹出槽,避免锁止拉杆错误进入弹出槽影响按压机构的工作;进锁槽与锁止槽的交点处进锁槽的深度小于锁止槽,避免锁止拉杆错误进入进锁槽影响按压机构的工作;锁止槽与弹出槽的交点处锁止槽的深度小于弹出槽,便于锁止拉杆顺利的进入弹出槽。

本实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移动基座上端部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另一端与电池组壳体固定连接,锁止拉杆远离移动基座的另一端头转动连接于电池组壳体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按压机构通过移动拉杆与复位弹簧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更稳定、高效的对推板弹出或复位的控制,当锁止拉杆位于锁止部时锁止拉杆与复位弹簧之间的互相作用力可以更稳定的对移动基座实现锁止,避免锂电池本体存在于壳体内时推板的弹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移动基座的上端部还设有用于对推板的弹出长度实现限定的限位块。

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当移动基座控制推板弹出时,移动基座上端的限位块可以对推板的弹出长度实现限定,避免因推板为的弹出长度过长而影响锂电池本体的取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压板为“弧”型设计。

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压板通过一侧的压紧弹簧始终对锂电池本体实现压紧限位,压板的“弧”型结构设计使得压板对锂电池本体实现压紧限位的同时不影响锂电池本体的取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盖板与壳体长轴方向的一侧铰接,盖板上设有插块、壳体内部相对应插块的位置处开设有插槽,盖板关闭状态下插块插于插槽内。

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当锂电池组工作时,通过盖板将壳体的内部挡住可以更好的保护锂电池本体的工作状态,同时通过盖板上设置的插块与壳体内部相对应插块位置开设的插槽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盖板在关闭状态下的牢固性更强,避免锂电池组工作状态下盖板的脱落对锂电池组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压紧弹簧和压板,当电池存在于锂电池组壳体内部时,通过压紧弹簧的弹性力,使得压板始终朝向锂电池本体方向压紧,通过压板和隔板实现对锂电池本体的限位,使得锂电池本体在工作状态下更加稳定;进而通过按压机构与推板的设计,当需要取出锂电池本体时,通过按压锂电池本体使得锂电池本体对推板施加向下的按压力,由于推板连接按压机构,当推板下压后按压机构控制推板弹出从而带动锂电池本体弹出,完成对锂电池本体的取放,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洁且对于锂电池的更换维护过程方便快捷同时具备了便于操作的好处,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组中当需要对锂电池进行更换时,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产品的使用效率与体验感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方便更换的锂电池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方便更换的锂电池组的按压机构的结构图;

图3为方便更换的锂电池组的导向引导槽的结构图;

图4为方便更换的锂电池组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5为方便更换的锂电池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壳体;101、隔板;102、锂电池本体;103、容置槽;104、压板;105、压紧弹簧;2、安装槽;201、推板;3、按压机构;301、移动基座;302、锁止拉杆;303、导向引导槽;304、进锁槽;305、锁止槽;306、弹出槽;307、复位弹簧;308、限位块;4、盖板;401、插块;402、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便更换的锂电池组,包括有壳体1,壳体1的内部中端固定有隔板101,隔板101的左右侧均设置有锂电池本体102,壳体1内部的左右端相对应锂电池本体102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容置槽103,容置槽103与锂电池本体102之间均设置有压板104,压板104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压紧弹簧105;壳体1内部下端相对应锂电池本体102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的内部顶端位置处均设置有推板201,安装槽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推板201做弹出、复位的按压机构3,壳体1上方还设置有盖板4。在使用时,当锂电池本体102存在于锂电池组壳体1内时,由于壳体1内部的左右端相对应锂电池本体102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容置槽103,容置槽103与锂电池本体102之间均设有压板104,压板104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压紧弹簧105,通过压紧弹簧105的弹性力,使得压板104始终朝向锂电池本体102方向压紧,通过压板104和隔板101更高效的实现对锂电池本体102的限位;当需要取出锂电池本体102时,由于壳体1内部下端相对应锂电池本体102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的内部顶端位置处均设置有推板201,安装槽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推板201做弹出、复位的按压机构3,通过按压锂电池本体102使得锂电池本体102对推板201施加向下的按压力,由于推板201连接按压机构3,当推板201下压后促使按压机构3控制推板201弹出从而带动锂电池本体102弹出,通过按压机构3与推板201之间的配合关系更高效的实现对锂电池本体102的取放。

