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分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22699发布日期:2021-05-28 14:2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分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预制分支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分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分支电缆是在专业化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上,用专业的生产设备和各种专用模具进行生产和制作。制作完成后的分支接头联接处,和主、分电缆原有的外护套层有效的粘结成一个整体。因此,与传统的施工现场处理电缆分支接头或比较先进的母线槽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诸多优点:1)分支接头的绝缘处理费用大幅度降低;2)现场施工费用大幅度降低;3)现场施工周期、时间大量缩短;4)现场施工人员、设备减少;施工人员技术要求条件下降。

现有技术中的预制分支电缆在布线过程中需要进行翻转,使其布线更加便利,且更加美观,但这么做可能会使得电缆翻转部分被挤压而受损,甚至扯断,从而给布线带来较大麻烦;在布线结束后,多余的电缆只能裸露在外界,即使是使用胶带等工具将其位置固定,还是很容易被外界物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分支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分支电缆,包括主线缆、副线缆、套在主线缆和副线缆外侧的集线接头、调向缓冲机构和绕线保护机构,所述主线缆体包括中转缆体以及分别设在中转缆体两端的第一主缆体和第二主缆体,所述调向缓冲机构包括第一固定盘、第二固定盘、分别与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连接的转段立杆以及两组对称设在转段立杆两侧的缓冲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盘与集线接头的一侧面粘接固定;

所述绕线保护机构包括束线底盘、设在束线底盘与第二固定盘之间的绕线杆柱、多个等间距排列并套设粘接在绕线杆柱外壁上的分隔环板和设在绕线杆柱外侧的封闭组件,所述绕线杆柱两端分别与束线底盘和第二固定盘相向一侧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副线缆穿过集线接头、第一固定盘、转段立杆和第二固定盘,并穿出开设于绕线杆柱朝向第二固定盘一侧面的穿线槽。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焊接在转段立杆外壁的承座内盘、在承座内盘内腔中滑动设置的活动压板、镶嵌在活动压板背向转段立杆一侧面的硅胶垫和多个连接在承座内盘内壁的紧接弹簧,所述活动压板的四侧面分别与承座内盘内腔的四侧相贴合,多个所述紧接弹簧在承座内盘内腔中等间距排列,并在每个所述紧接弹簧内侧均套设有与承座内盘内壁粘接固定的限定柱。

优选的,所述中转缆体设在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之间并环绕转段立杆,且中转缆体两端分别与穿过第一固定盘的第一主缆体和穿过第二固定盘的第二主缆体固定连接,所述转段立杆外侧设有分别与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相向的两侧面粘接固定的套护防筒。

优选的,所述封闭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安装在束线底盘两端的铰接轴、分别连接在两个铰接轴上的限位板和分别连接在两个限位板远离束线底盘一端呈v字形的手剥弹片,开设于所述第二固定盘两侧的两个安装槽内均内嵌有防套塑块。

优选的,两个所述手剥弹片分别卡接在两个防套塑块内,且两个手剥弹片上凸出有与防套塑块内壁贴合固定的卡钉。

一种预制分支电缆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主线缆外侧套设粘接两层绝缘层外皮,在绝缘层外皮外侧套设一层聚氯乙烯外皮;

s2,在第一主缆体、第二主缆体的与中转缆体衔接处均套设粘接橡胶帽;

s3,在聚氯乙烯外皮外侧涂上一层af膜;

s4,在聚氯乙烯外皮的外侧套设一层编织布料。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预制分支电缆,通过将主线缆分为第一主缆体、中转缆体和第二主缆体,将中转缆体设置在转段立杆外侧并环绕活动压板,因此在电缆的布线和使用过程中可实时根据需要翻转其角度,且不论中转缆体在两个固定盘之间顺时针或逆时针翻转,中转缆体会在两个固定盘之间被放松,又或者是挤压活动压板,使弹簧受到挤压,但中转缆体本身均不会因为受到过分挤压而受损或者扯断,便于电缆的布线和使用,避免了电缆在翻转调节位置时破损;

在布线结束后,多余的第二主缆体可缠绕在绕线杆柱上,并被多个分隔环板分开,避免第二主缆体排列混乱,缠绕在绕线杆柱上的第二主缆体不会显得突兀而造成视觉不和谐,还可通过使两个限位板分别沿两个铰接轴转动,带动两个手剥弹片卡接在两个防套塑块内侧,起到保护第二主缆体,减小了其从绕线杆柱上脱落而损坏的概率,从而有利于保护布线后多余的第二主缆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竖直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调向缓冲机构的竖直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制作流程框图。

