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机构、定位平台及无人车

文档序号:25941579发布日期:2021-07-20 16:3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定位机构、定位平台及无人车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定位机构、定位平台及无人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子化的推进,无人驾驶已经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针对无人车的研究已经逐渐在各大高校、公司成为热点课题。无人车系统复杂,涉及领域众多,各个组件、模块协调一致,相互补充,构成了一辆完整的无人车。其中,结构平台是无人车系统不可或缺的硬件部分,结构平台为连接无人车底盘与无人驾驶系统和各类传感的安装提供了必要支点,提供了整套无人车的结构框架。

但现有的结构平台对于天线的拆装过程需要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进行安装连接,不仅对增加了安装人员的作业负担,也降低了整体结构平台的美观性。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定位机构、定位平台以及无人车,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机构、定位平台以及无人车,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天线与结构平台拆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构件、第二定位构件及调节组件;所述第一定位构件上,且沿第一方向形成有第一槽部,所述第一槽部至少贯通所述第一定位构件的一端的边缘;所述第二定位构件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有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至少贯通所述第二定位构件的一端的边缘;所述第一槽部与所述第二槽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槽部贯通所述第一定位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槽部贯通所述第二定位构件的一端对应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调节组件穿过所述第一定位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构件,以使所述第一定位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构件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定位构件上形成有多个条形孔,多个所述条形孔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构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构件远离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且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条形孔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构件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凹部,多个所述第一凹部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构件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凹部相对应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形成环形孔。

其中,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构件的一端;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构件和调节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构件,且所述连接构件使所述第一定位构件与所述第二定位构件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构件的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定位构件背离所述第二定位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调节构件相连接,所述调节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定位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构件的间隔。

具体地,所述调节构件为呈哨形的锁紧卡扣,所述连接构件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构件活动连接;所述锁紧卡扣包括扳手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相连接,且当扳动扳手部时,所述连接部能够对所述第一定位构件施加压力,以使所述第一定位构件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构件的方向产生形变。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机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构件、第二定位构件及调节组件;第一定位构件上,且沿第一方向形成有第一槽部,第一槽部至少贯通第一定位构件的一端的边缘;第二定位构件上,且沿第一方向形成有第二槽部,第二槽部至少贯通第二定位构件的一端的边缘;第一槽部与第二槽部相对设置,且第一槽部贯通第一定位构件的一端与第二槽部贯通第二定位构件的一端对应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调节组件穿过第一定位构件和第二定位构件,使第一定位构件和第二定位构件间隔设置,且所述调节组件能够使所述第一定位构件向接近或远离第二定位构件的方向产生形变。

由此分析可知,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构件和第二定位构件,并通过在第一定位构件上形成的第一槽部和第二定位构件形成的第二槽部,能够形成用于容纳天线的容纳空间。

使用时,将天线插入容纳空间内,由于调节组件能够使第一定位构件向接近或远离第二定位构件的方向产生形变,因此,待天线插入容纳空间内后,通过调节组件使第一定位构件向靠近第二定位构件的方向产生的形变,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容纳空间,进而能够将天线夹紧于容纳空间内。

当需要将天线拆卸时,通过调节组件使第一定位构件回复至初始状态,从而使容纳空间的尺寸能够回复至初始状态,进而能够方便快捷地将天线抽出。

此外,一种定位平台,包括上述的定位机构以及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构件相匹配的定位槽部,且所述定位槽部的一端贯通所述平台本体的边缘;所述第一定位构件能够嵌入所述定位槽部,且所述第一定位构件设有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平台本体设置。

其中,所述平台本体对应所述定位槽部的位置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通过第一定位构件上开设的第一定位孔以及平台本体上开设的与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能够快速地实现定位机构与平台本体的连接。

使用时,先将第一定位构件放入平台本体上的定位槽部内,再通过紧固件将定位机构和平台本体相连接,最后,将天线插入定位机构中,实现天线与平台本体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车,包括上述的定位平台以及底盘和固定支脚;所述固定支脚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平台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盘相连接,以使所述定位平台与所述底盘相连接。