按压机构3包括移动基座301、移动连接于移动基座301上的锁止拉杆302、设置在移动基座301上用于引导锁止拉杆302移动轨迹的导向引导槽303,导向引导槽303由进锁槽304、锁止槽305、弹出槽306组成,锁止拉杆302由进锁槽304进入,由锁止槽305实现锁止,由弹出槽306取消锁紧。在使用时,通过按压机构3控制推板201的弹出或复位,按压机构3通过锁止拉杆302对移动基座301的位置实现限定,通过移动基座301带动推板201的弹出或复位,具体是移动基座301上设有用于引导锁止拉杆302移动轨迹的导向引导槽303,导向引导槽303由进锁槽304、锁止槽305、弹出槽306组成,当锂电池组未放入锂电池本体102时推板201为弹出状态,此时锁止拉杆302处于进锁槽304的起始段,当向锂电池组内放置锂电池本体102时锂电池本体102下压的同时带动推板201下压,此时锁止拉杆302沿锁止槽305路径运动至锁止槽305的凹槽内,锂电池本体102放置进安装区域后取消对推板201下压的力,此时锁止拉杆302处于锁止槽305的凹槽内,通过锁止槽305对锁止拉杆302实现锁紧,此时推板201复位;当需要取出锂电池本体102时,再次下压锂电池本体102从而带动推板201下压,此时锁止拉杆302由锁止槽305至弹出槽306移动,运动至弹出槽306后锁止拉杆302对于移动基座301的锁止效果取消,推板201失去限位力从而向上弹出,便可取出锂电池本体102。

进锁槽304、锁止槽305、弹出槽306的深度均不同,进锁槽304与弹出槽306的交点处进锁槽304的深度大于弹出槽306,进锁槽304与锁止槽305的交点处进锁槽304的深度小于锁止槽305,锁止槽305与弹出槽306的交点处锁止槽305的深度小于弹出槽306。在使用时,依靠导向引导槽303的深度不同,促使锁止拉杆302按指定轨迹行走,当锁止拉杆302沿进锁槽304运动时,进锁槽304与弹出槽306的交点处进锁槽304的深度大于弹出槽306,避免锁止拉杆302错误进入弹出槽306影响按压机构3的工作;当锁止拉杆302沿锁止槽305至弹出槽306运动时,进锁槽304与锁止槽305的交点处进锁槽304的深度小于锁止槽305,避免锁止拉杆302错误进入进锁槽304影响按压机构3的工作;当锁止拉杆302沿锁止槽305至弹出槽306运动时,锁止槽305与弹出槽306的交点处锁止槽305的深度小于弹出槽306,便于锁止拉杆302顺利的进入弹出槽306。

移动基座301上端部连接有复位弹簧307,复位弹簧307另一端与电池组壳体1固定连接,锁止拉杆302远离移动基座301的另一端头转动连接于电池组壳体1上。在使用时,按压机构3通过锁止拉杆302与复位弹簧307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更稳定、高效的控制推板201弹出或复位,具体是当将锂电池本体102放入壳体1内时促使推板201下压,使得锁止拉杆302移动至锁止槽305,对移动基座301实现锁止的同时对推板201的位置进行锁止,此时由于移动基座301上端部连接有复位弹簧307,复位弹簧307始终对移动基座301施加向上的往复力,当锁止拉杆302位于锁止部时锁止拉杆302与复位弹簧307之间的互相作用力可以更稳定的对移动基座301实现锁止,避免锂电池本体102存在于壳体1内时推板201的弹出,当需要取出锂电池本体102时,只需向下按压锂电池本体102促使推板201下压,锁止拉杆302对于移动基座301的限位消除,由于复位弹簧307对移动基座301施加向上的往复作用力,促使移动基座301带动推板201弹出,取出锂电池本体102。

移动基座301的上端部还设有用于对推板201的弹出长度实现限定的限位块308。在使用时,当移动基座301控制推板201弹出时,移动基座301上端的限位块308可以对推板201的弹出长度实现限定,避免因为的弹出长度过长影响锂电池本体102的取放。

压板104为“弧”型设计。在使用时,压板104通过一侧的压紧弹簧105始终对锂电池本体102实现压紧限位,压板104的“弧”型结构设计使得压板104对锂电池本体102实现压紧限位的同时不影响锂电池本体102的取放。

盖板4与壳体1长轴方向的一侧铰接,盖板4上设有插块401、壳体1内部相对应插块401的位置处开设有插槽402,盖板4关闭状态下插块401插于插槽402内。在使用时,当锂电池组工作时,通过盖板4将壳体1的内部挡住可以更好的保护锂电池本体102的工作状态,同时通过盖板4上设置的插块401与壳体1内部相对应插块401位置开设的插槽402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盖板4在关闭状态下的牢固性更强,避免锂电池组工作状态下盖板4的脱落对锂电池组产生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