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组件及包括其的充换电站、储能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47088发布日期:2022-02-07 23: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组件,包括若干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每个充电仓内设有若干冷却对象;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若干冷却管路,每个所述冷却对象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却管路;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具有主输出口和主输入口;主输入管,所述主输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单元的主输出口相连通,所述主输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路的入口连通;主输出管,所述主输出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单元的主输入口相连通,所述主输出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路的出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对象包括充电模组、充电电池、电池托盘中的至少一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对象为充电模组,所述冷却管路直接安装于所述充电模组的内部和/或外表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对象为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模组的表面安装有冷却载体,所述冷却管路设于所述冷却载体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载体包括散热片或液冷板,所述散热片、液冷板的材料为石墨、铜、铝中的一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对象为充电电池,所述冷却管路设置于所述充电电池的内部和/或外表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仓内还设置有充电盘,所述充电盘上设有充电接头、冷却接头,所述充电接头用于插接在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接口上,所述冷却接头的一端与所述主输入管和主输出管连通,所述冷却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路连通。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对象为电池托盘,所述电池托盘用于放置充电电池,所述冷却管路设置于所述电池托盘内。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仓内还设置有快换接头,所述快换接头包括托盘输入接头、托盘输出接头,所述托盘输入接头与所述主输入管相连通,所述托盘输入接头用于插接在所述冷却管路的入口上,所述托盘输出接头与所述主输出管相连通,所述托盘输出接头用于插接在所述冷却管路的出口上。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围成若干充电区域,所述充电区域用于放置所述充电仓,所述主输入管、主输出管沿所述框架的延伸方向布设。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若干立柱和若干横杆,所述立柱竖向设置,所述横杆横向设置,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杆的交叉处相连接,所述主输入管、主输出管沿所述立柱、横杆的延伸方向布设。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控制室,所述冷却单元放置于所述控制室内。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切断阀,所述切断阀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的入口;
所述充电仓内还设有传感器、阀门控制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充电仓内是否有充电电池并生成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表示充电仓内有充电电池,所述第二信号表示充电仓内没有充电电池,所述传感器还用于将生成的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传送给所述阀门控制器;所述阀门控制器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控制所述切断阀打开,所述阀门控制器还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后控制所述切断阀关闭。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对象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冷却对象分别为充电模组、充电电池和电池托盘,所述充电模组、充电电池对应的冷却管路的入口设置有所述切断阀;所述充电仓内还设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充电电池的温度并在所述充电电池的温度超过阈值时生成超温信号,所述温度感应器还用于传送超温信号给所述阀门控制器;所述充电仓内还设有托盘切断阀,所述托盘切断阀设置于所述电池托盘对应的冷却管路的入口,所述阀门控制器还用于接收到超温信号后控制所述托盘切断阀打开。15.一种充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的冷却组件。16.一种储能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的冷却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组件及包括其的充换电站、储能站,该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单元、主输入管、主输出管、若干冷却管路和若干充电仓,每个充电仓内设有若干冷却对象;每个所述冷却对象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却管路;所述冷却单元具有主输出口和主输入口;所述主输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单元的主输出口相连通,所述主输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路的入口连通;所述主输出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单元的主输入口相连通,所述主输出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路的出口连通。该冷却组件及包括其的充换电站、储能站,采用管路冷却的方式对充电仓内的多个冷却对象进行热交换,所有冷却对象的冷却管路均接入一个大的回路中,整个冷却组件空间占比小,利用率高。利用率高。利用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 邹瑞 朱明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8
技术公布日:2022/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