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车,还包括组合导航,所述组合导航与所述定位平台相连接。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包括定位机构的定位平台的无人车,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天线和组合导航等结构与底盘的组装连接,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装人员的作业难度和负担,提升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定位构件;101-第一槽部;102-第一定位孔;103-第一凹部;2-第二定位构件;201-第二槽部;202-条形孔;203-第二凹部;3-连接构件;4-调节构件;401-连接部;402-扳手部;5-平台本体;501-定位槽部;502-第二定位孔;503-第三定位孔;504-第四定位孔;

s1-第一方向;s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构件1、第二定位构件2及调节组件;第一定位构件1上,且沿第一方向s1形成有第一槽部101,第一槽部101至少贯通第一定位构件1的一端的边缘;第二定位构件2上,且沿第一方向s1形成有第二槽部201,第二槽部201至少贯通第二定位构件2的一端的边缘;第一槽部101与第二槽部201相对设置,且第一槽部101贯通第一定位构件1的一端与第二槽部201贯通第二定位构件2的一端对应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调节组件穿过第一定位构件1和第二定位构件2,使第一定位构件1和第二定位构件2间隔设置,且调节组件能够使第一定位构件1向接近或远离第二定位构件2的方向产生形变。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机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机构,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构件1和第二定位构件2,并通过在第一定位构件1上形成的第一槽部101和第二定位构件2形成的第二槽部201,能够形成用于容纳天线的容纳空间。

使用时,将天线插入容纳空间内,由于调节组件能够使第一定位构件1向接近或远离第二定位构件2的方向产生形变,因此,待天线插入容纳空间内后,通过调节组件使第一定位构件1向靠近第二定位构件2的方向产生形变,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容纳空间,进而能够将天线夹紧于容纳空间内。

当需要将天线拆卸时,通过调节组件使第一定位构件1回复至初始状态,从而使容纳空间的尺寸能够回复至初始状态,进而能够方便快捷地将天线抽出。

本申请中第一槽部101和第二槽部201所形成的容纳空间的尺寸的初始状态为能够使天线任意插入和拔出的状态,即初始状态下的容纳空间的厚度大于天线的厚度。当天线插入容纳空间后,调节组件使第一定位构件1向靠近第二定位构件2的方向产生形变,从而使容纳空间的厚度略小于天线的厚度,进而通过第一定位构件1和第二定位构件2能够将天线进行夹紧定位。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优选地,本申请中第一定位构件1和第二定位构件2的材料为铝或铝质合金等具有能够产生一定弹性形变的轻质金属材料,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天线的定位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体结构的重量。

其中,如图1所示,第二定位构件2上形成有多个条形孔202,多个条形孔202沿第二方向s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s1间隔设置。

通过在第二定位构件2上形成的多个条形孔202,一方面能够降低整体结构的重量,另一方面,通过开设的条形孔202,能够使第二定位构件2具有更好地变形程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对天线的定位效果。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定位构件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102,多个第一定位孔102位于第一定位构件1远离调节组件的一端,且多个第一定位孔102与条形孔202对应设置。

由于本申请中的第一定位构件1和第二定位构件2通过调节组件相连接,且调节组件位于第一定位构件1和第二定位构件2的一端,因此,通过在第一定位构件1远离调节组件的一端开设的与条形孔202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孔102,并在条形孔202和第一定位孔102内设置紧固件,能够将第一定位构件1和第二定位构件2远离调节组件的一端相连接。

并且,通过第一定位孔102和条形孔202也能够实现整体机构与平台本体5的快速连接。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紧固件呈t形结构,紧固件朝向条形孔202的一端架设在条形孔202的两侧,从而能够将第一定位构件1和第二定位构件2远离调节组件的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定位构件1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凹部103,多个第一凹部103均沿第一方向s1延伸,且沿第一方向s1间隔设置;第二定位构件2的两侧,且第一方向s1形成有与第一凹部103相对应的第二凹部203,第一凹部103与第二凹部203形成环形孔。