图中:1、第一主缆体;2、中转缆体;3、第二主缆体;4、集线接头;5、第一固定盘;6、第二固定盘;7、转段立杆;8、承座内盘;9、活动压板;10、硅胶垫;11、紧接弹簧;12、限定柱;13、套护防筒;14、束线底盘;15、绕线杆柱;16、分隔环板;17、铰接轴;18、限位板;19、手剥弹片;20、防套塑块;21、卡钉;22、副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预制分支电缆,包括主线缆、副线缆22、套在主线缆和副线缆22外侧的集线接头4、调向缓冲机构和绕线保护机构,所述主线缆体包括中转缆体2以及分别设在中转缆体2两端的第一主缆体1和第二主缆体3,所述调向缓冲机构包括第一固定盘5、第二固定盘6、分别与第一固定盘5和第二固定盘6连接的转段立杆7以及两组对称设在转段立杆7两侧的缓冲组件,转段立杆7与第一固定盘5转动连接,与第二固定盘6固定粘接,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盘5与集线接头4的一侧面粘接固定;

所述绕线保护机构包括束线底盘14、设在束线底盘14与第二固定盘6之间的绕线杆柱15、多个等间距排列并套设粘接在绕线杆柱15外壁上的分隔环板16和设在绕线杆柱15外侧的封闭组件,所述绕线杆柱15两端分别与束线底盘14和第二固定盘6相向一侧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副线缆22穿过集线接头4、第一固定盘5、转段立杆7和第二固定盘6,并穿出开设于绕线杆柱15朝向第二固定盘6一侧面的穿线槽。

具体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焊接在转段立杆7外壁的承座内盘8、在承座内盘8内腔中滑动设置的活动压板9、镶嵌在活动压板9背向转段立杆7一侧面的硅胶垫10和多个连接在承座内盘8内壁的紧接弹簧11,所述活动压板9的四侧面分别与承座内盘8内腔的四侧相贴合,多个所述紧接弹簧11在承座内盘8内腔中等间距排列,并在每个所述紧接弹簧11内侧均套设有与承座内盘8内壁粘接固定的限定柱12,设置的限位柱12可以防止弹簧11被折弯,也防止弹簧11被过度压缩。

具体的,所述中转缆体2设在第一固定盘5和第二固定盘6之间并环绕转段立杆7,且中转缆体2两端分别与穿过第一固定盘5的第一主缆体1和穿过第二固定盘6的第二主缆体3固定连接,第一主缆体1与第一固定盘5粘接固定,第二主缆体3与第二固定盘6粘接固定,所述转段立杆7外侧设有分别与第一固定盘5和第二固定盘6相向的两侧面粘接固定的套护防筒13,套护防筒13为中空的柱状,用于限定中转缆体2的可活动空间。

具体的,所述封闭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安装在束线底盘14两端的铰接轴17、分别连接在两个铰接轴17上的限位板18和分别连接在两个限位板18远离束线底盘14一端呈v字形的手剥弹片19,开设于所述第二固定盘6两侧的两个安装槽内均内嵌有防套塑块20。

具体的,两个所述手剥弹片19分别卡接在两个防套塑块20内,且两个手剥弹片19上凸出有与防套塑块20内壁贴合固定的卡钉21,如果需要移开限位板18,则由人员手动挤压手剥弹片19远离限位板18的一侧,使卡钉21与防套塑块20分离,即可从防套塑块20内取出手剥弹片19,并移开限位板18。

一种预制分支电缆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主线缆外侧套设粘接两层绝缘层外皮,在绝缘层外皮外侧套设一层聚氯乙烯外皮;

s2,在第一主缆体1、第二主缆体3的与中转缆体2衔接处均套设粘接橡胶帽;

s3,在聚氯乙烯外皮外侧涂上一层af膜,af膜使用980af-3材料,是市场极具销售卖点的防指纹保护膜,解决了以前磨砂膜和高透膜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既能有效防指纹防油防灰尘,又具有非常高的透光率,没有磨砂膜那种雾面的感觉,使得外界的水和油等液体物即使沾染在其上,也不会附在聚氯乙烯外皮上;

s4,在聚氯乙烯外皮的外侧套设一层编织布料。

工作原理,该预制分支电缆,在实际布线过程中,根据需要对中转缆体2进行翻转,翻转的方式为:由工人一手握住第一固定盘5,另一手翻转第二固定盘6,使转段立杆7外侧的中转缆体2也翻转(第一主缆体1和第二主缆体3不翻转),使中转缆体2下方连接的第二主缆体3处于布线所需的方位,在中转缆体2翻转过程中,中转缆体2有可能会因为被挤压而靠近转段立杆7,并且中转缆体2与两个硅胶垫10贴合并挤压两个活动压板9,使得与两个活动压板9连接的承座内盘8也被挤压,中转缆体2也有可能在套护防筒13内侧变得更松散;

布线后,如果有多出的第二主缆体3,则使第二主缆体3多余部分缠绕在绕线杆柱15外壁上,并被距离第二固定盘6最近的(第一个)分隔环板16限定位置,当绕线杆柱15位于该分隔环板16与第二固定盘6之间的区域被用完时,再使第二主缆体3多余部分缠绕在绕线杆柱15位于第一个分隔环板16和第二个分隔环板16之间的区域...之后使两个限位板18分别沿两个铰接轴17转动并带动两个手剥弹片19分别卡接在两个防套塑块20内,即可完成第二主缆体3的保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