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快换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38777发布日期:2021-06-25 16:4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快换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快换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也叫接插件,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连接器由插座以及与所述插座插接配合的插头组成。现有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连接器产品均为固定结构、且无导向结构,这种结构的连接器无法根据连接器插头插座之间的距离准确判断插接的角度,无法对插接角度和位置进行导正,导致在插接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异位和连接器易被磨损。尤其是电池快换连接器,快换连接器插头安装在车身端,连接器插座固定在电池端,电池在不可视的安装使用情况下会出现连接器对插偏位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市场上也有出现带浮动功能的电池快换连接器,但连接器只有小范围浮动量,无法适应大批量换电时电池包轻微错位组装的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x轴、y轴、z轴均能浮动的电池快换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插头外壳体、设置在所述插头外壳体内的插头内壳体、设置在所述插头内壳体内的一组电流插孔端子和一组信号插孔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外壳体上设有一组z轴导向柱,所述z轴导向柱上依次设有z轴弹簧、z轴活动板,所述插头内壳体活动的设置在所述插头外壳体内、且通过支撑部抵于所述z轴活动板上,所述z轴导向柱顶部伸出所述z轴活动板、并通过xy轴拉簧与所述插头内壳体连接,所述插头内壳体与所述z轴活动板之间留有间隙l。

所述的电池快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外壳体前端设有插头面盖、后端设有插头端盖,所述插头面盖上设有第一插头防水垫,所述插头端盖上设有第二插头防水垫,所述第一插头防水垫、第二插头防水垫的内圈均与所述插头内壳体连接。

所述的电池快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内壳体的两端设有导向套。

所述的电池快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内壳体内设有对接的插头前胶芯、插头后胶芯,所述电流插孔端子、信号插孔端子均安装在所述插头前胶芯、插头后胶芯内,所述插头前胶芯、插头后胶芯的连接处设有第三插头防水垫。

所述的电池快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内壳体后端接有插头后盖,所述插头后盖设有呈120°夹角的出线部,所述出线部的端部设有尾盖。

所述的电池快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插孔端子后端设有螺纹部、并通过防松螺母与转接铜排连接,所述转接铜排通过超声波焊接与线缆连接。

所述的电池快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铜排外设有转接胶芯。

所述的电池快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部内设有屏蔽罩、屏蔽压环、封线体。

所述的电池快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后盖上设有信号线封线体。

所述的电池快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导向柱为四根。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快换连接器优点如下:

1、x轴,y轴,z轴方向均能浮动,且浮动范围大,能满足电池包轻微错位组装时仍能顺利有效插合;

2、插头出线采用120°出线,方便主机厂走线布局;

3、线缆连接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焊接时间短,焊接后导电性好强度高;

4、设计紧凑,体积小重量轻。

5、浮动结构采用防水防尘设计,有效保护浮动结构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头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头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流插孔端子与转接铜排之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快换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1,所述插头本体1包括插头外壳体2、设置在所述插头外壳体2内的插头内壳体3、设置在所述插头内壳体3内的一组电流插孔端子4和一组信号插孔端子5。所述信号插孔端子5后端设有防水“o”形圈31。所述插头外壳体2上设有四根z轴导向柱6,且设置在所述插头外壳体2的四个角上。每根所述z轴导向柱6上依次设有z轴弹簧7,所述z轴导向柱6上端设有z轴活动板8。所述插头内壳体3活动的设置在所述插头外壳体2内,且所述插头内壳体3通过两侧的支撑部9抵于所述z轴活动板8上。所述z轴导向柱6顶部伸出所述z轴活动板8,并通过xy轴拉簧10与所述插头内壳体3连接。所述插头内壳体3与所述z轴活动板8之间留有间隙l,使x轴在±5mm,y轴在±5mm,z轴-10mm范围内浮动。所述z轴弹簧7、xy轴拉簧10采用碳钢弹簧来实现功能部件的浮动,具有寿命长,可靠性高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插头外壳体2前端设有插头面盖11、后端设有插头端盖12,所述插头面盖11、后端设有插头端盖12采用铝壳结构,且通过m4螺钉32与所述插头外壳体2连接。所述插头面盖11上设有第一插头防水垫13,所述插头端盖12上设有第二插头防水垫14,所述第一插头防水垫13、第二插头防水垫14的内圈均与所述插头内壳体3连接。当所述插头内壳体3发生浮动时,第一插头防水垫13、第二插头防水垫14的褶型结构通过延展或者压缩,确保所述插头外壳体2与所述插头内壳体3的浮动机械结构有效防水,避免活动机构出现锈蚀或泥沙进入导致机械故障。

优选的,所述插头内壳体3的两端设有导向套15。所述导向套15为不锈钢制成,用于与插座上的导向柱配合,行程导向,确保插头插座准确对位插合。

优选的,所述插头内壳体3内设有对接的插头前胶芯16、插头后胶芯17,所述电流插孔端子4、信号插孔端子5均安装在所述插头前胶芯16、插头后胶芯17内,所述插头前胶芯16、插头后胶芯17的连接处设有第三插头防水垫18。所述插头内壳体3通过第三插头防水垫18与所述插头前胶芯16、插头后胶芯17的配合完成防水,以确保所述插头内壳体3内的功能部件独立防水。

优选的,所述插头内壳体3后端接有插头后盖19,所述插头后盖19压住所述第二插头防水垫14与所述插头内壳体3形成密封。所述插头后盖19内还设有信号线封线体29,使信号插孔端子5与外部形成密封。所述插头后盖19设有呈120°夹角的出线部20,所述出线部20的端部设有尾盖30。

优选的,所述电流插孔端子4后端设有螺纹部21、并通过防松螺母22与转接铜排23连接,所述转接铜排23通过超声波焊接与线缆24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接铜排23外设有转接胶芯25,以确保所述转接铜排23的外部绝缘,以提高其安全性。所述出线部20内设有屏蔽罩26、屏蔽压环27、封线体28,所述屏蔽罩26、屏蔽压环27、封线体28包裹于线缆24,以确保线缆24的屏蔽和防水性能。

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案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案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案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