通过在第一定位构件1上形成的第一凹部103和第二定位构件2上形成的第二凹部203,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地降低整体结构的重量,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定位构件1和第二定位构件2的变形程度。

其中,如图1所示,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沿第二方向s2相对设置于第一定位构件1的一端;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构件3和调节构件4;连接构件3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定位构件1和第二定位构件2,且连接构件3使第一定位构件1与第二定位构件2间隔设置;连接构件3的另一端凸出于第一定位构件1背离第二定位构件2的一侧,且与调节构件4相连接,调节构件4用于调节第一定位构件1和第二定位构件2的间隔。

两个调节组件相对设置于第一定位构件1的一端,能够使插入容纳空间内的天线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天线的定位效果。

本申请中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构件3和调节构件4,连接构件3的一端上形成有螺纹,第二定位构件2上形成有螺孔,连接构件3形成螺纹的一端穿过第一定位构件1,与第二定位构件2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构件4相连接,当转动调节构件4时,调节构件4能够使第一定位构件1向接近第二定位构件2的方向产生形变,从而实现对插入的天线进行夹紧的动作。

具体地,如图1所示,调节构件4为呈哨形的锁紧卡扣,连接构件3为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定位构件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定位构件1活动连接;锁紧卡扣包括扳手部402和连接部401,连接部401与连接杆的一端相连接,且当扳动扳手部402时,连接部401能够对第一定位构件1施加压力,以使第一定位构件1能够向靠近第二定位构件2的方向产生形变。

优选地,本申请中调节构件4为呈哨形的锁紧卡扣,包括扳手部402和连接部401,且连接部401呈偏心的圆形结构,当扳动扳手部402时,扳手部402能够带动连接部401转动,从而对第一定位构件1施加压力,以使第一定位构件1能够向靠近第二定位构件2的方向产生形变。

当需要对天线进行拆卸时,通过扳动扳手部402向远离第一定位构件1的方向转动,能够使连接部401失去对第一定位构件1施加的压力,从而使产生形变的第一定位构件1回复至初始状态,进而使容纳空间回复至初始状态,实现对天线的拆卸。

当需要对天线进行定位夹紧时,通过扳动扳手部402向靠近第一定位构件1的方向转动,能够使连接部401对第一定位构件1施加压力,从而使第一定位构件1产生一定的形变,进而能够压缩容纳空间,实现对天线的定位夹紧。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定位构件1的初始状态为未收外界压力时的自然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此外,如图1结合图2所示,一种定位平台,包括上述的定位机构以及平台本体5;平台本体5上沿第一方向s1形成有与第一定位构件1相匹配的定位槽部501,且定位槽部501的一端贯通平台本体5的边缘;第一定位构件1能够嵌入定位槽部501,且第一定位构件1设有调节组件的一端凸出于平台本体5设置。

使用时,先将第一定位构件1放入平台本体5上的定位槽部501内,使定位机构与平台本体5相连接,之后,将天线插入定位机构中,并通过调节构件4压缩容纳空间,实现天线与平台本体5的组装。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定位机构和平台本体5的连接可以通过焊接、粘接或开设连接孔并通过紧固件的方式实现。

其中,如图1结合图2所示,平台本体5对应定位槽部501的位置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定位孔102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502。

优选地,本申请中平台本体5对应定位槽部501的位置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定位孔102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502,从而在安装时,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能够快速地实现定位机构与平台本体5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车,包括上述的定位平台以及底盘和固定支脚;固定支脚的一端与定位平台相连接,另一端与底盘相连接,以使定位平台与底盘相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定位平台中的平台本体5上,可根据需求开设有第三定位孔503,且第三定位孔503与底盘上的固定支脚对应设置,从而能够快读地实现定位平台与无人车的底盘之间的连接。

其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车,还包括组合导航,组合导航与定位平台相连接。

通过在定位平台上设置的组合导航,能够使导航和地图之间进行交互,实现无人车根据路况的自主导航功能。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定位平台上还开设有第四定位孔504,第四定位孔504用于安装组合导航。

本申请中的平台本体5上还可以根据功能需求开设对应的定位孔,提高无人车的使用功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